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口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人口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2-02-12 10:50:43

人口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一、南宁市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的原因

(一)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思路、政策缺少连续性,资金投入没有形成固定机制。在基层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把转移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向外地、外省转移作为工作的重点,忽视了通过农业现代化、壮大县域经济来就地吸收消化剩余劳动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东部沿海地区生产、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订单下降、利润减少,导致生存困难,甚至出现工厂倒闭浪潮,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失业。在此背景下,企业纷纷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压缩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无疑使外出务工人员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此时如果继续沿用以往单纯劳务输出的思路,无疑会使农村人口结构进一步失衡,是一种“双输”的结果。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而消失,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有反复。在户籍、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城乡差距明显。以收入水平为例,2012年南宁市农村人均纯收入6777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2561元,农民收入仅是城镇居民收入的30%,与东部地区相比更低。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要素资源过分集中于城市,城乡鸿沟不断扩大,难以逾越,农民成为“二等公民”,受到各方面的歧视。这些都刺激着农民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生,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改变命运。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南宁市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受城乡二元体制和传统土地保障的影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待遇水平低、手续繁琐,农民抵抗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的能力不强。由于物价上涨,并且农民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增长缓慢,土地的保障功能在逐渐下降。同时,南宁市的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增多,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发放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及时衔接,部分被征地农民失去生活来源,生活较为困难。

(四)农村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不足。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不均衡,农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投入上,政府主要侧重于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对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营养状况重视程度仍有所欠缺。二是针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培训的供给和需求不一致,政府提供的培训项目有限,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在资源分配上,将主要的资源用于子女教育,忽视了对自己的人力资本开发。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主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发展提升的空间。

二、南宁市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的不利影响

(一)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青壮年劳动力是农业先进技术的最终承担者。然而,目前南宁市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固守在土地上的农民在年龄、性别、素质上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距甚远。这些农民更习惯于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普及的难度大,这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但要把政策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关键还是在于“人”,没有一个合理的劳动力结构,农业现代化将无从谈起。

(二)不利于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指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恢复、更新和发展,还包括下一代劳动力的培养、教育和补充。失衡的农村人口结构对南宁市劳动力再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人、妇女的劳动力恢复问题。在缺少主要劳动力的情况下,老人、妇女承担起繁重的农业生产任务。一般来说,老人、妇女的身体素质相对不高,长时间从事农业劳动对身体的损耗较大,同时还要抚养、教育下一代,负担太大,劳动力得不到及时的恢复。二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从小在一个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成长,与在城市中长大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基础薄弱,在起点上处于不公平的地位,这对他们日后融入主流社会和长远发展影响较大。

(三)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传统的农村家庭是一个长幼有序、分工合理、生产生活功能合一的组织单位。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传统农村家庭组织形式趋于瓦解,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老少妇孺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自保能力不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次,由于留守家庭的不完整,容易造成留守人员精神生活贫乏。子女或丈夫或父母的长期缺失,极易造成父子感情、夫妻感情受损。目前,农村居民离婚,绝大部分是由于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感情破裂。再次,留守儿童在成长阶段缺少来自父辈的关爱,判断能力差,容易产生性格孤僻、情绪失控、认识偏差等心理问题,导致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解决南宁市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的对策

(一)转变思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变以往将劳务输出当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唯一出路的思维习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就地吸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回流的机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地发展县域经济,让回流农民工回来之后留得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各县(区)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其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第三,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南宁市要紧紧抓住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一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多元化经营,充分挖掘农业潜力,丰富农民增收的途径。只有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利可图时,才会愿意留在农村,减少外出务农的内在冲动。

(三)吸引优秀人才建设新农村一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学生参与新农村的建设,鼓励党政干部到农村挂职,将农村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升迁、考核的标准,形成人才从一线选拔,逐渐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二是努力吸引一部分在外工作多年、有技术、懂市场、有实力的农民回乡发展,为家乡的建设增添力量。三是重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完善人才激励、晋升、荣誉机制,让优秀人才安心工作,在辛勤奉献的同时能得到合理的回报。

(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改造校舍,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儿童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确保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目前南宁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高的现状,除了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外,还要加快发展中等教育,鼓励高等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五)强化农民职业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农民职业培训。一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采用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科技文化知识,让农民更乐于接受新思维,掌握新知识。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联合企业,开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培养农民的经营意识。在以往的观点看来,农民只需要掌握某项劳动技能便能养家糊口,安居乐业。但在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激烈,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农民不仅要掌握劳动技能,还要增强市场意识,懂得包装、推销,从而能够更好开拓市场,保护自身的利益,增加收入。

(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要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必须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完善基层卫生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困难。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程中,探索出一个能让农民、医疗机构、社会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让农民能看得起病,愿意去看病,医疗机构也乐意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不再发生,逐步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七)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应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民收入倍增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消除政策壁垒,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村居民能够更多地分享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其次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适当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标准,增加社会救助支出,使留守老人和农村低保户的生活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作者:莫拓单位: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被举报文档标题:人口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