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

社会网络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第1篇

1.社会网络及其对风险行为的影响社会网络是一种研究社会结构的理论和方法视角,它将个人或组织视为“节点”,将这些人或组织之间的联系视为“线”,这些点和线形成了一个个网络状的结构,人类社会即由这一个个网络结构构成,甚至整个社会都可视为一个大网络[17]。社会网络视角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研究之中,其中社会网络与健康的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早期研究社会网络与健康关系的学者主要采取一种“功能性”视角,关注社会网络可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对健康产生的直接积极作用或间接“缓冲”作用;其后有一部分研究者开始采取“结构论”视角,重点关注个人所处社会网络结构对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认为社会网络从两个方面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一是通过提供知识/信息。有关网络与信息传递的研究表明,网络的规模和结构均对信息传递有影响,规模较大、异质性较高的网络更有利于信息传递。二是通过提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情感、社会关系支持等方面。个人除了从社会网络中获取信息以外,还能从网络成员那里获得各种物质70《科学与社会》(S&S)和精神上的实质性帮助和支持。社会支持对精神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心理方面的适应性、减少压力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即社会支持的“缓冲效应”。缓冲效应的存在是因为社会支持促进“适应性评价(AdaptiveAppraisal)”和“应对(Coping)”。从生理学途径来看,社会网络有助于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以往研究表明,强关系和同质性关系多的网络在提供社会支持方面更为有效,亲属是最主要的强关系。网络密度描述网络的连接性,网络密度与更多的合作、信息分享和责任有关,可以预测个体能够获得的物质支持的程度。网络密度也影响个体获得关系资源的能力[29],高的社会网络密度意味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有助于成员之间形成归属感。已有不少研究者关注了社会网络对风险行为影响的问题。Berten研究了青少年在同伴网络中的位置对个体风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滥用和风险性行为等不仅受到关系最好的同伴影响,还受到网络中位置相似的同伴的影响;相比较中学3年级的学生,5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网络凝聚力的影响大于网络中同等结构位置的影响[2]。一项针对走失和无家可归年轻人的研究表明,没有社会网络支持的个体,更有可能非法使用、有更多的性伴和生存性性行为;对于有社会网络支持的个体而言,当社会网络的规模较小、但情感支持特征明显(社会网络主要有朋友构成,通常包括酒精和非法使用者)时,社会网络将不是他们风险行为压力的来源。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在线社会网络开始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在线上青少年对风险健康行为有更加正向的态度,更多地使用(网络)社会网络媒介会增加个体的风险行为,比如吸烟、滥用酒精、吸毒等[30]。有关社会网络与融资决策这种风险行为关系的研究也表明,社会网络可以给决策者提供信息,帮助过滤掉复杂的信息,借款的社会关系会直接影响他的借款行为。总之,已有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可以从提供信息、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风险行为产生影响,而且不同的社会网络特征提供的信息和社会支持不同。比如网络的规模、异质性、弱关系等更多地促进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而网络密度、网络同质性、亲属关系的比例、强关系等与网络可以提供的社会支持相关。

2.社会网络对有机食品选择的影响尽管社会网络对风险行为影响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具体研究社会网络对有关食品安全风险行为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有研究表明公众的主观知识(信息)是他们感知的转基因食品风险的风险因素[26,29],也有研究表明给公众提供生物技术相关的信息可以增加他们感知的生物技术带来的利益,但是没有减少他们感知的生物技术风险[6]。还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是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风险的积极影响因素[23]。那么,社会网络的不同特征是否影响公众对有机食品的购买意愿?如果存在影响,网络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影响公众对有机食品的购买意愿的?已有研究并没有关注这些内容。本文以调研的数据为基础,分析社会网络的不同的结构特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个体对有机食品的购买意愿。

二、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两项调查,一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于2007年在北京市和湘潭市进行的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问卷调查;二是吉林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于2008年在长春市进行的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问卷调查。两项调查均使用了基本相同的调查问卷和方法,考察了三城市居民关于食品风险的感知、行为倾向、信任和政策需求,三地数据分别代表中国大城市、大中型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公众风险感知情况。三城市调查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入户调查方法,先在城市社区名册中随机抽取若干社区,再在每个社区中随机抽取若干家庭,最后在被抽中家庭中用Kish表随机抽取1人作为调查对象,被访者是现居家中的18周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北京、长春和湘潭三市共获得有效问卷2153份,三个城市的有效问卷数分别为987份、506份和660份。

2.变量与测量方法(1)因变量。我们在调查中询问被调查者:假如市场上的一般黄瓜卖1块钱1斤,您愿意花多少钱买没有喷撒农药的黄瓜?以此测量被调查者对有机蔬菜的购买意愿。(2)自变量。本研究中的主要自变量是个人讨论重要社会问题的讨论网络,具体测量方法采用提名生成法(Name-generator)。提名生成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的要求,让每个被访者提供自己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姓名、个人特征以及这些成员的关系等信息[32]。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描述社会网络的情况。我们要求被访者回忆跟自己讨论问题最多的5个人,以及这些人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类型、讨论的问题、关系亲密程度等。然后计算社会网络的密度、管理人员的比例、高等教育人员的比例等指标。以此为基础,我们建立了研究的自变量,包括:网络规模、平均熟悉程度、网络密度,网络中亲属的比例、讨论食品安全人数的比例、管理人员的比例、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3)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健康状况、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程度、自己或者家人的经历、自己最近七天的健康状况、已有的食品风险知识等。具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3.分析方法由于因变量是一个连续变量,我们在对其做对数处理后,使用普通最小二乘(OLS)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

本文使用SPSS软件分析社会网络特征对有机蔬菜购买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2的模型一中分析的社会网是讨论网,即与被调查者讨论任何重要问题的成员构成的网络。统计结果表明,个人讨论网络的密度和网络中管理人员的比例显著地降低了公众对有机蔬菜的购买意愿;网络中讨论食品安全人数的比例和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则显著地增加了公众对有机食品的购买意愿。研究结论也表明,相比较基准模型(仅仅包括控制变量的模型),在模型中增加网络特征变量,显著地增加了模型的解释能力。就控制变量而言,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相关知识都显著地影响有机蔬菜的购买意愿。女性的购买意愿显著地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公众对有机蔬菜的购买意愿显著地降低;文化程度和相关知识显著地增加了公众对有机蔬菜的购买意愿(在只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成立)。在前面的文献综述中我们提出网络影响风险行为可能存在两种机制,即传递知识(信息)和提供支持。根据以往研究的结论,一般认为密度较高的网络更可能提供社会支持,同时网络中的管理人员因拥有较多的权力资源而更可能提供支持,而网络中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员和受高等教育的成员则更可能提供知识和信息。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点,我们又单独分析了食品安全讨论网的情况,这时的网络成员仅包括那些与被调查者讨论食品安全的成员。我们的假设是:由于食品安全讨论网的成员都会讨论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这种网络中知识和信息传递是必然存在的,而社会支持的传递则不一定存在。从表2模型二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食品安全讨论网中,只有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显著地影响公众对有机蔬菜的购买意愿,而其他网络特征的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们的推测,既网络密度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更可能是通过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而降低了公众对有机蔬菜的购买意愿,而网络中讨论食品安全人数的比例和网络中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通过提供信息而增加了公众对有机蔬菜的购买意愿。

