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代游牧民族壁画装饰艺术内涵研究范文

古代游牧民族壁画装饰艺术内涵研究范文

时间:2022-07-18 03:01:24

古代游牧民族壁画装饰艺术内涵研究

契丹是鲜卑族的一支,历史上建立过辽朝,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辽王朝曾经共有五个都城,其中上京、中京居住者多为契丹人,所以这个地方的壁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南京,西京居住以汉民为主,契丹人为辅,所以这个地方的壁画内容中带有比较浓郁的汉文化。壁画是契丹在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文化融合等方面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契丹族的壁画画风粗犷、色泽鲜艳,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壁画以描写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内容为主。在绘画方式上先用墨线勾勒,早期将矿物质颜料平涂,中后期多用晕染法来实现。辽中期以后,佛教盛行,佛寺壁画影响了墓室壁画的发展,而出现了一些壁画的变化。

一、地域环境

(一)自然

契丹民族生活在属于中高纬度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位置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在《辽史》卷32《营卫志》中有“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猎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记载。所以契丹是因为生活环境等影响而过着四处为家,鞍马车帐,毡室穹庐的生活,这在壁画中有诸多描绘。比较典型的是赤峰市喀喇沁旗娄子店乡上烧锅1号契丹墓葬在墓室的西壁有一幅反映契丹逐水草而迁徙的场景。画上的醒目位置画了一个契丹的毡车,车为长辕,高轮,车上覆黑色毡蓬,车的尾部拴着一头牛。车的后面是成群的马和羊群,在追逐奔跑,有一只犬,随车而行。马和羊群后有一牧人,驱赶牲畜。该画用笔简洁,生动明了的反映了契丹人的生活场景。

(二)人文

契丹的经济主要以游牧、渔猎为主。如处于辽中期的内蒙古扎鲁特旗浩特花的辽代墓前室东壁的放牧图就体现了游牧经济这一特点(图2)。壁画由数头牛,羊,和以一牧童组成,以黑线勾勒,线条流畅,用色以黑色、红色和赭石色为主,颜色淡雅。契丹族以游牧、渔猎为主的生活形式,也多出现在契丹族的壁画中。用壁画的艺术手段,真实的反映了契丹族的生活方式。由于在草原上放牧着大量的牛马羊,契丹族在饮食方面以“食肉饮酪”为主。所以产生了许多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壁画。有备酒图、宴桌图、庖厨图、备饮图、进食图、宴饮图(图3~图8)等不同的反映契丹饮食文化的主题壁画。以羊山辽墓的《烹饪图》为例,一名男子挽袖,口里衔着刀,正准备割取肉食的画面就反映了契丹这一饮食文化。画面以黑线勾勒,简洁明了。

二、宗教信仰

(一)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包括契丹族在内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经历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宗教形式之一。在契丹族的自然崇拜中,有天地崇拜,树木崇拜,动物崇拜和敬畏风雨雷电等自然神崇拜,及火神崇拜和自然不灭的观念。在契丹人眼里,天地是至高无上的,世间万物,皆为天地所生,一切为天地所定。在契丹的习俗中,凡新君继位,必须昭告天地,得到天地的认可。如柴册仪就是辽时新君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可见契丹文化中,自然信仰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契丹墓中的彩绘星图就是契丹人对自然崇拜的反映,星图上绘有星象、莲花及一些植物的纹样来反映契丹人对自然的崇拜及自然崇拜在契丹民族中所占的地位。

(二)图腾崇拜

根据《辽史》卷32《营卫志•部族上》里的“古八条”和《辽史•地理志》记载,契丹族的祖先是一个天女骑着牛沿潢水顺流而下,即今天的西拉木伦河。有一位骑着雪白宝马的仙人沿土河信马由缰,土河是今天的老哈河,在两河的交汇处。两人相遇了,并相知相爱结为夫妻,生了八个孩子,各为一部逐渐发展壮大。在《辽史》中有记载“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图像”,记载中的奇首可汗就是仙人,天女则是可敦。这一点也在耶律羽的墓志中得到了印证。契丹人对于青牛白马的图腾崇拜,主要是源于这个传说,“其先宗分佶首,沠出石槐,历汉魏隋唐已来,世为君长”青牛白马的图腾在契丹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宗教影响

