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齐文化研究的积极探索范文

齐文化研究的积极探索范文

时间:2022-02-14 11:04:54

齐文化研究的积极探索

齐文化具有突出鲜明的特点,比如开放性、变革性、包容性以及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等。《说齐》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说,提炼齐文化精神,反映齐文化特点。比如稷下学宫与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齐文化的重要内容。书中讲了稷下学宫的发展与兴盛、稷下学宫的性质,进而谈到:齐宣王和稷下先生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创了思想与学术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文化黄金时代的到来。稷下学宫宽松、和谐、自由的民主气氛,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书中还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应该把握好“和而不同”的原则。“和”就是让我们的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大格局中,避免被边缘化;“不同”就是在融入的过程中保持我们文化的特色和地位。这里面,隐括了齐文化最基本的特点,即革新、开放、包容的精神以及追求和谐的理念。当然,这里并没有一板一眼的学术论证,而是适于大众接受的轻松自由的评说。

一、“一家言”纵论古今

《说齐》的副标题是“齐人齐事一家言”,“一家言”是书中的重头戏。书中在叙述历史事件与人物时,随机穿插着作者的评论,以“一家之言”的形式单独列出。“一家之言”中,多有作者的独到见解。比如“孔子闻韶”之事,因为“闻韶”的地点在齐国,自然是齐文化研究的对象;又因为孔子的圣人身份,也是历代学者关注的热点。前人多将眼光集中于这一事件本身,而《说齐》在简要介绍事件本身之后,在“一家之言”中,重点阐述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作者认为,“‘孔子闻韶’奠定了儒家的审美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尽美矣,又尽善也”和《武》乐的评价“尽美矣,未尽善也”,“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将‘美’与‘善’作了认真区别,从而,确立了儒家的审美追求———‘美善统一’”。书中还将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和古希腊柏拉图的“迷狂说”相比较,认为二者在内涵上是相通的。

这些,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烛照现实。《说齐》以现代的视角解读历史,借“一家之言”,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比如齐国亡国的原因,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学术问题。古往今来,多有论说。《说齐》在“一家之言”中讨论“是谁亡了齐国”。作者认为,是“齐人自己灭掉了齐国”,并进一步指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解决好‘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战国后期,齐国盛行的不是儒家思想,也不是法家学说,而是黄老之学和邹衍等人的阴阳五行学说。这些学说不仅与战国后期列国纷争的现实格格不入,而且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严重扭曲,并且直接影响了齐国的主流文化与价值取向,最终“导致了齐国人精神的沦落”。这种分析不仅新颖,而且很有现实意义,启人深思。“一家言”形式灵活自由,所谈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对战争与和平的关注。比如,“兵圣孙武”一章的最后,作者“一家之言”:“孙武虽是一位‘武者’,即带兵打仗的人,但归根结底他却是一位反战主义者,在他的思想深处充满了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借对孙武的评价传达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一家之言”也有对人性问题的思考。比如书中讲到庞涓残害孙膑时,谈了对嫉妒的认识:首先,嫉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都有;其次,嫉妒能使人失去理智,产生冲动,酿成大祸,有很大危害,隋炀帝嫉妒才子薛道衡能写“空梁落燕泥”诗句而将其杀害、唐代段氏因丈夫刘伯玉称赞洛神之美而跳河自杀,均为典型例证;最后提出我们都应该远离嫉妒。这些“一家之言”,都已经超出了齐文化的范畴。不过正因为如此,也使得该书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

二、语言明畅生动

《说齐》所讲的齐人齐事,资料散见于《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以及《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古代典籍中。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著作,不能将这些材料照搬到书中,而是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用现代语言明晰、生动地呈现出来。这既需要深厚的学术积累,也需要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说齐》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比如“一代大司马田穰苴”一章,设置了3个小节。第一节“从田完说起”,讲田穰苴家世,介绍了田完(即陈完)奔齐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第二节“受命于危难之际”,讲田穰苴所处的齐国局势,附带介绍了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第三节“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重点讲述田穰苴斩庄贾、整军纪、收复失地的事迹。全章融众多历史资料于一体,上下勾连,张弛有度,既突出了田穰苴的过人之处,又交代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与事件。整章文字舒卷自如,通俗明了。

我们还可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比如齐桓公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争斗不休,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这一段纠葛复杂的历史,书中是这样表述的:“桓公一死,整个齐国乱成了一团麻。先是,易牙等人杀害了桓公手下一大批官吏,立无亏为太子,理由是无亏是长子;太子昭便逃到了宋国。这是公元前643年冬天的事。刚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642年)的春天,宋襄公依照齐桓公生前‘好好庇护太子昭’的嘱托,率领曹、卫、邾等国军队杀奔齐国而来,一方面平定齐国的内乱,另一方面送太子昭回国即位。齐国大夫在多国军队的压力下,不得不将无亏杀死,准备接纳太子昭。然而,齐桓公的其他几个儿子却不干了。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公子雍都自动联起手来,共同抵抗宋襄公的联军。但他们这几个人都各怀鬼胎……结果,很快就被联军打得七零八落。这样,太子昭就在这一年的夏天被立为齐国国君,即齐孝公。其他那几个公子及其部下,都分别投奔了鲁国或狄国。”这段文字把头绪纷繁的历史叙述得清晰明畅,让人一目了然。再比如关于庞涓之死,书中是这样写的:“夜色朦胧中,有人发现道旁的一棵大树被刮掉了皮,上面还写着几个大字,庞涓叫人点起火把观看,写的竟然是‘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一阵心惊肉跳,他还来不及做什么反应,箭矢已急雨般朝着火光飞来,顷刻间,呐喊声、哭叫声、战马嘶鸣声、各种武器撞击声,响彻马陵山谷……他意识到,自己的末日到了,于是便拔剑自刎了。”这段文字,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需要指出的是,《说齐》力求通俗生动,但绝无戏说成分。书中所讲齐人齐事,皆有根有据。如前文所举齐桓公死后齐国的内乱,作者注明“参见《左传•僖公十八年》”;关于庞涓之死,作者注明“参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该书在讲述历史人物与事件时,都在行文中相关位置注明资料来源。有些人物事迹较多,资料出处不同,作者不厌其详,一一列出。如讲述晏婴时,就列出参见《左传》某年、《史记》某篇、《晏子春秋》某卷某章。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说齐》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体现于对学术问题的关注。比如关于“齐”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说齐》既然是“说齐”,对这一问题自然不能回避。不过,书中并没有对其进行繁琐考证,而是对诸多说法做了简单明了的归纳:一、“齐”是泉水的名字,来自于临淄城南的“天齐渊”;二、“齐”是小麦吐穗的意思,来自于甲骨文的“齐”字;三、“齐”字象征一束箭,来自于东夷人善射。这正体现了《说齐》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统一的特点。传统文化研究不能局限于书斋。《说齐》立足学术,着眼普及,语言通俗,古今结合,为齐文化研究走向大众做了积极的探索。该书的出版,对于普及齐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巩曰国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齐文化研究的积极探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zgdjywhzz/63856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