四、结论与讨论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第2篇

1.1情感型营销模式在市场经济下,借势大打情感营销也成了众多企业品牌提升的重要方法。2011年末,在距离春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部长达10分钟的微电影《把乐带回家》在网络上疯传开来,游子几经周折回家过年的情节感动亿万人。这是百事(中国)为贺岁打出的亲情营销,通过集结张国立、周迅、张韶涵和罗志祥等明星共同演绎长达10分钟的2012贺岁亲情微电影,并携手优酷共同推出“回家季”,通过设立“回家基金”帮助实现回家梦,以此打响贺岁营销战,拉动百事系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2011年,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苏格兰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就启动了“语路”计划,凭借12部梦想视频和互动博客传递其“梦想阶梯”“一直向前”的品牌内涵。潘石屹、罗永浩、王克勤等12位主角用他们自己激励人心的话语,带着无法言喻的力量震撼人们的心灵,鼓舞着有梦想的人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只有情感能叩开人们的心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通过此次情感营销,尊尼获加将其品牌精神和文化内涵表达得立体而形象,深入人心。尊尼获加的“语路”计划成功之处在于淡化了产品,凸显了品牌内涵,能够将品牌精神、消费者和营销形式系统整合在一起,可谓是走在了情感营销的前列。

1.2饥饿营销模式2011年岁末,深隐幕后的江湖大哥雷军走上台前,为中国智能手机粉们烹制了一顿小米“盛宴”,低价,高配,断货,吊足“米粉”胃口的小米手机凭借这一招备受争议的“饥饿营销”策略高调问世。小米手机面世之后,便采取了网络渠道销售模式,消费者只能在小米手机官网上买到手机,而且需要预定,除了维持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外,小米手机甚至通过官网宣布停止预定并关闭购买渠道等手段来加深消费者的“饥饿感”。而这让小米手机销售的火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一次次用惊人的数字赚足了眼球。2011年9月6日开始预订,34小时预订出30万部;2012年手机销售719万台,销售额126亿元;2013年手机销售1870万台,销售额316亿元;2014年销售目标为4000万台,预计最快2015年小米公司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以低价来提供与苹果、三星和HTC相当的硬件配置,这是小米手机吸引用户的法宝,而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则是小米手机市场营销的利器。

1.3移动营销模式看一看地铁上随处可见的“微信族”,每次吃饭必先拍照上传的“微博控”,通过街旁等签到软件展示自己心情的“签到族”,公交车上逛淘宝的手机购物族……我们会发现,移动互联网已经如此深入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移动互联网营销突破了时空终端的限制,可以any-time、anywhere、anyone、doanything,不仅可以精确定向人群,还可以精准控制时间,把控内容,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移动营销价值链上最为重要的六大关键词是精准(AllInterac-tion)、互动(AllInteraction)、贴身(AnyTime/Where)、关注(AllFun)、整合(AllCross)、可衡量(AllEffect),简称为6A法则。这六大法则互为一体,成为驱动消费者、广告主、商三大主体价值共赢的核心机制[1]。伴随着3G甚至是4G的普及,未来将没有移动互联网,因为所有的网都是移动的。移动营销的组合形式将更加多元化,除了基于短信、彩信的会员营销和互动营销,还有结合区域特色的手机报广告投放,借助高价值手机Wap站推广,围绕二维码和移动CRM等定制解决方案,融合最新趋势的手机客户端,以及更多。同时在内容上,企业和品牌将更加关注“人”,从消费者关注转移到关注消费者,构建社会化网络营销的美好未来。

2.企业提升社会化网络营销的对策建议

“我们不是在开展网络营销,就是在网络营销的路上。”这是现今大部分企业现状的一个很好表述。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网络营销也在迅速调整与蜕变。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中指出:我们正在目睹的是营销3.0,即价值驱动营销时代的兴起,在新媒体时代,纯粹的广告是不会传播的,能够传播的是互联网流行文化和创新精神,营销3.0就是合作、文化性和精神性的营销。

2.1企业营销型网站建设企业的官方网站具有企业宣传、企业招商与客户维护、企业内部使用、营销渠道、顾客沟通与维护、营销根据地等作用。目前看来,多数企业的网站建设多停留在最原始的技术阶段,就是“买个域名、放些产品、留个联系方式、发个招商广告”。大部分企业的官方网站存在重视度不够、定位不清晰、规划欠缺、美观性不足、沟通互动不足、网上网下整合不力等问题。所以,构建营销型官网对于企业提升社会化网络营销竞争力有重要作用。《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书中认为,优秀的企业官网应该具备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这也为企业构建营销型网站提供了一般思路。1.seo:对搜索引擎的友好表现,也就是企业官方网站应该是受大众化搜索引擎(比如百度,Google等)容易接纳的;2.content:完好的内容支持,官网的内容更应该成为信息源;3.vision:优秀的视觉设计,因为网站的视觉设计影响到用户能在这里待多久;4.usability:良好的易用性,苹果创始人曾有一句名言:“Stayhungry,stayfoolish.”即饥饿营销,保持傻瓜状态,说的就是苹果产品良好的易用性,任何用户都可以很快熟练使用;munity:保持便捷的沟通能力;6.monitor:全面网站的监测、分析,这是企业获取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重要策略;7.promotion:推广破解网站的孤堡效应,将企业官网打造成一个开放、具有人情味的平台。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第3篇

本文所要分析的是几月前在网上蹿红的非单纯恶搞视频《涨价歌》。为什么说这是非单纯的恶搞视频呢?《涨价歌》借发改委调高油价一事,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剖析油价上涨后给公众带来的弊端,这并不是单纯的恶俗、八卦、无厘头的恶搞视频,它的重点放在讽刺上,在讽刺中给观众带来愉悦和享受,说出百姓的心声,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多少新车司机,在绝望中石化。接轨国际,国情不允许。只涨不跌,是为了刺激GDP……你不让说脏话,我还能说神马……物价已统统翻倍,已让我连大葱都买不起……”幽默、讽刺、夸张的歌词,再加上个性化的图片串联,让其在刚面众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播放量就已经达到72万,评论也已达3500多条。可见,消费主义背景下人们的享乐欲望是无尽的,这也显示出了网络传播力量的强大。2.《涨价歌》网络蹿红的原因分析首先,它源于一则新闻:“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11年4月7日零时起,将汽柴油销售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37元和0.34元。”以及后来网络红人油价哥的一句话:“能不能说脏话?不能吗?那我就没话好说的。”

