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

企业价值论文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第1篇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准则部分第三段规定:“在评估部分权益价值时,评估假设应当明确剩余权益的所有者是否有意图卖掉还是继续持有他们的股份。”还规定:“是否特定的资产或负债归属于企业而被忽略的。”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中没有类似规定,可以看出国际评估准则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工作范围的概念。《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说明部分C1、C2、C5对企业、企业价值、股权价值、所有者权益等概念做了明确定义,对企业价值评估基础性概念开宗明义有利于评估准则在不同国家达成共识,促进国际评估准则的推广。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只对何为企业价值评估给出定义,与国际评估准则相比对重点概念的阐释不足。《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C5规定:“依附于所有者权益的权利或特权,不管是股份制形式还是合伙人形式,都需要考虑在评估程序中。所有者权益通常以法律的形式被明确规定,相应的法律文件如协议条款,商业备忘录,成立章程,持股人协议。所有者权益可能是部分股东权益,也可能是全部股东权益。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分辨合法的受益的所有权也很重要。同时需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内部的权利和责任,这种情形可能包含在企业现任股东之间的协议中。C6规定:“在股权转让的文件中可能包含限制性条款或可能影响评估基础的规定,这些股权转让中必须要采用。例如,文件规定股权要按其占全部股东权益的份额估值而不论其是控制权还是少数股东权利。在任何时候,依附于各种利益上的权利被评估时都要在开始时就考虑。”C7规定:“非控制权的估值一般低于控制权的估值。多数股权并不必然是控制型股权。依附于所有者权益上的选举权或其他权利由公司成立时的法律框架所决定。通常在企业中有不同种类的股权形式,而且每种对应不同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少数股权在某种情形下具有控制性或重要影响的原因。”可以看出国际评估准则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非常关注公司章程、法律框架、股东内部协议条款等法律文件,要求注册评估师关注影响评估结果的隐形条款,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对这方面尚无规定。《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C13规定:“在《国际评估准则》工作框架中描述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可以应用在企业和企业权益的价值评估中。成本途径通常只应用在企业早期阶段或刚设立的企业,此时企业的利润或现金流不能可靠确定,而且企业的资产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第四十条规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资产基础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用的评估方法。”很明显地看出二者在对资产基础法的运用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前者限制资产基础法的应用范围,后者鼓励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使用,但并不排斥资产基础法的应用,这也是由我国特别的市场状况和评估环境所决定的。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C16规定:“在市场法中三个最常使用的数据公共源是公开股票市场上交易的类似企业的股份,可获得的企业出售或并购的案例,企业之前出售的股权或对股权的报价。”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第三十四条规定:“市场法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上市公司比较法和交易案例比较法。”二者对市场法的运用途径和数据来源有所差异,与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相比国际评估准则在市场法运用中规定目标企业以前出售的股权或股权的报价同样可以作为数据源。《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C25规定:“当预期收益或现金流以名义币值表示时,即现行价格,名义折现率应该包含通货膨胀因素。当预期收益或现金流以实质币值表示时,折现率不应该包含通货膨胀因素。”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未对此类问题做出具体规定。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第一条指明制定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目的,第三、四、五条规定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依据,第六条要求注册评估师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第七条规定注册评估师的执业原则,第十条规定引用专家和专业报告的情形,第十一条规定注册评估师执业应当明确的基本事项,第十六条规定审计报告的运用,第十九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对具有多种业务类型、涉及多种行业的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当根据业务关联性合理界定业务单元,并根据被评估企业和业务单元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财务数据口径进行评估。”第二十八、二十九条对收益期的相关规定,第四十四至五十二条对披露要求的规定等,在《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中未被规定。

二、借鉴与启示

(一)准则与实务的契合从《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可以看出,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更推崇市场法和收益法,而限制资产基础法的使用。就三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来说,资产基础法确实不如另外两种方法能够完全反映企业或企业权益的价值。因此,在欧美国家的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由于评估准则的引导和公开市场的成熟,市场法和收益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鼓励注册评估师在执业中使用市场法和收益法,但在实务中并未达到这样的效果,绝大多数评估报告采用资产基础法。我国当前企业价值评估准则与评估实务的契合同国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市场的日趋完善,并购重组活动的活跃,已经具备了市场法和收益法运用土壤,应该大力推广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并促进其对实务的指导作用,从而提升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二)对评估人员的要求评估人员是评估准则和评估实务的纽带,评估人员的执业质量对评估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高素质的评估队伍能够有效贯彻评估准则的实施,同时应能将评估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创新反馈到评估准则的完善中,只有这样,资产评估的良性循环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中对评估师执行力的要求是“必须”,对重要评估注意事项的警示性语言是“至关重要”,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对资产评估师在执业中的要求是“应当”,对具体操作上的约束性词语是“合理使用”、“考虑”、“恰当选择”等。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给予评估师评估过程中职业判断的自主性,但是这也恰巧给了“害群之马”以可乘之机,过分依赖职业判断势必会造成评估作为第三方的公信力。因此,在对评估师的要求上应该借鉴国际评估准则条款中的强制性约束,严格自律,方能获得评估行业的长远发展。

