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

软件工程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软件复用是指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将软件中不断重复的部分进行抽象和提取,从而形成能够通用的软件成分,可以被不同的模块复用。根据软件设计的不同需求,软件复用的层次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1代码的复用代码的复用可以说是软件复用中最简单的部分,这种软件复用方式在面向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中均有所体现:面向结构化的软件设计方式中,我们将软件重复的部分抽象为一个函数,通过对函数传递不同的参数,从而实现不同模块对函数的调用;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中,我们可以依靠类的继承关系,使得子类在继承的过程中能够重复使用基类的一些代码、成员变量等等,这些都是软件复用中代码复用的具体例子。

1.2设计的复用代码的复用仅仅是软件复用中最简单的层次,与其相比,设计的复用能够实现软件系统模块级别的复用,显得更为强大。设计的复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第一,从现有的系统中提取一些可以复用的部分,然后重写运用到新系统当中。(2)第二,将对目前系统的设计重新运用到其他的系统中,从而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级别设计的复用。(3)第三,实现独立于一些系统的软件构件,这些软件构件的复用级别比代码复用的粒度更大,这种构件的抽象级别往往更高,从而使得构件能够被广泛运用到多个系统当中,提高构件的复用次数。2.3分析的复用与软件设计的复用不同,软件分析的复用运用于软件的概要设计阶段,与软件的具体实现关联比较少,因此实现软件复用的几率更加大。软件的分析复用也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第一,抽象出现有软件系统的重复分析部分,应用于其他软件系统的分析上;第二,将分析的方法运用到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从而能够产生不同的设计;第三,可以实现一些分析的构件,从而实现软件分析阶段的软件复用。

1.4测试信息的复用测试过程也属于软件工程的重要模块,因此在软件的测试部分也可以应用软件复用的方法,软件测试信息的复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第一,测试用例的复用,就是将一个系统的软件测试用例,提取一些通用的部分运用到另一个软件系统中,从而实现软件测试用例的复用。(2)第二,测试过程信息的复用,软件测试可以通过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记录一些相关的测试信息,这些测试信息可以为其他系统的测试提供参考。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软件测试信息的复用。

2实现软件复用的相关技术

2.1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的产生和实现是软件设计世界的重大改革,它使得软件设计模式能够按照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进行,而且能够通过继承、封装和多态技术,更好地实现软件的复用。其中继承技术是实现软件复用的重要方式,在面向对象的技术中,我们将很多对象抽象为类,而其中一些类的公有特性可以被其子类继承下去,因此在继承的过程中,子类不必再实现父类的方法和属性,而仅仅定义自己与父类不同的特性即可,因此继承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软件的复用。当然,面向对象技术的其他属性——多态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软件的复用,因此目前在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引入了面向对象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软件的复用。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开发;应用

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网络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和广泛,系统软件的开发礼仪运用逐渐变成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现阶段国内对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初具规模,软件工程技术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系统软件的开发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软件工程技术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使其能更加人性化和信息化。为了促进系统软件的高效发展,需要研究在系统软件开发中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合理地运用软件工程技术,能真正地加快系统软件开发的研究进程,实现系统软件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

1软件工程技术

1.1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过去的软件开发有着根本性区别。通常来说软件工程主要包含开发过程模型、项目管理模型和组织公共模型等三个主要模型体系。在进行开发架构的过程中一般是为了研究软件开发的周期;在进行模型管理时,通常是为了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以及管理体系的研究介绍;而组织公共模型是将上述两种模型进行有机结合,深入融合到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进而不断提高软件工程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对人员的管理与材料的管理并不相同。软件工程技术主要是利用工程化的管理模式来完成对软件开发的有效管控。在进行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时一定要加大对软件开发中问题的把控,进而有效完成计划。

1.2软件开发过程的技术管理

一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软件工程技术时总是会出现较多的复杂理论以及大量结构上的内部问题。与之相对应的保密和管理工作能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涉及的科学技术相对较复杂。通常来讲在进行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时会存在两大局限:其一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差;其二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应用匮乏。

2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技术的作用

因为软件工程技术自身相对较复杂,其在应用到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比较困难。这就求相关软件工程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工作经验,在遇到开发难题时能进行有效解决,找出内在问题的实质以便于后期的开发,将整个软件开发的困难程度降低,进而有效发挥软件工程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开发工程师一定要对传统软件开发模式有较为全面的认知和熟悉,在开发过程中本着严谨的态度,减少传统开发模式问题与不足的出现,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使得软件工程技术理论知识能充分运用于其中。

