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工作总结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2013年,我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林、牧、渔稳步快速发展。全区农业总产值预计8.9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种植业34719万元;林业1249万元;畜牧业47153万元;渔业356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629万元。预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222元,同比增长12%。

二、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1、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1240亩,预计产量2.5万吨。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0339亩,预计产量0.085万吨。3、甘蔗种植面积5520亩,预计产量1.75万吨。4、瓜菜种植面积6.43万亩,产量12.20万吨。其中:冬季瓜菜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9.2万吨,常年叶菜类1.43万亩,预计产量3万吨。5、香蕉生产。香蕉种植面积2820亩,预计产量0.71万吨。6、其他作物20313亩,预计产量0.43万吨。7、畜牧存栏量预计7.39万头;预计出栏量13.52万头,其中:生猪出栏10.29万头,羊出栏3.04万只,牛出栏0.19万头。家禽存栏量33.56只,出栏量77万只。8、渔业生产,渔业总产量预计0.45万吨,其中淡水养殖6000亩,预计产量0.25万吨,海水捕捞产量0.2万吨。9、水果预计产量9.94万吨。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常年瓜菜生产和冬季瓜菜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常年瓜菜和冬季瓜菜是我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局把抓好常年瓜菜和冬季瓜菜生产做为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常年瓜菜和冬季瓜菜的生产。一是采取统一集中机耕,集中育苗的方法,为冬季瓜菜提前种植创造有利条件,争取到保贵的时间。二是采取机耕整地,塑料软盘育苗,薄膜覆盖、作物套种等先进生产模式,促进瓜菜生产;三是抓好常年瓜菜生产和冬季瓜菜生产技术管理。通过大力推广无公害瓜菜生产管理技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田间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瓜菜管理技术;四是引进优良品种,促进瓜菜生产增产增收。全区2013年常年瓜菜种植面积1.43万亩,冬季瓜菜种植面积5万亩,瓜菜总产量12.2万吨,其中:常年瓜菜产量3万吨,冬季瓜菜产量9.2万吨。实现了农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

(二)抓好常年瓜菜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

1、常年瓜菜基地建设是省、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项目工程,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专抓工作落实。我区的常年瓜菜基地建设主要任务是完成遵谭咸谅坡、文谢坡、龙合坡三个共1500亩的基地建设,除省、市安排374万元建设资金外,区政府还拿出98万元作为项目建设配套资金,使咸谅坡、文谢坡、龙合坡三个常年菜篮子工程得于顺利实施,并按时完成工程建设,总计修水泥路13条5.76公里;碎石路4条1.5公里;建收购棚3间;打深井1口(200米);建水塔1座;铺设水管总长25000米。三个基地建成后,完成各类蔬菜种植达1400亩左右,其中椒类450亩,佛手瓜400亩,叶菜类250亩,豆角150亩,其它150亩。

2、为了发展我区设施农业,我局争取市农业局在我区建设蔬菜大棚项目,项目共投入651.2万元,共建设350亩蔬菜大棚,其中:五一洋建设50亩中档蔬菜大棚;咸谅坡、文谢坡建设220亩简易蔬菜大棚,龙浩基地建设中档大棚80亩。

(三)抓好瓜菜生产监管,确保瓜菜质量安全

为了确保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我局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突出重点。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深入开展农药使用的宣传教育、加强源头监控、建立可追溯机制等四个方面工作为重点,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二是全方位落实瓜菜生产质量安全监控工作。1、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我局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商讨对策,及时部署。2、做好全面宣传教育。我局着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质量安全意识。全区张挂横幅80条,印发农作物用药指南等资料1500份。向群众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宣传省、市、区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会议和文件精神。3、抓好瓜菜病虫害防控工作。在五一洋、雄丰洋共安装110部太阳能黑光灯进行防虫,一部太阳能黑光灯能防虫面积60亩,共防治面积6600亩,既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4、加强培训,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我区多次邀请有关专家给农民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课,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使用农药和注意农药使用期限,保证了瓜菜质量安全。5、抓好农药残留检测,严把农产品准出关。我局加强8个村级检测点检测工作,在各个生产瓜菜田洋、各个收购点安排专人跟踪抽样检测,坚持做到检测合格凭证放行。全区共完成检测样本量31557个,没有发现上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产品合格率达100%。

(四)抓好冬季反瓜菜销售,确保农民利益

为抓好冬季瓜菜销售工作,我局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多方联系客商,引进客商到我区进行收购瓜菜;二是扶持本地收购队伍,做好本地瓜菜收购工作。全区冬季瓜菜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约9.2万吨,没有出现滞销现象,产品全部销售出去。今年冬季瓜菜价格非常好,冬季瓜菜总收入达2.7亿元,农民每亩收入增加400元以上。

