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干旱指数在中部干旱带的适用性范文

干旱指数在中部干旱带的适用性范文

时间:2022-05-02 02:44:03

干旱指数在中部干旱带的适用性

《宁夏画报》2017年第6期

摘要:利用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中宁、同心、海原4个站点1960—2015年共56年的气候资料月值数据,计算了各个站点春、夏、秋、冬及作物生长季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K干旱指数,并比较了3种干旱指数的评估结果。结果表明:(1)除冬季外,3种干旱指数在其他时间尺度上相关性均较好,SPI和SPEI,SPEI和K指数在冬季的相关性较差。(2)春、夏及作物生长季,SPEI和K指数判别的干旱情况较接近,SPI判别的干旱程度略轻;秋冬两季,K指数判别的干旱程度最高,SPEI判别的干旱程度最轻。(3)4个站点春、夏、秋、冬及作物生长季的SPI、SPEI和K指数序列M-K法趋势分析结果相似,均能表示出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的变化趋势。(4)结合历史旱情资料,发现K指数相比于SPI、SPEI更能有效反映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干旱情况,其评估结果基本与历史干旱事实相符。

关键词:干旱指数;宁夏中部干旱带;适用性;SPI指数;SPEI指数;K指数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东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1]。一直以来,干旱都是困扰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干旱指数是研究干旱气候的基础,也是衡量干旱程度的关键环节[3]。选用合理有效的干旱指数将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干旱过程。目前,干旱研究中,选取的干旱指数通常有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数(Pa)[4],z指数[5],干燥度指数(AI)[6],相对湿润度指数(M)[7],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8],标准化降水指数(SPI)[9],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0],K指数[3]等等。其中,SPI是世界气象组织(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推荐使用的干旱指数,计算简单,对降水比较敏感,但未考虑其他可能会影响干旱的变量,如蒸发蒸腾、风速等;西班牙学者Vicente-Serrano[11-12]通过在SPI中引入蒸散发,提出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K指数由王劲松等[3,13-14]提出,并在西北地区干旱分析中得到了应用。目前,SPI、SPEI和K指数这3种干旱指数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马国飞等[15]采用SPI分析了宁夏山区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山区年季干旱强度呈现降低趋势,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面积增加;赵兴凯等[16]通过计算SPI和SPEI分析陕北吴起县195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发现两指数均能较准确反映吴起县气候特征;王劲松等[3]采用K指数对西北地区春旱进行分析,发现K指数对西北地区的干旱监测有较好的效果;王素艳等[2]分析了Pa、K、SPI、PDSI和CI这几种干旱指数与宁夏实况干旱等级差异,发现K指数和CI综合干旱指数评估效果较好,但需进一步改进以适宜宁夏应用。尽管目前已有很多关于干旱指数的研究,但很少有学者专门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干旱指数的适用性研究,本文拟采用在宁夏及西北地区应用较好的SPI、SPEI和K指数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干旱情况进行适用性分析,得出一种更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监测的干旱指数。

1研究区域及数据

1.1研究区概况

宁夏位于我国大陆的西北腹地,居黄河中游上段,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与甘肃、内蒙古、陕西等省毗邻。全区水资源总量11.633亿m3,人均占有量190m3,是全国平均值的1/12。中部干旱带主要是指年降水200~400mm之间的干旱区,主要包括红寺堡、同心县、盐池县和海原县全部,以及中卫市、中宁县、灵武市、青铜峡市吴忠市利通区的山区部分,总面积为3.51万km2,总人口131.34万人。中部干旱带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台地东部,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貌类型南部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北部为丘陵台地,海拔高程1300~2400m,自南向北由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并多以暴雨、冰雹等灾害形式出现。干旱带年平均气温6.3℃,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极端最高温度41.4℃,极端低温天气-29.6℃。年辐射热平均594.5kJ/cm2,日照时数2750~3000h[17]。

1.2数据来源

研究区内盐池、中宁、同心、海原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5年的气候资料月值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data.cma.cn/site/index.html),包括降水量(P)、平均温度(T)、最低温度(Tmin)、最高温度(Tmax)、相对湿度(RH)、日照时数(n)和平均风速(u),以及站点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对少量缺测数据采用平均值法以及相邻站点插值法予以插值。

2方法

2.13种指数的计算

2.1.1SPISPI采用Γ分布概率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将偏态概率分布的降水量进行正态标准化处理,最终用标准化降水累积频率分布来划分干旱等级[9]。

2.2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参考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19]中提出的干旱分级指标。

