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传播学研讨范文

教育传播学研讨范文

时间:2022-03-18 09:35:41

教育传播学研讨

一、网络精品课程的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是一个动态的、有序的系统过程,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当然,还要考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而精品课程主要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传播,那么传播过程中师生的交互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故基于网络的精品课程的传播过程可用图1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所面对的环境都是网络环境,他们通过这个环境来传递和反馈教育信息,实现课程学习的互动。教学团队中教师的主要传播行为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在编码过程中,需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如:把信息转为图片、声音、文字等),再把符号转换为电信号才能通过网络传输呈现给所有的学生。而学生的传播行为则主要是通过网络接收光等信号,经过加工形成符号,并通过符号和指示物之间的间接映射获取传递的相关信息。学生获得信息后,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习得新的知识,并通过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不断提高其认知水平,再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反思就有可能实现相关知识的创新,从而达到对课程的高效学习。

二、教育传播学对西部贫困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要想从教育传播学的传播特点出发,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必须要先清楚已有精品课程的现状,然后根据建设出现的问题,结合网络教育传播的特点,才能更容易地找到建设精品课程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一)西部贫困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昭通是云南省东北部的一个贫困地市,辖区内的区县大多数是贫困县。本文以昭通学院为例,以点带面地看西部贫困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是有代表性的。昭通学院从2008年开始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并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2011年,昭通学院共有精品课程二十余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三门。该校精品课程网站的良好运行为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负责人基本都是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和高学历的高层次人才;网页界面设计精美,学习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课件、教案、试题、教学视频和学习互动等;精品课程的网站平台都是动态网站,更新内容十分方便,这些都为学习者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的基础条件。昭通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不足。其一,团队教师分工不明,网站更新缓慢,后续建设跟不上。课程的建设需要团队教师的同力配合,但实际上大多数课程中的资源都是课程负责人的一些资料(如: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其他团队老师的教学资源很少,甚至没有,大部分成员只出现在团队教师简介和科研成果介绍中。有些课程建设者会专门请一位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加入课程建设,让其负责网站的制作、内容的和更新。课程建设完毕、评审后,后续的建设进展缓慢,更有甚者一两年都未更新课程内容。其二,课程使用率低,师生互动程度低。建设精品的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共建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但事实上精品课程网站访问量普遍偏低,学生发帖数量很少。课程发帖量较多的也呈现出这样一种怪现象:发帖时间不持续,隔几个月后发帖量一时突增,其他时间段基本无发帖量。从这一奇怪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平时并未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只是在教师布置作业后才想起在网站中发帖以应付,是被动学习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间的互动程度较低,学生间互动当然也不高。其三,课程资源基本是照搬传统课程教学资料,并没有根据网络环境中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提供、创新教学资源。精品课程中课件、教案一般都是在多媒体教室中所使用的资料的简单堆砌,根本没有考虑网络环境中资源的组织方式。教学视频也只是传统课程的再现,并且大多数视频都是一堂课的教学实录。课程的资源建设成了一种简单的、固定的形式,而无实质的有参考意义的内容。

(二)从教育传播过程看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教育传播过程是动态的、持续的,课程内容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应该是持续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1.教育传播学对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要求在传播活动中,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方面,尽管通过网络来收集信息的方式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但是需要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当前精品课程基本上都是基于网络来进行展示和传播的,那么教师在进行信息编码的时候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呈现传统的线性文本,还应该能根据信息的不同特性将其转换为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给广大学生。此外,在网络课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教师应该是课程学习者的“指引者”,主要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建设和学习的设计上,教师不能像“放羊人”那样只是简单地把课程资源堆砌起来。总的说来,对教师的要求不能只是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要求教师要能掌握教育传播技术,并利用网络传播媒体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课程的学习设计。

2.教育传播学对学生角色和行为的要求在基于网络的课程传播过程中,学生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受传者又是传播者。特别是在web2.0时代,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消费者,而是应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知识的类化、重组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并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共享给其他学生或教师。当然,这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知识,在集体的思想碰撞中创新知识。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双重角色,教育传播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课程建设才能更有成效。

3.师生的互动传播教育传播就是一种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共享课程信息的过程,因此只有师生彼此深度互动才能实现教育传播的真正目的。那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学生为什么对互动不太积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学生传播心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需要,二是习惯。需要是推动学生行为的动力。学生有了互动的这种需要,才能驱使他与他人互动进行学习。那学生为什么没互动的动力呢?这与教师的教学形式有关。请试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样教学的:课上教师讲,课后学生做作业,期末评价试卷,这整个的教学过程跟精品课程互动有任何关系吗?因此,精品课程要实现真正的、持续的学习互动,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逐步适应网络学习的方式。其次,要养成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和教学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加工信息的技能,学会利用便利的网络交流工具(包括实时工具、非实时工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这样才符合“临近发展区”理论,才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4.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根据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越是塔底层的经验越具体,越在塔头的经验越抽象。这就要求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承载媒体。如,需要学生深度思考的内容,宜采用较抽象的言语符号或视觉符号来呈现;而对较难的内容,教师宜采用视频、演示等方法来呈现,以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经验。精品课程是一门课程,不是某节课的教学,因此一门课程中的视频也不是只有一节课或一两段视频就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这就需要教师要有选择性地来录制视频。比如,针对较难知识点、操作性强的内容就可以把它录制出来供学习者参考,这些视频与其他教学资源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服务。视频时间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可以是长视频,也可以是微视频。

(三)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西部贫困地区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进一步努力:

1.加强教育技术理念的学习,深化理解精品课程建设基本都是依托网络这个载体来呈现课程内容的,并且大多数课程内容都是传统课程的简单迁移,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原因就在于课程建设者和评审者没有深刻地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同时也缺乏对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入理解,没有运用相关理论来支持课程的建设。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并通过人际关系的交互来实现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知识,教师有了这样的理念后再建设课程就需要考虑课程内容的情景性、协作性以及资源的丰富性;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采用教师起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等等;在课程的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总之,高校教师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精品课程能更好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既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也是信息和课程整合的目标,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中所期望的“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加大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高校师生要养成适应网络学习的习惯,除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外,还有一点是必须的,即要养成利用信息技术方式促进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师生必须有一定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中也提出要加强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方式帮助教师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理念的指导下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据有关资料表明,高校教师信息意识有待加强,信息能力有待提高。另据笔者了解,昭通学院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信息搜集、筛选和加工的能力。综上可知,从整体上说,西部贫困地区高校师生缺乏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加强:一是继续开展各级教师教育技术理论和能力的培训;二是从大学在校生开始抓起,加强教育技术能力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相关课程,因为他们的能力决定了未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水平;三是通过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来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包括知识的生产、应用、共享和创新),逐步提高个人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技能。

三、总结

对精品课程建设而言,教育传播四要素中的教育通道是固定的,即计算机网络。而教育信息、教育媒体这些要素要发挥重要作用,其前提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师生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笔者在以昭通学院精品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建设的情况后认为,要提高精品课程的质量需要加强师生教育技术理念的学习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此外,也就如何加强这两方面的学习提出相关的建议。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理念整合课程、建设高质量的网络精品课程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张子锋孔浩单位:昭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教育传播学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cmgczz/64078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