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播学视域下社会服务的探微范文

传播学视域下社会服务的探微范文

时间:2022-12-10 10:27:28

传播学视域下社会服务的探微

1外宣塑造形象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也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校非常需要借助宣传这个载体和平台,把开展社会服务的一些特色和亮点宣传出去,让社会各界通过宣传走进高校、了解高校、理解高校,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高校的改革发展。同时,通过对高校社会服务的宣传,也可以整合更多的社会力量,诸如地方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让社会服务工作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更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在宣高校传社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宣传的目的都是为了宣传效果的获得。传播学认为,传播效果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价值的形成与维护、社会行为的示范。研究发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不是被动的“靶子”,他们的需求影响着传播效果的获得。因此有效的传播应该建立在完善的传播渠道和对等的受传关系基础上,并传播者通过对传播技巧的运用将某种意识形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当前,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信息爆炸化,高校旧有的灌输式宣传已鲜有市场。究其原因,就是过于强调思想教育性而忽略了受众的信息需求,违背了传播规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对宣传策略研究不够深入

高明的宣传策略和技巧是使宣传内容能让受众入耳、入眼继而入脑、入心的重要前提。多年来,高校宣传社会服务时,观念落后,思想教育痕迹明显,单方面强调社会服务对高校的宏观意义,没有把社会服务对师生个人的价值需求结合起来,使很多师生对社会服务抱有事无关己的态度。高校在宣传时缺少也对师生特征的分析,把师生当做教育对象,信息交流明显不平等。部分高校师生对这种灌输教育的方式极为排斥,影响师生对宣传工作的信任感。高校在宣传社会服务的内容上散乱,缺乏相对一致的宣传策略。这些削弱了高校社会服务宣传的影响力。

2.2传播体系构建不够完善

21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网络、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互相整合、渗透、交融形成新的复合型传播系统。目前各高校新闻媒体的建设参差不齐,与社会媒体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高校新闻宣传主要依靠广播、校报、网站、宣传栏。广播一般由学生社团负责新闻内容有限,校报多为周报和月报周期长,新闻网时效性差更新不及时,宣传栏形式落后内容单调。各种媒体间各自独立,整合乏力。同时,高校宣传人员不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媒体的作用。

2.3宣传方式方法不够丰富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打通农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对于高校社会服务工作宣传来说也一样,要想在获得师生及社会各界的认同,也应该集中精力,在方式方法上下工夫,才能打通宣传效果的“最后一公里”。高校宣传社会服务时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的获得。高校不能主动出击社会服务信息缺乏整合策划,宣传缺乏针对性;新闻八股文太多,工作简报式的报道是主流,内容缺少吸引力和亲和力;工作缺乏“走下去”观念,不能及时反映师生的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关注点、兴趣点。

3高校社会服务工作宣传的路径探索

宣传是运用多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这种传播活动是否科学、是否遵循传播学的规律,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云南农业大学宣传部近年来围绕学校“3+3”校县联合行动、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挂钩扶贫、云南农村干部培训等一系列社会服务工作,积极用传播学的方法来更新宣传工作,在探索新媒介环境下宣传校社会服务方面收获了一定经验。

3.1用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服务的宣传工作

对于社会服务的意义,在部分师生中存在着观念模糊的问题。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高校的宣传部门应以一种既能反映社会服务意义又能贴合师生实际的价值观来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服务价值观,确定载体、选好路径,从服务大局出发,能有效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并把广大师生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发展目标上来。云南农业大学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宣传社会服务中始终贯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价值观,号召师生切实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鼓励师生既能“顶天”又能“立地”。“顶天”就是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立地”,就是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大量的科技问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三农”服务。学校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四群”教育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对师生的感召力。

3.2依托新媒体构建立体传播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认为数字化、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属性。新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成开放性、交互性、高速、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系统,覆盖面广,传播实时化、个性化点,传播者与受众高度的互动。这些是传统的宣传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因此,高校宣传部门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并善用与之相关的各种新型传播手段,构建网上网下结合、动态与静态相配合的立体传播体系,加强宣传的合力。云南农业大学宣传部以新闻网站为社会服务宣传的主阵地,在新闻网站设置社会服务板块,全方位展示学校社会服务的进展和成果。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同时,高校宣传部门还应综合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栏的特点,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增加覆盖面,扩大影响力。校报充分发挥其党委、校行政的喉舌作用,在深度上做文章挖掘社会服务的重点、亮点;广播发挥在学生自主采编的优势,突出时效性,每天下午六点在校园新闻播报中编报社会服务工作的动态消息;宣传栏加快更新周期,强化图片吸引力,图文并茂展示高校社会服务的成果。宣传部通过校园BBS主题设置,设立微博,微信等师生中广泛使用且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形式,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互动空间,使宣传社会服务接“地气”,有亲和力。

