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副语言符号的文化论述范文

副语言符号的文化论述范文

时间:2022-08-10 05:05:25

副语言符号的文化论述

《北方论丛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副语言符号的功能

副语言符号可以表达情绪、反映社会地位和个性。副语言符号的另一个功能是上文提到的替换言语信息的功能,如提及的间隔发音“wow”,“phew”,“oops”等。

(一)表达情绪功能声音可以传递我们的感情色彩。在悲伤、愤怒、喜悦、恐惧、厌恶等五种情绪中,听众通过讲话声音最容易辨别的是愤怒,然后是悲伤,再次是喜悦与恐惧。厌恶的感情是最难从讲话声音中判别的。人们可以从声音线索判断讲话者一些情绪,如愤怒、悲伤、反感等,讲话者的吐气、发声和发音都发生可以被感知的变化。例如,当一个人恐惧时,他的声带会收紧,发出音高更高的声音;当一个人焦虑时,他会在语码编码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出现停顿和结巴现象。

(二)反映社会地位声音,尤其是口音,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英国学者PeterTrudgill曾在诺里奇和英格兰地区做实地考察,他发现这些地区的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在发音上存在三个标记性的发音,这三个发音可以将他们与社会地位高的人分开。一个音是用/n/替代/ng/的发音,例如going,社会地位低的人读出来是goin;第二个是在发音中省略/h/的发音,如将hammer读成ammer;第三个是用声门塞音替代/t/音,如将butter读作bu-er[7](P.25)。副语言符号能够反映社会地位差异的另一个方面是讲话模式的顺应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地位低的讲话者更倾向于顺应地位高的讲话者的讲话模式。这个结论得到了Gregory和Webster的证实。他们发现在美国著名的脱口秀节目LarryKingLive中,当主持人LarryKing在采访地位高的人时,如克林顿、布什等,他会顺应这些人的讲话模式。而当他采访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人时,被采访的人顺应主持人的讲话模式[8](pp.1237-1238)。

(三)反映个性声音还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很多对人的个性与声音关系的研究都侧重于声音模式上。研究表明,听众会认为讲话声音大的人比讲话轻柔的人更具有支配欲。Addington的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如果他的声音中有鼻音,或听起来平淡或很紧张,都被认为具有不受欢迎的个性。而那些讲话声音洪亮的人被认为有活力、很活泼,语速快的人被认为较外向、有生气,讲话音高有正常的变化也就是抑扬顿挫的人被认为是生气勃勃的[9](pp.498-499)。Zuckerma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声音吸引模式”,即人们具有这样的倾向———赋予声音美好的人积极的评价。他们发现讲话声音具有下列特点的,例如:洪亮、发音清晰、音高较低、不单调、无鼻音等,这些人被认为讨人喜欢、成功、安全、外向、尽责等[10](pp.130-132)。影响人们对讲话者个性判断的因素还有声音的成熟度和话轮行为。研究表明,人们觉得声音带有娃娃音的人(音高较高)要比声音更成熟的人弱势、更热情、更好接近。而在话语轮转方面,人们倾向于认为主导谈话的人(掌控交流中80%左右的话语权)更热情、更友好、更聪明、更外向。在这方面,人们更容易接受女性在对话中占主导地位。另外,语境是决定人们对这种主导喜好抑或厌恶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在以完成某项任务为中心的谈话中,如商业会谈,主导话语权的人被认为具有领导能力[11](pp.431-432)。沉默在交际中同样具有功能。它可以为人们在持续的交流中提供一个间歇,人们可以利用这个间歇思考、控制情绪、组织较长的话语或者开创一个新的思路;它可以帮助提供反馈,让话语的发出者和接收者理清话语含义;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态度,如同意、不感兴趣、受到伤害、轻蔑等;它还可以揭示言语信息的隐含意义[12](p.171)。

二、副语言符号的文化差异

(一)音调和重音不同的语言存在音调和重音不同。例如,汉语的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调,音调的不同可以用来辨别字的不同。而许多欧洲语言通过重音来决定词意不同。例如,在俄语中,cmoúm和cmóum拼法相同,但是重音不同,前者是“站立”意思,后者是“花费多少钱”意思。在英语中,单词名词词性和动词词性的转换也可以通过重音变化来实现。例如,object这个单词,当它做名词表示物体、目标意义时,重音在第一音节上;而当它做动词表示反对意思时,重音就转移到第二音节上。

