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郊野公园配套交通保障思路范文

郊野公园配套交通保障思路范文

时间:2022-08-13 11:36:30

郊野公园配套交通保障思路

摘要:根据上海市郊野公园布局规划,以浦江郊野公园为例,类比顾村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等典型公园,深入分析了浦江郊野公园游客来源及出行特征,以此提出公园交通组织、停车保障、公交保障及应急保障方案。基于郊野公园项目交通保障的思路,实现从规划、设计、运营、保障等全生命周期的交通配套服务。

关键词:郊野公园;交通规划;交通保障

郊野公园占地面积广、投资大,因举办时令性主题活动容易导致在节假日客流呈现井喷状态,带来严峻的交通压力,严重影响到公园的环境品质。部分与城市地理空间上存在紧密关系的郊野公园在面临到发交通问题的同时还存在周边区域通勤过境交通的压力。因此为保障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公园规划、设计及建设阶段提前布局交通保障方案,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实现与周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对实现公园保护和交通协同发展,提高公园游览品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都具有重大意义。

1上海市郊野公园概述

1.1概念

目前,学界对郊野公园的定义尚存分歧,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近、中郊区的绿化圈层,具有较大面积的呈自然状态的自然景观区域,能为居民的游憩、运动等活动提供空间[1]。按照我国现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定义,郊野公园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按照英国相关标准,郊野公园指位于城市近郊,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园。

1.2特征

从地理位置上看,郊野公园处于城市的近郊区,具有良好的交通通达性,适合居民短程出行;从构成要素上看,郊野公园由多种要素组成,如山林、农田、湿地和沼泽等;从功能上看,郊野公园具有生态保护、环境修复、旅游和科教功能,且以生态保护功能为主;从风格上看,郊野公园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要目的,在建设时更加注重保留自然韵味,突出乡野意趣[2]。

1.3布局

2013年,上海市提出将启动郊野公园项目作为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为此,上海市提出遵循“聚焦游憩功能、彰显郊野特色、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环境品质”的规划理念,在郊区布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自然条件较好、公共交通便利的郊野公园,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都市游憩空间格局[3]。2013年2月,郊野公园概念规划批复,明确在上海市郊区选址建设21个郊野公园,总用地面积约400km2。其中近期郊野公园选址5个(见图1),包括浦江郊野公园、松南郊野公园、青西郊野公园、嘉北郊野公园及长兴岛郊野公园。

2浦江郊野公园交通方案

浦江郊野公园位于闵行区浦江镇中南部,距外环线8km,至市中心人民广场约20km,申嘉湖高速(S32)和浦星公路从公园中部穿过,轨交8号线沈杜公路站和浦江线(轨交8号线Ⅲ期)紧邻公园边界,奉浦快线(南桥新城-东方体育中心快速公交)从公园中部穿过,交通优势显著。浦江郊野公园规划红线面积15.29km2,是上海中心城南部以林为特色,以森林游憩、滨水休闲、农业科普为主要功能的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园(见图2)。交通运营保障对浦江郊野公园能否平稳、安全、有序运营至关重要。为了能够给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交通体验,围绕2017年7月开园,在浦江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与建设筹备期同步开展了交通保障工作。

2.1客流特征

2.1.1客源分布

按照公园景点及配套休闲设施,公园游客以经济型大众休闲度假客源和中端客源为核心主体,消费主要倾向为休闲、观光、娱乐;同时争取发展高消费能力的度假客源,消费主要倾向为度假、疗养、会议培训旅游、户外运动等。考虑公园市场定位及地理区位,将公园游客来源划分为3个圈层(见图3),第1圈层为稳定客源,主要服务周边大型居住社区、谈家港社区、鲁汇社区以及浦江镇中心区居民,覆盖周边10km区域,出行时间预计30min以内;第2圈层为吸引客源,包括中心城及松江、浦东、奉贤等周边20km区域,出行时间预计60min以内;第3圈层为潜在客源,主要为其他区县及临近省市游客。