佛教对契丹族影响深远,并反映到契丹壁画中。契丹人信奉佛教主要因为耶律阿保机建大辽国初期,在攻占大宋地域、打败勸海的过程中,有意俘虏大量的信仰佛教的汉人、渤海人,使佛教在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辽墓壁画中,有对念佛、诵经场景的描述;也有以供养人为题材的壁画;还有对佛教、佛塔的描绘。在宣化辽墓中的备茶图中的莲花器皿,就是佛教渗透在生活中的很好证明。河北宣化壁画墓中的彩绘星图也反映了契丹人对于佛教的信仰。也是当时的统治者认为依靠佛教可以更好的完成统治的一个例证。

三、文化融合

(一)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四季捺钵文化在契丹墓室壁画中多有反映。因为契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四季迁徙,逐水草而居的特性。在庆陵壁画中的四季山水图是对契丹四季捺钵文化的描绘,反映了契丹马背民族的游牧、狩猎的生活习俗。辽墓壁画中的备饮图、出行图、归来图,多是对四季捺钵文化的体现。在北朝时期茶叶文化就已经传入北方草原,受唐的影响,契丹族最晚在辽建立之初就开始饮茶,饮茶文化也就成为了契丹族的社会生活风俗,并将其发扬。在赤峰市敖汉旗羊山辽墓壁画中,有描绘茶道操作过程描绘,可见当时饮茶文化已经成为契丹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

不少辽墓中都有对车的描绘,契丹人造车是受奚人的影响,奚人善造车,契丹族所用的车多是奚车。契丹以游牧生活为主,车子是契丹族迁徙的重要工具。契丹人曾向奚人学习造车的技术,并在辽上京设有车子院。由此可见当时契丹族的文化也受其他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俗与文化的影响并进行了很好的文化融合。在翁牛特旗乌丹镇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壁画中有毡车出行图,就清晰的反映了契丹造车的形式。毡车,长辕,高轮,四根细木立于彩色车辕的上面,组成了车棚。棚缘有垂幔,并垂有流苏。库伦一号和六号辽墓有轿顶式车,还有二八地辽墓壁画的普通式毡车。

(三)受中原文化影响

随着儒学的传入,三纲五常等观念影响着契丹人的处事准则。从辽代墓葬壁画中的内容来看,也有很多关于“孝”道的题材。如位于辽宁鞍山的羊耳峪的关于“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等汉族体现孝的故事。秦国妃墓的《二十四孝图》,也体现了“孝”的观念。这些来自汉的儒学观念在儒学中广为传播。牡丹仙鹤花鸟图盛行于唐代,契丹人吸收和继承了前朝的文化。在陈国公主墓的墓门上就有牡丹图。牡丹不可能在漠北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可以判断出壁画中出现的牡丹、仙鹤是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成果,这代表了汉文化符号进入了契丹人的文化生活中。在宝山M1墓中出现了带有唐文化的《寄锦图》和《诵经图》(图18、19)。《诵经图》出自唐时的《杨贵妃教鹦鹉诵经图》,《寄锦图》则出自唐时的《苏若兰织寄回文锦》,其壁画内容精美,笔法细腻,色彩鲜艳且具有唐代的风格。这些有唐文化内容的壁画是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结果。同属于宝山辽墓中的厅堂图生动的反映了契丹人住所的室内布置状况,也是与汉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在图中可以很清晰的看见桌、凳、弓箭、宝剑、鞍具、地毯、点心盒、杯子等家具与器物的布置方式。

小结

契丹族壁画装饰艺术是契丹族在长期游牧生活中的民族文化遗产与民族艺术的宝贵财富。在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形成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发现:契丹壁画装饰艺术的内涵,除了其自身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外,还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在今天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应该更好的将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契丹壁画装饰艺术重新进行深入的审视、借鉴、分析与研究,从而将契丹壁画这种独特的装饰艺术运用到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这既可以丰富民族文化精髓,保护传统艺术;同时又为当代艺术者提供可以借鉴的素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一步将传统与创新相融合。为当代艺术设计增添地方、民族特色元素,在取舍中求传承,在发展中求创新。

作者:孟春荣;李熙瑶(通讯作者)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古代游牧民族壁画装饰艺术内涵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qhmzdxxb/71647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