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理国情监测与资源环境监测的关系范文

地理国情监测与资源环境监测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2-07-18 03:16:37

地理国情监测与资源环境监测的关系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作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一项新兴业务,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明确地理国情监测与其他监测工作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概念、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地理国情监测与资源环境监测之间进行了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并对其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0引言

地理国情监测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重要使命,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一项新兴业务,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地理国情监测因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与其他监测工作之间概念模糊、技术手段混淆等多种问题。需要理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其他监测工作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梳理地理国情监测思路,以促进彼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地理国情监测与资源环境监测的关系

1.1概念分析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指出:地理国情监测是指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地展示国情国力[1]。资源的概念广阔而复杂,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3种类型[2],本文主要探讨自然资源。从地理学角度而言,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以被人类所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地理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3],即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地学辞典》中给出的自然资源的定义为“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4]。通过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进而深入了解资源环境的内涵。201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的概念,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资源和环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两者之间不存在截然区分的界限。资源的重要作用,在于能为生产生活所用,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近年来,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自然资源逐渐短缺,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等问题,直接导致资源进口量加大、成本增加等,对资源环境监测提出了迫切需求。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的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自然资源监测可跟踪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属性特征、分布规律及消耗情况,及时评估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及保障。从概念上看,地理国情监测与资源环境监测之间的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持续性”“动态性”的,不同点在于地理国情监测更强调“空间性”变化。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容量、资源环境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但是鲜有研究将资源环境监测与地理国情监测联系起来,二者之间的融合研究存在极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1.2监测目的分析

2011年5月23日,总理在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决策依据,也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支撑。”国务院2013年2月28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也明确了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高丽副总理在部署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时也指出,“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即可看出,地理国情监测就是一项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手段开展的国情研究工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任务就是维护、研究与地理国情相关的“基本国情”,这也确立了地理国情监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资源环境监测从经济发展角度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关系进行观测与评价分析,从而为服务于该类资源管理、实施资源环境保护政策、防灾减灾、国防军事、百姓民生等提供依据,以达到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目的。如水资源监测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目的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森林资源监测制度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目的是为制订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设计等提供依据,为评估林业建设成效、考核干部任期目标等提供依据;海洋资源监测是海洋环境预测预报、防灾减灾的基础,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关键,为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综合管理提供前提,为沿海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海洋军事活动提供重要保障;矿产资源监测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监测目的上分析,无论是地理国情监测还是资源环境监测,都是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二者目的是相似的,都是为监测要素现状的掌握、规律的了解、趋势的把握、决策的制定提供保障依据。但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性在于,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测绘工作,也是一项国情研究工作,是通过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手段,表达地表要素变化特征,其重点就是从地理空间着手,研究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合理布局,协助追求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这正是其他各类自然资源监测的短板。

1.3监测内容与要素分析

2011年5月23日,总理在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如何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如何有效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至关重要。”因此可以看出,地理空间对于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性,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属性,资源要素属性的空间位置与分布、空间关系监测为资源监测中的一项内容,包含在资源环境监测之中但不仅限于此。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监测对象为各资源环境因子。监测的重点在于资源要素的属性特征,其空间性属性特征只是监测的一个方面。以森林资源监测、水资源监测、海洋资源监测、矿产资源监测为例,不同的资源监测包含的监测要素大有不同。见表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虽然自然资源监测与地理国情监测都着重于要素的“动态变化”,但彼此各有侧重。资源环境监测侧重于通过开展资源要素的“属性特征”监测,从而动态掌握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变化趋势,服务于资源保护,准确地评价和预测各种资源对全球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动态反应。地理国情监测侧重于要素“地理空间”的动态和定量化监测,掌握空间变化特征与规律,从而为资源要素的开发、保护等提供依据。二者最大的不同,体现在要素“空间性”监测的地位上。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由于部分法规、指标的制定过于陈旧,以及技术方法的局限性,造成对资源要素空间性变化的了解相对不足,不利于对资源环境信息的完整掌握。从表1可以看出,森林资源监测、水资源监测、海洋资源监测及矿产资源监测中都有测绘地理信息可以着手的内容,如水资源监测中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位置信息、变化类型信息、变化数量质量信息,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地理坐标、地形地貌、海拔、植被覆盖面积、范围等,海洋资源监测中的海洋环境常规要素、海岸变异、海冰、溢油、赤潮、洪水入海等影响范围等,都可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手段,对这些监测要素进行及时准确的空间性表达,为资源环境监测提供及时、可靠、直观的空间信息,从而补齐资源环境监测在要素空间属性上的短板,这也正是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在自然资源环境监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环境监测针对基础要素所做的工作,也可以成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补充;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的要素,也是自然资源监测中的监测基础。因此,地理国情监测与自然资源监测的要素有重合性,可互为对方的基础性工作,二者融合的发展潜力极大。

1.4监测方法、手段分析

资源环境监测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资源环境进行动态的、持续性调查、统计、分析及评价。在不同资源的监测过程中,采取不同种方式方法。见表2。随着科技的发展,3S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且频繁,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和监测方法,引发了众多学者探讨3S技术在各种资源环境的具体应用实例。因此,测绘地理信息手段在辅助开展资源环境监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资源监测部门毕竟在要素的空间属性监测上不是专业部门,在数据获取、处理、应用等环节存在局限性。另外,由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一致性,导致各省的监测技术手段不尽相同,有的省市经济社会基础发达,自然资源监测发展较早,监测范围广,经验丰富,技术手段更新较快,较早地将3S技术应用在自然资源监测之中,为自然资源监测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而有的省市由于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监测起步较晚,监测设备比较薄弱,信息化手段较为落后,3S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相对较少,这对其监测的发展较为不利。因此,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手段与自然资源监测的技术手段有较大的分离,二者之间的融合点在于3S技术上。目前,3S技术应用到自然资源监测之中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为地理国情监测与自然资源监测之间的融合打下技术基础。

2意见与建议

通过分析地理国情监测与自然资源环境监测的关系与区别,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可以相互融通、结合的切入点。一是在技术手段上融入地理国情监测的方式方法。经过上文分析可得知,自然资源监测都存在各自专业性较强的监测手段与技术方法,将测绘手段充分融合到自然资源监测中,将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手段与自然资源监测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协助提高自然资源监测的分析能力与测量精度,在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方面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服务保障。二是促进部门间协同合作,提升动态监测与管理能力。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明确地理国情监测需求指向,制订统一的监测规划,做好地理国情监测的“四进”工作,从而大力加强将地理国情监测融入到其他部门工作中的力度,促使地理国情监测成为资源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在资源环境部门中的融入。从而达到大幅度提升动态监测与管理能力的目的。三是加强监测成果管理,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地理国情监测与各类自然资源监测都会产生众多的监测资料与成果,加强成果的管理,建立共享平台与机制,保证监测的资料纳入统一的管理中,以避免重复监测,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成本的增加。

3结束语

地理国情监测与资源环境监测有着明显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混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彼此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地理国情监测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并存在诸多问题,更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加强研究其与资源环境监测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探讨其二者之间的融合、管理与共享方式,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基础测绘条例[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2][英]彼得•蒙德尔.经济学解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管华,董庆朝.自然资源学概论[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

[4]邓绶林.地学辞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张月 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理国情监测与资源环境监测的关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qqsplzz/7164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