2.3Mann-kendall检验法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中,Mann-Kendall检验[20]是WMO推荐并已广泛使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检验不需要样本遵从一定的分布,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适用于水文、气象等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计算简便。本文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降水和蒸发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P和ET0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通过对4个站点P和ET0进行比较,发现中宁站P(205mm)最少,海原站P(376m)最多,后者较前者增加了约83%;海原站ET0(1071mm)最少,同心站ET0(1179mm)最多,后者较前者增加了约10%。可见,宁夏中部干旱带4个站点的P差异较大,ET0相对稳定。通过对4个站点的P和ET0的M-K趋势检验,发现除了盐池的P有增加趋势外,其他3个站点的P均呈减少趋势;盐池和海原的ET0有减少趋势,同心和中宁的ET0均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通过了95%的显著检验。总的来说,宁夏中部干旱带P减少,ET0增加,干旱呈加重的趋势。用4个站点P和ET0的平均值代表宁夏中部干旱带的P和ET0,可见宁夏中部干旱带P和ET0的年际变化曲线及M-K突变检验结果见图1—4,图2和图4中二水平虚线代表置信度为95%,UF(K)为顺序时间序列统计曲线,UB(K)为逆序时间序列统计曲线。由图1可知,宁夏中部干旱带P多年平均值为285mm,波动范围为149~543mm,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964年(543mm)和1982年(149mm);1960—2015年,P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5mm/10a,无明显波动。由图2可以看出,宁夏中部干旱带P无显著突变点。由图3可知,宁夏中部干旱带ET0多年平均值为1132mm,波动范围为1002~1247mm,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997年(1247mm)和1967年(1002mm);1960—2015年,ET0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5mm/10a,在2000年左右有较大起伏。由图4可知,1960—1970年宁夏中部干旱带ET0呈小幅减少模式,1971年之后开始增加,2000—2008年增幅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ET0突变开始于1969年。

3.23种干旱指数的对比分析

每年的3—10月是宁夏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17],故这个时间段的干旱情况尤为重要。所以本文在时间尺度上划分为春、夏、秋、冬及作物生长季(3—10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干旱情况进行评估。

3.2.13种干旱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相关性分析为了衡量3种干旱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计算3种干旱指数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时间尺度的相关系数(表3)。可以看出,SPI和SPEI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冬季为0.2915以外,其他时间尺度的相关系数均在0.9~0.95;SPI和K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冬季为0.8483以外,其他时间尺度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SPEI和K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冬季为0.4024以外,其他时间尺度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由此可见,除冬季外,3种干旱指数在其他时间尺度上的相关系数均比较高。

3.2.23种干旱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频率及干旱程度比较为了比较SPI、SPEI和K指数对干旱发生评定的差异性,分别计算这3种干旱指数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频率,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夏、春及作物生长季,SPEI和K指数判别的干旱情况比较接近,SPI判别的干旱程度略轻,发生的干旱类型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秋季和冬季,3种指数判别的干旱情况差异较大,其中K指数判别的干旱程度最高,其次是SPI、SPEI判别的干旱程度最轻。可见,K指数对干旱强度判别的敏感性最强。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21]记载,宁夏中部干旱带春季大风扬沙天气频繁,每年都发生有不同程度的春旱,SPEI和K指数对春季干旱判别结果中轻旱及轻旱以上发生频率超过80%,而SPI判别结果仅为30%,由此可以看出SPEI和K指数比SPI更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春季的干旱监测。为进一步了解SPI、SPEI和K干旱指数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等级的判别差异,本文分析了这3种干旱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等级差异年数,得出以下结论:春、夏及作物生长季主要表现为SPEI和K指数判别干旱等级比SPI高一级;秋冬季节主要表现为SPI和K指数判别干旱等级比SPEI高;总的来说,K指数判别的干旱等级比SPI和SPEI高。