(三)注重影响评估结果的细节《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在准则部分和说明部分都强调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关注影响评估结果的细节。这些细节包括股东之间的内部协议,可比企业数据的可验证性及可验证程度,预期收益的货币表现形式及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对历史现金流的调整项目等。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只是评估报告上的一个数字或一个数值区间,但上述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精确度。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只是笼统地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得出现对评估结论具有重要影响的实质性疏漏和错误。抽象的描述很难对实务产生有力的指导和约束作用,这方面国际评估准则给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例外情形《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与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相比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像法律条文那样要求评估师应该怎么做,而国际评估准则则通过例外情形提醒评估师如何面对评估实务中的陷阱,如是否特定的资产或负债归属于企业而被忽略的,股权转让的限制性条款,少数股权对企业控股的情形等。很明显,这些例外事项会颠覆常规评估业务的评估假设,如果注册资产评估师不能准确判断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的评估结果一定会偏离企业或企业权益的真实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易的愈发频繁,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复杂特殊的评估业务,因此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有必要对实务中的例外情形进行梳理,增加相应的条款。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第2篇

1.企业价值链管理与客户价值管理的融合性分析。客户价值是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的关键就在于客户价值管理。客户价值管理就是为了企业价值管理服务,二者共同目标就是公司盈利,为了盈利,就必须做好企业价值管理,而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客户价值管理。下面看一个成功案例。美国沃尔玛零售连锁集团是一个商业神话,它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把客户价值管理和企业家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几十年来,沃尔玛因给顾客带来经济实惠的折扣店、平价店而誉满美国。沃尔玛的低价,不是降低商品的质量;沃尔玛的增效,不以损害雇员为代价。他们靠调动起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靠改进管理和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让顾客花出的每一分钱物有所值,这恐怕才是沃尔玛成功的真正秘诀。或者可以这么说,沃尔玛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在于建立了以面向顾客的价值链管理。

2.提升客户价值管理的原则。

2.1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客户满意,而不是上司满意。很多企业的员工至今还带有“官本位”的观念,凡事以领导或上司满意为准,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客户管理理论,就是要强调将客户满意放在第一位,建立能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和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

2.2强调内外部客户满意相统一。企业的“客户”可以是外部的,如摩托罗拉将自己的商和经销商当作客户;也可以是内部的,如在惠普公司信息产品的销售人员与技术服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内部客户关系。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对客户忠诚的影响很大。在企业工作的所有员工都是企业的内部客户。只有满足了内部客户的需求,使内部客户满意,才能产生工作的高效率,才能最大化企业的客户价值。因为,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及忠诚度,而员工的满意及忠诚度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服务质量。所以,要获得客户满意、客户忠诚等客户关系的提升,就要做到员工的满意和忠诚。

2.3强调把供应商纳入“客户满意”流程体系。现代的竞争不只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价值链与另一个企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这就要求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应对客户、供应商与企业自身所组成的整个供应的全部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3.价值链管理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客户的战略。

3.1企业传统的营销战略。传统的营销战略框架的第一个要素是分析客户、公司和竞争(3Cs),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公司的能力、竞争优势和劣势。如果公司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它就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第二个要素是形成战略的STP——细分市场、目标市场和定位市场。这一部分认识到不同客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公司需要决定选择那个目标市场。在选择目标市场以后,公司需要决定其产品的价值取向,或者说相对于竞争竞争产品的定位。框架的最后一部分是4Ps——产品、价格、地点(即分销渠道)和促销活动。

3.2客户价值的两个方面——公司为客户带来的价值和客户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基于客户的战略并没有完全忽略传统的营销方法的关键点。这种方法尤其强调了客户价值的两个方面——公司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和客户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前者是投资,后者则是投资的回报。公司通过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提供价值,而客户则通过长期的利润为公司创造价值。“二八理论(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企业的80%的利润都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聚焦客户战略不仅要求我们以客户为中心,而且针对不同客户也因有所不同。因此基于客户的战略需要考虑公司为客户带来的价值和客户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两方面。

