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现状与质量提升范文

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现状与质量提升范文

时间:2022-01-15 10:37:31

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现状与质量提升

《理论与当代》2017年第11期

摘要:高职院校针对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升院校办学活力的重要举措。受益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当前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规模不断壮大,模块化的培训虽然提升了培训效果,但依然存在对企业需求把握不到位,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低,培训效果欠佳等问题。建立培训品牌、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标准、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和回访机制、融合校地文化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社会培训;质量控制;高职院校;策略

社会培训是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准备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个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另一种是针对企业的企业培训,这两种培训合在一起就构成职业教育的非学历教育。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和升级。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以及想要获得升职加薪的上班族为了增加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会采取“考证”“充电”的方式参与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不断增加员工培训费用,且培训面由以管理层为主逐步扩大到全体员工。上述两方面的需求为高职院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契机。我国的职业培训市场十分广阔,根据《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接受了职业培训,其中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占比较大,分别为27%、23%。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参加职业培训投入1000~5000元的人占到55%,投入5000~8000元的有28%,投入8000~10000元的占9%,而投入10000元以上的为8%。[1]2015年我国职业非学历教育规模为3106亿元,同比增长16.4%。受益于学习者付费意愿强及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产品标准化提升,非学历教育行业将加速增长。加上国家近期颁布的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服务行业有望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与职业学历教育相同,我国职业非学历教育亦处于市场启动期,相关机构统计,到2017年,职业教育总市场规模或达到7500亿元,其中,职业学历教育市场规模将达2225亿元(中等职教1000亿元,高等职教1225亿元),职业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将达5281亿元[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职业培训规模会越来越壮大,其发展趋势走向正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在线职业学习的比例也会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已开办职业教育学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建立企业职工大学,越来越多的企业培训将采用在线方式进行。

二、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不够鲜明

当前学校的社会培训都基于校内工作站、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等有形空间,培训时间也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具体安排,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化的。这导致了社会培训在空间上的封闭性和时间上的限制性,但是当前社会培训对象具有人员来源广、时间难以统一、需求层次不一致等特点。因此,基于校内资源的社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培训的需求,限制了培训的质量和规模[2]。此外,受培训者对培训的需求层次不同,学院所采用的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其灵活、开放的培训要求。与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相比,自主研发能力还很欠缺,没有充分利用好学院的专业技术优势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开设培训课程时,缺乏前期相关的市场调研与分析,没有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品牌。

(二)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文化的了解不是很到位,对企业的长期人才培养战略知之甚少,对其岗位要求及工作环境的了解不是很全面。企业要求员工接受职业培训,目的是尽快提高员工技术技能,以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渴望培训内容集中在生产一线或者管理一线,而高职院校在开发职业培训课程时,依然按照传统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学科课程体系,从而造成理论内容偏多,实践内容偏少,培训课时安排多,讨论互动机会少。校企双方在培训理念上不一致,以致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开发的课程实用性不强,不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劳动工作技能,而学校则认为企业不懂教育规律,急功近利,从而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力不强,淡化培训效果评估

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如何落实计划是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的社会培训,由于缺乏过程控制,在培训开始后一段时间,经常会出现培训气氛逐渐低迷,组织管理开始松懈的现象,从而导致“虎头蛇尾”。培训教师对培训过程的控制力是引导培训走向的指挥棒,所以要较好实施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培训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力,要善于发现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对比较严重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培训组织者或管理者。许多培训项目在培训结束后就万事大吉,对培训效果评估环节不够重视,或者评估的方法或技术比较简单。或者培训结束总结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形势大好一团和气,或者对培训评估的内容不够全面,或者培训评估仅仅停留在低层次。

(四)文化传承辐射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是所在区域的文化中心和文化高地,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引领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师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高职院校在参与村镇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方面,仅仅开展普法知识教育、科技知识传播、卫生知识宣传和文艺演出来建设文化社区是不够的,还应利用开放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校史馆等文化设施来传播大学的信息,发挥高职院校在为公众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融合地方文化精华方面高校文化的外向辐射作用和文化渗透力。