油价上涨是关乎百姓生活的重要事件,它的接近性决定了它必将受到大众的关注。其次,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传者与受者的单向传播已然改变,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个性,进行自我价值的消费。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恶搞”视频源于二元对立。作为“狂欢理论”的集大成者,巴赫金的论证方法表现为不同于传统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即主流与边缘的对立③。社会大众作为国家政策的边缘人,在权利中心之外,并为权利所宰制,无法真正左右国家政策的实施,因此,他们通过制作《涨价歌》这种类型的网络恶搞视频,试图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意见。处于这种边缘的人最终会越积越多,达成一种观念上的认同,并产生出强大的推动力,通过网络这个渠道最终捧红了类似《涨价歌》这类的视频。

消费主义视域下《涨价歌》的传播

1.《涨价歌》涉及双重消费

《涨价歌》的歌词幽默诙谐、歌手声音动听、内容丰富多姿,画面剪辑功夫也十分了得。大众在面对这样一个视频时,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获得暂时的愉悦、放松心情。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他们消费的是视频本身,是其中的娱乐元素和视觉、听觉上的满足感、享受感。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看重的不是《涨价歌》的使用价值,而是越来越注重的符号价值,即它带给人们的符号意义,是其中所代表的或象征的意义。从传者的角度来说,他花费时间和精力制作视频,是为了追求成名、获得成就感,展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并获得自我认同和愉悦感。在这个过程中,传者消费的是自我价值,是源于自我整合的需要,并以此来增加自信和身份地位。

从受者的角度来说,在观看《涨价歌》的过程中,人们消费的不只是视频本身,还对它进行了意义消费。首先,他们消费了视频所带来的传者的意识形态。《涨价歌》中传者明显的态度是批判发改委调高油价,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在视频传播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形态也跟着得以传播,最终在网络上形成一个互动的虚拟群体,他们有着共同的乐趣,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看法,他们通过转载传播的方式来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传播在有形地进行着,但是意识形态却在无形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消费。

其次,油价上涨这一事件本身及外延的意义也通过视频得以消费。《涨价歌》这一视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托着油价上涨这一现实基础。通过观看视频,人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其暗含的意义:油价上涨,但人们的工资却没有变动,相对地,他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所以,恶搞视频《涨价歌》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并不是简单地对图片的消费,对有冲击力的视觉、听觉的时尚元素的消费,还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的消费。这两种消费形式,反之又促进了其在网络上的传播。

2.《涨价歌》与使用满足论

恶搞视频《涨价歌》满足了人们缓解内心压力、讽刺批判现实、叛逆的消费心理需求。个性、张扬、享乐的消费主义是恶搞产生的环境,人们追求轻松、进行娱乐的个性化消费方式是网络恶搞产生的社会心理。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涨价歌》满足了人们讽刺批判现实、缓解内心压力、寻求释放的心理需求。恶搞是一种轻松幽默的内容,在恶搞文化下,人们可以感觉到一种自由和颠覆。通过对油价上涨的恶搞,公众可以将潜在的、压抑的愤怒与不满间接地发泄出来,并将对权力中心的抵制情绪用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他们也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视频的制作、转载、评论中满足自己的需求,张扬自己的个性风格,在获取信息和满足享乐的同时,他们也将网络视频作为传声筒,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我认同感。

网络恶搞视频的价值与反思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第4篇

蔡文教授创立的可拓学,建立了可拓基元的概念,把事物、特征和量值综合考虑,用基元描述信息、知识、智能行为等,作为可拓论的逻辑细胞[4,5]。基元包括物元、事元和关系元,基元概念将物(质)、事与关系的相应特征分别统一在一个三元组中,从而形式化描述物、事和关系[6]。基于多维可拓基元的复杂社会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本模型可用于描述网络中的节点、关系连接、动态变化以及分析运算的规律。其目的在于能够完整地表达复杂社会网络的节点信息及关系信息,并且利用事元清晰地描述网络外界环境及节点变化规律,使得研究者能够对多元的静态网络属性、动态的网络演化行为进行表示、推理及量化分析,从而获得矛盾问题的求解策略,以期实现复杂社会网络结构矛盾问题解决策略的共享和重用。还可以在本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网络基元的可拓性和物的共轭性,探讨可拓变换的类型和性质等。

1.1多维物元集合物元是形式化描述物的基本元[7],复杂社会网络中的节点具有多重特征,因此网络节点可用多维物元表示,称为节点物元。节点物元将节点的特征与特征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地反映了节点在网络中自身所拥有的特征和性质,从而形成了信息完整的物元网络集合。由于物元的可变性、关联函数的可变性以及论域的可变性,导致了用物元表示的节点特征的可变性。将时间变量t引入模型则得到动态节点物元。物元可拓网络能够较合理地描述实际中复杂社会网络的各个侧面及其变化,从而能够描述解决网络中产生的矛盾问题的过程。

1.2多维关系元集合社会网络分析中研究的重点即为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往对于网络中节点连接关系的表示,大多停留在使用数值的基础之上,并不能体现出关系的“多重性”。关系元用以描述各类物元、事元、关系元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变化相互影响,对应着社会网络中关系的变化、影响,关系元正是描述这类现象的形式化工具。本文中关系元用以表示网络节点间的关系。这样,网络节点间的关系就可以不只是“有”(1)或“无”(0),或者一个数值,而是可以有许多属性及测值的关系,并且可以表达相同节点之间的多种关系,充分地表达复杂社会网络中节点关系的多重性。1.3多维事元集合事元是描述事件的基本元素,在网络中,它不但能够表达节点的动态变化,而且能够反映外界环境对网络的影响。本研究中,一切改变网络结构的节点行为及环境变化都可以用事元表示。这样,可为后续的节点自动响应网络结构变化及网络动态演化研究提供更方便的实现途径。

2网络分析测度的整合

在复杂社会网络的多维可拓基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分析方法,可对网络整体及节点进行一系列的测度分析,这些测度是网络分析方法的精髓,帮助研究者分析网络属性、状态、节点的社会属性及在网络中担当的角色、地位等。从传统社会学研究到复杂网络研究,对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的测度指标有很多,但它们包含着递进的层次关系,即一些网络测度指标是在其他测度的基础之上得到的。这里讨论如何在可拓基元表示的复杂社会网络中进行网络分析测度的计算,如何将计算结果储存于基元之中,并且全面地总结传统社会学及复杂网络研究中常用的网络测度指标,将基本测度指标直接包含在节点物元、关系元之中,为其他深层次的网络测度指标的计算提供方便。

