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东北亚哲学与东北亚历史进展范文

东北亚哲学与东北亚历史进展范文

时间:2022-03-08 03:35:14

东北亚哲学与东北亚历史进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

【摘要】东北亚哲学是儒家哲学、东北亚人接受的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的一个混合哲学体,是东北亚人历史实践的理论自觉。它的朴素唯物论、辩证法等因素具有促进务实、包容、和谐、合作等积极意义。其唯心论、形而上学等因素是利己主义等意识产生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东北亚哲学;形而上学;异化劳动

一、何谓“东北亚哲学”

什么是“东北亚哲学”,这一概念是否具有合法性?关于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东北亚哲学是从地域角度对该哲学体系的称呼。按照地域来命名哲学体系已成为哲学体系命名的惯例之一。如我们将东半球的古代哲学命名为东方哲学,将西半球的哲学命名为西方哲学。其次,东北亚哲学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一个独立的哲学体系。说到“东北亚哲学”,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哲学、日本哲学、朝鲜哲学、韩国哲学、俄罗斯哲学和蒙古哲学等,它们分属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理解当然是正确的。但这仅仅是从国别角度对这一哲学体系组成部分的认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韩国自近代以来,均接受了大量欧美哲学思想,甚至日本明确提出了“脱亚入欧”主张。再加上市场经济在东北亚部分国家的蓬勃发展,为欧美哲学或称为西方哲学这种外来哲学体系提供了落地生根、生长发展的足够社会土壤。再者,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已成功地指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正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亚其他国家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从日本传播到中国的。因此,当今世界三大哲学形态均在东北亚真实地存在着。当然,三大哲学形态在该地区的存在又有其不同于在其他地区存在的特点。因此,从世界三大哲学形态角度看,东北亚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部分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东北亚哲学”这一概念的合法性根据主要在于: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了兹三大哲学形态在此地区存在的客观性、必然性,它们内在于该地区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理论上也可以发现此三大哲学形态间的密切联系。如中国古代哲学有重实践、实用、经验、整体、辩证法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石,西方哲学也具有辩证法思想和重实用(如实用主义)、经验等特点,虽然各个哲学形态对以上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这些概念毕竟使三大哲学形态有了更近的联系、甚至一定的共同性。这些共同性为三大哲学形态在东北亚哲学中的统一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最后,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东北亚哲学中外在地联系着。虽然中、西、马三大哲学形态在东北亚地区内在统一性地联系着,但这种内在联系尚处于潜在状态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学科壁垒的限制,目前兹三大哲学形态尚处于外在联系状态。总的来看,“东北亚哲学”是一个从地域角度命名的哲学概念,它具有内在统一的必然性与合法性,是东北亚人民历史实践的高度自觉,但目前阶段其三大组成部分尚处于外在联系状态中。

二、东北亚哲学的消极意义

东北亚哲学与东北亚历史进程是同一事物的两个环节。因此,这里的消极意义是从两个角度来讲的:其一,是在东北亚历史实践及其哲学这一统一体中,就二者的相对独立性而言的,讨论的是哲学观念对社会历史实践所起到的阻碍作用、消极意义;其二,是将实践活动与哲学作为一个整体,则把哲学观点对自身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称之为消极意义。东北亚哲学对自身实践活动、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消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唯心论、形而上学和直观方法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一)东北亚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因素及其影响

儒家哲学思想中有鲜明的唯心主义倾向。儒家学者中主张唯心主义者占大多数,居主导地位。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影响深远的大儒都主张唯心论。孔子“与命与仁”的世界观反映的是他的唯心主义命定论。孟子主张人性善,人先天地、唯心地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端”。“理本气末”讲的是朱熹唯心主义本体论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唯心主义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阻碍着人们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情况从事情本身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它影响着人们不是把现实看作实践、实际,而是从主观的臆想、书本教条出发,把现实看作是主观的想象、美好的愿望和书本的理论,这样就遮蔽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正确认识,为各国的健康交往、对话造成了严重的障碍、误解,而不利于东北亚各国友好、坦诚交往合作。传统儒家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流,而且它(特别是朱熹理学、阳明心学)都在日本、朝鲜、韩国古代哲学中曾占极其重要地位。大体上说,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消极意义也同样存在于日、朝、韩等三国的古代哲学中。而历史不是虚无的。因此,传统儒家思想的消极意义在当今的东北亚地区仍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1.儒家思想中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其消极影响传统儒家思想中具有鲜明的形而上学倾向。在历史发展观上,孔子主张,在保持奴隶制社会旧质的前提下,在变不失常前提下,作某些权变,以达到维护旧的统治的目的。孔子这种“变不失常”的中庸思想为后代儒学家所继承。儒家思想过于强调中庸,偏执于“中”,以至于忽视了辩证法的批判性、革命性本质。马克思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由于缺少批判性、革命性,儒家思想包含一定形而上学倾向。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当代哲学家们将其概括为“一点论”。在古代社会,形而上学一点论思维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而在今天,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与自由、平等、民主潮流相悖,阻碍人们之间的健康交往。

