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作品标题对意义阐释的作用范文

艺术作品标题对意义阐释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2-03-23 11:14:33

艺术作品标题对意义阐释的作用

摘要:

艺术作品中标题与图像存在着三种关系:相互“吻合”、相互背离和无关联。在这三种关系之下,标题经历了作为图像意义附属品到自身开始表达意义再到被边缘化的三个发展阶段。本文从标题与图像所形成的不同关系角度分析了在不同关系下标题对意义阐释的影响程度及其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

标题;图像;意义阐释;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意义阐释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非指称性,决定了艺术符号的指称只是一个虚假姿势,一个存而不论的功能。艺术颠覆了符号表意的三元关系,表意过程越过了“所指之物”,直接指向“思想或提示”,使得艺术特别自由,意义也特别丰富。1但是,不难发现艺术作品的标题积极地参与着艺术作品的意义构成,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意义解释。

一、标题与图像相“吻合”

艺术史上,很多早期的艺术作品是没有标题的。那些所谓的标题大多都是后人强加给作品的一种身份标题,它们对这些作品意义阐释的作用要根据不同时代的划分来讨论。对于生活在这些作品诞生时代的观者来说,这些作品的图像本身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义,他们并不需要标题的指示和引导便能完成对作品的意义阐释。标题在这些艺术品之中,充当的是一种相当于人名的身份区别,它们本身并不曾产生意义,也并不曾进入艺术品的艺术成分之中。2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艺术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不复存在,艺术作品中图像对意义的表达便会出现缺失和断裂。观者在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解读时就容易产生歧义甚至无法解读。于是,这种说明式的标题便开始产生意义,它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提示或补充,它在导读的同时也开始被读,它与图像一起被观赏者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解读。标题与图像相互“吻合”,相互关照,共同构成艺术作品的意义解释。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标题与图像所构成的这种“吻合”关系一直都是艺术作品中标题与图像关系的主要形式。在这种关系中,构成作品意义的主导仍是图像,虽然标题开始被纳入解读范畴之中,但标题在这里只是对图像进行补充说明。例如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阳光下的河滨树林间,人们在休憩、散步,垂钓,河面上隐约可见有人在划船,午后的阳光拉下人们长长的身影。观者在阐释这幅画时,通过图像便可理解艺术家想传达的是一种人们于午后在河滨树林间休闲的安逸和谐的氛围。而《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个标题通过提示时间地点,引导观者加深这种解释。标题与图像相“吻合”是早期艺术作品中最为普遍的现象。这一时期,观者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来解读标题,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还是放在艺术作品的图像本身上。但是,实际上这种看似和谐的“吻合”关系,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协调与融洽。正如《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一样,画面上表现的大碗岛当然不是真正的大碗岛。可见,这一时期标题只是一种附属品,它服务于图像主导的意义解释。