2.1网络关系元的基本属性社会网络分析中,节点间的连线,即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有若干基本的属性,包括前向节点、后向节点、是否有向、关系属性及关系值等。其中,关系属性、关系值可以包括不止一对,以此体现同一对节点之间的多重关系。

2.2传统社会网络的测度指标传统社会网络分析测度指标如表1所示。各项测度指标均来自于WassermanandFaust[13]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这些指标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只涉及网络全体节点的基础网络测度指标,另一部分是在划分子群等结构操作之后的子群分析测度指标。基础网络测度又包括网络整体测度和节点测度。网络整体测度的表示,可以建立网络物元,将网络整体的特征及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网络物元之中,形成总体的网络可拓物元。节点测度指标,包括节点基础测度指标及节点复杂测度指标,都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加入到节点物元或网络物元的特征及特征值阵列之中,形成各个节点的多维可拓物元集合。

2.3复杂社会网络的测度指标近年来,得益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大量的容量巨大的数据都可以通过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获取,这使得人们能够收集、分析远大于以前规模的数据[14]。大规模网络使网络结构分析的焦点从对单个的含节点数少的图以及图中个体节点或边的属性分析转变为对含大量节点数的图的统计属性进行研究。现有的一些复杂网络研究采用的重要定量分析统计指标包含表2所示内容。以上这些深入分析的复杂社会网络测度,都必须在网络关系属性、基础网络测度的基础之上进行计算,也就是在建立了基础的网络可拓物元、网络关系元集合与节点物元集合之后方可简便地运算得到。

3实例分析

以一个节点个数n=6的小学儿童群体为行动者的集合,其节点为Allison、Drew、Eliot、Keith、Ross和Sarah,则行动者集合N={n1=Allison,n2=Drew,n3=Eliot,n4=Keith,n5=Ross,n6=Sarah}。对于一个无向关系,比如说“住在附近”,用(*,*)表示其联系属于无向关系的行动者对。用<*,*>来表示属于有向关系的行动者对。检查这样的列表是杂乱困难的,但用多维关系元集合表示,则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例如下列所示的部分关系元集合。根据关系元集合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直接绘制出该网络社群图,为清晰地显示,将三重关系的社群图分别显示,如图2所示。利用网络物元、节点物元分别表示网络整体属性和节点属性,极大地体现了可拓物元的优点:信息的完整性及表达的条理性。节点物元及其属性可根据一系列的量化计算轻松完成,而网络整体属性也可一览无遗。该例中的网络物元集合如下所示。将网络及其变化过程利用可拓基元充分量化之后,还可进行进一步的计算与处理:1)利用网络数据,建立基于可拓基元的复杂社会网络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可视化仿真操作。2)根据网络特征,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测度指标评价复杂社会网络。3)结合可拓变换、可拓策略生成方法等,构建网络优化模型,将其细化为一系列判断条件下发生的事元。4)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化的网络优化动态仿真,并与优化前的网络测度指标进行对比,通过对优化过程的分析,找出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以及解决其中矛盾点的策略集。

4结论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第5篇

以WebofScience平台的核心合集为文献检索源,首先检索“在线评论”的相关文献,下载题录;其次提取关键词并运用共词分析法建立共词矩阵;然后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并以Ucinet为工具进行中心度、凝聚子群分析;最后形成主题网络结构图,为后续讨论提供依据。

1.1样本文献收集为确保和强调与在线评论研究领域的一致性和直接相关性,确定“onlinereviews”、“electronicwordofmouth”、“e-wom”为检索词,在WebofScience平台的核心合集中以2009-2013年为时间跨度,通过文献类型“ARTI-CLE”精炼后,共获得文献146篇。阅读每一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后,剔除内容不符合、没有关键词的文献,最后保留113篇。

1.2共词分析法共词分析法(Co-termAnalysis)是利用两两词对在相同文献中出现的频次,作为记录来表达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频次越高表示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越紧密,通过这种关系反映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从而展现该学科的研究结构(张勤,马费成,2007;钟伟金等,2008)[5-6]。将下载的题录整理、排序后共提取关键词346个。为了进一步洞察在线评论研究领域的热点和主题,对原始关键词进行了处理,包括合并近义词、大小写和缩写的统一,剔除“onlinereviews”、“electronicwordofmouth”、“e-wom”3个高频关键词所带来的主题干扰,最后确定词频2次以上的41个词定为高频词。根据上述高频关键词,统计两两之间在所有113篇文献中同时出现的频次,建立41×41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

1.3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源于对社会群体中个体间关系的考查和度量。在社会中个体不仅具有自己的独特属性,另外还与其他个体有这样和那样的各种关系,就是因为这些的关系存在,个体间才形成了不同的群体(刘军,2004)[7]。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影响群体结构,反过来不断演化的结构也会影响个体属性和个体间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恰恰关注的就是这种关系数据,通过彼此间的关系来量化分析群体结构。近几—62—年来,社会网络分析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关系计量方法,不仅在社会学研究当中,而且在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中也有了一些应用。如前所述,共词分析描述的是关键词与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情况,反映了两两词之间的亲疏关系,显然共词矩阵呈现的正是这种关系数据,所以在本研究中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词与词之间关系的度量,来透视在线评论研究中的主题关系、群体结构,就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2分析和结果

2.1主题结构的中心性分析中心性分析考查了个体在网络结构中所处的中心或边缘位置,这是社会网络分析中重点探讨的内容(刘军,2004)[7]。在本研究中采用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来度量关键词在关键词关系结构中的位置,从而反映研究领域内的主题分布。(1)将前面的原始共词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中,形成邻接矩阵(AdjacencyMatrix)。运用Uci-net中集成的NetDraw可视化工具展现在线评论研究领域在2009-2013年5年间国际前沿研究的主题分布社群图(见图1)。由社群图所示,整体网络的密度均值是0.074,密度较小,标准差为0.2973。表明当前在线评论相关研究领域中的主题和热点较为分散和疏松。特别是socialmedia、internetmarketing、hotels、onlinecommunity、communication5个关键词处于孤立的位置,和其他关键词关系不紧密。(2)进行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分析,以考查网络结构中关键词节点的相对重要程度。点度中心度反映了网络结构中某个结点和其他结点关系的多少,如果和其他结点联系多,那么它就处在较为中心的位置,反之就处于较为边缘的状态。中间中心度是指网络的连接控制作用,比如一个结点点度中心度指数可能不高,但由于它处在某些网络路径的联接节点上,起到桥梁的作用,那么它的中间中心度指数就会较高,反之较低。通过在线评论主题网络中心度的测量,发现网络的中心势指数(NetworkCentral-ization)为10.53%,表示整个网络中心趋势并不显著,研究主题和热点并不集中,这也和前面密度分析的结论相一致。

