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生新闻加工上叙事的应用范文

民生新闻加工上叙事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2-09-26 09:17:03

民生新闻加工上叙事的应用

(1)在运用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技巧的时候注意的地方是无论褒贬,一定要是事实的真相,不能脱离实际。这种叙事技巧很容易能突出事件的主题思想和观点,特别是在民生新闻导语上或者是在主持人引题时运用得最为广泛。例如在《马后炮》节目中主持人马志海有过这么一句:“发改委一直都处于低迷的状态,用句俗话说那就是神马都不给力啊。但是我们也不要在这里埋怨发改委,毕竟近期发改委出台的两个政策是很不错的。对于发改委我们还是需要抱有希望和信心的。”在这里马志海主要想为发改委解脱一下,引导受众对发改委抱有信心和希望。但开头却对发改委进行一点点贬义的批评,后面“但是”一词将整句的中心思想体现了出来,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使受众的印象更为深刻。

(2)在运用设置悬念时首先需注意的是悬念的价值,悬念的设置必须在精心思考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要恰当选择文章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其次要注意真实性,不能故弄玄虚,让人费解,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合乎情理;再次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主题来设置悬念,在细枝末节上设置悬念,会削弱作品主旨的表达。最后,结尾要干净利落,出人意料,让人回味。设置悬念被列为最易见到的叙事技巧,因为这种叙事技巧有助于整个栏目本身的价值有很大的提高,并且效果最明显、最显著。例如在《新闻调查》栏目中,频繁运用到这种叙事技巧。对镜头里未来发生的事情设置一个疑问最后随着事件的发展进行解答。举个例子:“广州一男子刚刚从银行取出工资然后回家,但是回家后发现,取的钱里居然有六张假币。难道银行里藏有制造和发放假币的人存在?还是取款机被人做了手脚?带着种种疑问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调查……”像这样的运用还有很多。节目本身的主旋律可能非常直白,但是我们通过设置悬念来进行加工就会使整体的节目的旋律变得有起伏有悬念,从而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3)在运用波澜起伏时所需注意的地方是在稿件中所设计的起伏必须是在原本事件的情理之内,不能超出原来事件的范围。并且尽量做到自然,减少破绽,这样才能引导受众去关注,去思考。波澜起伏对于民生新闻来说通常需要几种电视表达符号一起运用来体现。例如说获奖新闻《六旬老人救牛》,新闻报道的是一个六旬的老妇人为抢救他人的牛,不慎从山上摔了下来受伤。与此同时却有一群人其中有很多身强力壮的青年在旁边看热闹。新闻镜头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幕,老人摔下来。第二幕,牛在山坡上。第三幕,老人爬山。第四幕,旁边看热闹的人群。第五幕,老人爬山。这样镜头的安排,在讲述老人的艰难的救牛举动的同时也讽刺了在旁边看热闹的人群。在这里,老人救牛是一个波澜。围观的人是另外一个波澜。这两个事件同时进行,并且合理的安排就能体现出整体新闻的流畅感和中心思想。这样对于受众来说,所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地具有意义,对思想更有震撼感。

(4)在运用末生波澜时首先要抓住情节中的意外点来设置,如果末生波澜是情节中理所应当的事情的话那就不算是波澜了,会使整个文章在结尾的时候变得没有价值。其次在叙述中要安排必要的“伏笔”,否则,生了波澜,却让人觉得不合情理。再次波澜顿生之时,也是文章结尾之时,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索。越是拖泥带水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差。最后就是出现的波澜要与人物性格的发展相一致。如果不同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给人琢磨不透,会使事件变得跑题。末生波澜对于民生新闻来说能给受众带来一种意犹未尽、希望继续观看下去的感觉或者是有点遗憾但是引发思考讨论的影响。举个例子:《焦点访谈》中我们就经常在最后能听到“虽然事情结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完美结局,但是我们依然衷心地希望,他们能……”这样的一句结束语,运用到了末生波澜的手法。对新闻进行了加工,使整个新闻产生了一种类似电影一样的悲剧结尾。引起了受众的思考和感叹,但是同时对于传播效果来说,起到了加强的作用,让新闻所带来的思考和警告更加深刻地印在了受众的心里,从而突出了新闻的价值。

作者:陈晓风单位:东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生新闻加工上叙事的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xinwenjie/62793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