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工作下高校转专业生研究范文

社会工作下高校转专业生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16 09:07:54

社会工作下高校转专业生研究

一、结果与分析

(一)原因分析转专业原因如表1所示。转专业的主观原因及各项原因的吸引力、排斥力(满分5)如图1所示。转专业的客观原因,即社会因素的吸引力、排斥力如图2所示。

(二)适应现状1.学习适应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转专业同学认为自己可以跟上新的教学进度,但是也有17.5%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他们认为跟不上进度的主要原因是“大一缺席有关课程”(81.0%)和“老师讲的太快太深”(52.0%)。此外,“没有可以交流的同学”(32.0%)和“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27.0%)也是不可忽视的跟不上进度的原因。在问及跟上进度的同学如何使自己跟上学习进度时,同学们表示,“浓厚的兴趣”(70.7%)和“大量的自学”(60.4%)是使自己能够跟上新专业进度的重要原因,当然,“高中较好的学科基础”(43.2%)也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没跟上进度的同学,“抓紧自学”(82.5%)和“向同学请教”(48.7%)成了当务之急,“旁听课程”(23.7%)和“向老师请教”(21.1%)也是合适的跟进措施。学习状态方面,总的来说,60.7%的转专业学生在转专业后更加积极,只有4.1%变得略显消极。积极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更有兴趣”(71.7%)、“是一个新开始”(61.5%)、“心情愉悦”(41.4%)和“就业紧迫的压力”(40.5%)。消极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环境的不适应”(60.9%)和“心理落差大”(56.5%)两个方面。此外,“只为新专业的文凭”(30.4%)和“兴趣不高”(30.4%)是不可忽视的消极原因,也是不良的转专业动机。学习时间方面,84.5%的转专业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有5.9%的学生学习时间减少了。学习时间增多主要在于“新专业课程变多变难”(72.0%),“兴趣增加”(43.0%)和“新环境”(42.0%)也是学习时间增多的两个原因。极小部分同学学习时间减少是因为“人际交往增多”(36.7%)、“升入大二年级”(30.0%),这两个原因与转专业的关系不大。但是,因为“心理落差大”(30.0%)这一减少学习时间的原因值得关注。学习成绩方面,转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转专业前后普遍持平(45.5%),但成绩有所提高的比例(32.1%)略高于成绩有所下降的比例(22.4%),说明新专业的学习进步还是较大的。对于学习适应,转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开展兴趣小组”(52.1%)和“专业报告会”(51.5%)是较好的转专业服务活动。2.生活适应研究发现转专业前后的寝室关系等如图3所示。当问及遇到困难一般会向谁求助时,现班级同学位居榜首(38.3%),此外,新辅导员(27.9%)和原班级同学(23.1%)也有较高比例。对于转专业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学生互动平台”(74.7%)、“提供和新专业老师交流的机会”(69.3%)、“多举办班级和寝室活动”(64.8%),以便能使转专业学生尽快融入新专业、新班级,能够在新专业、新班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实践适应课余时间方面,较多的学生(47.8%)都表示课余时间安排的比以前更加合理,仅有9.5%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比转专业前更差了。社会实践方面,较多的同学则表示社会实践远远变少了(40.6%),只有21.1%的同学认为社会实践变多了。