2.1构建科学的软件模型

一般来说,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这和传统的开发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差异,采取专业的技术手段打狗开发模式以提升软件工程技术理论在具体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效率。对整个系统软件应用程序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对其开发周期、开发流程以及开发重点的有效评估,进而达到有效的软件开发模式,确保相关软件模型能发挥作用。对项目软件的管理及组织模式进行有效设计,确保软件开发的效率及质量,不断对软件开发模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更正和解决,从而有效保证软件开发进度。

2.2软件设计程序的研发

在软件更新过程中,一定要对软件的性能以及研究方向进行全面综合的预判,换言之就是更新的应用程序上要对过去软件呈现出包含关系。在开展软件应用程序的研发之前整体性地对软件设计者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进行全面分析,可以高效快捷地结合使用者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整改,进而有效发挥软件应用程序的优势。同时还要加大力度组织相应的技术人员对有关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后期可以更好地为针对软件的不同需求展开针对性调整,有效保证软件的性能。软件开发及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开展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与用户的具体沟通,以便其在软件设计上能满足用户的具体要求。同时这也是软件设计的核心,及时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这种模式来不断优化和完善软件的具体功能,从而可以让用户真正感受到软件系统开发的人性化,进而有效提高系统软件的质量,确保用户的满意度,提高软件应用程序开发的高效性。

3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市场已初具规模,对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前期发展探索阶段,有许多还未解决的问题。软件工程技术作为软件开发的基础,只有加快对软件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才能推动软件开发及应用的不断发展。同时,因为系统软件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这也为软件工程技术的创新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从而不断改进和发展。相关软件工程师只有加强软件工程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真正实现软件开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歆冰.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1):60.

[2]王丹丹,陈康.软件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6):50-51.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A类学生集中表现是计算机专业素养强,其实践开发能力往往高于在校学生,甚至相当出色;B类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但由于从事非计算机技术类工作,实践能力相比A类学生较弱,同时因为各种原因(如: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在信息技术领域或信息技术相关的市场销售服务发展职业生涯、实现专科到本科层次学历的提升等)选择继续学习计算机专业;C类学生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但由于受以往专科学习知识结构限制,希望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而拓宽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职业发展空间;D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相比前三类学生均处于弱势地位,但该类学生抱有希望将来能够从事计算机技术或服务类的职业发展设想,同时也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过程来深入理解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方法。E类学生学习目的最为盲目,往往是因为种种原因(提升学历、对目前职业不满意、对未来职业发展不明确)抱着尝试的态度而在继续教育中选修了计算机专业。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一个显然的事实:成人计算机专业教学,相比从普通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成人学生对象对我们的教学的接受要求、接受能力、接受方法等都不一样。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在对高校在校生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针对成人继续教育特色对软件工程开展教学创新。

二、差异化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职业背景与发展等特点,本文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模式、以项目实践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当前软件企业开发实践中流行的建模工具搭建软件工程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加快对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掌握软件工程中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等思想、方法;2.以UML语言为核心,要求学生掌握用例图、时序图、协作图、活动图、状态图、类图等模型,尤其是掌握由用例图开始逐步建立类图模型的过程;3.软件的编程实现与测试。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复习程序设计课程,掌握NET、PHP、数据库编程、软件测试工具Nunit等,在UML模型基础对软件原型进行代码实现。

(二)分组实践

软件工程课程实践一般采用如下形式:学生以开发团队的方式协作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运用软件工程理论和软件建模技术解决软件开发问题。和以往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有所不同,软件工程实践中不仅仅要训练、考查学生对软件开发中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的实践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软件项目的思想、能力的提高。所以,课程实践分组进行尤为必要。本文通过让学生填写课程实践情况调查表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专长、特点进行清楚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协调下进行实践小组的组队。在成立小组之初则明确成员在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或者将项目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学生在不同模块的开发工作扮演不同的角色。

(三)实施步骤

本文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瀑布模型进行,以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的方式开展小组分组实践。具体实施步骤如图2。其中: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角色由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分担;组内评审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际评审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联合完成;教师的在每个步骤中给予小组成员理论、方法的指导,及在每个阶段工作的提交结点上和小组成员共同对阶段工作进行考核、小结。