3.3基于客户的指标:客户获取、客户边际利润和客户保留。基于客户的战略关注的是客户的价值和客户利润率。影响客户的利润率和价值的的是客户获取(客户获取率和获取客户的成本)、客户边际利润(以货币体现的利润和增长)和客户保留(客户保留率和保留客户的成本)。这三个因素是我们这种新方法的主要指标,他不仅可以有形的进行测量和计算,而且有助于弄清楚增长和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结语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第3篇

(一)公平性。公允价值的实际的内涵,便是在其中对于公允价值发生的环境之中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指出“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明确规定交易的双方的自愿以及平等,交易的公平以及非强迫性。公允价值之中的交易的双方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的平等、自愿以及合理的应用。

(二)确定方法的多样性。在实际的市场之中,市场的活跃以及经济主体相关的变化,会给市场的相关的资产带来经济性的比较大的变化,公允价值随着市场自身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如若在市场的活跃期,在实际的资产的价值的确定之中,活跃的市场的价值需要比照类似资产的市价;在公允价值的确立以及规范性确定之中,公允的价值的确定可以以市场之中未来现金流量的量进行估计以及评价。

(三)核算对象的全面性。其可以核算历史成本核算的所有对象,还有历史成本不适合核算的对象。上所述,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其公允性,而其他特性若是损害其本质特性则会造成公允价值的滥用。显然公允性在时间上有时点性或者时段性。也就是核算价值具有动态性,但如果在缺乏有效公平公开市场的情况下滥用,则会造成资产价值计量的随意化,影响计量的准确性。而其确定方法的多样性,也容易使专业评估成为编造资产价值的手段,尤其在牵涉内部交易的时候。因此要想最优化地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方式就要保证核算对象价值取得的公允性。另外公允价值能更好地体现核算对象的价值变动,但不应过多地将价值变动在未处置前通过损益核算,这不利于对利润的公允核算。而应尽可能通过权益要素核算。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利润的操作。

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核算的相关措施

有鉴于公允价值的上述特性,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实际的市场之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当前,新的会计准则对于相关的资产的价值的确定比较散乱,监管的应用条件以及与监管相同方法不需要完全统一,缺乏一定程度的相关的系统性的公允价值的指导理论,也缺乏相关的实际操作的指南。笔者对于实际市场之中的公允价值的改善,明确公允价值的统一的标准,并且对于会计相关的法规以及制度,对于公允价值的配套服务进行完善以及合理的设置。

(二)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仍然不尽成熟,公平的交易环境尚未建立和完善,企业之间交易还不够规范。在实际的市场之中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市场体系,提升市场的组织化,促进各种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保证市场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以及公允性。

(三)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控制。职业人员的主观的分析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相关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行确立以及完善,在会计的工作之中,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其具备比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积累相关的更多的经验,最终在源头上,减少以及控制会计信息的失真和公允价值的偏差判断,防止个人的主观意向对于会计的之中的公允价值的影响。

(四)应与历史成本计量相结合。会计核算的现状不具备着全部的囊括性,在会计的准则规定之中对于会计要素以及会计事项的确定不能够脱离市场的实际以及市场的发展程度而存在。笔者对于实际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以及发展之中,会计之中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共存。

(五)完善法制环境,加大对舞弊的惩处。会计的公允价值之中,会计人员自身的主观因素进行操作的空间比较大,相关的法律对于会计舞弊的法律责任的确定需要健全以及完善,在其中尽量避免可能出现会计的舞弊者能够恶意操纵的空间。在实际的会计监管之中,加大监管力度。国家需要加强监督机构、财政部门以及相关的审计部门的管理以及科学运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第4篇

1.资本价值的计量更加客观现实企业筹资首先得衡量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并且将各种筹资方式方法同现有资本结构相融合,看是否能提升企业价值或公司绩效,从而判断此筹资方案是否可行。那么资本结构的计量就必须要真实、客观,将市场价值及预期潜力都要得以体现,这样的目标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可以实现的,必须要采取体现市场平均预期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不仅体现了公司资本的实际占用并控制的金额,还从隐性成本的角度体现了资本的预期价值和决策损失的机会成本。因此,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属性计算的资本比例最能代表公司现有的资本结构。

2.筹资方式的成本计量更合理筹资决策中的资金成本是将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同筹资额相比获得的一个成本率,由于筹资是用于投资,也就变相的为企业投资限定了一个最低的收益率。这个比率本身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风险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也就是在相同条件下,筹资等同于投资的比率。假如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那么风险、时间和通货膨胀等因素都与投资现状不符合,从而不能真实的将筹资的成本同投资的收益相挂钩。只有公允价值计量下,才反映了市场对此行为的未来现金流预期,并考虑了时间和风险的情况,也就是衡量了筹资应用于投资真正要求的价值报酬,即该项目(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用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因此,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筹资的资金成本率更加客观、合理,也使筹资应用于投资后的收益计量口径一致,涵盖了时间、风险等相关因素。