(三)需求研究1.拟转专业前的需求在正式确定转专业前,转专业学生的最大需求有两个,一个是要不要转专业,一个是转什么专业。转不转专业涉及到对原专业的认同。不认同原专业或者对原专业的低认同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转专业意愿提升。盲目转专业往往是因为对原专业认知不足,缺乏专业教育,片面夸大原专业的缺点和劣势造成的。转专业前后对专业教育的满意程度如图4所示。2.转专业前的需求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是在大一上学期决定转专业的,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早在入学报名前就决定要转专业了。对于决定转专业的学生,需求往往单一,就是如何成功转专业。总的看,成功转专业有4件事要做:一是核实并确定目标专业;二是搜集目标专业信息,特别是目标专业的教学信息;三是全力准备转专业考核;四是应对考前焦虑。3.转专业后的需求转专业后的适应往往比转专业前的适应需求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对转专业同学来说,成功转专业后的成功和喜悦是暂时的,随之而来的各种适应需要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回应。这些需要主要包括:尽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节奏,尽快融入新专业的学生群体,端正学习新专业的动机;合理调适对新专业的心理落差等。在转专业后的专业教育方面,分别有68.3%、70.5%、74.4%的学院、辅导员和老师进行了专业教育,教育比例依然不高;而其满意度则分别为72.0%、75.7%和78.9%,满意度高于转专业前,但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转专业学生对于转专业后新专业的学院、辅导员和老师的专业教育需求率分别高达90.6%、87.8%和88.3%,转专业学生对新专业有着更高的专业教育需求,但现实情况仍令人担忧。4.非常规的需求转专业学生除了上述各阶段普遍、广泛、主动的需求外,还会有各类非常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鲜有表露。一是非常规群体的需求,转专业失败者的需求也值得关注,因为转专业失利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上及生理上的极大创伤,这种创伤必然会给学生身心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学校社工要及时进行危机干预[6]。二是转专业成功者的非常规需求,有时这些学生甚至并不认为他们有需求,这类需求主要包括:厌学、挂科;自闭、人际交往障碍;网络成瘾;欺凌行为。

(四)行为评价与政策评价1.行为评价超过85.0%的转专业学生表示即使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也会坚持自己的转专业选择;仅有6.0%的转专业学生会放弃转专业,留在原专业。转专业适应情况评价如表2所示。对于自己转专业行为是否理智的评分方面,所有转专业学生的平均理智性得分为8.2(满分10分),说明总体理智性程度较高,但从个案来看,超过5.6%的转专业学生理智性得分在6分以下(不含6分),4.4%的转专业学生理智性得分仅有6分。当然,也有15.8%的转专业同学对于自己的转专业行为非常满意,给出了满分10分的理智性评价。对于自己转专业前后在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的变化,总的来说认为变化一般(60.3%),但很满意(31.3%)的比率远远高于不满意(6.8%),总体上看,转专业同学对于这种变化还是满意的。2.政策评价转专业学生的政策了解程度一般,有46.3%的转专业学生较为了解或者很了解转专业政策,仅有4.8%的转专业学生不了解政策。他们的了解渠道主要有辅导员(51.5%)、学长学姐(46.9%)、学生手册(42.0%)和同学朋友(40.8%)。对转专业程序评价不高(如表3所示),调查发现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程序复杂”(22.2%)、“消耗时间太长”(20.6%)和“缺乏综合评价机制”(20.6%),“咨询通知不及时全面”(19.0%)和“机械化”(17.5%)也是不合理的原因。对于转专业的准入,过半数(66.4%)的学生认同准入资格是合理的,但也有高达18.4%的学生认为准入资格不合理。64.7%的学生认为考试能够反映转专业的要求,也有35.3%的学生认为单纯的考试无法反映转专业的要求,因为当前的考试往往题目太单一(43.9%)、题目太理论(25.3%)、试卷太简单(20.7%)等。对此,转专业学生认为考试(43.1%)虽然在一定时期仍然是转专业选拔考核的主流,但是过于简单、理论、单一的问题必须得到改观;通过专业综合考试加上面试性质的现场专业答辩(44.0%)更能较全面的选拔出合适的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的困难如表4所示。面对困难,转专业学生望学校能够尽快“制定公平、强制、可操作的评优评先办法”(79.9%)、“积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转专业咨询”(64.2%)。此外,“完善宿舍搬迁”(47.2%)、“设置转出专业人数”(41.7%)、“规范课程学分认定”(32.0%)等也是必须的改进措施。转专业学生普遍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各专业相关介绍”(72.1%)、“转专业课程安排”(45.5%)和“各专业就业率分析材料”(38.0%),以便转专业学生能够更加顺利的选择、准备并完成转专业。对于辅修制度下是否还会转专业的问题,66.7%的转专业学生选择依然会选择转专业。这主要是因为:“辅修专业不能达到应有的专业水准”(75.4%),且“辅修制度不健全、不完善”(49.7%);“辅修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47.6%)、“太忙而没时间上辅修专业”(47.1%)。当然,“没有中意的专业”(12.9%)这个原因也不能忽视,并且可以此为突破口加以改进和完善。对辅修政策的了解程度远低于转专业政策,其了解程度仅为13.4%,而不了解程度却高达43.0%。其了解途径主要为学长学姐(48.9%)、辅导员(42.0%)、学生手册(42.0%)和同学朋友(40.8%)。而最愿意和最能接受的咨询途径则为“辅导员通知”(40.7%)、“直接发到个人手机”(28.6%)和“学校网站公布”(23.3%)。