二、标题与图像相背离

二十世纪是西方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艺术思潮的影响,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并试图通过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向观众传达某种内心情感或是哲学思考。这一时期,呈现在观者眼前的常常是一些扭曲、变形、不可辨别的非常态之物,图像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完整的,这就使得观者很难仅仅从图像上得出对某件艺术作品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标题便成为了观者寻求意义解释的主要关注点。在许多抽象艺术和观念艺术中,标题不仅起到了启发、提示观者的作用,标题本身也成为一种艺术。艺术家通过改变艺术作品中标题与图像的和谐“吻合”关系,使标题传达的意义与图像意义相背离,相互冲突、碰撞,引导观者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1、超常吻合在超常吻合关系中,标题与图像的吻合,不再是标题附属于图像的那种虚假吻合,而是一种标题与图像超常一致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于打破了人们的思维惯性,反而给观者制造出一种特殊的冲突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里特的《这不是烟斗》——画面上是一只惟妙惟肖的烟斗的写真,而标题却斩钉截铁地写着“这不是一只烟斗”。初看这幅作品,观者会感觉画面与标题给人以极大的冲突:画面上明明画的是一只烟斗,为什么标题会说这不是烟斗呢?但是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该作品的图像与标题并不是冲突而是超常吻合的。烟斗图像,当然不是真的烟斗,是像似符号,而不是物。3该作品中图像与标题不同表征对象之间相互抵牾,给观者以解释压力,让其设法来证明这个标题是假象。在这里,标题与图像超常吻合的关系成为观者领会艺术作品意义的焦点。标题所传达的意义并不依附于图像所表达的意义,标题本身便成为一种表达,为艺术作品增添了意义与内涵。观者要将标题与图像列入同等地位进行关注和解读,才能理解和把握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意义。标题在这里扮演了引发观者思考,为艺术作品制造深度的重要角色。2、冲突利用标题与图像之间的冲突关系来为艺术作品创造深意的代表艺术家非杜尚莫属。杜尚的《泉》与安格尔的《泉》看上去是同一个标题,但标题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意义阐释的影响在这两件作品中是大不相同的:在安格尔的《泉》中,标题与图像之间是和谐“吻合”的关系,画面上狄安娜在林中沐浴的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已经相当完整,观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画作所表现和谐静穆庄严健康的美,因此不需要给予标题太多的关注,“泉”这个标题的价值在该作品中仅仅在于对视觉形象所传达的意义进行补充说明,它本身并不为作品创造新的意义。杜尚的《泉》则不然,一方面作品本身是一个恶心、丑陋的小便器,却被冠以“泉”这个圣洁、美好的标题;另一方面它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器具通过命名的方式,使其获得了与经典艺术(安格尔的《泉》)相提并论的资格。这里,标题与图像之间的强烈冲突,强迫观者改变思维惯性,引导他们把握艺术家的思维轨迹。标题与图像的冲突使观者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关注度下降,开始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解读标题所传达的意义。例如曼•雷的作品——《礼物》,该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表面被装上了一排钉子的普通电熨斗。艺术家通过给电熨斗装上钉子,使得钉子和熨斗丧失其原有的实用功能,并通过将作品命名为《礼物》强迫观者用审美的眼光俩看待这件作品,打破了观者日常生活中对工具惯性的理解,让器具从器具性中解放出来。此时,标题的作用是一种突破。背离式的、不和谐的标题迫使观者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审视艺术作品,打破惯性理解和传统观念,使艺术作品显示出被观者忽视的具有震撼性的深刻含义。艺术家们利用标题与图像的冲突,向观者敞开了一个新世界,揭示了艺术作品中表达的深意和启示性的真相,让观者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变成了一种哲学思考。

三、标题与图像无关联

由于艺术作品的标题所具有的这种启发性的、突破性的功能,标题开始越来越受到观者的重视。寻找文字标题(或以文字表达的概念)成了大多数艺术观者解读艺术的必行之事,文字成了观者解读所期待的关键,成为钥匙。4在这种大趋势下,许多敏锐的艺术家发现,虽然标题能够引发读者思考,揭示作品深意,但是观者对标题的过分关注会损害艺术作品本身意义的丰富性,限制艺术作品表达的自由性。于是,艺术家们开始有意降低标题的存在感,让观者把关注的焦点再次转移到艺术作品的图像本身上来。艺术作品的标题与图像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向无关联化发展的态势。许多抽象主义和极简主义的艺术家的作品通常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编码或直接以“无题”为标题。例如:马克•罗斯科的一副画标题就叫做《作品10号》,观者无法从这些标题中解读出意义,这就使得观者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解读只有再次回到艺术作品图上本身上来。这种无关联式的标题,给了观者以极大的解释空间。观者无法再依赖艺术家通过标题的暗示来解读作品的意义,而必须通过自我发现与思考对艺术作品做出独立的解释。标题在艺术作品的意义构成中再次被边缘化,图像的主导地位再次被突出。但是还应该看到这种无关联标题的出现还与艺术作品越来越强调突出物感直观而弱化意义传达的发展趋势有关。标题与图像之间的“吻合”、背离或是无关联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观者解读艺术作品的意义内涵产生影响。标题与图像相“吻合”能够使观者轻松解读出艺术作品的意义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者对作品的自由解读。标题与图像之间的冲突能引发观者的思考,让艺术作品获得深意,同时也容易被用来当作制造噱头的手段。而完全取消标题与图像的关联性能够让观者更加关注图像本身,获得对作品的直观物感却容易让作品更加晦涩难懂,意义表达出现失语。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标题与图像的关系,使标题发挥其引导、启示作用的同时又不至于限制观者解读艺术作品的自由性,让艺术作品在表达出艺术家思想维度的同时又不丢掉其意义的丰富性,是值得当今众多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学者共同关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彦青.艺术标题的角色[N].羊城晚报,2013-01-26(B4).

[3]米柯•鲍尔,褚素红,段炼.解读艺术的符号学方法[J].美术观察,2013,(10).

[4]玛瑞娜•格瑞莎柯娃,李玉平.语言与图像的符际冲突[J].江海学刊,2013,(02).

[5]方舟.标题的艺术——六届美展观后随想[J].美术,1985,(06).

作者:肖月 单位:四川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艺术作品标题对意义阐释的作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jfjysxyxb/6892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