(四)实施结果

我们选取40个学生作为教学实验样本,分为10个项目实践小组,每组4人。首先,通过学生填写分组情况调查表来了解学生的以往专业背景、当前从事工作类别、未来职业发展意向等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课程学习情况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了思考,促进了参与课程实践的热情。

1.大专阶段学习专业对实践内容选择意向分析

对大专阶段学习专业对实践角色选择意向的影响统计分析如图3。统计分析表明:大专所学专业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侧重于选择承担编码、设计工作,但选择意愿仍是比较均衡;大专所学专业为信息技术类的学生则偏重于选择测试、设计工作;大专所学专业为非信息类专业学生则偏重于选择分析、测试工作。进一步分析可知:以往的知识背景、专业对学生选择实践角色有着重要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对实践角色所承担的工作认识较为全面,侧重于选择技术程度高的编码工作。

2.目前从事工作类别对实践内容选择分析

我们将学生目前从事的工作分类为:计算机类(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测试)、信息类、非信息类。学生工作背景对选择角色的意向统计分析如图4。统计分析表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学生侧重于选择承担设计、编码角色;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学生偏向于选择承担需求分析角色;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学生偏向于选择承担软件测试工作;从事其他类别工作的学生(信息、非信息类)学生选择偏向于分析、设计、测试工作。

3.职业发展意向对实践内容选择分析

我们将学生职业发展意向分类为:计算机类(编码、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信息类、非信息类。学生职业发展意向对选择承担角色的统计分析如图5。统计分析表明:职业发展意向为编码(软件工程师、高级程序员)的学生侧重于选择承担编码、测试角色;职业发展意向为软件需求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的学生偏向于选择承担分析、设计、测试角色;职业发展意向为信息类、非信息类的学生偏向于选择承担分析、设计角色。

4.分组实践比较分析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1.1代码理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程序员面对着诸多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其一,项目代码的维护,但项目的原有文档已经过期,甚至出现了文档不存在的情况;其二,项目缺陷的修改,但此时项目中的代码程序员并未接触过;其三,项目代码的审查,面对众多的代码,程序员的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其四,项目架构设计的提取,但程序员仅掌握了源代码。面对上述的情况,程序员要对源代码进行分层聚类,对各个模块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此时,对代码及项目架构的理解将更加准确,因此,提出了分层聚类法。此方法有效分析了源代码,其聚类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基于调用入口的聚类与基于PageRank的聚类。在软件系统结构分析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方法为软件聚类,此方法作为关键技术主要应用于软件维护活动中,如:软件模块复用、软件模块更改影响及软件体系体系结构挖掘等。通过软件聚类,工程师能够获取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及局部细节信息。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聚类结果的灵活切换,要提高软件聚类工具的性能,其特性如下:一方面,对软件聚类模块化层次进行划分;另一方面,根据使用者的选择对软件聚类结果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对软件聚类领域中图聚类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源代码分析的层次化软件聚类算法,此方法满足了多粒度显示软件聚类层次聚类结果的需求,此聚类方法拥有两个阶段,同时对于输出的聚类结果中的模块命名提出了新的方法,即:基于文本挖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取的文本信息拥有了语义信息的模块命名[2]。

1.2代码开发现阶段,JAVA应用中广泛应用着基于开源框架的编程,此时配置的逻辑控制是借助XML配置文件实现的,但现有的JAVA应用为单机版,同时框架的逻辑具有复杂性,开源框架的文档化相对较差。在此情况下,程序员在对框架使用与配置缺少正确性。为了实现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出了基于应用代码库中的XML配置文件及代码关联结构挖掘的XML配置片段推荐方法,将此方法应用到软件开发中,促进了程序员对配置文件的编辑。上述方法的核心为频繁子树挖掘,通过实验分析可知,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特别是在XML配置片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它促进了软件的开发。目前,在软件开发构建新系统过程中,程序员需要利用编程框架从而实现编程,此时不仅利于通用性作用的发挥,还利于程序机构的清晰。在框架编程时,开发人员要对编程进行扩展,同时还要构建XML配置文件。框架编程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逻辑缺陷极易被应用,在此基础上,程序员对框架的使用缺乏有效性与正确性。在此背景下,配置代码推荐被应用,它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分别体现在数据与方法两方面。

