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播学角度的思政教育研讨范文

传播学角度的思政教育研讨范文

时间:2022-12-10 10:24:55

传播学角度的思政教育研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在某种意义上,教育即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两个经验视界的对话;思想政治教育亦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但由于受“不愿沟通”或者“不善沟通”等各种因素的困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往往成为了“假沟通”、“非对称性沟通”、“弱沟通”或“误沟通”。所以有必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模式中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联为依据,从批判的视角审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

1.教育主、客体之间经验的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沟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双方的经验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由于双方之间的社会阅历、知识水平、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等均存在较大程度上的不同,在沟通方面往往会形成两套不同的话语系统,对沟通造成障碍。从编码和译码的角度分析,“如果信息经过发送者编码和接受者解码后能保持一致,双方交流就是通畅的,其前提是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拥有类似的知识、经验、情绪和感情,否则编码和译码过程难免会发生误差和障碍,可能导致沟通困难”,形成“假沟通”。尤其随着90后大学生“遭遇”80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代沟”的出现可能会使这种沟通障碍愈发明显。“90后”大学生的成长由于受到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在沟通方面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又由于过去晚辈向长辈学习,模仿、复制老年文化的“前喻文化”正受到当前“并喻文化”的冲击和挑战,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以当前流行文化和同辈群体为学习对象,这种横向沟通的方式显然不再唯“传统”、“主流”和“中心”马首是瞻。由此不难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验的陈旧、教育内容的过时正与新时期教育对象的变化与需求构成了一对显在的矛盾。

2.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模型造成的沟通障碍。在人类历史上,知识和思想的传承大致经历了“沟通——传递——沟通”这三个模型的转换。这其中,集体教育是当教育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出现的一种组织形式,而随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空间阻隔的变大,教育中传递、复制和灌输的成分逐渐多余沟通的成分,并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封闭-传递”模式。目前这种“封闭-传递”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仍然占据主要现实形态。长期以来,这种富有控制力度的教育模型更倾向于一种单项的、缺乏互动的人与人的对话,教育者注重的仅仅是把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传递出去,却忽视了来自教育对象对信息的反馈,同时对接收者能否理解这一信息也不置一顾,表现为教育者的“独白”与教育对象的“沉默”相互容忍。基于这种传递模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种积极的“沟”而无力关心其是否“通”的教育,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非对称性沟通”。

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策略造成的沟通障碍。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载体的选择失当和沟通策略的不成熟都可能导致“弱沟通”。沟通需要借助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才能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语言符号系统(谈话、演讲、辩论、讨论、座谈、征文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非语言符号系统(体语、类语言、艺术等)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国体语学的创立者L.伯德惠斯特尔(Ray.L.Birdwhistell)研究发现,在两个人沟通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但长期与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受话语霸权思维的影响,往往只迷信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作用而忽视了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发挥,而教育者的话语霸权则主要依靠自身的权威和奖惩措施来维系,严重影响着师生沟通的实效性。另外,从沟通策略来看,沟通目标不明确,沟通时机不恰当、沟通语境不和谐、信息内容缺乏导向性都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噪音造成的沟通障碍。在传播学中,噪音是造成信息失真的重要妨碍因素,噪音的干扰可以造成“误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主要的环境噪音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内部环境的噪音,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认知方式、价值判断等可能造成双方沟通不畅;二是外部环境的噪音,即来自初级群体(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次级群体(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等社会群体的影响。三是来自网络等媒介环境的噪音,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等媒体的依赖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互联网以其信息的海量性、交互的易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等特征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但网络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过分依赖网络则势必受到来自网络媒介环境的噪音的干扰,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形成误导,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有效的沟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障碍的路径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严重阻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为使教育主、客体之间能够摆脱更多的阻碍,有效地进行沟通,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消除沟通的障碍,掌握沟通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使沟通达到最佳效果。