二、公允价值与企业投资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下,使投资者获得前所未有的相关有用信息,使决策更加透明、直观,管理也更加准确方便。

1.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了价值参照近年来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内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会计处理逐渐脱离资产剩余净值的客观现实价值。因为累计折旧核算的是固定资产的损耗,而无形损耗的大幅度增长,已经使累计折旧的计量与真实价值不符。因此,引入了资产减值适用公允价值的计量。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计量体现了公允价值的观念。如,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的可收回金额。其中对于公允价值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选用“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资产的市场价格”、“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处理。固定资产适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两大优点:一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实际经济价值符合一致,避免了资产价值的高估;二是能通过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及时发现在用固定资产的“不经济”,从而决定更新或处置,增加了操作应用性。

2.资产价值信息的提供更加全面真实公司自创商誉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一直以来的核算均是研发费用先列为当期费用再予以摊销,这样使得无论研发还是摊销期的会计利润均有所减少,企业价值被低估。可实际上,商誉和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应该每年进行减值测算。以重估价作为其账面金额,即用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去随后发生的累计摊销额和随后发生的累计减值损失后的金额。这样资产的价值就有所体现,不再硬性摊销,也不会增加费用,减少利润。本来资产就是公司拥有并控制的经济资源,商誉和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方能体现资产的定义,这样资产价值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股东权益,变相增加了公司的价值。作为公司的股东或投资者自然更加愿意进行此类资产的投资,更真实的体现了公司的资产价值信息。

3.对外投资更加真实公允原来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核算下,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往往和实际价值不符,那么其他企业公司对该企业直接投资的真实价值就无法准确判断。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价值既包含了企业现实的经营状况,也可根据其与市场价值的比较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可以更加真实公允的判断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预期,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与投资成本。

4.对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下,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报告被要求以公允价值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这为投资该企业权益证券的公司提供了价值判断的参照,公司可据以判断所持权益证券价格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同时,企业已经持有的证券运用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则将证券未来的收益预期和风险预期都呈现在了公司的账面价值上,不但压缩了管理者盈余管理的空间,也将企业收益损失的账面价值与发行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共同应对市场供需的波动变化,这样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风险控制要求。

三、公允价值与企业分配策略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第5篇

优序融资理论企业在对外融资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融资渠道有着不同的偏好,以此来降低融资成本。优序融资理论指出MM理论当中的完全信息不成立,而认为信息是不对称的,并且需要考虑交易成本,如果企业选择权益融资,就会传递出其经营的负面信息,又因为外部融资的其他各种成本较高,因此企业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的融资顺序。与外源融资相比,内源融资具有明显的优点:第一,内源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内源融资不用支付任何融资费用,同时不会产生利息和股利的支付,因此相对外源融资来说成本较低;第二,内源融资可以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内源融资在融资结构中所占比例越大,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内源融资不用到期还本付息或支付股利,不存在偿付风险;第三,内源融资具有产权控制权。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由其权益资本的多少和分散程度决定。内源融资从性质上来说是股权融资,但它可以避免因发行新股增加新股东而稀释企业控制权,同时还可以避免因贷款和发行债券而增加债权人对企业产生的相机控制。因此,基于优序融资理论,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内源融资是首选,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其信息不对称成本可以忽略,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

二、融资约束下现金流波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与其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越发达,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并且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在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上,信息更加透明,企业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并不显著,这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即降低融资约束程度。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同时金融制度也不够完善。债券市场的欠发达、市场监管不严、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都会加大企业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之间成本的差距。因此,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

(一)现金流波动与股利支付水平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现金流是企业运作的血液,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当现金流波动时,为了避免高成本外源融资,资金来源将系统地依靠内部现金流,企业财务政策因此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比如股利支付水平降低,根据相关股利政策理论,可以进一步推导企业价值将因此受到影响,并且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这种作用机制就越强烈,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就越严重。股利政策是股份制企业确定股利及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涉及到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分配问题,即决定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分配给投资者,还是将它们留在企业内部进行再投资,其核心是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可以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企业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