3.2.33种干旱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趋势分析对宁夏中部干旱带4个站点在不同时间尺度的SPI、SPEI和K指数序列进行M-K法趋势分析,分析这3种指数的变化趋势。干旱指数序列若有增加趋势,则表明该区有逐渐变湿的趋势;干旱指数序列若有减小趋势,则表明该区有干旱化的趋势。由表5可以看出,4个站点在不同时间尺度的SPI、SPEI和K指数序列的M-K法趋势分析结果相似,均能反映宁夏中部干旱带在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趋势。春季,4个站点的SPI、SPEI和K指数均有减小趋势,说明春旱有增加的趋势,其中中宁站的SPEI,同心县的SPEI和K指数有显著的减小趋势。夏季,盐池、海源和同心站的SPI、SPEI和K指数均有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说明这3个站点的夏旱有减少的趋势;中宁站的SPI、SPEI和K指数均有不显著的减小趋势,说明中宁的夏旱有增加趋势。秋季,4个站点的SPI、SPEI和K指数均有不显著的减小趋势,说明秋旱有增加趋势。冬季,盐池和中宁站的SPI和K指数有减小趋势,而SPEI有增加趋势;海原站SPI、SPEI和K指数均有增加趋势;同心站SPI、SPEI和K指数均有减小趋势。作物生长季,盐池站的SPI、SPEI和K指数均有增加趋势,另外3个站点的SPI、SPEI和K指数均有减小的趋势,其中中宁站的SPEI值有显著减小的趋势。

3.2.43种干旱指数的适用性验证现将SPI、SPEI和K指数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的监测情况与当地历史灾情资料[21-22]联系起来,对3种干旱指数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相关文献记载,1982年,是历史上少见的干旱严重年份,出现春、夏、秋连旱;1987年,全区各地P比常年平均值少1~5成,除6月偏多外,其余11个月均比常年少,出现冬、春、夏、秋连旱,是1949年以来第3个大旱年;2009年3月至7月末期,发生严重春、夏连旱。

4结论

(1)3种干旱指数在春、夏、秋及作物生长季对干旱发生及其等级的综合评价没有显著差异,在冬季的相关系数偏低,其中SPI和SPEI、SPEI和K指数在冬季的相关系数尤其低。(2)春、夏及作物生长季,SPEI和K指数判别的干旱情况比较接近,SPI判别的干旱程度略轻,秋季和冬季,3种指数判别的干旱情况差异较大,其中K指数判别的干旱程度最高,其次是SPI、SPEI判别的干旱程度最轻;综合来看,K指数对干旱强度判别的敏感性最强。(3)4个站点春、夏、秋、冬及作物生长季的SPI、SPEI和K指数序列的M-K法趋势分析结果相似,均能表示出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的变化趋势。(4)K指数是P、ET0等气象要素的综合反映,相比于SPI、SPEI能够有效反映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干旱情况,其评估结果基本与历史干旱事实相符。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与王素艳等[2]用几种干旱指数在宁夏的应用分析结果相一致,但是本文中并未研究K指数是否放大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干旱事实,其干旱等级划分标准是否需要修正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建玲,冯建民,郑广芬,等.宁夏中南部地区干旱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沙漠,2012,32(3):842-851.

[2]王素艳,郑广芬,杨洁,等.几种干旱评估指标在宁夏的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沙漠,2012,32(2):517-524.

[3]王劲松,郭江勇,倾继祖.一种K干旱指数在西北地区春旱分析中的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5):709-717.

[4]王劲松,李忆平,任余龙,等.多种干旱监测指标在黄河流域应用的比较[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8):1337-1349.

[5]叶天舒,钱忠华,余锦华,等.3种干旱指数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46.

[6]张济,杨秀春,李亚云,等.基于干燥度指数的辽西北土地风蚀荒漠化判别[J].地理研究,2011,30(12):2239-2246.

[7]龙贻东,梁川,景楠,等.基于云模型和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8):67-71.

[8]卫捷,马柱国.Palmer干旱指数、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距平的比较[J].地理学报,2003,58(S):117-124.

[9]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7):50-59.

[10]周丹,张勃,任培贵,等.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a干旱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4):677-688.

[13]张天峰,王劲松,郭江勇.西北地区秋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7,24(1):87-92.

[14]吴爱敏,郭江勇,王劲松.中国西北地区伏期干旱指数及干旱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7,24(2):227-233.

[15]马国飞,张晓煜,段晓风,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宁夏山区干旱演变特征[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0):101-106.

[16]赵兴凯,李增尧,朱清科.基于SPI和SPEI陕北黄土区土壤水分对气候特征的响应[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8):155-163.

[17]张凌青.宁夏中部干旱带近3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D].银川:宁夏大学,2011.

[19]中国气象局.GB/T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0]赵璐,崔宁博,梁川,等.基于云模型的四川省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45(1):91-97.

[21]温克刚.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2]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灾害年鉴[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作者:关静1,梁川1,赵璐1,2,崔宁博1,2,王春懿1 单位:1.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2.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被举报文档标题:干旱指数在中部干旱带的适用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nxhb/71395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