2.西方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其影响今天,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化并非西方化。但是由于缺少现代化的经验以及西方工业的强大,历史上的现代化的确带有强烈的西方化色彩。再加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现代化的确有其共同性、普遍性。因此,西方哲学在东北亚哲学中不能不占有一席之地,且正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此,我们以黑格尔哲学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为例来分析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今天东北亚社会中的负面影响。黑格尔是世人公认的现代辩证法大师,但其哲学在本质上、总体上却又是形而上学的。他的哲学从绝对精神出发,经过感性、知性、理性、宗教等一系列异化环节,最终又回归到脱离了人身的绝对知识,虽中间环节有极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其整个体系确是唯心的、形而上学的。如黑格尔自己坦言:“最高的真实,本然的真实,就是最高的对立与矛盾的解决。在最高的真实里,自由与必然,心灵与自然,知识与对象,规律与动机的对立都不存在了,总之,一切对立与矛盾,不管它们采取什么形式,都失其对立与矛盾了。”[2]黑格尔关于“最高的真实”的描述清楚明白地表达了他的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美国实用主义主张“有用即真理”,主张一切以实用、有用为判断的标准,实质上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这种思想观念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哲学反映,本质上是形而上学一点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因东北亚地区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而有了物质根基,故在当今时代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这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关切、诉求。

(三)直观思维方式的消极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注重直观思维方式,可以从儒家经典著作《周易》中找到证据。《易传》在讲到读《易经》的方法时提出了“居则观其卦而玩其义,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主张。这里的“玩”是玩味、体味、体悟的意思,它其实是直观、直觉思维方式的一种具体形式。又如,朱熹、陆九渊都十分注重直觉读书方法。贺麟将朱熹读书方法“学者读书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概括为“虚心涵泳,切记体察”[3]八个字,并将其命名为“格物穷理的直觉法”。贺麟将陆象山的认识方式命名为“反省式的回复本心的直觉法”。直觉、直观思维方式,虽不如逻辑、概念思维方式那样清晰、确定,但确有看问题更直接、更具体的特点,且具有一定的本体论意义。直观认识方式力求看到事情本身的整体,包括现象和本质。对于现象的方方面面都可能具体关照到。不像逻辑思维那样“局限”于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等“狭小范围”。因此,如果说逻辑思维是通过抽象的理论来推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话,那么,直观认识方式则是在当下现象的“全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伴随着直观思维方式的这一优越性,其缺点也“浮出水面”:直观方式“不受”规则的限制,从直觉所及任何一点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认知方式在直观所及的任何一处、任何一点可能中找寻解决问题之道,有利有弊。

三、东北亚哲学的积极意义

(一)东北亚哲学中的朴素唯物论及其价值

儒家思想注重客观经验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影响着东北亚地区的人们注重实践、注重实效、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这种注重经世致用、务求实效的思维方式使东北亚人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主观空想、书本理论的遮蔽,在现实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把眼前的事情办好。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虽在根本上是唯心主义,但其注重经验、实用、实效的思想因素也有利于人们把具体的事情办好些。

(二)传统辩证法思想及其表现

1.儒家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及其意义在社会交往方面,儒家哲学的辩证法主要体现为“和为贵”。《论语》提出了“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包容、和谐的可贵思想。儒家包容、和谐思想既是数千年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又历经数千年实践证明,已深入人心。显而易见,这种包容、和谐思想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国际关系可以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2.西方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及其积极意义西方哲学辩证法思想在东北亚历史进程中的积极意义可以集中体现在黑格尔哲学的“和解”思想中。在《精神现象学》“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部分的最后环节,黑格尔论证了善的意识与恶的意识相互间的宽恕与和解。黑格尔认为,善的意识与恶的意识之间真正的现实的和解有其先天的依据。另外,实用主义因其强调注重实效、有用的特点,为了获得个人私利,在必要情况下,实用主义者一定会灵活处置对抗、分歧,绝不会放弃有利条件下的合作。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东北亚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意义

