美章网 资料文库 《周易辨录》以史解《易》浅析范文

《周易辨录》以史解《易》浅析范文

时间:2022-10-30 04:02:52

《周易辨录》以史解《易》浅析

易学与史学的结合,自西汉司马迁开始,且司马迁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到宋朝李光、杨万里援史证《易》,是对司马迁易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虽然他们没有学脉上的直接渊源,但司马迁在史学史上地位对西汉之后的学者有深刻影响。明代杨爵《周易辨录》解《易》很注重引入历史事件和历史史实,以此阐释卦辞、爻辞,是对杨万里援史证《易》的继承和发展。他以史解《易》一是论进德修业及时事发展趋势。下面列举及简析杨爵解释《周易》列举的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史实,由此,我们可以管窥其以史解《易》观点。

一、以先秦圣君贤相故事作为例证,论治国理政平天下至理。

(1)《乾》:改革之际,间不容发,精微之极,非圣人不能尽也。舜避尧之子,禹避舜之子,皆或之义也。舜禹之进,斯无咎矣。[1](2)《乾》:伊尹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周公曰:兹予其明农哉!知进退存亡而处之以道矣![1](3)《履》尧舜之聪明圣智,君道之尽宜若,易为矣。…曾子易箦而殁是也。[1](4)《无妄》唐虞之驩兜,共工三苗,即其事也。…禹班师振旅舜,涎敷文德而有苗格,勿药有喜之验也。[1](5)《艮》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相传之道也。[1](6)《蹇》即尧传之舜,舜传之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诸葛孔明似之。…子家子于鲁,昭公有类此爻,而子家无可连之人耳。[1]上例多以尧舜的历史事实阐释爻象所在位置的功能,即运用爻位说对爻象象数表征的功能加以宏观阐释。

二、以历史圣君贤相、君子小人故事作为例证,论求才及用才对国家作用。用君子则国运昌盛,用小人则祸国殃民。

(1)《屯》:至于十年之久,则数穷理极…窦融终舍隗嚣而归于光武,其时其事皆类比。…鲁昭公自取出亡则凶之验也。[1](2)《需》君子自养以待之而已。如诸葛孔明隐于南阳,非先王三顾之诚,则有自养以待时而已…郭林宗,申屠蹯可以当之。…唐德宗欲易太子李泌,身当其事,虽有危言之及,卒能定天下之大计。[1](3)《泰》皋夔稷契伊傅周召之能事也。诸葛孔明韩范之徒,亦其流亚者也。…孔明相汉,躬亲细务,岂得已哉![1](4)《否》东汉党锢,皆一时之君子也。范滂辈不能潜晦,其迹而速祸之,惨可伤哉!…如李林甫于张九龄,虽恨,犹曲意事之,可以保富贵而不及于祸,则小人之吉也。[1](5)《谦》如汉文宽厚,吴王不朝,赐以几杖,使当时有以处之,则七国之叛,可预消矣。[1](6)《随》如孔明不随曹孙之辈而随先主,则所随得其正而可以获吉矣。随既得其人而所以相交者,必以公出门交公之义也。[1](7)《复》汉文帝谦让于礼乐,光武以柔道理天下,身求寡过,俗期小康,志成两汉之事业而已。…贾似道江上一败,宋人航海而至于亡,圣人之戒,明有验矣。[1](8)《大畜》汉光武、严子陵,亦庶几此道矣。…成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文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皆大正之德也。[1](9)《鼎》韦忠不就,裵危康侯之远,秦桧得此义矣。……使贾生不死而假之以年,则通达国体之实才,文帝不能舍之矣。[1](10)《节》稍不如意,则诛杀随之,唐之李林甫是也。…段干木踰垣而避之,泄柳闭门而不纳。…汉之张安世庶几焉。[1]关学的创始人张载说:“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上述例证就印证了张载的说法。天地万物中的圣贤君子,不仅是天的造化,而是带着天的使命而降生于世间。如上例中的孔明、朱晦庵等,他们有自己的价值期许和使命担当;而与圣贤君子相对的则是奸臣小人,如上例中李林甫、秦桧之流,他们的人生价值则在于祸国殃民,为自己谋取私利。