2.2凝聚子群分析从密度和中心度分析看,在线评论研究领域呈现出较为稀松的结构关系,这表示了整体研究主题间的分散性。至于研究领域中,是否形成了内部联接较为紧密的局部主题以及局部主题间表现了怎样的联系,目前还无法洞察。接下来,通过凝聚子群分析便可依据主题间的聚类关系,重描和简化复杂社群图,以更简洁的方式概括主题子群的结构,呈现我们希望的结果。本研究根据凝聚子群递进步骤分析过程(刘军,2004)[7],在剔除5个孤立关键词后,通过CONCOR迭代相关收敛法(convergentcorrelations),经过多次迭代计算之后,重新计算密度矩阵,同时得到凝聚子群聚类图,并且标记出8个子群分类以及各自所拥有的网络成员(见表2)。然后采用α-密度指标法进行块模型分析,其中α值采用整个网络的平均密度值作为临界值(王陆,2009)[8],对比密度矩阵,将矩阵中大于整体网络平均密度值0.096的标识为1,小于整体网络平均密度值0.096的标识为-1,得到像矩阵。然后再次可视化描述在线评论研究主题社群简图(见图2)。图中节点大小差异化处理后表示在网络图中的位置,大的代表了相对核心地位,小的代表了相对边缘状态。由图可以看到在2009-2013年的研究周期中,第1、第5、第7、第8子群所代表的研究主题是主流,是重要的知识贡献。第3、第6子群代表的研究主题相对较弱,而第2、第4子群所蕴涵的研究主题处在边缘位置。

3讨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结果,我们发现过去5年在线评论相关领域当中大致可分成7个研究主题。其中包括4个主要研究内容和3个扩展研究趋势(因clique3和clique4结构关系和内容的高度相关性,对其进行合并)。

3.1在线评论内容分析研究主题在线评论的有用性特征能够帮助消费者有效处理信息超载和制定购买决策(Cao,Duanetal.)[9]。目前具有规模的购物网站基本上都提供了在线评论系统,消费者通过这种渠道将自己对产品性能和商家服务质量的体验出去,以作为其他消费者购物决策和商家改进产品与服务的依据。但是由于不同消费者个体信息处理和商家知识提取能力的差异,现有的很多评论系统未必就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如何从评论信息中分析出消费者真实的体验、意向和意见,进行有用性评估和评论信息的效应特征分析,就成为这个时期重点研究的主题,也是其他相关主题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FangandZhang(2013)[10]以当当网的书籍产品为例,讨论了在中国情境下在线评论对产品销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评论的数量、焦点评论(当当网编辑认为在有用性、有独特见解等指标上强度较高的评论)、评论的情感倾向和书籍销售有正向关系;相反,评论者的评级和评论的长度与书籍销售有负向关系。显然,这个阶段的大量研究从在线评论系统中提取浅层数据(评论的星级投票、评论文本的长短、评论的有用性投票等)来考查对相关参与者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测量等内容。总的来看缺乏对数据内容的深层利用,从而影响了对用户动机、情感、态度和意愿的真实了解和度量,进而限制了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3.2在线评论深度挖掘研究主题它是在第一主题基础上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在线评论信息中表现出来的浅层知识已不足以描述消费者的感知和体验,那么深入挖掘信息所蕴涵真实情感的研究目的和各种复杂算法就成为这个时期逐渐显现的研究思路。比如语义分析,它就是通过对自然语言的深层处理,找出语义中真实的含义和内在解释,从而理解消费者的真正语言意图,准确反馈用户所需要的结果。Cao,Duanetal.(2011)[9]通过潜在语义分析文本挖掘法(LatentSemanticAnalysis,LSA),从评论信息中的基本特征、语体特征和语义特征出发,分析了有用性投票形成的机理,认为语义特征较其他特征更能影响消费者,同时他们进一步指出极端的评论(包括正向和负向)要比中立的态度更有效。Wang,Yinetal.(2013)[11]以中国在线评论为例,探讨了情感分类的特征。他们首先确定了形容词、副词和动词为潜在包含情感信息的文本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对在线评论信息的极性进行了极高精度的分类。同时对4种不同的特征选择方法,如:文本频率(documentfrequency,DF)、信息增益(informationgain,IG)、卡方统计(chi-squaredstatistic,CHI)和交互信息(mutualinformation,MI)进行了比较。认为文本频率效率最高,而交互信息不适合中文在线评论信息的情感分类。

3.3在线评论服务响应研究主题服务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电子商务,在服务出现误差和错误时,消费者可能会将这种负面的感知通过电子抱怨方式传递出去,那么企业应该除了做出及时的服务补救以外,还应通过在线评论渠道做出第一时间的响应。Browning,Soetal.(2013)[12]以体验性商品为例,指出随着在线评论信息源地位的日益重要,企业应最大限度的理解在线评论信息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指出消费者受到在线评论信息的影响不仅归因于服务质量和商家对控制服务交付的能力,而且还受到商家对在线评论信息是否做出快速响应。也就是说,商家将所采取的服务补救及时通过在线评论渠道反馈给消费者,将会导致消费者更多的正面评价。MatzatandSnijders(2012)[13]通过实验室模拟的在线网站,对不同的消费者抱怨和商家声誉进行了分析,指出即使声誉好的商家被认为是值得依赖的,但对“负面的评论”的“否认”往往不利于消费者的信服,同时也不利于商家声誉的重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消费者负面评论信息的不响应其实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否认”,它将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培养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在线评论除了帮助消费者决策以外,还是商家监督和响应机制的有利武器。显然,如何从评论信息当中及时抽取消费者意见,快速处理和反馈信息将是未来在线服务研究的方向之一。

3.4在线评论行为研究主题这部分研究内容既包括在线评论信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也包括消费者本身对在线评论的参与行为。前者中最突出的是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这些内容始终贯穿了整个5年研究周期,是较为重要的研究贡献。在线评论参与行为的研究是较为新的方向,不断吸引研究者进行探讨。Yoo,Sandersetal.(2013)[14]在研究中引入动机理论和认同理论,指出个体对电子口碑和在线评论的参与受到了内部动机(对他人的关心,自我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利益)和外部动机(经济激励)的影响。他们发现对于个体的参与,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有更大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也发现在线评论的积极参与将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网站的认同,进而影响消费者的电子忠诚度。Picazo-Vela,Chouetal.(2010)[15]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大五人格模型为理论依据,讨论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的因素有哪些?他们的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态度、感知压力、情绪稳定性和尽责性对个体潜在的在线评论信息有显著的影响。