1.3回归测试在软件应用开发后,客户将对其进行使用,但使用前与使用过程中,均会出现代码修改的情况,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为代码缺陷与功能更新。在代码更新后,重新前,要对代码进行测试,此时的测试便是回归测试。它主要是为了验证修改软件,使软件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回归测试对于软件来说是重要的,它直接保证着软件的质量[3]。

2结语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对于软件工程监理来说,明确监理环节和内容是监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软件工程与一般的土建工程、电气工程的差别非常大,其监理活动也具有独特的特点,下面简单分析一下软件工程监理可以分成哪几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的监理要点。

1.1招标阶段的监理招标是软件工程开展下去的第一步,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可能满足业主的期望,这一环节的成败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软件工程项目的成败。在招标阶段,合同成功签订表明该环节的结束,业主与软件开发商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双方具有了相互约束、相互配合的法律关系,是保证接下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监理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部分:(1)监理人员协助业主编制招标计划、审核软件工程的需求等。(2)监理人员仔细审核标书。(3)协助业主明确软件工程的目标、内容、功能以及进行软件工程的预算。(4)审核承建合同,仔细审核合同中的软件工程功能、技术指标、测试内容、验收要求、双方责任等内容。(5)协助业主与其他软件开发商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确保双方沟通的顺畅。在招标阶段,软件开发商尚未走进工程项目中,故此监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和确认,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

1.2设计阶段的监理设计阶段是软件工程项目的一个关键阶段,虽然设计费用仅占软件工程项目总造价比例的1%-3%,但是其对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造价、质量、进度等的管理影响非常大,设计方案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软件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开发与配置。在这一阶段,监理内容主要是:(1)审核软件系统的需求是否合理,以及实施路线、关键技术等内容是否合理,签署审核意见。(2)监理人员协助业主开展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3)组织业主、专业人员对软件工程项目测试方案、验收方案等进行详细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4)结合合同要求进行进度计划审核,并确认进度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签署审核意见。(5)协助业主配合软件开发商开展软件工程实施前期的调查。在设计阶段,监理重点内容就是对设计方案进行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审核。

1.3实施阶段的监理在软件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一般可以分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这4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监理内容和侧重点。(1)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保证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符合业主需求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表、用例模型、用例规约等内容,而对应的监理内容则包括监督需求分析过程、审核需求分析计划、审核需求分析结果等内容。(2)是设计阶段的监理过程,主要包括监督软件开发商的设计过程、审核设计计划、审核软件结构文档、监督软件设计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等。(3)编码阶段的监理,这一阶段是将软件开发商的设计思想变成计算机语言的过程,监理任务主要是审核项目组的人员、设备、进度计划等,并实时掌握软件开发情况,确保软件工程开发能按照进度计划顺利开展。(4)测试阶段的监理。软件工程的测试一般可以简单分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内容,而监理内容则主要是审核测试计划、监督测试流程、复核测试结果等。

1.4验收阶段的监理验收阶段是软件工程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就是软件系统的试运行、验收移交过程,监理内容则主要是对软件系统进行细致的审核、监督、验证、测试、确认。

2应用分析

正确的软件工程监理方法有助于保证软件工程监理质量,从而确保软件工程质量,但目前国内软件工程监理工作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理方法体系,只有一些零散的监理方法和理论,比如,PDCA戴明环、鱼骨图等。在软件工程项目中,监理单位扮演的是技术方角色,其与普通土建工程的旁站监理不同,需要从软件工程项目一开始就做好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监理,确保软件工程的顺利开展。