二、对策与建议

将学校社会工作方法运用到转专业学生的转专业过程中,就是要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去关注、关怀转专业学生的基本需要和权利,协助他们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各种生活的能力,这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加强对转专业学生的关怀,塑造转专业学生适应文化,是高等学府“文化荣校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运用学校社会工作方法改变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需要接受服务的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群体看作平等的暂时处于困难境地的当事人,尊重学生的个人特性,保守学生的个人信息,支持学生自强自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的。学校社会工作者相信,所有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改善自己生命的能力和动力;每个人都对自己和其他人包括社会负有责任;人需要归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8]。当前大学生群体都是80后、90后,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也是直面社会转型期社会性问题的一代。学校社会工作者遵循个别化、助人自助、接纳、理智、保密和资源整合的原则。这些理念和原则无疑对大学生群体和学生辅导工作的开展双方都非常有利。

(一)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拟转专业前的运用调查显示,拟转专业前的转专业学生需求主要有:要不要转专业,转什么专业。学校个案工作和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两种方法可以在这一时期进行运用。这是一种宏观介入,即学生全员介入。1.学校个案工作的运用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因受其成长环境中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方式及程度不同,在问题认知以及处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针对每个有需求的学生,帮助其对大学生涯有一个详实的了解,将自身需求、学业规划、校方课程设置以及社会对于学生个人的角色期待有效结合,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同时社会工作者对学生案主的转专业动机、个人的知识水平、拟转入的专业、转专业后的适应等问题有预估,在科学指导基础上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转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2.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的运用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寝室为单位或者以年级相同的楼层为单位深入学生的生活区域开展有效互动。首先,同辈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互影响力,通过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对所在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避免出现跟风转专业的现象。其次,由于刚迈入大学校园,个体与环境还没有建立起和谐有序的互动关系,很多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通过专业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对大学遇到的事物能进行合理的归因,不将学习、生活、实践上的问题简单归咎于专业选择的不正确。如开展关于大学生适应、规划等问题的主题宣讲、增进友谊增强适应的同楼层大联欢活动等。