3.5在线评论系统与社交媒体研究主题随着社会性网络服务的逐渐普及,它为消费者搭建了一个不断让人惊叹的信息载体,它鼓励人们产生大量的用户生成信息,其中就包括产品评论信息。有关产品质量和商家服务的评论信息不再只固定于交易平台的系统当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就能轻松信息。更特别的是,随着社会化商务的逐渐兴起,在线评论对于吸引消费者参与、交流和互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学者将目光投入到这个领域当中,研究在线评论及其系统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体之间的关系。ChuandKim(2011)[16]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将社会媒体纳入到促销组合当中,讨论消费者通过社会网络参与电子口碑的影响因素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研究他们发现联系强度、信任、规范和信息的影响与消费者电子口碑行为有正向的关系,而同质性与消费者电子口碑行为有负向的关系。Jansen,Zhangetal.(2009)[17]以twitter为例,通过150000多个微博贴子,分析了其中的产品评论、情感倾向和意见,指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和购买决策越来越受到网络沟通和社会网络服务的影响。认为这种趋势为商家创新品牌关系和构建电子口碑平台提供了新机遇。

3.6在线评论与消费者决策研究主题评论信息当中所包含的正面的评价、负面的评价、评论信息的叙述方式、星级水平、真实性的判断等因素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决策产生影响。显然这个主题在这个研究周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与在线评论行为研究等主题有很强的相关性,处在主题网络的核心位置。Lee(2009)[18]在详尽可能性模型的基础上,就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在线评论的质量参数(强信息:客观的和容易理解的;弱信息:主观的和情绪化的)对消费者购买意图有正向的影响;(2)评论的数量对消费者购买意图有正向的影响;(3)高涉入的个体更容易采用中心路线去改变态度,也就是说,更容易被评论信息的质量所影响;(4)低涉入的个体更容易采用路线去改变态度,也就是说,更容易被评论信息的数量所影响。Walther,Liangetal.(2012)[19]的研究角度非常特别,他们关注在线评论系统中的不同信息源,考查了不同信息源的信息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研究认为,在在线评论环境中,消费者决策过程是一个多层迭代过程,不同信息源(最初信息的正面或负面信息、对最初信息有用性的评估、对最初信息同意或不同意的字面表达)的信息可能是不一致的,消费者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机制中不断修正自己对产品、对信息者的态度,从而形成最终的决策。

3.7在线评论质量研究主题HuandLiu(2011)[20]对在线评论的被操纵性进行了评估,认为这种操纵性随着产品的真实质量单调递减。也就是说销售低质量产品和拥有低评价的商家更有可能操纵评论信息。他们警告说,如果这种操纵活动持续下去,那么在线评论系统就将失去所有读者,并最终影响商家销售业绩。同时他们也建议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增加操纵评论信息的成本,从而减少“操纵性”的影响。FangandZhangetal.(2013)[10]在研究中考察了跨文化对评论信息的调节作用。他们以霍夫斯泰德文化框架为基础,从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和女性化、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5个维度出发,比较中国消费者与美国消费者在在线评论行为中的差异。如:他们发现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倾向于给予正面的评价,而更少的给予负面的评价;中国人相比较美国人来说更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较少参与在线评论信息的。但他们并未对这种不同文化情境下产生的评价偏差,给予进一步的讨论。Chih,Wangetal.(2013)[21]指出网站的声誉、信息源的可信度、消费者获得的有关产品信息以及消费者的在线社会网络关系对感知正向口碑评论的可信度有积极的影响。总的来看,在线评论内容分析、在线评论行为研究、在线评论与消费者决策、在线评论质量研究是核心主题,在整个在线评论研究的网络结构关系中占据相对中心地位,为本领域的研究贡献了大量的知识。在线评论深度挖掘、在线评论服务响应、在线评论系统与社交媒体是当前研究中处在相对边缘位置,从具体情况分析来看,它们中的很多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一定深入探索的价值。

4总结与在线评论研究框架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第6篇

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客体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是被网络社会主体认同的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包含着作为价值灵魂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价值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价值精髓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价值基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构成的内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完善的有机整体。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对象就是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全部认同,是对这四个方面高层次的认同。

1.静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对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对稳定性要求是指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灵魂,应起到“擎天之柱”的作用,坚持不动摇,昭示其主导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主题,应彰显“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共同实现的一致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精髓,应展示传承和革新相结合的一贯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为参照,应体现评价与选择相结合的正确性。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容的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因此,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必须牢牢把握认同的整体性,是对四个方面广泛的认同,而不是将其割裂开来,对其中部分或个别的认同。作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一致的追求目标、一贯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四方面价值最终都应以维护网络社会发展的稳定有序为标准。如果不能保持这种价值实现上的相对稳定性,必然导致网络社会认同主体的“无所适从”,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社会主体对其认同的广度。

2.动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绝对发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绝对发展性要求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旗帜,必须持续不断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上的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目标,必须紧跟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新变化,做到内容上的丰富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动力,必须不断挖掘其新潜力,体现作用上的拓展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规范,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形势,突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对此,网络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也必须与时俱进,表现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相适应的程度,是对其四个方面的深刻认同。而不仅仅是对这四个方面在知道层次上的知道或了解,更主要的是达到自觉层次的内化和践行。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契合不断提高着的网络社会主体的根本利益,保持蓬勃的生机,一旦失去活力,它必然影响到网络社会主体对其认同的深度。

二、共性与特性: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环境性因素

著名德育学家檀传宝认为:“环境是指生物体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4]由此,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环境性因素是指在网络社会主体所生存的网络空间中,影响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1.共性:现实社会环境的价值导向力关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到底是依存还是独立的关系,虽然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而言,无论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中的实现还是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其认同的对象是共同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网络社会还是现实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主体上也是共同的,最终都要归结为“人”。作为网络社会中主体的“人”归根到底还是作为现实社会主体的“人”存在。因此,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在本质上的实现与否,离不开现实社会环境价值导向力因素的影响。现实社会环境的价值导向力是指现实社会环境对其主体价值观念的形成总是表现出方向上相同或相似的推动作用力。从现实社会主体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划分,现实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家庭环境的育养、学校环境的教化、社会环境(是指有别于家庭、学校的环境)的规范。这些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从目的上看,现实社会环境对其主体价值观的导向显然是正面的,即希望构建符合社会整体要求、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价值体系。但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当前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不断涌现,诸如家庭环境育养方面的失范、学校环境教化方面的失误以及社会环境规范方面的失调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必然导致人们选择正确价值体系的偏差。当现实社会的人参与到网络社会中时,现实社会环境的这种消极影响显然不会消失,将同样作用于网络社会中价值体系的认同。这种共性的价值导向力也必然致使在网络社会环境中对于价值的认同对象出现是与非的区别。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第7篇

1.1技术路线万州城区电力基础设施网络的健康评价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原理,构建现状和规划两个网络.第二步,根据电力基础设施健康运行的要求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建立计算指标和评价模型.第三步,计算两个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提出电力基础设施规划网络的优化策略.