1.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思维方式。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S.Crowell)曾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转换不仅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客观事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对象性思维”作为一种简单机械、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目前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认识论基础。对象性思维把世界看作是可以主宰和控制的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是现代秩序的基础。马丁⋅布伯(MartinBuber)在其著作《我与你》中将这种关系形象地定义为“我-它”关系。在“我-它”关系中,“我”为主体,“它”为客体,只有单项的由主到客、由我到物(包括被视为物的人)。用对象性思维观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教育者是高高在上、代表权威的“我”,受教育对象则被抽离了具体的人性而异化为可供灌输和控制的机械物,由“他(她)”变成了“它”。在信息发达和价值多元的时代,这种对象性思维显得逐渐乏力并具有危险性,因为一旦教育者的强势和惩罚超过了受教育者的承受限度时,受教育对象自然会从心理和行为上反抗教育者的经验标准及其霸道的话语逻辑。而“关系思维”作为沟通理论的重要思维方式,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思维,是以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的思维范畴,关系思维将对象性思维的“我-它”关系重新定义为“我-你”关系,在“我-你”关系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平等地对话和沟通。关系思维模式启迪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既要强调教育者的“主导性地位”,更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以更加温情和宽容的方式求同存异,在多元、折中、对话和理解中找到利益的均衡点,形成“对称性沟通”,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

2.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原则。从普适性的角度,笔者认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策略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是“精心编码”是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前,教育者首先要开展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加强学习,在对沟通环境、沟通对象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慎重设计沟通方案,合理选择沟通时机,恰当选择沟通载体,认真组织沟通内容,做到精心编码。二是“用心沟通”是关键。心理相容或同理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一种心理沟通态势,是缩短二者之间心理距离、减去不当心理阻隔的有效方法。“用心沟通”要求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充分发挥“自己人效应”,强化双方之间的信任感,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坚持原则”是根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换位思考,目的在于产生心灵的共鸣,但教育者要注意掌握“交往有度,沟通有法”,须知双方之间的沟通追求的是坦诚相见,求同存异,默契融洽的关系。四是“及时反馈”是保障。沟通的本质是要形成思想互动、理解与自我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不能只停留在“沟”而忽略了“通”,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反对工具式的一味灌输,又要反对急功近利式的简单处置,而要及时听取来自沟通对象的反馈并调整沟通策略,克服“假沟通”、“非对称性沟通”、“弱沟通”或“误沟通”带来的负面效应。

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外环境。沟通环境是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周围所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是沟通效果得以最终实现的“承载物”。只有营造出一个平等、亲密而富有合作性的沟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才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沟通环境。理想的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内部沟通环境不可或缺的元素。主体间的沟通大多从语言开始,借助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诱发沟通对象说话的动机,刺激沟通对象进行沟通的欲望。建构良好的语言环境需要沟通各方具有平等参与、自由讨论、表达意愿、提出质疑、进行反驳、主张建议及反驳论证等权利,同时又必须有一个主导性力量来维持语言环境的平等、亲密和合作性。心理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微观环境,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践活动中,受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情绪、情感状态。由于心理环境存在于受教育者的大脑中,是受教育者对沟通信息的心理映像,具有潜在性和导向性,所以心理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影响是潜在的,这就要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心理环境要特别注意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环境(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科学地调控“心理场”(psychologicalfiled)中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场”的效应,帮助教育对象自身营造一个认知协调的心理环境,使教育对象愿意沟通、善于沟通及进行深层次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包括现实环境和媒介环境。现实环境主要指涉间接影响沟通者的社会人及社会关系。受教育者处于社会关系丛中,必然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同侪群体等复杂环境的影响,因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沟通作用的同时,积极整合其它环境的力量,即在开展人际沟通的同时致力于开发群际沟通的力量,例如可以及时与受教育者的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加强联系,帮助沟通对象克服障碍,合力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营造一个开放的外部沟通环境;又比如可以在同侪群体中培养“意见领袖”,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另外,随着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日渐发达,各种思潮和意见在虚拟空间不断杂陈发酵,如何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媒介环境中有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贾举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传播学角度的思政教育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xwycbyjzz/6337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