2.1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方面,最常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和PDCA戴明环。在运用鱼骨图进行软件质量控制时,首先需要确立质量控制目标,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鱼骨图上标出来,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标出解决方法的权重,以此来控制软件工程质量。比如说:在软件工程具体某实施项目的质量分析上,从人、机、料、法、环5个角度分析现场作业的质量因素。例如:某税收管理系统建设中,监理单位为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在需求分写环节非常重视需求的调研以及需求分析结果的审核,运用鱼骨图从人、事、时、地、物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2.2进度控制在进度控制上,软件工程监理常采用甘特图进行,而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对软件工程项目的任务了如指掌,绘制出详细的工作任务分解结构图,将所有项目的开始时间、工期等到标注到甘特图上,然后结合软件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控制关键点,并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确定项目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时序进度,按照项目类型将项目联系起来。例如:在某税收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监理管理中,监理人员绘制甘特图,对软件开发商的进度计划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其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任务阶段划分不明确、任务间的关系不合理、关键任务不明确、忽略国家宏观政策对项目的影响等,结合这几个问题要求软件开发商立即进行进度计划的调整和整改,得出最优化的进度计划,并确保整个软件工程实施都处于受控状态,有效保证软件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3结语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一)实践教学有待加强在很多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计算机专业,尽管高校依据社会的需求对专业的名称进行了调整,但其教学过程却是完全仿照计算机专业进行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换汤不换药”,根本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些高校尽管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环节,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过于应付,具体表现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实践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实习过于形式化等,实践教学的开展过于敷衍应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格格不入软件工程专业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都缺乏经验,至今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需求性。此外,在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制定等方面也与软件产业的发展脱轨,教学内容陈旧、教材更新速度慢等导致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再加上处于高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学生很难接触到软件产业发展前沿的知识和信息,认识不到知识的真正价值,因此,理论落后、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即使进入社会也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二、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思路

(一)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等院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和优化:第一,围绕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进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等院校在软件工程专业要注重对基础课程、交叉学科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创新课程的设立,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设置,使新的课程体系符合“厚基础、精方向、重应用、突特色、强外语”的原则,不同的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以及特色进行调整,最终确定符合高校自身、符合社会发展、符合软件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2]第二,围绕课程群进行。现阶段的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分为五个课程群:素质培养课程群、应用能力培养课程群、基础理论课程群、专业技能课程群、研究性课程群。其中,高校要特别重视专业技能课程群,提高此课程群课程设置的比重,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围绕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是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能力、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而这些能力也正是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这些能力的培养。

(二)建立教学团队建立教学团队是对教育部提出的“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响应。教学团队的建立要依据教师的职称、学位、教学效果、科研能力等进行,在年龄上要搭配好,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的发展,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组织,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组织教研活动。活动的对象是教师,活动的形式为师范讲课、交叉听课、说课等。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个教师参与其中,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青年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活动中针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进行探讨,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3]第二,重点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加快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到软件企业进行试训、建立教学团队、建立课程建设和改革项目、对申报项目成功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第三,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指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样丰富的教师。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两种方式增加自身的“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引进指的是聘请企业或者科研单位的优秀软件人才,培养指的是将本专业的教师安排到企业接受培训或者挂职,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⑴开发出自带防护功能的软件。计算机系统非常庞大,除了必备软件,在许多行业还装有专门的软件。面对如此复杂的软件系统,软件的维护工作不易开展。因此,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要加大对防护功能的有效应用,使软件自带效果较好的升级、保密、病毒查杀等功能,使其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做好第一道防护工作。⑵在程序设计中使用高级语言。每一个软件都是由一定层次的语言编码而成的,像机器语言和换边语言这样层次较低的语言,虽然在操作的过程中较简单,但是不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软件的维护。因此,要在软件开发时使用较高层次的语言,增加软件对用户指令的智能识别能力,通过技术的手段让软件维护工作简单化、精细化。⑶严格把关软件的质量。计算机软件不同于其它实物,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软件的运行效果,质量好的软件给软件维护减轻了负担,能够减少计算机软件问题的出现,这也意味着对计算机软件在源头上进行了维护。

2用户方面

⑴养成计算机软件维护的意识。对于多用户而言,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没有必要去进行维护。⑵安装防护能力强的杀毒软件。为了保证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运行,安装防护能力较强的杀毒软件是必要的。⑶经常清理计算机内存。计算机内存过多也会影响软件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因而要定期进行计算机内存清理。对计算机内存进行清理包括对无用文件的清理,也包括对非常用软件的清理,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减少C盘的储存数据。⑷经常对硬盘进行维护。对硬盘进行维护能减少垃圾数据对软件的影响,维护硬盘主要在于:第一,定期对硬盘进行扫描、清理、木马查杀等,清理废弃的数据,减少对内存的占用。第二,要注意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减少计算机风险。⑸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第一,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减少电脑接触病毒的机会。第二,不打开来路不明的链接地址。第三,不进行“翻墙”行为,减少恶意木马的攻击。