(二)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转专业前的运用调查显示,转专业前的转专业学生需求主要有:一是核实并确定目标专业;二是搜集目标专业信息,特别是目标专业的教学信息;三是全力准备转专业考核;四是应对考前焦虑。学校个案管理和学校小组工作、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三种方法在这一时期的运用很有意义。这是一种中观介入,即意向人群介入。1.学校个案管理的运用学生在转专业前主要是为成功转专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学生群体往往会面临心理、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和压力。从学校个案管理的角度出发,应进一步加强转专业机制的管理,充分连接校园服务网络资源,针对转专业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建立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机构,为学生能够顺利转专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模式。其一,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刚进入大学校园不久的新生群体,对大学生活本身就充满迷茫和未知感,而在做出转专业的决定后,他们会有更多的心理压力。在准备转专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成原专业的学习任务,而且要学习转入专业的课程,处理同学室友等人际关系。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压力不免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干扰,从而会产生考前焦虑和紧张,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因而,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是十分有必要的,以帮助有心理需求的转专业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建立专门的转专业服务档案,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给他们的情绪找到发泄的渠道,从而舒缓各种困难和压力带来的不良心情。辅导过程需要不断跟进,并及时反馈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转专业前的情绪焦躁期。其二,提供专业咨询指导。大部分转专业的学生都会选择就业形势好的专业作为自己所转入的目标专业,但是往往对于所选的专业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只是盲目地选择转入当前热门的专业,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而且也会影响学校各个专业的均衡发展。因而,高校可以为转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让他们在转专业前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发展前景、课程设置以及就业的方向,使学生在充分认知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兴趣专长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同时,对于转专业考核中的专业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咨询平台获得解答,使转专业学生理性选择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2.学校小组工作的运用在转专业前,学校小组工作主要是针对无法良好应付转专业过程中遇到学习、生活压力的学生群体,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价值理念的指导,运用小组动力,帮助具有相同困扰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获得支持和鼓励,并使自身得到提升。事实上,大一新生在面对转专业的专业选择和考核准备时,如果无法得到身边同辈群体的支持和关心,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学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就是让转专业学生群体在小组中通过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分享各自在转专业期间遇到的困难,以获得相互之间的关怀和认同,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成员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准备转专业考试的经验,以互助自助的方式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互动中认清和了解自己的现状,以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去面对转专业这一过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3.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的运用对于转专业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单单从学校的转专业机制出发,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即是从“学校—家庭—社区”的层面,整合多元化的资源环境,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范围扩大,从学校延展到社区,为转专业学生寻求更多的服务支持,推动高校转专业工作的发展。其一,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承担了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适合给予转专业学生群体指导与帮助的队伍,应加强对辅导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建立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从学校社会工作强调的“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相信每个人自我改善的潜能”的角度出发,辅导员应关注班级中准备转专业的这部分学生群体,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辅导服务,努力为他们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以顺利完成转专业,解除各种顾虑。对于学生在转专业前学习上的障碍、生活上的不适应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能给予及时的关注,并提供适时的指导,通过加强心理教育,开展咨询讲座,真正帮助他们拓展自身的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和应对困难的协调能力,为成功转入目标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强化家长的作用。脱离父母的生活环境往往让大学新生感到不适应,在转专业前准备的关键时期,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转专业学生需要来自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对于有需求的学生,社会工作者应该有针对性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通过沟通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引起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家长与子女的交往水平,帮助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为转专业学生群体提供来自家庭的支持。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来自家庭的转专业压力。其三,增加志愿者的作用。转专业前,学生需要获得成功转入专业的经验,以顺利通过考核。因而,提供志愿者服务帮助显得十分必要,即在校园内招募成功转专业的高年级志愿者群体,在开展联谊活动和座谈会中,让他们分享自己准备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成功的经验,为即将转专业的同学答疑解惑,以更好地解决转专业前遇到的学习困难。通过活动可以在转专业学生和志愿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帮助转专业同学获得互助的支持网络。在活动的基础上,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行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让转入相同专业的同学结成对子,有效地帮助即将转专业的同学获得更多的学习支持,成功转入目标专业。