(二)股利支付水平与企业价值1.信号传递理论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在企业经营和市场交易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与外部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占有更多的有关企业前景方面的内部信息,这种信息通过股利政策的改变传达给了外部投资者,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使得股票价格上下波动,最终影响到企业价值。假设市场参与者完全理性,管理人员做出的股利决策都是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轻易改变股利政策,但是当管理者预期到未来的收益和现金流量足以维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时,管理者会选择增加股利。在外部投资者看来,这种超出预期水平的股利增加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意味着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于是股票的市场需求增大,股票价格上涨,企业价值增加。相反,如果管理者降低现有股利水平,那么股东和潜在投资者认为这是利淡信号,即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太好,未来盈利将持续不理想,这种预期使得股票的市场需求减少,价格降低,企业市场价值减少。2.“一鸟在手”理论“一鸟在手”理论认为红利和资本利得对投资者来说是有差别的,从预期分红中得到的钱比从资本利得中得到的钱更有价值。这是因为股东对风险有天生的反感,并认为风险将随时间延长而增大,与现金股利相比,增加留存收益后再投资得到的未来收益风险大的多,投资者宁愿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意等到将来再收回不确定性较大的股利或获得较高的股票出售价格。因此,当公司提高其股利支付率时,就会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就会降低,公司股票价格就会上升,企业价值增加;反之,当公司降低其股利支付率时,就会增加投资者风险,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就会增加,公司股票价格就会下降,企业价值降低。3.委托理论当现金流波动增加,企业倾向于降低最优股利水平,增加现金持有量,此时容易引发现金流问题,降低企业价值。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由于人与委托人利益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即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存在分歧,所以人不会严格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去管理企业;同时,信息不对称及监控成本的存在,使得现金流处于经理人的控制之下,引发问题。当企业现金持有量增加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将变得更加严重。由于经理人的显性报酬和隐性报酬通常与企业规模有关,管理者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可能出现过度投资的倾向:比如盲目扩张以此增加手中权力、提高报酬和获得升迁机会;通过多样化经营和收购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资产来确保自身就业安全等,降低“就业风险”;他们甚至投资于一些NPV为负的项目,从而实现其“构建帝国”的愿望等等。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较晚,内部人控制问题和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都很严重,因此我国的现金流委托问题更加严重,这些行为最终使得企业价值降低。综合上述分析,现金流波动将会影响企业的股利支付水平,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企业现金流波动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强,其现金流波动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负相关性就越强。

三、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实证分析,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企业营运现金流,实施战略现金流管理,以保证现金资本累积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一方面,通过对历史现金流变动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来协助评估将来的投融资决策和改进现金流波动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当前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其他发展状况制定现金流预算方案,进而制定其股利政策和财务决策,最终保证现金流的稳定性。

(二)度量现金流风险并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套期保值,降低现金流的波动性。通过套期保值使得企业资金需求与内外部供给尽量达成一致,使得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与其投资机会相匹配,当面临合适的投资机会时,有充足的现金满足需求。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第6篇

1.1演化博弈模型建立本文考虑企业价值链成员间在进行长期的协同知识创新过程中,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很多次博弈,而且企业价值链成员并非具有完全理性,它们在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都有强有弱,在这样一种非对称博弈情况下往往是一开始不能找到最优策略。企业价值链成员间在协同知识创新过程会在博弈中学习,不断调整和改进寻找较好的策略。因而可以采用演化博弈模型来进行分析,并作以下假设:

1.1.1博弈方假设企业价值链成员可以划分为群体类型成员1和群体类型成员2,博弈双方均为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且始终遵循自身利益最大化。

1.1.2行为策略企业价值链群体类型成员1和成员2均可以采取“协同”和“不协同”两种策略。

1.1.3得益矩阵π1、π2分别表示企业价值链群体类型成员1和成员2双方均不协同时所获得的初始收益。如果价值链成员1和成员2在协同知识创新过程中能够共同分担成本,使得它们在知识创新进行更深程度地研发,不仅能够提高知识创新的成功率,而且获得的超额收益通过一定的合理方式进行分配,使得成员间进行协同知识创新获得的收益大于初始收益。Δπ表示成员间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超额收益,α∈(0,1)表示成员1超额收益分配系数,则成员2超额收益分配系数为1-α;C表示协同知识创新的总成本,β∈(0,1)表示成员1成本分担系数,则成员2成本分担系数为1-β。如果企业价值链成员间有一方协同另外一方不协同时,那么单独进行知识创新的一方虽然可以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获得一部分成果,但是由于无法完成全部的知识创新过程,使得这部分额外收益小于所支付的成本,Δπ′1和Δπ′2分别表示企业价值链成员1和成员2单独进行知识创新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且Δπ′1-βC<0,Δπ′2-(1-β)C<0;而不协同方能够在协同方进行知识创新过程中“搭便车”而获得的背叛收益记为P1和P2。且成员1和成员2都进行协同知识创新时所获得的额外利润应该大于各自背叛收益,即αΔπ-βC-P1>0且(1-α)Δπ-(1-β)C-P2>0。因此,企业价值链成员1和成员2的博弈得益矩阵如表1所示。