1.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之于东北亚和谐发展的伟大意义和任何哲学体系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相比较而言,在一般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突出历史、将来维度。这是因为,马克思一生所关注的主题是“人的解放何以可能”这一历史性课题,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发扬了西方哲学注重概念、逻辑思维的传统。而中国哲学则更注重现实、当下维度。这种特别关注当下、现实的倾向也极大地影响着今天的东北亚人的思想和行为。如当前许多有影响的学者都是从现实维度来研究、讨论东北亚格局的。立足现实、从现实维度分析、研究东北亚发展是必要的、有益的。问题在于切不可走向过于重视现实利益、现实条件,忽视、遮蔽与现实维度辩证统一的历史维度。从实践观点看,所谓异化,不过是在私有制社会(如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人同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工人劳动的后果变成了异己的力量,并反过来支配、奴役工人的身心。这种现象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劳动。它与私有财产互为前提。关于黑格尔的“和解”理论也要辩证地看。一方面,要看到这一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理论,对于在尚不能消灭私有制条件下建立一种相对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种观点所向往的“和解”不过是立足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基础上的非历史的空想,至多是美好的愿望。私有制基础上的“和解”最多也不过是形式上的和解、外在的和解,是人对人残酷剥削、压榨条件下的表面上的“和解”。这种“和解”并不是真正的现实的解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即不通过破坏环境,人类就能生产出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的社会产品)条件下,人们必定能消灭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自由发展的条件”[4],而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也就是说,在全球化这一“世界历史”具体形态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提供了直观依据。在利益追逐中,究竟是对抗还是合作?“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在历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经验告诉人们:和为贵,走和平、发展、合作之路是当下的最佳选择。当前,主张合作的声音占主流,但这种“合作”是在私有财产、对立、异化条件下的“合作”。因此,它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选项,只是一种现实的合乎当下现实利益的选择,一种无奈的选择,一种仍包含着尖锐斗争和巨大不幸的选择。这一选择是在私有财产存在和总体异化劳动条件下对部分异化环节的有限克服,是促进当代生产力发展、为将来彻底消灭私有财产、彻底克服异化劳动做准备的选择,因而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选择。此外,还必须指出的是,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斗争哲学、强调暴力革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唯斗争论者,也不反对必要条件下同对立者暂时的一定程度的妥协、合作。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在指出劳动与资本对立、冲突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二者合作的可能性。建立在对抗基础上的劳资双方可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合作,主权国家之间也可以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实现一定的合作、共赢,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但是,在私有制、异化劳动条件下,人们虽有一定的合作意愿,是否真正能够以及如何实现和平与合作呢?上文已经指出,东方人较西方人更擅长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又长于从事情整体的任何一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发挥东北亚哲学智慧,东北亚人是能够找到互利合作的办法的,只要人们有合作的强烈愿望、坚定决心,只要世界上存在着这种解决办法。

2.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和独立自主原则,推进东北亚和平、发展、合作东北亚的健康发展关键靠东北亚人民自己的勤奋实践,靠东北亚各国的合作。而没有独立自主,就没有合作共赢;越是要实现合作共赢,就越是要尊重各国独立自主。只有各国间真正尊重彼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地交往,才能实现共赢。因此,国与国之间承认并充分尊重彼此的独立自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哲学依据是:内因是事物发展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随着人们实践的深入、历史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信念,从而也将在东北亚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广泛的积极作用。

四、东北亚哲学的历史使命:服务实践和自我批判

这里的东北亚哲学指的是从哲学角度看到的东北亚哲学与东北亚历史实践活动的内在统一整体。在今天,东北亚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

(一)为东北亚历史进程服务

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这一存在论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使命。“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自马克思以来,世界哲学实现了“实践转向”。哲学不再是喜欢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的旧世界观,而是走出书斋、深入生活、立足实践为现实服务、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现代哲学了。实际地改变世界、最终彻底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在当下时代,东北亚哲学应立足东北亚人民的实践、立足世界人民的实践、立足这一时代,开显出人民伟大实践的精华、开显出这一伟大时代精神的精华,为创建一个繁荣、和谐、合作、发展的东北亚服务。

(二)真诚、严肃开展哲学批判

东北亚哲学是东北亚哲学与东北亚人民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体中的哲学。在其中,哲学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哲学,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这种生命力正体现在诸种哲学体系之间及其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相互批判、相互斗争之中。正是通过哲学自身的批判、斗争,哲学获得了成长、壮大,而不断地证成自身。这是哲学思想的历史,也是它的今天和将来。通过东北亚哲学自身的自我批判、斗争,一种新的立足于实践的同时具有内在与形式上的有机统一性的东北亚哲学将会诞生。东北亚的历史进程也会因之谱写出新的绚丽篇章。批判是痛苦的,但却是有益的。在哲学批判中,我们可以为人类共同体寻出关于人的本质的共同性的更充分的证据,寻出最大公约数,促进东北亚人自觉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哲学批判中,我们可以找出我们哲学的消极因素,以自觉克服它们;在哲学批判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通过扬弃、融合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哲学,开显出东北亚人民实践活动的新时代精神的精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2][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7.

[3]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9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作者:赵异 单位:中共延边州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东北亚哲学与东北亚历史进展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