(三)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转专业后适应中的运用调查显示,转专业后的转专业学生需求主要有:尽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节奏;尽快融入新专业的学生群体;端正学习动机;合理平复新专业的心理落差。学校小组工作、学校个案管理、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这一时期的运用非常重要。这是一种微观介入,即目标群体介入。1.学校小组工作的运用在转专业成功后,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适应问题,而这个问题几乎存在于每一个转专业的同学。针对这些适应问题,研究者们开展了小组工作,这种工作方法采取集体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得到转专业同学的支持,小组工作主要从3个方面来改善和解决问题。首先是影响个人发生转变,人是依赖群体经验成长和发展的,当转专业的同学出现适应能力或心理行为问题时,通过学校小组工作的运用,可以使转专业的各位同学得到不同的经验分享,了解别人是如何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丰富和扩大经验和见识,改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发生转变,进而提高成员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其次是运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在转专业后所遇到的问题中,很多都具有共性,例如如何更好地融入新的集体,如何跟上新专业的学习进度,在小组中,通过游戏和情景模拟等活动可以增进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用团队的力量来共同解决转专业后的适应问题。最后是再社会化,在面对一个新的专业、新的环境时,需要转专业的成员建立适应环境的新的价值观、新知识、新技巧,通过小组工作帮助成员认识自己所处情境以及所需的适应方法,以此来改变成员的行为,使他们成为更适应转专业后生活的积极角色。2.学校个案管理的运用转专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尤其是在转专业之后,很多人会因为适应不良的问题而导致自己不能很好地投入到新专业的学习中去。针对此情况,研究者们对一些适应问题突出以及自己有需求的成员进行了个案工作,主要采取直接和间接介入的方式。一方面,针对转专业成员自身,了解他自己对于适应新环境的态度和所付出的行动,工作者以鼓励的态度、良好沟通的状态和专业的方法让服务对象了解到自己在适应新环境中还应该做出哪些努力,以及自身有哪些资源和能力可以改变目前的现状。工作者主要提供心理辅导,技能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使案主能够挖掘自己的潜能,改善态度和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工作者以环境改善为突破口帮助案主适应新生活,通过与案主转专业前后的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案主的看法,让他们给予案主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帮助案主建立起支持网络,营造有利于案主改变和成长的环境,从整体上介入案主的社会生活系统,使他能好地适应转专业之后的生活。3.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的运用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人们不仅具有内部心理世界,同时也生活在外部社会环境中,需要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即“人在情境中”。学校也是一个社区,社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转专业之后的适应阶段,不仅需要转专业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去适应新的环境,而且学校环境的支持也是帮助案主适应良好的一个重要方法,工作者通过开展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来改善转专业成员的适应状况。工作者可以通过信息传播、校园谈话、张贴宣传单、走访校园等方式来建立关系,通过查阅学校网络资源来搜集资料,召开小组工作会议制定行动计划;在校园中进行教育与宣传,争取得到他人对转专业同学的支持与关心,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关怀;在转专业的成员中培养领袖和优秀典型,号召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能够在转专业同学的适应阶段给予更多的关注,建立本专业志愿者团队,帮助转入本专业的同学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和生活环境适应的支持;在转专业者内部实行互帮互助,让转专业者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及适应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将社区工作的方法运用到学校社会工作中,运用环境的改善来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引发改变现状的意愿、动机、信心及希望,使转专业的同学更顺利的度过转专业之后的适应期,并使自己在新专业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

(四)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非常规需求中的运用调查显示,转专业学生的非常规需求主要有:一是非常规群体的需求,转专业失败者的需求;二是转专业成功者的非常规需求。这两类需求的共同点是都可能需要危机介入。学校外展社会工作方法主要针对这一类需求进行运用。这是一种特殊介入,即特殊群体介入。外展社会工作主要强调社工主动、案主偏差,外展社会工作服务服务的转专业学生对象需求往往归类为非常规。对于部分转专业失败者的心理创伤,学校社工要尤为关注,转专业失败学生的辅导员也应耐心观察,发现各种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学校社工,并由他们开展相适应的外展社会工作。学校社工要根据学校有关部门提供的名单对转专业失败的同学进行回访,以测量和确保转专业失败的学生的心理适应良好。对于转专业成功后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产生偏差行为的学生,新辅导员也要及时关注,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行为适应不良者,应及时转介到专业学校社工,学校社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干预和服务。学校社工还应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全部转专业成功的学生进行个案管理,跟踪研究他们转专业后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情况。

作者:张洁王杰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会工作下高校转专业生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shygyzz/6559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