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范文

时间:2022-06-11 09:22:29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抑或外在附加?

当然,彻底排除人为因素在人口爆炸、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是难以彻底实现的,他们往往以此为理由拒绝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彻底恢复生态,拒绝直接面对生态恢复与经济无限发展之间的张力。无论如何,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如果把生态文明建设理解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那么未来会不会出现生态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恶化的危险?如何回答和处理问题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还涉及发展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人还是它自身。康德认为人应该是目的,尽管可能是通过人作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的,他说道:“你要如此行动,即无论是你人格中的人性,还是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人格中的人性,你在任何时候都同时当做目的,绝不仅仅当做手段来使用。”如果市场经济自身是目的,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理所当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相反,如果人是目的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更像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外在附加。以人为目的时,人们会自觉思考生态之于人的意义,会自觉恢复和保护生态,会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某种限制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道路。不可置疑的是,我们不能停止发展。在十八大报告中,同志重新强调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强调在发展中解决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各种问题。发展指社会发展,在根本内容上仍然是指经济发展,而发展经济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经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梦”现实化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我们发现市场经济是迅速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尽管其有效性也恰恰在于它把人的物质欲望合法化并加以鼓励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如此看来,生态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是在对立统一中共同发展的,对立使两者的发展都变得困难,但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二律背反。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理性使然抑或一种道德诉求?

科学理性与道德情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乏相通之处,但在理论上两者却具有本质区别。科学理性和道德情感的区别主要有:第一,前者讲求客观、中立;后者则主要体现为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和行为。第二,前者之于人具有外在性,是一种人从外部把握世界的方式,即通过经验的外在描述对待世界,世界与人是对立的,所谓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就反映这一点;后者则内在于人,是人从内部对世界的把握,即通过超验的内在体验处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与人有机结合为统一的整体。第三,前者把世界当作理性思辨的对象来对待,世界之于人的价值在于人通过理性思辨让世界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后者把世界当作人的一部分加以体认,世界的状况是人的状况的表现。第四,前者讲求经验性证据、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等;后者则讲求“重道轻技”、“重义轻利”和“难得糊涂”等。

显然,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科学理性而非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市场经济与科学理性具有内在一致性,而与道德相对立。市场经济中对物质利益的计算、衡量、流动等都是依靠科学理性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等进行的。市场经济行为排斥道德,因为道德往往妨碍公平交易且降低当事人的物质利益欲望而降低市场活力等。科学理性促成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带来生态危机,就此而言科学理性对危机也负有责任。至此,我们需要追问: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本身是科学理性使然还是一种道德诉求?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如何看待和执行这一政策。如果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理性使然,那么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因为它无非是在为市场经济清理发展中的障碍。科学理性认为,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无限的,市场经济的自我膨胀也没有界限,科学理性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使市场经济自我膨胀的本性一步步从假设变为现实。科学理性消灭了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却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制造了自己无所不能的神话,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对地球以外空间的开发,开发在某些意义上是人的欲望和市场经济无限膨胀的表现。如果把生态文明建设看作科学理性和市场经济的内在环节,那么人们在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内涵和设计具体措施时,将出现一系列与此相应的情形,生态文明建设将在市场经济无限膨胀自身中被不断边缘化,生态将越来越面临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恶化的危险。