1.2演化稳定策略的求解假设企业价值链成员1在长期的知识创新过程中采用“协同”策略的概率为x,则采用“不协同”策略的概率为1-x,同时假设企业价值链成员2采用“协同”策略的概率为y,则采用“不协同”策略的概率为1-y。根据图1所示,当企业价值链成员1和成员2通过协同知识创新分配到的超额收益大于两者不协同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与背叛收益之和时,成员1和成员2双方长期演化的结果是要么双方走向协同知识创新,要么是双方都不协同。当初始状态是在区域1中时,系统将向A(0,0)点收敛,即成员1和成员2都不协同;当初始状态是在区域2中时,系统将向D(1,1)点收敛,即成员1和成员2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2各因素对协同知识创新的影响分析

进一步,根据上述的结论,企业价值链成员1和成员2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为相同策略,即为两者都协同或者两者都不协同。尽管企业价值链成员进行协同知识创新是该博弈的帕累托最优的结果,但是因为它们都是有限理性且不完全信息的,因此在这两个策略都是稳定的情况下,演化结果最终向哪个方向发展,由区域1的面积D1以及区域2的面积D2的大小来决定,当D1<D2时,那么两成员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概率大于不协同的,最终会发展为(协同,协同)此稳定策略,当D1>D2时,两成员不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概率大于协同的概率,最终会发展为(不协同,不协同)此稳定策略。当D1=D2时,系统向这两个稳定策略发展的概率相等。由图1可得,D1的大小如下(3)。通过分析影响D1面积的因素,即可以转化为协同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

3数值模拟

现在设企业价值链成员1和成员2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研发总成本取值C∈[300,600]万元,两者都采取协同策略所获得的超额收益Δπ∈[1000,2000]万元,当一方协同,另一方不协同时,协同方额外收益以及另外一方所获得的背叛收益Δπ′1,Δπ′2,P1,P2∈[10,100]万元。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当分析某一参数时,则其他相关参数为给定的值,相关参数取值如下:协同知识创新的研发总成本C=400万元,如果两者都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时候,可获得的总收益Δπ=1600万元,收益和成本分配为α,β=0.5,一方协同,另一方不协同时,协同方获得的额外收益Δπ=80万元,不协同方因“搭便车”获得的背叛收益P=40万元。由于企业价值链成员间的初始收益π1和π2大小不会影响模型的最终结果,因此不考虑它们数值的大小,均假设为0,然后根据上述的参数取值,运用Matlab进行编程模拟,分析不同因素对企业价值链成员间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影响。

3.1研发总成本和超额收益对协同知识创新的影响假设研发总成本的取值C∈[300,600]万元时候,根据公式(3)可以得到不同研发总成本对成员间进行协同知识创新影响情况,如图3所示,当研发总成本增加,各自成员所面临的知识创新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时候,两者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概率将越来越小。假设两者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时候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取值Δπ∈[1000,2000]万元,其他参数如上述,根据图2的结果,可以得到,随着Δπ的不断增加,D1的面积在不断地减少。即价值链成员都能够意识到进行协同知识创新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越来越大,因此,它们合作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走向(协同,协同)该稳定策略的概率增大。与结论1和结论2相吻合。

3.2单独知识创新的额外收益和背叛收益对协同概率的影响当一方协同,另一方不协同时,协同方单独进行知识创新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以及不协同方所获得的背叛收益Δπ′1,Δπ′2,P1,P2∈[10,100]万元。为了计算方便,假设Δπ′1=Δπ′2,P1=P2,其他参数值如上述,则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两条曲线。当一方协同,另一方不协同时,协同方的额外收益逐渐增加的时候,D1在逐渐减少,当不协同方因“搭便车”获得的背叛收益越来越大的时候,D1在逐渐增加。这就说明当协同方单独进行知识创新获得的额外收益越大,则其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概率也就越大;当存在协同方的知识外溢以及不协同方的知识吸收能力等因素时候,使得不协同方背叛收益越大时,则它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也就越强,因此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概率也就逐渐在减少。与结论3和结论4相吻合。

4结论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第7篇

(一)潍柴动力公司概况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潍柴动力”)是中国第一家在H股先行上市,再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回归大陆于A股上市的企业集团。潍柴动力早期主营柴油机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2007年4月潍柴动力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火炬”),由于湘火炬的主要控股子公司包括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和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等,因此,此次换股吸收合并上市公司湘火炬不仅使潍柴动力完成了国内A股上市,也提高了其重型卡车产业链的完整程度,使潍柴动力主营资产的协同效应迅速提升。到2012年,潍柴动力的主营业务包含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整车、其它零部件三大核心板块。其母公司的主营与合并前企业一致,依旧致力于多型号柴油机的制造,其中,中速柴油机在船用动力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潍柴动力合并前主要是专用性投资,发动机主要提供给外部整车厂;合并后的潍柴动力由专用性投资和非专用性投资两部分组成,一方面将发动机提供给陕西重汽、东风越野车等关联企业,另一方面依旧将主营的发动机面向外部整车厂。

