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文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文

时间:2022-07-09 04:09:20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16年第0期

摘要:在当今科技文化发展势头很猛的情况下,每一天的信息都在更新变化着,现在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们置之一旁,甚至毫不理会。因此,如何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登上舞台的中央,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传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阻碍条件与局域性,我们都需要考虑进去。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文化符号,更多的代表的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正确恰当的传播方式是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主要是以泼蛇灯为例深入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传播;泼蛇灯

民间传统的文化的生动性的体现就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体现,人作为整个传播继承过程的主要承载者,从而表现其物质的性质,传承的方式一般是没有物质的,更多的是以口口相传作为继承方式,泼蛇灯是江西省二塘地区最为有名的文艺表演形式,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传承,泼蛇灯很好的继承了江西二塘的文化精神。本文是从泼蛇灯的继承与传播价值入手,并对我国整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具体的保护的传播策略[1]。

一、泼蛇灯的继承与传播价值

(一)泼蛇灯的发展历程

进贤“泼蛇灯”是流传于二塘地区的一种民间灯彩。清末同治年间(公元1865年)由厚源村文有成、文玉成兄弟始创,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泼蛇灯”为二人表演,一人执头,一人执尾。既有龙灯舞翻、滚、盘绕的特点,又揉合了手摇狮的技法,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如称作“上梁”的一组动作,要在高桌上表演,这是一般龙灯舞所没有的动作。因其造型上无角无须,不像龙而似蛇,加之舞动灵巧活泼,故得名为“泼蛇灯”。时至宣统年间,民间艺人进一步对该灯彩加以改进,添置香火,舞动起来星光点点,煞是好看。民国年间,竹篾匠文成美,表演艺人文维生、文曙生再对“泼蛇灯”进行了改制。改制后的“泼蛇灯”由于篾扎而富有弹性,扭动更显灵活自如,并配有锣鼓、钹、唢呐伴奏,视听效果更佳。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今天具有独特风格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灯彩艺术。实为江西民间灯彩艺术中的瑰宝,为研究和弘扬我国优秀民间灯彩艺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进贤“泼蛇灯”主要流传于本乡的各村落。五十年代还流传至本县的梅庄、钟陵、民和等乡镇,远及余干、东乡两县的部分农村。1958年,“泼蛇灯”作为本地区较有特色的民间灯彩节目,参加了宜春地区灯彩大汇演,获得二等奖。1992年,进贤“泼蛇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进贤县文化局选送参加南昌市传统舞蹈表演比赛,荣获一等奖。2008年11月获全国农民文艺汇演金穗奖。

(二)泼蛇灯的主要特征

1.蛇灯制作特征精选弹性好竹篾做成蛇体主骨架,制作时体型是蛇形,要能体现蛇的灵动性。蛇体内的燃料必须是特制的,使蛇体在上下翻滚,左右盘绕中灯盏能忽明忽暗,忽有忽无。2.“泼蛇灯”表演的动作特征表演动作要做到一要“稳”,二要“匀”。“稳”是在表演中,执灯头和执灯尾者要紧密配合,脚下要稳住劲,步步为桩,把握重心,保持身体的平衡,上身不能摇晃。“匀”是指步伐,力度要均匀。走横插步时二人要同时开步,步子不能时大时小,时快时慢,特别是执尾者要紧随执头者,二人成一条直线向右移动。力度要匀则是指双手耍灯时,要充分掌握好手腕转动的内劲运用,才能耍得活,灯从上窜下时才会显得轻松自如。使灯彩表演具有活泼灵巧的表演风格。概括起来即是:步匀脚稳,把握重心,头尾一致行。手起灯舞,运用自如,力度要均匀。

(三)泼蛇灯的主要价值

1.珍贵的民间灯彩艺术价值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讲究,工序繁杂而精细,道具尺寸要求精确,道具制作逼真,牵拉,伸缩自如,富有弹性和揉性,表演起来轻巧流畅。实有鄱湖地区民间灯彩艺术的一朵绚丽奇葩。每逢新春佳节、元宵灯会、家庭庆典、丰收聚会,当地村民都可以欣赏到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对研究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都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2.传承民间艺术,繁荣农村文化“泼蛇灯”的出现反映了那个时代乡村农民面对困难乐观进取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是典型的贫困农民生活的缩影。她对弘扬民族精神、活跃农村生活、繁荣乡村文化、传承古朴民风,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她更是进贤人民走出去的一张有代表性的“名片”。