如果把生态文明建设看作一种道德诉求,正像刚刚兴起的生态伦理学所要求的那样,那么情况将有根本区别,人们会自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彻底限制某些欲望且拒绝一些领域和事物不被市场化。他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视为人主观上发起的内在事务,是人对自身即“无机的身体”的保护,而非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向大自然的让步。这样,人的能动性将得到发挥。当然,在执行具体建设方案时,人们也需要科学理性进行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需要通过经验性证据来判断生态建设和恢复的状况等。但这并不说明生态文明建设起于科学理性,科学理性在此仅充当了第二位的工具,它没有代替道德作为发起的原动力。在纯粹科学理性的思辨中,一方面人们可以把生态文明建设看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设置障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似乎并不必然受到生态文明状况的制约,因为宇宙中有无限的资源可供开发,即使地球毁掉了,我们凭着科学的发展可以开发另一个星球和生态空间,美国于1991年启动的“生物圈2号”试验在某些意义上说明人们这一想法和努力。如此一来,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多余的或暂时的。生态文明建设起于科学理性还是道德诉求的区别同样也体现在社会发展到底把人还是物作为终极目的。道德显然把人当目的。科学理性也会认为自己的目的是人,即物质财富的发展和增加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好。但生态危机等说明,这种目的会在市场经济自我膨胀的无限进展中被遮蔽,遮蔽使目的退化成为了物,人作为目的的理念变成了一个可望不可即的被无限后推的抽象的虚无。在某些意义上,这里问题的关键似乎不在于生态文明建设到底在客观上是科学理性使然还是一种道德诉求,而在于我们究竟把它看作前者还是后者,不同的看法显然会导致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

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人征服自然抑或顺应自然的态度?

道德就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来说意味着人应该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生存,而市场经济从他人和自然中攫取物质财富的做法则对应着人征服自然的对立态度。通常说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但如果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更像是征服自然的一个环节。退一步说,即使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这里仍有陷入某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危险,即恢复和保护生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人无限增长的需求和欲望所对应的是市场经济。这时,对生态破坏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人仍然站在征服自然的立场上。如果说科学理性在逻辑思辨上体现主客二元对立,那么征服自然则在人的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体现人与天、人与自然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两种不同的态度将带来对待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做法和结果。

顺应自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发明等先进技术,但没有独立的自然科学,这与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不无关系,因为现代自然科学在与科学理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意义上立足于征服自然的立场之上。征服自然总是急切地发明自然原本不存在或无法做到的事,于是蒸汽机、电力机、核动力等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与现代社会不同,中国传统社会在设计建设一项重大工程时总是首先从天即自然角度考虑其可能性,考虑对生态的影响,考虑从自然力中获取能量。例如,战国时期由秦国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都江堰就是遵循人顺应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它不需要从外界提供能量就能自我运转,涝可排、旱可浇,直到今天当地人民仍然在享用着它的恩惠。顺应自然和天人合一并不说明人完全不作为,而是不要违背自然而妄为,老子认为“妄作凶”。生态危机的恶化其实正体现为一种“凶”。在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情况下,人仍然能够有所作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表明,天在勃勃生机中“行健”,人在顺应和模仿天时也必须奋发有为,于是《大学》有“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之说。

在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几千年虽然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毕竟保持了良好的生态。良好生态的保持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保持。早在禹时代中国人就开始自觉保护生态,“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这大概是关于政府生态保护规定的最早记载,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有类似的规定。这些规定无疑对于中国几千年历史中良好生态的保持具有重大作用。现代文明从西方诞生不过几百年时间却已经产生严重生态问题,这是我们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需要加以关注的。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顺应自然的态度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坐标,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考虑如何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资源、借鉴和经验等。

生态文明建设到底体现人顺应自然还是征服自然这一问题与上面两个问题相互关联,而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其他问题是这一关系问题在不同领域的展开。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前途命运。当然,在落实这一部署过程中,从眼下和技术角度看,我们可以不考虑人到底应该征服还是顺应自然,可以不死死纠缠于生态文明建设到底基于道德还是科学理性,不必过多追问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立关系,在现实问题上生态文明建设与市场经济可能且必须结合起来。事实上,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从居民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角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可行性。但从长远效果和问题的深层次根源上看,我们必须思考并选择一种态度以决定生态文明建设到底如何长期有效地贯彻执行。需要看到,在处理这些问题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时,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在运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加强政府干预的力度以弥补市场经济自身的不足。这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就是说,市场经济自身很难自动进行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它需要政府力量的参与和调控。相信我们的政府既然能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必将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圆满完成一个既无愧于自然又无愧于人类自身本性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

作者:朱忠良单位:平顶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czzz/64636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