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学范文

地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学范文

时间:2022-04-13 11:26:37

地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学

摘要:

按“吉林大学课程中心平台”的建设内容与分级标准,在已有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了地学主干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互动搭建了平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今后一定时期内,地学类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的关键是激励更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而实现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真正融合。

关键词:

网络资源;教学方式;地学类课程;吉林大学

地学类课程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方法,是实质性提高地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网络课程的出现是中国教育改革和信息时代的要求,更是传统教育观念改变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1]。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本科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共享,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吉林大学于2012年6月建立了课程中心。课程中心运行三年来,不仅促进了课程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加大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一、吉林大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内容与分级标准

吉林大学课程中心建立于2012年6月。2013年8月,为规范课程网站建设,保证课程中心各教学网站的有效开发和普及共享,学校制订了《吉林大学课程中心课程网站建设标准(试行)》,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活动和课程拓展资源等四个方面,对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并将课程网站建设分为A、B、C三个级别(表1)。2013年11月,“地球科学学院课程中心资源建设与应用整体推进项目”列为“课程中心建设学院整体推进项目”。项目总体目标:依托吉林大学课程中心,整合现有网络资源,两年内完成学院所开设的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部级精品课程网站达到A类标准,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达到B类标准,其他课程网站达到C类标准。为此,学院、教研室或课程负责人指定网络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课程负责人指导下,收集课程资料,建立课程网站,上传课程资源,并负责课程网站的维护工作。学院制定相关措施,鼓励教师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对于达到建设标准的课程,网络课程建设负责人可认定为教改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以网络资源建设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目前,我院在“吉林大学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网络课程20余门,按“吉林大学课程中心课程网站建设标准(试行)”,“矿床学”课程已达到A类标准;“岩石学”、“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矿产勘查学”、“石油地质学”等网络课程已达到B类标准。网络课程建设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以“矿相学”课程为例[2],课程组对我校矿相学的教学资源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借助数据库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建立了基于网络的矿相学辅助教学资源库系统,将丰富的教学资料系统化、数字化和形象化,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了该课程及“矿石学”、“选矿学”等相关课程的资源共享,为“矿床学”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部级精品课程“矿床学”的网络资源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视频、师资队伍等功能模块,使本课程讲授、实验、答疑、考核等方面实现电子化与网络化。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建立的教学资源库,最大限度地储藏信息、更新资源,跟踪国内外矿床学科最新动向,实现教学资源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共享,体现了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最优化组合与动态更新。该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快乐学习的广阔空间和良好环境。该课程于2013年12月被评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此外,“地球科学概论”、“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产勘查学”、“地学类基础地质教学实习”、“石油地质学”等6门省级精品网络课程运行良好,资源齐全,内容丰富,完全满足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需要。部分课程(如:地球科学概论)已实现网络上的师生互动。

三、以网络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翻转课堂”、“微课”等全新教学形式在全球的兴起,给传统的大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它们“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从“接受式学习”到“主动式学习”、从“传授范式”到“学习范式”的转变[3-4]。网络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共享,满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及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学校组织的课程中心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学院和教师利用网络、QQ群、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宣传网络课程,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课程中心系统的使用途径和方法,逐渐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补充课堂教学,逐渐实现不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互补和结合。地学类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等特点,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已难于满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需要。为此,在网络课程建设中,除必要的基础教学资源外,更重视知识拓展、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近年来,伴随网络课程资源的日渐丰富,单一的“教师宣讲式”传统教学形式逐渐向“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课堂研讨式”等多种形式发展。发挥互联网优势,板书、多媒体与网络课程以及校外优质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正成为越来越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讨论与思考

(1)实践教学是地学课程的重要环节,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加强。同时,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学时,进而增加实验教学时间值得思考。(2)急需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有效措施和激励机制,使更多教师参与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3)应扩大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广度和深度,打破网络资源限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使更多精品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真正接入课堂教学中。(4)应通过多种形式,及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推动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周伟,袁春,钱江波,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初探—以“地籍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133-136.

[2]彭晓蕾,蔡朝阳,计桂霞.“矿相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功能开发[J].中国地质教育,2011,20(2):62-64.

[3]莫甲凤.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29-133.

[4]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作者:任云生 金锦花 丁清峰 李世超 彭晓蕾 单位: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学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dxqyzz/6912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