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实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国际范文

实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国际范文

时间:2022-10-11 05:04:53

实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国际

论证的本质是科学方法以及数据例证,即使是定性分析也必须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假如我国改由SSCI为导向,那么我国的学者也许会不适合,因为我国学者只讲究政治上的正确性,不善于进行批评和分析。对于中西方在学术上的不同话语方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认为在关于历史方面的研究,我们做得比西方国家好,比如在那些有许多历史遗留和超越语言文化认知信息的人文学科。有的学者认为中西方学术上的差异对于文化多元化是有益的,我们使用母语出版不用英语著述对于文化多元性来说也是有益的,否则会失去自身的个性。从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出版和我国独立知识系统维护两方面来说,建立并完善国际化出版平台是当务之急。

在访谈中,有的学者也谈论到在国际出版界出版刊物、稿件等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许多国际SSCI期刊有偏见,比如你用英语著述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不可能在SSCI期刊上发表,因为他们不认同我们的研究方法。然而,假如你写篇最近十年我国有关莎士比亚研究的综述,有可能会在SSCI上出版,因为他们想通过中国式研究来了解我国的情况。由此可知,很多诸如SSCI等英语刊物对我国的学术发表存在偏见,他们都想以自己的视角去了解我国情况,这就导致我国的著述要走向国际化,就得适应他们的思维和兴趣。概言之,受访者普遍认为中西方话语社团差异造成交流困难,西方编辑对我国人文社科研究存有偏见,英语著述国际出版的困难很大。这里的主要问题应该不是语言,而是理论的原创问题。我国的人文科学者不应该为了英语著述出版而一味地向西方靠拢,甚至模仿,否则最后的结果只有学术牺牲。假如我国学者能够依旧按照自己的研究模式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指导,那么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想进行国际对话,就必须用英语著述,这不是我们向西方学者妥协,而是学术战略的前进。

一、巨额奖励和国际出版

访谈中,我们发现,不论是研究型大学(以下用U1代表),还是普通型大学(以下用U2代表),都对每篇SSCI论文的发表者进行了奖励,这种措施体现了一种明确的、优于国内出版的倾向性。在U1大学里,有6位学者比较认可这种奖励政策,他们认为通过对发表英语著述的学者进行巨额奖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学术英语著述国际出版。如果想要实现学术和国际接轨,我们必须走向世界,建立世界级别的名校。然而,访谈中的大多学者表示我国当前的考核政策与国际出版的矛盾。“学校的考核政策实际上不鼓励大家到国外出版。为了快速见效,发表在同类中文期刊上要容易得多了。”即使那些很想用英语出版的年轻学者也只是急功近利,短期内通过国内和出版专著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因为“发表一篇SSCI文章所花的时间,也许可以用来发表5篇~10篇国内论文,这些论文将使我晋升副教授或教授。而一篇英语著述,不可能帮我实现这个目标。”这明显阻碍我国学者发表英文著述的积极性。U2大学的受访者则对高额奖励政策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赞成这种跟风式的英语著述,认为学校档次不一样,科研政策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追随。我国由于人文社会科学英语著述不足,导致我国的国际出版奖励政策如同空中楼阁。此外,U1大学和U2大学的学者均认为高额奖励政策没有体现学科差异性。还有的学者认为,在诸如北大、清华等“985”院校强调国际出版英语著述是可行的,这对于增加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是有益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大学强调用英语著述是对国外学术的一种重视,体现我国学术没有西方的学术优越。通过访谈记录显示,U1大学有部分受访者认为高额奖励政策可以刺激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化,但仍有很多受访者认为奖励政策有缺陷。U2大学的多数受访者认为奖励政策与考核要求相矛盾,未体现学科差异,甚至可能会影响大部分排名在百名之外的普通型高校的正常教学。U1是研究型大学,科研考核是基本要求。但是对人文社科各学科的具体政策,应该区别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的产品不同于工业流程的产品,它是人类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自身和社会的理性思考,是人类对真理的一种探求和认识,它的成果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对社会的影响是间接的、渐进的和长远的,它的学术价值也往往是延时的,无法用数字标识或用金钱衡量。“立竿见影”的思想在任何时候对人文社科都是有害的。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被混为一谈的奖励机制下,人文社科学者或沉默或应付,部分学者的行为已经逐渐背离人文社科学者的天职。U2是普通型大学,教学先于科研,学校领导机构在制定政策时除了区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还应尊重教学为先的事实。U2在高校排行榜上距U1不止100名,但是考核的要求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U2对国际出版的奖励金额更高。重奖之下必有勇者,难道一夜之间,学者就能用熟练的英语接轨国际吗?因此,我们在奖励的同时也要做好管理工作,防止现在大肆流行的学术腐败、造假等学术风气。此外,由于我国高校扩招,普通型大学的本科生数量激增,让那些教学技能较高的教师为英语著述而疲于奔命,荒疏主业,最终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祸及未来。普因此在我们鼓励英语著述发表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

二、人文社会科学英语著述国际出版的必然趋势

尽管本研究中采访样本较小,但它至少显示了英语要成为我国人文社科研究者乐于采纳的著述语言还为时尚早。目前,我国人文社科学者使用英语偏少,态度保守,行动落后。然而,在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唯一通行语言的背景下,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人文社科学者的著述语言选择。首先,中国学者在国际化的推动下,正在接受西方的惯例、选题和方法。中西方学术中的思想意识差距正在缩小。其次,随着政府资助的加大,我国学者越来越意识到人文社科领域与国际水准的差距,人文社科的研发力度将得到加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人文社科学者将必须选择英语著述以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已经无法把自己封闭于一隅,而应该更加频繁地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通过这种交互式对话使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国门,发挥更广泛的国际影响。如果中国学者回避国际出版,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传播就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提高人文社科在以英语为中心的国际学术出版上的“能见度”。第一,可以设法尝试双语出版。《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享有翻译权,一篇论文以不同的语言发表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学者可尝试借助英文论文的模板进行写作,或通过与海外同行合作,参与国际出版。第二,我们需要推广中国刊物的电子数据库,满足国际搜索,尤其要收纳更多的边缘学科,如古汉语、历史等。第三,提升学者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和学术翻译能力。第四,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型大学各司其职,制定合理的科研政策,鼓励良性发展,刺激年青一代的学者提高英语著述能力,改变西方出版界的偏见。更进一步说,也只有中国学者的国际参与,才能真正避免使经济全球化最终沦为西方化。

总之,实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国际,就必须提高人文社会学科英语著述的国际出版力度。我们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科研政策,鼓励科研,激励科研,同时也要做好管理工作,防止学术造假、抄袭等学术腐败之风。

作者:辛燕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实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国际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