三、以历史上君臣相处之道,论述善纳谏言行仁政者国运盛,施暴政者则国运衰。

(1)《观》古人于学士多以生称之,如文帝于贾谊,光武于邓禹…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而无以道殉人之失矣。惜乎!六三不足以语此,杨素之于文中子,类此爻之义气。…尧舜帅天下以仁,而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民德之善否系于君道之得失。[1](2)《颐》宋高宗欲建中兴之业,李纲以英哲全德日勉励,终不能复大仇。而反疆土以身殉国,区区效忠,如岳武穆者,卒不免于祸焉。…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诸葛武侯事后主,必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不如是,不足以尽人臣之职,而答委任之重也。[1](3)《大过》诸葛孔明巍然三代之佐,其自醒。惟曰:谨慎周密而已。…叔孙婼以意如食言而至于死。荀息、豫让、张巡、许远辈,皆足以当之,不有君子其能国乎?节义为世道之盆大矣。[1](4)《坎》周公遭流言之变,上则成王猜疑,下则人心摇动,公惟自尽其忠诚而已。故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1](5)《恒》如杨墨之徒自守其述,至于死而不变…汉文既疏于贾生矣。…管仲死,桓公薨,…由仲之所久者,非其道也。…颜子、禹稷忧乐不同而同于道…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而自以为道…如魏相假许史以进,则位之所得非其正矣。…孔孟非不欲行道以济世也,然待价而沽,不见诸侯以枉已者,不可以正人也。[1](6)《萃》马援舍公孙而就光武,萃之正也。张瑛从宦官而攻陈宝,其失甚矣。臧洪不惮杀身而应张超,得往无咎之义矣。[1](7)《升》成汤三聘伊尹,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先主三顾孔明而成霸业,用此道也。[1](8)《困》齐桓公一为阳毂之会,楚人灭黄而不能救,处位不当不能济物之义也。[1](9)《井》伊尹太公之俦也,有商汤周文则功被于一世矣。[1](10)《晋》如萧何劝高帝,养民致贤,收用巴蜀,此计失得之私心也。文王则诚信养民,以尽君道而已,失得所不恤也。[1]圣贤君子无论天下有道无道,皆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心系天下,承担对家国天下担当责任意识。遇到明主则赤诚相助,君臣同心,如孔明与刘备;不与明主,则静待时机,如成汤与伊尹。

四、以历史上篡逆事件,论述窃权者背离正道不得善终。

(1)《蠱》狄仁杰之于武氏是也…曰:妇人不可居天位也。嗣圣不可改为光宅也。唐之天下不可革为周也。先儒胡氏言:当执武士于唐宗庙前诛之,则贞之大者也。[1](2)《离》尧舜之重华,文武之重光,由离而行者也。…隋炀帝负篡逆之罪,天道之不容,神人所共忿也。[1](3)《咸》如汉元帝、唐文宗之类,元凶阉宦,窃其大柄,不能尊贤任能,奋然兴起。…王章以刚直而死狱中。…谷永贡禹之徒,知有权臣而不知有天子,皆琐尾之匹夫。[1](4)《大壮》齐桓晋文威制诸夏,亦可谓壮矣。…如光武之时,寇恂贾复,皆以刚壮用事者也。…此丧羊于易,无悔之义也。[1](5)《明夷》如世祖平王郎,不省吏民交通之词,此用晦也。…非光武之明见,万里不能如此处之也。…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之象,此汤武之事也。此事间不容发,一日之间,天命未绝,则为君臣当日命绝,则为独夫,此不可疾之义也。有汤武之仁,于桀纣之暴,…是未免于篡弑子罪,此不可贞之义也。

五、以历史上王侯遵守“诚信”史实,论述国君及大臣进德修身求道对治国安邦的好处。

(1)《解》既解便当平易,安静来复其所,汉高入关,约法三章;光武烧弃文书,令凡侧,子得以自安;裵度入蔡州,言蔡人则吾人,皆平易来复之义也。[1](2)《震》如宋真宗澶渊之事,非有寇准、高瑗,则王钦若辈,遂定南迁之策,其危甚矣。高宗播荡伏鼠,国势削弱,而终不能振…若高宗有卧薪尝胆之志,选贤任能以复不共戴天之仇,乃其所有之事,而大不可丧也。[1](3)《丰》以唐玄宗之才智,讨平韦武之乱,委任姚崇宋璟以致富庶…张九龄以直言往而遂得罪,其疑疾不亦甚乎?诚之至,则可以发其志,而有转移之理焉。周公之于成王是也。[1](4)《巽》如汉文帝、唐太宗,亦可畏当时只大人矣。[1](5)《中孚》如尾生之信,其信,白公之信其直,杨子自信其为我,墨子自信其兼爱,以至坚白同异之说,牢不可破,其自信非不深也。[1](6)《既济》以高宗之刚,明而伐之。…[1]“诚”作为性命之源的《易》的核心观念,在形而上的本体层面规定着万物性命的本然品格。周敦颐在《通书•诚下第二》中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15人如果离开了性命本人之诚,人生就失去了价值本源,人生就容易走上邪路,其人生价值观就容易迷失,轻者失去朋友,重者导致杀身之祸。

六、结语

由以上列举可看出,杨爵引用历史事件、历史史实解《易》,旨在以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警醒统治者,要吸取历史上以往朝代灭亡的经验教训,察纳谏言,去除奸佞,救人民远离水火。他虽身处牢狱之中,仍心系国家和人民安危的忧患意识。

作者:邢春华 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周易辨录》以史解《易》浅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zyyjzz/68125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