(二)潍柴动力专用性资产价值创造能力分析(1)指标选取。从资产专用性的定义出发,本文认为潍柴动力合并前企业整体以及合并后的母公司一直专注于固定型号柴油机的生产及销售,如果转作他用,那么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会降低,因而潍柴动力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资产具有物理资产的专用性。而潍柴动力在合并后的整体目标致力于整车的生产,从企业整体来看,潍柴动力保持了原来母公司的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一部分产品满足关联整车厂使用,一部分产品满足外部市场整车的需求。满足整车使用的,与整车构成了非专用性资产投资,所以,企业仍然保持部分的专用性资产和非专用性资产。因此,本文分别通过合并前后公司整体的比较、合并后母公司与合并后企业整体的比较对资产专用性和非资产专用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种不同情况下企案例分析CasesStudy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本文选取了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作为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ROIC能够直观地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相对较高的ROIC值,往往被视作公司经营有方的证据。但是,通常在数据库获得的ROIC不区分或简单区分企业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与损益,因此本文选用了潍柴动力2003—2011年九年的年报,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按照是否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区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经营净利润(NOPAT)=(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和管理费用)×(1-所得税率);投入资本(IC)=(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净值+其他非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资产=库存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库存商品+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其他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其他流动负债+(预提费用+预计流动负债+预计非流动负债);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经营净利润(NOPAT)/投入资本(IC)。(2)主要财务数据由于无法获得追溯调整前潍柴动力2006年的财务数据,因此本文主要以除2006年外2003—2011年的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如表2)。从毛利率的指标看,企业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得较好,发动机的毛利率要略高于整车。潍柴动力合并前的ROIC逐年下降,2005年的ROIC跌破了20%,主要原因是重卡及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业绩下滑,潍柴动力主营的重型卡车用及工程机械用发动机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0%以上,这两部分的销售在2005年受宏观因素影响下降明显,这也影响了当年毛利率的数据。合并后的潍柴动力主营业务快速增长,2007年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企业主营业务结构的变化以及行业的较快发展。潍柴动力在2007—2010年的ROIC也保持在较稳定的高位,2011年的下降主要源于宏观调控下企业主营业务有所放缓。潍柴动力一直以来与陕西重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2003—2005年陕西重汽是潍柴动力的第二大客户,2006年上半年陕西重汽已成为潍柴动力的第一大客户,陕西重汽也在我国重型卡车行业中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因此,通过吸收合并湘火炬能够使其拥有完整的重型卡车产业链,同时与陕西重汽的合作也将外部交易转换为关联交易。合并后的潍柴动力主营业务调整为整车的生产与销售,从毛利率的数据来看,发动机(母公司)的毛利率要略高于整车(合并报表)。母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也要略优于公司整体情况。母公司的ROIC则明显高于潍柴动力的整体数据。(3)数据分析其一,合并前后公司整体的比较。由于企业考虑到在短期内专用性资产所产生的“准租”要比非专用性资产更大,所以企业会投入专用性资产,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潍柴动力2003年的ROIC达到36.91%的高位,充分体现了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之强。但长期来看,由于不完备契约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资产专用性使潍柴动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不得不面临“套牢”的问题。克莱恩等人在研究中也认为,由于交易成本、协调成本和签约成本使专用性投资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解决的方法就包括纵向一体化。从实际数据来看,潍柴动力合并前的ROIC从2003年的36.91%到2005年的13.68%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来自于存货周转率的下降,2004年潍柴动力的存货周转率为17.58,到2005年下降了近一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回调使潍柴动力的主营业务受到影响,并且潍柴动力针对重型卡车用及工程机械用的WD615发动机要占其主营比重的80%以上,这些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陕西重汽、中国重汽。因此,潍柴动力当年的盈利能力受下游企业影响很大。对某一特定使用者来说资产专用性会产生垄断或买方垄断,或两者兼而有之。纵向一体化可以避免前后相关行业垄断产生的价格扭曲。潍柴动力于2006年末完成了纵向一体化,潍柴动力的长期客户———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在各自领域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吸收合并湘火炬后陕西重汽变为潍柴动力的子公司。2007年,潍柴动力的ROIC恢复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接近30%,这主要受益于合并后主营结构的改变和发动机市场及整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主营结构的调整使潍柴动力与陕西重汽转变为关联交易,这样,潍柴动力也就避免了由资产专用性产生的“敲竹杠”问题。同时,潍柴动力的资产也部分由专用性资产向非专用性资产转变,整合后的潍柴动力ROIC大幅增长,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资产专用性越高,战略资源越多,那么并购后整体公司的核心能力就越多,从而可以通过迅速改善目标企业绩效来提升并购后整体公司经营绩效。同时,资产专用性越高,更有助于纵向合并后快速实现资源的整合和风险的分散,降低进入新市场的成本,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及更高盈利的能力。潍柴动力的大功率高速柴油机主要面向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主要制造商,其核心产品主要为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等最终产品配套。从数据来看,潍柴动力在合并前的资产专用性较高,因此在合并后公司能有效地整合资产,发挥协同效应。其二,合并后母公司与合并后企业整体的比较。吸收合并后,潍柴动力的母公司依旧主营柴油机的生产,属于专用性资产。而公司的子公司还包括陕西重汽、东风越野等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重型汽车、越野车等整车制造,由于非完全为特定协约服务的资产,所以笔者认为这些资产属于非专用性资产。对比2007—2011年的ROIC,母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公司整体的趋势相同。一个能够创造利润的行业必定会吸引竞争对手的进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在这个行业内的价值创造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潍柴动力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内竞争对手影响,合并后的ROIC总体趋势向下。但在2010年,由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受益于四万亿投资政策的拉动,全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50%,所处该行业的潍柴动力的ROIC也呈现向上波动。并购后公司整体运行交易成本的降低和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使得并购后企业获得了更高的价值创造能力。威廉姆森(1971)认为纵向一体化是避免由于机会主义而导致的双方利润损失的方式,交易内部化可能是避免这种成本的措施。合并后母公司的专用性投资的产品在交易中由于有合并后的关联企业消化一部分,并不完全只依赖外部市场的需求,所以在交易合同中相对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因此,母公司在合并后的毛利率会高于合并前公司的毛利率,说明更多的内部交易使潍柴动力的专用性投资获得了更好的盈利能力。同时,母公司始终要高于合并后的ROIC。专用性资产是经济组织为获取超额利润进行的稀缺性投资,具有无可替代性。潍柴动力在纵向一体化后,专用性资产比非专用性资产更具价值创造能力。