三、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的质量控制策略

(一)精准分析培训要求,共同制定培训标准

准确、细致地分析工作,有助于制定培训目标、编制培训计划、建立培训体系以及实施建立明确的目标和准则。需求分析是介于系统分析和方案实施阶段之间的桥梁,良好的需求分析有助于避免或尽早剔除早期错误,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匹配性,降低培训成本,改进培训质量。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需求分析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分析,包括组织文化、组织构成以及组织发展战略;二是人员分析,包括了解学员工作经历、年龄构成和学历背景;三是任务分析,这是需求分析的关键点,需要针对不同岗位特点、不同层级培训人员而确定培训内容、培训目标以及技术要求[3]。培训计划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对培训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做出系统安排的活动方案。制定培训计划是自下而上的一个过程,要先由专业教师根据企业提出的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设计课程模块,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的基本要素有:培训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分配、主要内容、教学计划表、师资要求、设备要求、教材选用,最后还要有培训考核标准。专业教师还要考虑培训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场地、器材、设备、耗材、工服等。对初步制定的教学计划,要由培训部门主管、专业系主任、参与培训的教师,对培训教学计划进行论证,要根据培训课时、场地、耗材、师资等教学资源核算培训成本,进行培训项目效益分析,确定培训收费标准。高职院校对培训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论证后,再报企业方负责人征求意见。根据对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后,确定最终培训计划并签订合作协议。

(二)构建培训过程监控体系

培训项目的实施是系统工程,因此要特别强调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配合及全局观念,对制定的培训计划,应当严格执行,培训教师不能随意更改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从而使培训过程循序渐进。[4]培训过程中,学院培训主管部门要不断巡查教学现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培训班带队主管和学员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合作方对培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此信息反馈给培训教师;另一方面要对培训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根据学员需求,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学院还要组织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发放《培训效果评价反馈表》,从课程内容、培训师资、培训组织、培训效果、建议和意见等方面了解学员的培训效果,听取学员对培训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系领导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三)建立评估体系,开展阶段性评估

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培训效果,在制定评估体系时要遵循实用性、连续性、客观性、目标性原则。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应是一个对训前、训中、训后各个环节进行检验且逐步深化的过程,从而掌控学员在接受培训后在认知、态度、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变化。阶段性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对不同阶段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对培训时间段较长的项目,注重分阶段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培训时间在3个月~5个月以上,可以采用第一个月进行适应性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了解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学员的适应情况,进而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脱节问题。在培训结束前1个月可进行补救性评价,以便了解学员培训期望与培训实施效果的差距。通过评估听取学员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更能满足或接近学员期望。在培训结束的前1天-2天进行满意度评价,可以了解学员对培训整个过程实施的满意情况。

(四)建立企业回访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职院校应对培训企业进行回访,目的有二:一是了解培训学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变化,如职业技能和素养是否达到了培训目标;其二是对该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寻求开发新的合作培训项目。树立对培训项目进行不断持续改进的意识,学校各部门、各参与培训人员,要有对项目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意识,善于“回头望”。培训质量好不好、是不是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培训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等等,都值得思考。组织部门、管理部门在培训结束后通过撰写项目总结报告或召开项目总结座谈会的方式,总结培训中的亮点、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开展建议和意见等。[5]

(五)融合校地文化,增强传承能力

学校应主动与企业、社区联合开展文化活动,以组织师生开展送文化进企业、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抓手,以将学校的图书资料、体育设施、文艺设施、医疗设施等资源共享和开放服务为基础,促进和推动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互动融合。还可以发动和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地方的各种论坛讲坛、学术交流、媒体宣传、文艺创作等活动,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外,学校应充分发掘、整理与研究地域文化,在地方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开发等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搜狐教育.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EB/OL].(2014-12-0)[2017-06-12].

[2]王瑞珍.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3(1):29-31.

[3]凌海波.基于培训服务优势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工作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1):55-57.

[4]周莉婷,刘儒,陈强.高职院校职业培训难题及破解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14-16.

[5]许琼燕,周小平.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1-63.

作者:柯政彦 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现状与质量提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llyddzz/7107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