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哲学科学创新中的信息化建设范文

哲学科学创新中的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2-02-15 11:01:47

哲学科学创新中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伴随着哲学社会科学普及领域的拓宽,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率必将提高,影响力也将扩大。其次,信息化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重要保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创造出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在过去,对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研究时,需要翻阅大量书籍及资料,从书海中找出所需的资料,然后用笔和纸把其记录下来再进行研究,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受到书籍及资料的限制,从而使研究出的成果有限,甚至由于不知他人在其所研究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导致重复研究、创新不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而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资料及研究成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找自己所需要相关书籍及资料,而且还可以了解前人所取得的相关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可以通过电脑及应用程序轻松创作,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笔墨纸张,而且还可以通过剪切、粘贴、复制、移动等操作来提高了研究创造的速度,从而创造出更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若如果不追求研究成果数量,研究者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再次,信息化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强弱的标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要出成绩、出效益,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方式的重要变革。传统社科管理方式主要是每个省市的社科部门都独立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批准等工作,而与其他的省市社科部门联系却很少,导致不同省或市之间所做的课题重复,浪费研究经费。并且在申报过程中,还会出现靠人际关系来立项情况,影响申报过程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会造成研究水平得不到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对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行管理,不仅体现了申报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还可解决过去的研究项目低水平重复、研究经费不能合理运用等问题,提升了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管理的水平。如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它就是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加强了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四,信息化是降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成果保存成本的根本途径。信息化改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成果的保存方式,使保存更加方便,保存成本大大降低。信息化之前,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成果基本上都是通过书籍、报纸、杂志、信笺、传单等载体进行保存,不仅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且还会因为载体的损坏或磨损使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成果的保存被中断,致使人们难以获取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的知识与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信息化以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成果不仅可以采用价格低廉、体积小、存储量大的存储设备(如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保存,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用较少的资金建立网上数据库保存,既减少了因为纸质载体的容易损坏或磨损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保存成本。

二、当前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应对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中国社科智讯”启动、社科网的建立等等,但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商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在基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交流不畅,共享程度低信息化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信息和其它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发挥最佳效用。然而我国的一些地方上的高校和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在进行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和传播平台建设时却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往往都是根据自己需求,整合自身信息资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传播平台,实现单位内共享。而与其他单位联起手来对信息资源进行交流、整合、共享、利用却很少,有的单位甚至有“我自己花钱买的信息资源,为什么要与他人共享”的想法,导致单位与单位之间信息资源交流不畅、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交流不畅、共享程度低不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在基层的宣传教育与传播,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因此如何促进基层信息资源交流畅通,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是基层哲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在互联网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宣传内容与形式缺乏特色在互联网上,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的信息才能吸引网民的眼球。然而,从现有的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宣传的网站、网页或专栏来看,大多缺乏特色,没有独到之处。内容和形式多数是模拟复制,信息也以平面信息居多,且相互雷同,给人以“千人一面”之感。在信息表达方面,习惯于用文绉绉、硬邦邦的语言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进行表述,而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以通俗化、大众化、生动化、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使其成为人们想要并且需要的东西。在互动性方面,一些基层网站还停留在WEB1.0时代,没有很好地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广大网民参与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研究成果的宣传和讨论当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力,不能给其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在基层的通讯网络领域,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播还显得薄弱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普及率呈上升趋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我国2012年的手机普及率已达到82.6%,远远超过互联网42.1%的普及率。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大大促进了手机短信业务的发展。手机短信传播不但集合了纸介媒体的书写功能和互联网的交互功能的优点,而且具有无线电传播的独特优势———随时随地,灵活便捷。可是,在一些基层,在如此极具优势的传播平台上,却很少能看到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宣传,不仅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在基层的传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为保护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传播的网络监管制度还欠完善作为思想文化信息集散地的互联网,由于其传播信息的自由性、高效性,许多有害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殖民文化思潮、愚昧迷信及伪科学等)都利用互联网不断扩大其渗透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旗号进行的“文化侵略”与“文化殖民”,通过“西化”“分化”,试图与我国展开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战。面对网络复杂环境中不断滋生的反面破坏性信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和批判。但目前我国网络监管制度方面存在不少漏洞。比如说,如何来控制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如何打击在网上侵害人民利益的犯罪活动等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因此我们必需完善网络监管制度,使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宣传在基层乃至全国都不被干扰,畅通无阻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圆满实现。

三、当前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高科技、庞杂性、综合性、漫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从目前情况来看,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技术本身的落后,而是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宣传与普及的重要性,没有把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抓。目前,在我国基层,许多单位、部门及企业在数据库和网站建设方面各自为政,而且由于单位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就不能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利于推进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此外,一些地方GDP至上,错误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推广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没有花大力气,下狠功夫。及基层民众自觉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热情锐减,也是导致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较弱的原因。