二、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传承

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具体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有具体规定:口头上所传达的,例如我国非常著名的昆曲、蒙古的民歌长调演唱等等。还有就是像泼蛇灯这样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它们都被我国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价值所在,没有自己民族文化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因此,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内容,不仅要保证其不面临无人继承和沉寂于世的危机,更多的是要使其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对其的兴趣非常高涨。以泼蛇灯为例子,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对泼蛇灯的了解甚少,所以演出市场形式变得不景气,在世上表演的机会很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消亡

以泼蛇灯为例说明,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与补贴力度不够,使得泼蛇灯的继承和传播者都非常少,这些以身口相传的传统艺术形式,由于蛇灯的制作过程的复杂,年轻人缺少学习的耐心以外,更多的是没有对这些传承人有资金的保障,这就使想要继承的人少之又少,甚至逐渐走向消亡。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开发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更多的被作为一种符号的形式出现,出现了被“模式化”、“标准化”的形式发展,被商业利用的痕迹越来越严重。传统文化要求是具有自身文化蕴意的,有自身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就像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东西一样,每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被商业利用的太过严重的化,就难以让人们体会到它本身的文化意义与传承必要,更多的是一种毁灭[2]。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滞后

泼蛇灯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保护其的明确法律规定却寥寥无几,法律法规的落后会使泼蛇灯无法适时的进行规划甚至是保护,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违法操作,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是致命的损失。所以,建立和时代与时俱进的法律制度是目前保护泼蛇灯的前提。

(四)管理机制的落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管理机制的落后是离不开的,很多地方不将自己区域内的文化当做很重要的内容,更谈不上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所以,目前存在的最大矛盾就是迫切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找不到完善对其进行保护的管理制度,建设步伐应该时刻紧跟。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泼蛇灯的传播意义与策略

(一)泼蛇灯传播的意义

江西泼蛇灯在第二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从其历史发展角度来说,由于它的存在有一百年之久,其表演形式一直都保留着其古色古香的味道。从文化思想的角度来说,它既是一种传统灯彩文化形式,又是人类精神思想的一个寄托,泼蛇灯之所以要我们传承和保护,不仅因为其实一个传统的表演形式,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一个精神领域的承载效果,使人们虽然身处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生活生产压力巨大、经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更加乐观的面对生活。在当代社会,精神社会的层面已经被经济社会所削减的十分严重了,泼蛇灯的保护就能够让人们具有老一辈人具有的精神,从而能够对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具有拼搏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保护泼蛇灯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在当代资源文化比较欠缺的情况下,保护多元的文化变得尤为重要[3]

(二)传播策略

1.政府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宣传。在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泼蛇灯发源地的文化局有保护其延续和发展的责任。这其中包括对其以后传承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表演进行大力的文化宣传等内容等等社会方面、文化方面、经济方面的多方面的保护与支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泼蛇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借助现代媒体的传播,例如电视文化、网络文化以及报纸媒介等等对其进行传播下图。2.增加群众对泼蛇灯的参与性。古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人的参与度是对泼蛇灯最好的宣传与继承。所有的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需要我们的继承和发展,泼蛇灯目前的群众参与度来说还是有所欠缺的,不仅是对于江西省二塘的人们来说,而是对于江西省甚至是全国的群众来说,可以采用“泼蛇灯进入家家户户”和“泼蛇灯”进课堂的一系列活动,来唤醒人们对泼蛇灯的重视,培养小至儿童,大至老人对其的兴趣,这样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泼蛇灯就能很好的继承和向大众传播下去了。3.丰富自身文化意蕴,为传承做基础。任何一个被我们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产物都具有自身的魅力,但不是说只要是传统文化就能够一成不变,不用创新也不用符合现代人的感官品味,单单从泼蛇灯入手来谈,泼蛇灯就应该将其单一的舞蹈步伐和较为单一的乐曲相对的改的丰富一些,在过去的泼蛇灯演出来说,演奏工具就只有锣鼓和镲,可以将弦乐也增加进去,使人们的耳目一新。这样既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又能吸引人们的关注,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意蕴做到不被淘汰,就是现阶段我国非物质遗产传播的前提。

四、结语

泼蛇灯可以说是江西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灯彩活动,人们可以在泼蛇灯中寄托自己的希望,泼蛇灯不仅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影响,在娱乐功能上也对人们有很大帮助。在泼蛇灯传播的过程中,商业化的传播过程很容易会使泼蛇灯被同化,商业性的感觉更加明显,所以有的是打着创新的幌子来破坏传统文化。所以,作为我国之魂的传统文化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既需要政府等方面的媒体传播,自己最原生态的身口相传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使泼蛇灯在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更加健康的存在。

[参考文献

][1]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

[2]王文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11.

[3]邓光华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

作者:蒋聪昳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rlwhycbhzz/7161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