(二)音量不同文化的人用多大音量讲话习惯也存在差异。阿拉伯人喜欢大声讲话,因为声音洪亮意味着健康和真诚,而声音太小意味着弱小[13](p.226)。以色列人同样认为,增大音量代表他们对于正谈论的问题持有坚定的信念。德国人也使用命令式口吻来表现自信和权威[14](p.191)。相反,英国人喜欢在交谈中采用更轻柔音量。在泰国,用过大音量讲话被认为是不礼貌行为[15](pp.31-32)。在日本,在交谈中音量过大也被认为不适宜,轻柔的声音反映良好的素养,而且,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12](p.163)。

(三)语调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调被理解为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沙特阿拉伯人使用语言特点是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都重读。当他们说英语时,也把母语的语调带入英语。结果,沙特人询问信息问句在美国人听起来像是质疑,而且单调的陈述句音调让美国人感觉他们对于交谈不感兴趣。因此沙特人原本出于礼貌谈话听起来却带很有冒犯性。相反,当美国人陈述事实时,沙特人认为讲话者缺少力度,令人怀疑。当美国人表达愤怒和怨愤时,沙特人却认为他们情绪很愉快、很平静[16](pp.101-103)。

(四)特性发音和间隔音伴随交谈出现的特性发音(如笑声、喷嚏等)和间隔音存在文化不同解读。例如,马赛人用“eh”这个音表示“是的”、“我明白”和“继续”等意思。在中文里,也可以表示“我明白”,如果拖长声音,则通常表示犹豫。在牙买加,亲吻和咂嘴的声音表示愤怒和绝望[12](p.163),而在英国文化中,亲嘴的声音表示喜欢。“日本人在与他人交谈时经常发出嘶嘶声音或吸气声音表示尊重”[17](p.302)。当美国人与他人交流时,他可能会发出“hum”这样声音表示自己对所谈话题兴趣,而对这个声音,中国人会理解成他对什么事感到厌恶,因为,这个音与汉语表达愤怒和不满的“哼”很近似。打哈欠和打嗝的声音在美国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同样,如果在公共场合咳嗽或者打喷嚏,人们马上会为此致歉。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不会为像咳嗽、打喷嚏这样的声音道歉,因为觉得这些行为不能控制,但在公共场所,打哈欠和打嗝同样被认为是不礼貌行为。

(五)沉默有意保持沉默在谈话中具有许多功能,这种沉默同样存在文化差异。对此,Crystal给出了生动事例[18](p.172):什么时候讲话,什么时候保持沉默,或者某段沉默有什么样意味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差异。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可以嫁给我吗?”在英国文化中,沉默表示不确定;在日本文化里沉默表示接受对方求婚。而对依博人(南尼日利亚)来说,如果女人站在原地表示拒绝;如果她跑掉了,表示接受了求婚。在多数东方文化中,沉默被当作一种智慧。佛教为东方文化重视沉默这一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佛教认为,人们面壁静坐,可以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Barnlund这样描述佛教:“佛教的一个宗旨是语言是具有欺骗性的,沉默的直觉才是面对世界的真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不如心灵对心灵的凭借直觉的沟通可靠。”[19](p.142)在佛教发源地印度文化中,强调沉默的意义。他们相信:“自我实现、救赎、真理、智慧、和平和福佑等,都会通过他们在沉默中反思和内省获得。”[20](p.7)汉语中许多成语、俗语都反映沉默的重要性,如“君子讷于言”,“此时无声胜有声”,“大辩如讷”等。在日本,茶道要在沉默中进行,日本人也很重视在沉默中反思。像汉语一样,日语中也有许多谚语和俗语说明沉默的重要性。例如,“叫得响的鸭子被枪打”、“祸从口出”、“花儿美丽不需言语”、“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说话的”等。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多数西方文化重视言语。在古希腊文化中,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论述中都讲述修辞和对话,直到今天,西方文化仍把雄辩的口才视为优点。在犹太文化、意大利文化、阿拉伯文化和美国文化中,人们很少有沉默的时候:“在美国的主流文化中,对于多数人来说,沉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说话、看电视、听音乐,以及一系列的有声活动充斥了我们的生活”[12](p.172)。这一点在美国人与不熟悉的人交际中尤为明显,他们在交际中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避免沉默。结语副语言符号伴随人们的言语行为发生,但是,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忽视它的作用。尤其在文化交流中,由于副语言符号的隐性特点,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它对交际效果的影响。例如,在东西方交流中,西方人认为东方人的沉默是缺乏信心表现,东方人认为沉默极其重要,人们可以在沉默中培养勇气、耐心和尊严等美德。因此,通过对副语言符号的功能的探讨,尤其是对副语言符号在不同文化中的解读,人们可以自觉地在交际过程中正确地使用和解读副语言符号,从而保障交际的顺利进行。

作者:黄永红单位: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副语言符号的文化论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bflczz/65159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