3.3建立媒体联动机制提升宣传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高校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外部宏观环境的支持,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高校往往更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以及政府的支持,对外宣传就是提升现高校“软实力”的手段之一。而社会服务工作是高校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云南农业大学在着力打造内部传播环境同时,还主动出击加强与媒体交流沟通,发挥联动作用,在工作中融入策划观念,有计划地从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塑造的高度推行对外宣传。2009年—2012年,中央、省市媒体对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了160余次报道。云南农业大学围绕社会服务工作计划拟定对外宣传工作计划、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围绕社会服务重大进展组织各大媒体集中采访(包括邀请记者、拟写新闻建议稿等工作)。同时,还通过定时、不定时的媒体座谈会,主动向大众传媒投稿等形式主动介绍社会服务进展。通过及时向社会媒体通报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的特色,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云南日报、人民网、新华社、云南网等各大媒体多次报道过云南农大开展社会服务情况。2011年8月,省委宣传部组织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深入挂钩扶贫点姚安县进行深入采访报道,直接听取当地政府、农户对学校社会扶贫工作的认可,并以《云南农业大学10年挂钩扶贫姚安县前场镇发展纪实》,宣传了云南农大扶贫工作。学校及时社会媒体的宣传报道转载至校园网,并每年集结成册,形成《媒体聚焦云南农业大学》。

3.4凸显服务对象中“意见领袖”的作用

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把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和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一边连接大众媒介的最新信息,一边连接普通群众,是大众传播中的闸门,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是宣传工作针对的又一重要受众群体,要提升传播效果,就要积极发挥农民中“意见领袖”作用。云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工作所面对的主要是农民群体,根据农村中社会阶层的划分和传播学中意见领袖的特征,农村管理者、农村知识分子、致富能人等往往具备舆论领袖的客观条件。农大宣传部打破内宣、外宣二维模式,把服务对象的意见领袖作为重要的对象,发挥他们在社区内部传播的作用;同时,建立了通讯录,不断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并帮助他们通过提高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校园媒体记者、通讯员每次随社会服务工作队下乡采访都积极与他们交流,及时把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策略、计划传递给他们,同时通过他们掌握当地农民对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的反馈信息。借助学校开展致富带头人、农村干部培训、农村科技人员培训等机会,主动与他们座谈,对近8000余民农村“意见领袖”进行了媒介素养培训,覆盖了全省16个州(市)128个县。

3.5打造高校社会服务品牌

多年来,高校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河北农业大学的“太行山道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浙江大学的“湖州模式”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服务样板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服务社会的品牌。宣传正是品牌塑造与品牌推广的重要环节。打造好社会服务品牌的宣传,能扩大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实现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多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边疆繁荣稳定的社会服务新模式——“3+3”校县联合行动,就是一个学院与县级一个部门对口一个乡镇,一个学院党总支与县级一个职能部门党总支对口一个致富示范村党支部,一百名教授博士与县级百名干部进百村入百户,实施“一对一”对口帮扶活动。“3+3”校县联合行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了云南农大服务地方的品牌。云南农大立足“3+3”校县联合行动,围绕品牌打造做文章。首先抓特色,彰显品牌个性。以“3+3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主线,在各级媒体的报道中贯穿云南农业大学投身新农村建设,在服务中求发展。抓契机,扩大品牌影响力。结合重要契机,重点打造云南农业大学在社会服务中典型报道。2009年4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在题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用智慧和科技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新闻中报道“3+3”校县联合行动。通过宣传“3+3”校县联合行动服务品牌,在社会树立起云南农大情系稼穑,植根边疆,服务三农形象。

作者:李莉杨永建严明杰杨锐英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传播学视域下社会服务的探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xwycbyjzz/6337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