2.1.2客流规模

浦江郊野公园位于浦江镇,属于中心城拓展区,区位优势明显。在开展公园客流分析工作之前,笔者以“突出近郊区位、具备面积可比性、定位大型综合性公园”为主要考虑因素,分别选取顾村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和共青森林公园作为类比案例开展实际调研(见图4),通过梳理、汇总各公园周末、节假日和大型主题活动时的客流变化,为浦江郊野公园客流需求预测提供数据支撑。公园游客容量与活动类型有关,可通过类比分析法判断客流规模,而环境容量极限或峰值可视公园具体情况而定。在分析类似性质公园客流的基础上,考虑浦江郊野公园客流分布圈层,结合景点内容及配套设施,预计2017年公园开园后周末客流约1.8万人/d。考虑到浦江郊野公园定位为秋景公园,大型主题活动日期间或因群体观赏从而引发客流井喷,形成客流高峰、平峰的极端不均衡现象,建议节假日、大型主题活动日的客流按照7.1万人/d控制。

2.1.3出行结构

浦江郊野公园紧邻轨交8号线,奉浦快线、浦江线从公园一期边界穿过,集约化交通资源较为丰富,浦星公路、浦锦路南北贯通性较好,机动化出行条件便利。按照郊野公园游客分布情况,闵行区浦锦街道及浦江镇居民因紧邻项目将成为浦江郊野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这部分居民多采用慢行交通、地面公交及小汽车出行;同时,作为上海市最近郊的大型公园,市中心、黄浦江两侧居民也将成为重要客流源,这部分居民以小汽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交通方式为主。综合以上因素确定浦江郊野公园的出行方式:个体机动出行占20%、轨道交通占22%、常规公交占17%、步行占20%、非机动车占15%、旅游大巴占2%、出租占4%。

2.2交通组织交通组织保障

一方面需遵循机动化入园游客的出行意愿,提供更为醒目、便捷的出行路径,尽量减少到发交通与过境交通的交织;另一方面应尽量确保公交到达、慢行入园的游客出行安全。

2.2.1机动车交通组织

浦江郊野公园游客来源辐射全市范围,重点服务中心城、闵行新城及浦江居民,由于游客多数为本市居民,对路网路况较为熟悉,在浦江区域不做特别引导,在公园周边引导主要停车场方向,并提前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其中浦星公路作为南北贯通奉贤、闵行、浦东三区的主要道路,高峰期极易引发道路拥堵,在前期宣传阶段应重点做好告知工作,确保游客提前预判路径,避免不必要的绕路行为。

2.2.2慢行交通组织

对于入园交通,游客从轨交8号线沈杜公路站出站后,通过慢行方式到达位于浦星公路上的游客中心,浦星公路为一级公路,现状慢行通道宽度较小,且过境车辆较多,因此近期应加强从沈杜公路站至浦江郊野公园区域的指引标志标牌和安全警示,确保入园交通的安全有序。远期建议加宽慢行通道,并做好隔离设施;对于园内交通,园区运营方应合理布控人力、警力,并根据公园内各个区域情况和客流涌入形势,通过广播系统将游客引导到客流量相对较小的区域,合理分流,保障游客秩序和安全。

2.3停车保障

浦江郊野公园客流以周末、节假日为主,为确保园区设施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在设施配置上遵循“基本满足、适度保障”的规划原则,即以满足周末高峰客流停车需求为主,节假日高峰考虑备用停车场,并与应急保障方案相协调。同时,为应对大型主题活动日、节假日客流高峰期,可考虑与周边停车资源共享:(1)浦江郊野公园客流高峰多出现于周末、节假日,与工作日背景交通高峰互不冲突,公园周边通勤停车资源可供游客紧急使用。(2)浦江郊野公园西侧紧邻黄浦江,依托S32越江通道,可于高架下设置停车泊位,缓解客流高峰期小汽车泊位供应不足的问题。(3)浦江郊野公园周边生活性道路较多,多数为尽端道路,在紧急情况下,可临时设置为道路停车泊位。结合客流需求预测和小汽车出行方式分担比例,兼顾长远发展,并考虑设施用地的预留,共规划7处独立停车场,同时沿园区内部道路设置6处林下小汽车停放点。此外,结合周边停车场布局情况,拟采用3处共享停车资源。