1.2研究方法及网络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发源于计量社会学,用于研究社会活动中不同行动者的相互关系.其基本原理是将行动者作为“点”,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线”,从而构建一张行动者“网络”.由于其原理清晰,操作简单,目前在城乡管理结构、产业集群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社区社群网络及工业园区结构等领域均有运用.在万州城区电力基础设施中,各级变电站及其他线路节点被认为是“点”,“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即为“线”,“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线路设施.“点”之间存在连接关系计为“1”,不存在连接关系计为“0”,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了现状与规划两张空间拓扑网络关系图(图5和6).社会网络分析模型与传统线路接线图(图2和3)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能清晰地表达出设施网络中电器元件的位置、配线方式和接线方式,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更为直观的表达出基础设施网络整体的拓扑关系,涵盖网络整体结构及单个设施的网络特性评价.相比于国内外电力网络研究中常用的网络图模型、Agent模型、物理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或投入产出模型等传统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擅长于网络个体间关联关系的分析,即能表达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也能反映个体在整体的位置,以及描述整体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弥补了传统分析方法缺乏网络间关联关系分析能力的不足.对电力等工程型基础设施网络的健康评估、规划布局等问题,更有针对性.另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技术过程更简单,研究结论也更简明.

1.3评价模型与指标通常,工程型基础设施网络的健康程度取决于网络自身的拓扑结构合理性和运行状态的效率与稳定.万州城区电力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数据表明,影响网络结构的健康因素有网络完备度和凝聚度、网络层级关联度、局部稳定成份比例以及网络节点脆弱性等4个方面.网络健康运行则应该维持荷载在整个网络中的均衡分布,避免容载比过高.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密度、凝聚子群、K-核、Lambda集合、切点和中心度等计算模型可以对这些指标予以对应的定量计算.由此,建立健康评价模型和指标。

2计算过程

2.1网络拓扑结构评价1)网络整体完备度网络密度公式可以测定网络整体完备程度,计算公式。P为网络密度,L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连接数,n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节点数.现状电网整体完备度为0.0493,凝聚力系数为0.308,节点间平均距离为4.038.规划电网整体完备度为0.0271,凝聚力系数为0.277,节点间平均距离为4.245.由此,现状电力网络的整体完备度及凝聚力系数均小于规划,节点间平均距离大于规划,说明现状电力网络的完备度优于规划(图5和6).2)网络局部稳定度“K-核”(K=1,2,3…)是建立在点度数上的凝聚子群概念,表达一个子图中的全部点至少与其他子图中的“K”个他点相连.由此,“K”值越高、“K-核”占比越高,则该网络的局部稳定成分越多,网络整体也就越稳定.现状电网中,“2-核”共有19个,占网络整体的35.85%,其中变电站节点9个,线路节点10个.规划电网中,“2-核”共有58个,占网络整体的59.79%,其中变电站节点35个,线路节点28个.规划电网的“2-核”成分明显高于现状,局部稳定性有较大提升(图7和8).同时发现,变电站A17在现状与规划电网中都不是“2-核”成分,急需提高其稳定性.3)网络层级边关联度“Lambda集合”是网络整体结构稳定性的评价因子,通过网络中某2个点的“边关联度”指数给出定量测量.边关联度指数可标记为s(i,j),等于为了使得这2个点之间不存在任何路径,必须从图中去掉的线的最小数目,该值越大二者之间的关系越稳健.由Ucinet软件计算可知,现状电网有1,2,3,4和5等五个级别,边关联比例分别为100%,50.94%,33.96%,11.32%,3.77%;规划电网有13个级别,边关联比例分别是100%,73.20%,54.64%,37.11%,27.83%,20.62%,11.34%,8.25%,6.19%,5.15%,4.12%,3.09%及2.06%.对比发现,现状电网50.94%的边关联分布在“2”以下,规划电网54.64%的边关联分布在“4”以下.由此,规划电网的边关联度指数(s)更高,整体稳定性优于现状(图9和10).4)网络节点脆弱性“切点”是网络中联系的关键节点.一旦去掉,网络将分离成多个独立的部分.分析切点在整个网络的占比,可衡量网络的节点脆弱程度.计算可知,现状电网中“切点”占比为30.19%,规划电网为25.77%.两者在节点脆弱性上的差异性不明显(图11和12).

2.2网络运行状态评价为避免网络局部出现过载,需要使直接荷载与过境荷载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力荷载在网络中处于均衡分布的状态,需要对网络运行中上述两种荷载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估.1)直接荷载均衡度①节点荷载压力度数中心度用来衡量单个点在网络中占据的核心性,该值越高越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荷载压力.度数中心度可以分为两类:绝对中心度与相对中心度,前者根据与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目,测量出来的中心度可称为“局部中心度(localcentrality)”,后者是前者的标准化,适用于对不同规模的网络进行横向比较,本研究选择相对中心度作为衡量节点荷载压力的指标.公式为Dss(n1),(2)式中,Ds为相对度数中心度,s为与某一节点直接相连的对象数,n为节点数.计算可知,现状电网A19(500kV),A11(220kV)的相对中心度最高,其值分别为0.19和0.17;其次110kV变电站节点A1,A9,A13,A12,A7及线路节点a29,其值分别为0.11,0.09,0.09,0.09,0.09和0.09.上述节点相对其他节点而言,面临着更大的荷载压力.规划电网A19(500kV)的相对中心度最高,其值为0.22;其次A11(220kV),A1(110kV),A9(110kV),B12(220kV),B33(220kV),A13(110kV)和A12(220kV),其值分别为0.15,0.13,0.12,0.11,0.10,0.09和0.09(图13和14).分析得知,现状电网A11(220kV)有过载风险,虽然规划电网增加了2个220kV变电站(B12,B33),但并未降低现状A11的过载风险.②网络荷载压力“度数中心势”能评价网络的整体中心性,可评估网络运行中荷载的整体分布情况,防止网络出现局部失衡.2)过境荷载均衡度分析中间中心性测量的是一个点(线)在多大程度上位于图上其他点(线)的中间.在网络中,中间中心性高的点(线)需要承受更多的过境荷载压力,容易出现过载问题.中间中心性主要通过“中间中心势”和“度数相对中间中心度”予以测定.前者适用于评价网络整体,后者衡量单个节点的中间中心性.对比可见,规划电网中线路的中间中心度有所下降,过境荷载压力有所缓解.同时,可以看出现状电网中间中心度高的线路主要集中在A19(500kV)及A11(220kV)变电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了供电的层级关系,规划电网在增加了500kV变电站B17后这种情况并未得到改善,相反使得A11及A19周围过载线路更为密集,因此规划电网在进行与B17配套的线路设计时存在缺陷.

