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文明的哲学思维探微范文

生态文明的哲学思维探微范文

时间:2022-11-29 10:19:59

生态文明的哲学思维探微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必须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实现一次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变革。无论是解近忧,还是谋长远,都要求我们尽快痛下决心,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方面,积极探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对策,创造生态文明的新纪元。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人类与自然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下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进攻性特征。生态文明则是在人类具有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和智慧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强调感性、和谐、平衡与稳定。生态文明用生态系统概念替代了人类中心主义,否定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物质享乐主义和对自然的掠夺,摆脱人类与自然两败俱伤的悲剧。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史,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和逻辑超越,是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形态和更高阶段。生态文明也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和重塑,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到底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要想摆脱生态危机,就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逻辑,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走出人类困境,实现生态文明。缓解能源安全,遏制环境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石。

我们应该清醒知道:人间秩序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类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大自然永远握有随时惩罚人类的无上力量。发展为了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人类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也依赖于对自然的理解。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和生存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世界经济均已进入了深度的转型调整期,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才是人类解决资源与环境困局的最终出路。我国已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高度首次“独立成篇”,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生态文明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塑具有更鲜明、更广泛的导向性。通过变革经济领域的生产、消费、贸易方式,转变精神领域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创新政治领域的“政绩观”和“权利运作模式”,生态文明将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中国乃至世界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路径

(1)需要与时俱进的“新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人类能否突破“锁定效应”的束缚,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实现一次文明的整合、重塑、超越和变革,需要进行一场“思想观念大转变、生产技术大转变、目标行为大转变、价值观和世界观大转变、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大转变”的“新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大研究、大实践。比如,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到底是什么,有的学者认为普世价值确实存在,是人类一直以来遵守的基本道德理念,中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也存在普世价值;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普世性是西方国家的一厢情愿,他们认为普世价值的本质是西方的价值观,是西方新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式。马克思曾经指出: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利;恩格斯也曾告诫我们:人过分相信对自然的支配和胜利会招致自然的报复;同志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获奖者时指出:科技带来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科技告诉我们,我们能做什么;政治和哲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什么。

(2)人类需要反省与检讨自身。放眼全球,在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同时,人类需要一种更加积极的“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变革的主人翁意识和心态,以更大胆的理论反思精神和政治革新勇气来检讨我们自身。人类应当清醒:科技属于人的科技,科技应该具有人文的内涵,必须用人文的理念和价值观驾驭科技“猛兽”,尽力克服科技带来的负价值、负效应,使科学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健康正确方向发展。只有当低碳环保、反哺平衡、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植根于广大公民的心中,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逐渐内化为一种责任、修养和品质,并将其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承担起我们的公民责任和历史使命,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柳暗花明”“水到渠成”!

(3)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在当代科技与人文严重对立的情势下,“人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传统思想中“道学”的“天地人‘三材之道’并行不悖、并育而不相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人文主义情怀对于化解科技主义对人类带来的伤害与困惑无疑是一剂良药;儒学的“天地人物我”等人格价值观对克服现代人的人格分裂和精神危机同样具有重要启示。今天,一些发达国家高度工业化后带来的社会问题,纷纷转向“孔子学院”、转向“东方文化”寻求解决之道,这都说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价值不容低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4)人类应当科学合理处理好欲望与发展的关系。人类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是“欲望无极限”,人的这种需求膨胀,促进了经济增长,带来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但同时带来了气候变暖、资源枯竭和人性缺失的各种各样问题。人类应当“停止无度增长,开发灵性资源”,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尽力谋求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人类与生物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友好和平、反哺平衡的全方位“和谐”的“生态大文明”。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诫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坚持两点论。比如,令人困惑的是,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之一,低碳消费一定、必定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影响就业和生活质量,这也是人类难以解决的“矛与盾”的问题,需要我们哲学思考,辩证思维,唯吾知足,“阿弥陀佛”(见新华网评《强调“面壁成佛”用意何在》)。

2.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调控路径

(1)政府的调控作用不可或缺。“纳什均衡理论”和“负外部性”的挑战提示我们,“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搞好顶层设计,“社会契约理论”也促使“各级政府”要做好规划布局和战略谋划,“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积极承担起人民的“委托责任”,不断进行“帕累托改进”,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尽力消除“牧童经济”的“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突破“囚徒困境”,实现“帕累托最优”。

(2)政府应当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我们应当摈弃为短期GDP业绩而拼资源、拼环境的做法,加强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引导各级政府和官员发扬“牺牲精神”,转型期多做长效性、基础性工作。只有“以天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只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取得重大突破。曾通俗指出: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终将变为经济优势。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主席在谈到经济发展增速时又辩证指出:“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且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考虑生态的代际公平,既要注重当代人的福祉,也要顾及后代人的利益,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

(3)政策和制度设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子”。我们应尽快建立健全低碳生态的经济政策体系,特别是低碳生态的财税政策体系,实施税制“绿色化”改革,适时开征可操作、易操作、可计量的“碳税”,使生态环境等外部化成本得以内部化,纠正我国的变相“能源补贴”行为,用生态环境“溢出”的经济效益反哺和修复自然。

(4)政府应当重点支持低碳友好型技术研发与使用。没有生态化、人文化的技术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应当利用“能效领跑者制度”“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弥补市场不足,尽力削弱“卡亚公式”效应。

3.生态文明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充要条件

(1)农村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在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农村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切勿操之过急,一定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一定要学习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一定要吸取国内外发展过程中的“先破坏、再恢复”“先污染、再治理”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做为一票否决的“充要条件”,高瞻远瞩、科学谋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农林牧副渔微工”的“大农业”耦合联动的“静脉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美丽富饶的城镇化“新农村”。

(2)设立“改革试验特区”,探索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应该借鉴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成功探索,各省市县均应设立“改革特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渐扩展,实现“燎原”。另外,“农村城镇化”首先要解决人的“素质城镇化”,综合配套措施必须协同推进,同时避免农民获得补偿后短期过度消费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现象的发生。

(3)林木是人类反哺修复自然的重要措施。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林业具有多重效益,恢复和保护森林等“绿色植被”是增加碳汇资源、反哺自然、维持大气碳平衡的“简便易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动植物大生态系统修复的“毫无风险”的最重要举措,应加大力度、加速推进。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姆哈珀教授指出:CO2并不是污染物,对栽培植物而言,在CO2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会生长的更好,对干旱的抵抗力也更强。

我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要树立起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还要负担起13亿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大任,“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增长点”,也是“发展新机遇”,既是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的文明形态,又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严峻而重要的课题。“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造福于人类的“生态大文明”的“社会愿景”同样需要广大人民的共同建设和奋斗。

作者:党咨文尹健陈阳春单位:沈阳工程学院产业管理处 管理学院自控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态文明的哲学思维探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kxjszxyjzz/6329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