2.4公交保障

浦江郊野公园公共交通保障主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公交出行游客如何入园的问题;二是解决远端停车场游客如何接驳的问题。(1)大中运量为主体,常规公交为补充的入园方式。浦江郊野公园紧邻轨交8号线及奉浦快线,公共交通资源丰富,可以较好地服务中心城及奉贤区居民入园。为更好地服务浦江区域,新辟浦江13路B线,可满足兼顾浦江大居居民通勤交通与公园游客抵离园交通之间的需求。当公园出现高峰客流时,2条线路可从公园两侧道路疏散,避免客流叠加,确保交通安全。(2)短驳线路实现停车场-公园直达联系。浦江郊野公园占地面积较大,停车场布局较为分散,为方便停车场游客到达游客中心及主要项目点,新辟短驳线路联系主要停车场及游客中心,提升公园交通服务品质。

2.5应急保障

浦江郊野公园客流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不均衡性,周末及节假日客流集聚极为明显。受制于区域路网容量以及公园出入口排队广场容纳能力的有限性,可能存在出入口车流人流长时间排队、大面积集聚甚至溢出的风险。为此,应根据客流分级,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对于可预判的高峰客流日,直接启动较高等级的应急预案,确保各项设施在开园前安排到位;对于突发事件引发的客流局部拥堵,各责任主体部门应迅速到位,对内实施紧急疏散,对外通过媒体园区拥堵信息,提醒游客暂缓入园,确保排队秩序,减少安全隐患。

3郊野公园交通保障思考

浦江郊野公园已于2017年7月29日正式开园(一期开园面积5.82km2)。截止到2018年2月,公园总客流量达206.8万人次,日均客流1.01万人次,其中“十一”黄金周7d长假总客流达32.6万人次。游客出行交通方式仍以小汽车、轨交8号线为主,随着奉浦快线、浦江线相继通车,相信越来越多的游客会选择公共交通入园,届时将极大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目前,公园运营基本符合预期,各项交通设施平稳运行,这给今后更多的郊野公园交通保障工作带来更多的思考。(1)关于客流预测。根据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便利条件,考虑项目吸引程度划分客流来源,原则上可按照2h出行圈确定游客服务范围。综合考虑地区人口规模、经济情况以及项目设施承载量等因素确定客流合理规模。由于节假日特别是主题活动日与一般周末客流吸引力不同,应至少考虑两种特征日下的客流规模。(2)关于交通组织。遵循分层引导、功能分流和动静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需考虑到发交通与过境交通分离,尽量剥离过境交通,确保入园车辆与社会车辆互不干扰;另一方面考虑到个体机动化交通与集约化交通分离,由于个体机动化出行的无序性,尽量规范集约化交通出行路径,并结合交通引导标志和媒体推介宣传,提供相对便利的个体机动化出行路线。同时,完善慢行交通引导标志,确保行人过街安全。(3)关于停车保障。从不同级别的客流规模出发,按照“鼓励集约化交通出行,适度保障个体机动化出行”规划原则,应优先满足常态客流下的出行需求,极端高峰客流下的设施供应纳入应急预案。停车场布局规划应考虑项目对外主要通道、客流来源等因素,以分散布设、出行便捷且不干扰道路交通为原则。(4)关于公交保障。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应贯穿项目整个规划、设计工作当中。为此,相应公交配套设施、线路资源应根据需求落实到位,线路调整需兼顾线路原有功能,不影响原线路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为提升园区服务品质,应考虑园区内部接驳线路的服务需求。(5)关于应急保障。依据客流变化实施动态指挥,总体遵循以常态管理为基础,应急和常态模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动态掌握客流变化,合理制定进出场运力配置计划;与各职责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联通,确保应急预案响应迅速;切实加强游园信息共享新闻报道,及时向外界景区运行情况。

4结语

郊野公园不能简单套用城市公园的模式,而需注重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风貌、提升居民娱乐休闲品味。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同步考虑交通保障工作,提出符合郊野公园未来发展的配套需求,确保园区建设具备前瞻性及可持续性,从而带给游客安全、有序、顺畅的交通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婷婷.郊野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张白石,赵越,黄晶涛,等.绿野之州:漳州市郊野公园概念规划[J].规划师,2017,33(10):129,134.

[3]张玉鑫.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都市生态空间规划创新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13,23(5):7-10.

作者:顾杨 单位: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郊野公园配套交通保障思路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shbzyjzz/7179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