3结论与讨论

3.1研究结论上述计算可知,万州城区电力基础设施的规划网络整体上优于现状.首先,虽然现状电网在整体结构上比较完备与紧凑,但由于线路布置方式等原因,规划电网具备更高比例的局部稳定结构,电网的整体稳定性更强.其次,荷载在规划网络中的层级分布更加合理,尤其在220kV变电站层面上的荷载分布更加均衡.第三,过境荷载在规划电网的全网分布更加均衡,过境荷载过载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但是,规划电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新增加的500kV变电站在网络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上存在使用浪费情况.其次,荷载在220kV变电站上分布有所改善,但是对于现状网络中220kV变电站的使用情况未产生改善作用,该部分变电站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第三,A19(500kV)等节点存在较大的过境荷载压力.第四,新建线路主要围绕着变电站A19(500kV)及A11(220kV)进行扩展,并未从整体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第五,A17等变电站在网络中处于不稳定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从电网拓扑结构设计与工程加固等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予以调整和改善.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第8篇

1、村镇银行网络嵌入方式基于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理论的嵌入占位联结方式。信息生态群落理论证明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社会知识集合群———网络知识社群是当前互联网信息生态群不可或缺的群落之一。例如,“百度百科”、“搜搜问问”、“豆瓣小组”、“知乎”等社会知识集合群,在某些层面来说,其提供的知识信息更新颖、更大众、更实用。基于社会网络“联合战略”理论的多元联结方式。在组织形式上拓展各种性质的不同网络,将两种不同的或者更多的网络进行组合连接,即为社会网络中的“联合战略”。“联合战略”指的是集合资源要素“新联合”,通过系统设置、科学规划、创新方式,最终形成“网络联盟”,从而改变传统的分割化现状。

2、网络嵌入影响信用贷款的机制首先,村镇银行可以与村镇各机构、团体保持长久稳定网络联系及合作关系;其次,村镇银行在社会网络支撑下,可以顺利处理村镇银行内部人员之间出现的人际问题,实现村镇银行内部资源的最大化有效共享。再次,村镇银行在金融市场外部内部构建的网络构架,为其社会网络各节点的每位成员交流沟通提供了合适渠道,方便村镇银行信贷信息、内部重要数据的及时传达。但是,村镇银行社会网络构建本身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由于社会网络具有封闭性,导致村镇银行社会网络具有明显排他性,内部各成员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以及社会网络垂直结构造成的网络节点个体信息资源的不公平待遇等。

3、网络嵌入下村镇银行信贷增长路径及风险控制在社会网络嵌入的影响下,探索网络嵌入下村镇银行的发展路径,需要意识到镇银行信贷增长路径和风险控制重点。村镇银行的信贷增长主要通过与社会网络节点中的个体、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与资源信息透明度,来提升社会网络内部信息安全系数与共享程度,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及分享,以社会网络嵌入信息共享、社会联系的优势,推动信贷合作双方利益目标的实现。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主要通过构建防范借贷企业信息不对称的信用约束机制,以及自身紧凑合理的信用追踪完成风险控制工作,为村镇银行金融交易及社会网络构建奠定基础。

二、构建村镇银行发展的社会网络体系

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即村镇银行组织与个体或其他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纽带。通俗来讲,是村镇银行为主体的在特定范围内的个体、社会团体及组织之间存在的关联,包括传统关系、非传统关系、常规关系、非常规关系。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进行剖析,可以将村镇银行及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个体、团体视作社会网络中的“节点”村镇银行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个体、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线段”。

1、网络要素主要包括:(1)网络目标:村镇银行网络运行的方向,在网络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协调资源、协同合作,实现携手共进。(2)网络结点:村镇银行网络结点具有互动性与活性且具备处理信息与决策的功能。贡献网络价值以及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大小决定了结点的作用与地位。(3)经济联接:通过一定的沟通路径和经济联接方式将结点串联成网络构架,经济联接方式包括资本性与契约性两种。(4)运行机制:对村镇银行的网络组织成员行为产生激励、约束及协调作用。(5)网络协议:是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成员个体的约束所在,规范每个成员的经济行为。

2、网络结构村镇银行大多数分布在我国农村地区,所处社会也是农村周边地区的“小社会”,因此,村镇银行所在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结构为传统的社会网络,这种模式也占据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主导地位。目前,村镇银行社会网络结构基本上为传统型社会网络,农村地区主要是围绕亲情、宗法伦理等为主,围绕个人核心展开的放射形规模的,与个人家庭、亲戚、朋友、邻里、社区及工作圈有紧密联系。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结构可以以一个“同心圆”的模式展开,网络结构中的群体关系包括血缘、亲缘、业缘等关系,社会关系圈自然分成不同领域的圈外和圈内。3、网络监管由于村镇银行在面向广大农村客户进行信贷业务时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且在网络嵌入的环境下会迎接金融市场带来的全新挑战,因此,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及相关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监管主要内容包括贷款利率、借款人资格、经营活动、信贷业务操作规范等,通过以上部门有力监管规避运营及交易风险。

三、社会网络下村镇银行发展检验与评估

1、研究对象选取10家成立时间比较长的村镇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前,根据XX市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发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现场作答、电子邮件的方式。在回收问卷时,对于问卷内容缺失较多的计入废卷处理,对于内容缺失少的,通过当场提醒或者邮件回复的方式已获得完整的数据。总计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包括后期补充问卷共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

2、社会网络体系的检验结果第一,问卷调查中有96%村镇银行认可社会网络体系构建,并对社会网络嵌入后的经营效果感到满意。这说明社会网络的嵌入具有时效性和前沿性,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明显正面影响,经过对以上村镇银行进行调查问卷及短暂访谈,可以看出社会网络中具备的六项社会网络特征均能够影响村镇影响绩效,尤其是网络结构及网络稳定程度,对村镇银行信贷业务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而社会网络中的网络中心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等对村镇银行影响力较小。第二,社会网络体系为村镇银行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是,研究发现,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嵌入及社会网络构建为村镇银行金融隐性知识共享及核心竞争力提高有正面影响。而村镇银行隐性知识共享、核心竞争能力与村镇银行运行三者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隐性知识共享实现与村镇银行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的中介载体为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网络嵌入的作用发挥需要借助于前两者为其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质量可观,从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增长中可以对网络绩效进行评估,得出社会网络绩效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成正比。第三,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得知,村镇银行当前所处网络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而60%的村镇银行对社会网络运行环境还抱有怀疑态度。由此可见,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专业协会等网络节点所建立的信任关系还不太稳定,而其构建的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网络,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发展策略,共同推进村镇银行发展逐步进入稳定均衡的程度。

四、社会网络视角下村镇银行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