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研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范文

研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范文

时间:2022-06-20 10:34:29

研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

摘要: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纵观马克思的几本重要著作,可以发现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并臻于完善的过程。本文主要以《手稿》《提纲》《形态》三本著作为出发点,梳理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厘清三本著作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从而系统阐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思想;手稿;提纲;形态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1883)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各个阶段来看,《手稿》《提纲》《形态》分别代表不同阶段马克思思想的变化发展过程。从三本著作的写作时间来看,虽然彼此之间相差的时间很短,但是马克思的思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实践思想

《手稿》《提纲》《形态》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时期的三部重要著作,它们在阐述实践观点时,具有内容上的逻辑一致性。这三部著作都着眼于现实生活中作为个体的人的劳动实践,从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入手来分析人的本质,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费尔巴哈所说的具有自然属性的“类本质”,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社会性本质。在这一思想影响下,马克思在对人、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达到新的高度,从而进一步论述了随着劳动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也在发展,共产主义必将实现。

(一)用劳动实践解释人的本质在《手稿》中,马克思从阐释异化劳动为出发点到说明劳动的重要性,进而再论述人的类本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思想。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在批判黑格尔把人定义为绝对精神、自我意识基础上实现的,他认为黑格尔只是在强调抽象的人性,并没有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人的本质。《手稿》时期马克思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讲人的类本质,但是马克思所理解的类本质与费尔巴哈的只强调人有自然属性的类本质有所不同。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类生活、类本质,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动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尽管《手稿》时期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比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进步,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到了《提纲》时期,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已经完全不同于《手稿》时期,这表明马克思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从《提纲》开始全面清算费尔巴哈。《形态》在阐释人的本质时也是从劳动实践入手的。马克思指出当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去从事生产活动时,人就与动物区分开来,因为人从事生产活动是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作用,而动物从事的一些简单活动只是它们的本能表现。在《形态》中,马克思主张用社会历史性原则看待人,指出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中的人,这种现实的人一方面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历史性”。《形态》中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比《手稿》和《提纲》时期更加完善。

(二)用劳动实践解释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关系实践思想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手稿》提到“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自然界也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一点看,马克思认为基于劳动实践基础上的自然界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在《提纲》中,马克思不再把“劳动”和“实践”混为一谈,此时的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马克思第一次用科学的实践观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历史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因而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形态》指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人作为主体会创造环境,反过来,自然环境作为客体也会创造出各具特点的人。概而言之,三本著作都是从劳动实践出发来解释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关系。

(三)用劳动实践揭示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在《手稿》中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违背了人的类本质,生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人是不幸的,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应该灭亡,要实现共产主义。从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资本主义制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我们可以看到实现共产主义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劳动实践。《提纲》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共产主义”四个字,但是却蕴含着共产主义的思想。《提纲》最后一条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手稿》时期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论述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应然性;到了《形态》时期,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中用社会历史性原则看待社会基本矛盾,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就会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而论述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的。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基本的、最现实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劳动,因此,《形态》也是以劳动实践为出发点来考察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二、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秘密和真正诞生地”——《手稿》

马克思在《手稿》中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因此,《手稿》被称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秘密和真正诞生地”。之所以对《手稿》有如此高的赞誉是因为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立足于劳动、实践来理解人的类本质,把实践观融入了其哲学思想体系,在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作为个体的人是在劳动过程中生成和创造的,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这个层面上看,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抽象的人性以及费尔巴哈只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的思想,他认为既然人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那么人类社会历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生成的,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实践观。1844年5月至8月,马克思在巴黎写作《手稿》,他明确声称在《手稿》写作期间自己的立场依然是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1845年春天,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作《提纲》,也就是说从1845年春马克思开始全面清算费尔巴哈。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费尔巴哈已经有着非常婉转和微妙的批判,甚至可以说《手稿》包含了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的理由。《手稿》中马克思的思想与费尔巴哈相比,有进步、有创新。国外学者对《手稿》的评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法国结构主义者阿尔都赛认为,《手稿》是黎明前的黑暗,离马克思主义最远,马克思与《手稿》决裂,才达到马克思主义;德里克•德•曼认为,在《手稿》写作时期,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已经达到了“完全成熟的表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尽管马克思在《手稿》中还受到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但是其实践观的提出已经使其哲学思想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手稿》虽然不成熟,但闪耀着创造性的火花,是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三、揭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秘密”面纱——《提纲》

既然把《手稿》比作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秘密和真正诞生地”,那么从文本之间的逻辑继承性上来看,《提纲》就是揭开这层“秘密”面纱的钥匙。《手稿》时期马克思声称自己是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还对费尔巴哈持高度赞赏的态度,而到了《提纲》时期,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却持一种批判的态度。马克思从实践和主体方面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认为费尔巴哈对实践的理解存在缺陷,他没有从真正的实践角度出发去理解世界。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实践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是一种理论活动,这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实践是不同的,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到的实践是与费尔巴哈的理论活动相对立的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在恩格斯看来,《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他高度评价《提纲》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中的地位,主要是因为马克思将实践概念引入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尽管马克思在《提纲》中始终批判费尔巴哈的实践思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站在与费尔巴哈完全对立的立场上对其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进行了全面否定,他只是要脱离《手稿》时期对费尔巴哈的赞扬,从《提纲》开始全面清算费尔巴哈。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马克思在《提纲》中所提到的“实践”与今天我们所提的“实践”不一样,还存在着差别,《提纲》中的“实践”还具有抽象性,还是一种“感性活动”。

四、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形态》

《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它是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唯一一部系统论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著作。由于《形态》较《手稿》和《提纲》而言更成熟,所以在《形态》中马克思的实践思想较之前又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的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个人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他以劳动实践为出发点,主张用社会历史性原则来看待自然界、人、自然界与人的关系、意识和存在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各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在《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论述,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较前两部著作的创新。马克思否定旧哲学的世界观包含历史观的观点,认为历史观包含世界观,因此在《形态》中所提到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包含社会历史性原则的哲学,设想如果脱离了社会历史性原则,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在本质上就毫无差别了。从这一层面来看,把《形态》理解为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合理的。

五、总结

《手稿》中的马克思还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尽管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但是仍然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提纲》表明马克思已经开始了哲学革命,但最后并没有完成,是一部过渡时期的著作;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新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这标志着《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部成熟著作,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正式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韩喜平,薛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3]吴晓明,王德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J].吉林大学学报,2007,(03).

作者:马晶晶 单位:吉林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研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qhxfzxyjzz/7153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