二是所需资金投入不足。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是资金和技术密集性的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保证。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设、管理平台建设、网站建设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拿数据库建设来说,需要整合大量的文献资料,而文献资料是有价商品,它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我们要把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入库,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众所周知,哲学社会科学涵盖面广,要收集林林种种的文献资料没有足够的资金,怎么行呢?眼下在我国一些基层虽然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在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却较少,无法满足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三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专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大批既有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又有信息网络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既了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传播的特点,又精通信息传播与网站建设的创造性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原来教育模式的限制,学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人,可以不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学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可以不研究或较少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从而导致在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过程中,这种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由于基层工资待遇较低,加上当前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本身就比较缺乏,所以,这方面的人才就更加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任务重、头绪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顺利完成需要从业人员敬业爱岗,共同努力。然而,在基层的这个研究领域,现在缺乏对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从业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使得从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象这样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长期从事这项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要充分认识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不仅能拓展哲学社会科学传播领域与渠道,能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交流与研究,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关键所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创新技术,解决技术上的难题;需要创新理念,让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融入到数字化、信息化中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去规划好、安排好、协调好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为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信息管理系统与平台1.加快建立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共享率。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可以依托于各个高校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所的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整合、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而形成的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新型网络信息资源库。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信息处理的核心,所有哲学社会科学信息数据的处理都依赖于数据库系统来完成。它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资源自动化检索、传递与共享的基础。建立全国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实现各高校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对数据库的共享,既有利于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网站、网页的信息,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基层社科工作者可通过这个数据库找到所想要的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的信息资料,从而大大缩短寻找资料时间,提高研究效率,取得更多成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2.加快构建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拓宽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覆盖面。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就应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统一信息平台。如何构建呢?我们可以借鉴12371党建信息平台或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的模式,首先向政府申请一个用于哲学社会科学信息服务的公益特服号码,然后通过这个号码开通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疑难点咨询服务电话、发送手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报、搭建手机短信平台、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等多种服务模式,平台搭建后,便能占领网络阵地,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教育与普及工作,用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增强广大人民的哲学社会科学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使那些垃圾信息、扰民信息和有害思潮无处藏身,进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3.加快建立一批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网站,扩大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博大精深,但也比较枯燥,若要吸引更多的网民,基层网站设计必须匠心独运、技高一筹。一个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网站,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主题鲜明、定位准确,能让浏览网站的用户第一眼就能记住它;②结构合理、导航清晰,能指导浏览者,让他们在浏览时能知道自己在那里,而不会充满挫败感到处乱转。③用色适当、风格统一,在网页配色中切忌使用颜色过多,用色不恰当、风格不统一就会干扰用户的阅读。④内容第一、按时维护,内容是网站的血肉,是网站的根本。任何一个网站都不可能单靠新颖的主题和绚丽的色彩来留住用户,而且要对网站按时维护,这样的网站才具有生命力。⑤重视反馈,及时回应,优秀的网站应设立一些可以双向交流的栏目,如论坛、留言本、邮件列表等,以便让浏览者留下他们的信息。对于这些反馈信息,网站应该积极地予以回应,增强浏览者对网站的好感。以上五个特点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网站必备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实际设计网站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新设计方法,使基层哲学社会科学网站能够以别样红的英姿卓然而立,吸引眼球,引发关注,发挥其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就像我们准备造琼楼玉宇,却没有高明的建筑设计师和能工巧匠,最终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一要对现有的基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计算机与网络操作培训,提高他们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水平。二要对现有的基层精通信息网络技术的人,要加强对其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能成为网络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传播的引领者,哲学社会科学网站的建设与管理者。三要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哲学社会科学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系统地培养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使其一出校门就能投身到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中去。四要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公平的酬劳与内部晋升相结合的机制、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机制、奖惩结合,以奖为主,并配以适度淘汰的机制”等等。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稳定人才队伍,同时吸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主动加入到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队伍中去,为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加大网络安全防范,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然而,在互联网上各种思潮暗流涌动,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潮乘机渗入,如果任由这种思潮蔓延,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必定会冲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甚至会动摇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任,这非常不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网络监管。对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危害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的犯罪活动给予严厉打击,并且逐步完善我国现有的网络监管制度。同时我们还必须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对哲学社会科学网进行破坏。加快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及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为基层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后盾。同时,也要加强对无线网络的监管,使基层通讯领域的有害垃圾信息无处藏身,净化其传播环境,使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广泛传播能够顺利进行,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作者:胡小红单位:中共抚州市委党校讲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哲学科学创新中的信息化建设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bflczz/6386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