3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中需注意的问题

3.1促进软件开发者和用户的合作维护并不是某一方的工作,而是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共同的课题。作为软件开发者,应该不断改进技术,在提高软件使用性能的同时加强对软件防护性技术的探索。作为用户,应该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软件维护意识,并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以便在后期开发中改进相应技术。

3.2加强对相关软件维护知识的宣传为了提高用户的计算机维护技术,应该加强维护知识的宣传。首先,经营商应在用户购买电脑时给予详细的讲解,让用户意识到软件维护的重要性。第二,开发者应制订详细的维护说明书,减少用户的疑惑。第三,网络管理者可以在相应电脑界面给出维护建议,提醒用户及时对电脑进行维护。

4结语

软件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1.1传统软件的不足

传统软件开发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开发周期模型。软件生存期模型是软件工程思想的具体化,是跨越软件生存期的系统开发、运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任务的过程框架。传统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增量模型、演化模型和螺旋模型等多种。在软件应用开发过程中,每种模型都有其不足之处。其特性不符合软件应用开发的初始需求不明晰、快速开发、特性经常变化等特点。瀑布模型的优点是清楚地标识出了软件开发的阶段。它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把整个开发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很明确,因此便于控制开发过程。当所有的阶段都完成之后,该软件的开发过程也随之结束。在软件应用开发方面,瀑布模型的缺点正是它自身的顺序性所导致的。实际的软件应用开发过程中,在需求阶段很难把用户的需求完全明确下来,因此,当需求变更时将会导致阶段反复,而且都要重复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

1.2软件应用模型更新

随着网络技术和Interact的迅速发展,大量系统都是基于www的。这些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需要新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别于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应用已经无法直接用到基于软件的系统开发中。当企业向面向对象的软件应用开发技术转向时,支持软件开发的活动也必然要有所改变,即意味要改变开发过程、资源和组织结构。面向对象的软件应用开发需要新的、符合其特点的软件工程过程。

2软件工程过程

2.1软件工程过程模型组成

针对软件工程应用的特点,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传统软件开发的显著区别上,本文提出了软件工程过程模型,作为软件应用的开发框架。软件工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模型、项目管理模型及组织公共模型等组成部分。开发过程模型介绍了开发的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过程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建立,可以大大地增加组织在项目管理方面不断成功的可能性;二者交叉部分是组织的公共过程。项目管理过程贯穿软件开发过程的始终。

2.2软件开发过程

本过程模型基于迭代思想,一次迭代包括了生成一个可执行版本的开发活动,还有使用这个版本所必需的其他辅助成分,如版本描述、用户文档等。因此一个开发迭代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所有工作流中的一次完整的经过,这些工作流至少包括: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等,其本身就像一个小型的瀑布项目。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包括软件工程人员、如见需求、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和软件测试几个部分。软件工程人员则又可以分为程序开发人员、质量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内容提供人员和客户等等。在这几个环节中,软件工程人员是基础,软件需求是动力,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是手段,软件实现是目的,几个环节缺一不可。以下仅简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内容。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多种,包括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可用性测试等等。在软件工程过程中,基于软件系统的测试、确认和验收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软件的应用系统的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不同,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评价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的显示是否合适。重要的是,还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因此,我们必须为测试和评估复杂的基于软件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

3软件工程项目管理

3.1项目管理概念

软件项目管理(WebbasedProjectManagement,WPM),即以软件应用程序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架构来进行的项目设计及管理,这样的架构中包含了浏览器、网络和软件服务器等关键主体,主要体现在网站设计、以浏览器为客户端的软件应用程序开发等项目管理中。随着软件项目的规模不断加大、参与人员的增多、对规范性的要求愈加严格,软件开发已经告别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模式,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时代已经来临。由此,项目管理开始逐步地在软件研发各项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软件项目管理又可以分为项目准备过程、策划与计划过程、启动过程、跟踪管理过程和关闭过程。

3.2项目管理过程

首先是项目准备,项目准备包括外部项目准备和内部项目准备,主要是准备项目招标的方案,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次是项目启动,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招标内容设计软件工程的计划方案。再次是项目计划,主要是为软件项目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设备做策划。接着是项目跟踪,即根据计划内容对整个软件工程的设计过程做评估。最后是项目结束,项目检测通过后验收。软件工程过程不是建立后就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持续改进。当企业在项目管理上走向成熟,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时,就获得了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然而,企业的竞争者不会坐视这些,他们必然也在不断进步。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