二、结论

企业价值论文范文第8篇

1、公允价值在不同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程度在具体准则中,有些准则允许采用市场法以外的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准则不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①只允许采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等准则;②允许在约束条件下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③可宽松地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等准则。

2、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度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总体情况在2007年度的1547家上市公司中,有404家上市公司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68.7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0.51%。从公允价值计量上看,多数上市公司采用评估价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使用股票或者债券的市场价格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由于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计价方法,目前对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限售流通股投资的计价存在一定的不一致。关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普遍采用“一次授权分批行权”模式,不少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等待期存在跨会计年度的情形,有的公司将股权激励费用计入了一个会计年度,而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等待期内合理分摊。有些公司在激励计划中规定授予日或事后追认授予日,还有的公司授予日不明确,影响了期权公允价值的计量。

二、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对公允价值概念及运用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会计信息相关性、可理解性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缩小。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市场还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成熟,致使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较难运用。

2、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由于公允价值在获取和处理上千差万别,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是历史数据的记录者和报表的编制者,而且还应是估价师。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有1200万人,80%左右的从业人员处于基础会计阶段,会计人员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很难正确理解、计量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

3、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估计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有些具体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具体准则不允许。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具体会计准则允许在约束条件下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更宽松地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此外,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关于公允价值规定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

4、在极端的市场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把危机严重放大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在极端市场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放大作用显然实非投资者的福音,在市场存在泡沫时会给投资者传达过于乐观的信息,反之则过于悲观。在金融市场处于泡沫时期,公允价值计量使金融机构的资产能以远高于其基本面的高昂估值入账,有关机构便能在超额账面利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借贷和投资,从而进一步推高杠杆比率和催生泡沫。相反,在危机的市场状况下,正如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一样,伴随信心的丧失,它足以触发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

三、结论及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针对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欧美国家的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从企业会计实务的角度,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1)建立公允价值的信息收集系统。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将极大地推进价格信息的公开化、实时化、规范化,方便会计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计量时选取适当的数据。把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历年已实现的收益、报酬率、成本、价格、生产量、销售量等情况,输入市场信息数据库,以备以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采用。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数据库里过去的现金流量资料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使现值技术由复杂变为简单。(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除对新会计准则的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外,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如估值技术、行业分析、金融工具和宏观经济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