(五)抓好水稻生产工作,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粮食生产涉及农村的稳定,是我局重点抓的工作。一是大力推广杂优良种,重点推广II优128、特优128、博优225,博II优235等品种。通过抓好优质高产水稻生产,确保我区粮食生产安全。二是加强水稻病虫害的监控和综合防治。三是加强田间科学管理。全区水稻播种面积6.9万多亩,预计产量24250吨。2013年水稻生产长势好,全年雨水较为充足,没有台风影响,水稻生产喜获丰收,全区早造水稻播种面积为3万亩,产量预计将达10000吨;晚造水稻播种面积为3.9万亩,产量预计将达14250吨。

(六)抓好“绿化宝岛”工程建设和森林防火,确保我区绿化和森林安全

2013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3055亩的造林任务。其中:河流水库120亩,生态经济林350亩,通道绿化700亩,村庄绿化1885亩。为了做好我区植树造林工作,我局组织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宝岛”工程建设,全区完成各类造林3821亩。其中河流水库绿化120亩,生态经济林403亩,通道绿化700亩,村庄绿化2598亩,完成总任务的125%,出色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区的“绿化宝岛”工程建设任务。为做好森林防火,确保节日安全,我局在元旦、春节、清明、中秋、国庆期间加强对森林防火宣传和检查力度,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项制度,做到节日期间无森林火灾,确保我区森林安全。

(七)抓好畜牧防疫工作,确保我区无疫区成果

为切实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我局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了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了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了我区无疫区成果,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一是及时动员部署。为做好我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我局及时召开全区春季、秋季动物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畜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会议,印发宣传资料2563份和悬挂横幅112条,切实做到早部署、早宣传,早落实。二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组织全区五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组全体干部22人和全区村级防疫员83人参加市、区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监管检测、动物防疫、疫病监测等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7期共659人次。三是抓好春季、秋季集中免疫工作。全区已全面完成家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321772头、家禽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注射886882只,应免率达到100%,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四是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工作。全区共完成产地检疫12085头,屠宰检疫11754头。五是抓好“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积极配合区政府采购中心按规定完成“瘦肉精”快速检测试剂卡采购和发放。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共出动127人次,检查172个规模场,对152个猪场抽取562份猪尿液和4个屠宰点740头抽取324份猪尿液进行检测,均为阴性。六是抓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按计划完成了动物疫病监测,完成鸡鸭鹅血清采样90份,棉试子90份,猪牛羊血清采样90份,牛羊OP液30份,猪鼻腔棉试子30份,犬血清及唾液10份。七是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检测采样任务950份和疫病病原检测采样任务750份,按要求每月完成五镇10村3个规模场100户的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调查工作。八是做好养殖小区项目申报工作。全区2013年农村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和和牛推广示范点建设项目申报13个。九是配合省、市做好动物疫苗冷链系统冷库项目建设和完成官方兽医申报及再确认工作。十是做好能繁母猪的统计上报及核查工作,全区能繁母猪共6050头。

(八)抓好渔业管理,促进渔业安全生产

一是协助市海洋和渔业局、渔业监察支队对我辖区内停靠渔船进行安全大检查,宣传安全出海,安全生产。二是配合市局对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重点对罗非鱼养殖户进行抽查,完善其养殖记录和用药记录。三是抓好龙珠湾渔船防风水泥系船缆桩工程建设工作,已建成水泥防风系船缆桩20个,大大加强龙珠湾渔船避风港的防风能力。四是抓好今年伏季休渔的宣传工作,使渔民晓得伏季休渔重要性,自觉遵守伏季休渔有关规定。五是抓好渔船燃油补贴工作。

(九)抓好沼气建设前期准备,确保沼气建设顺利进行

今年,市农业局安排我区100个户用型沼气建设任务,总投资6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0万元,市配套资金15万元,区配套资金1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5万元。为使我区农村沼气建设能顺利实施,我局抓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农村户用型沼气建设方案;二是加强宣传和发动农户参与;三是对沼气项目进行招投标和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四是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组织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100个户用型沼气建设任务。

(十)抓好救灾资金发放,促进农业生产快速恢复

去年10月,我区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农业生产遭遇巨大损失,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省、市、区安排救灾扶持资金共459万元,其中:农业救灾扶持资金239万元,渔业救灾扶持资金150万元,林业救灾扶持资金70万元。为认真做好我区2012年农业应急救灾资金发放工作,我局拟草《2012年农业应急救灾资金安排方案》、《2012年渔业灾后恢复生产资金安排方案》、《2012年林业花卉(苗圃)灾后恢复生产补贴资金安排方案》等三个方案,并上报区政府同意后,严格按照方案贯彻落实,使救灾资金迅速发放农民手中,为农业生产尽快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十一)抓好兰花产业带动工作,引导农民参与发展兰花产业

我区采取“兰花龙头企业+兰花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发展兰花产业,并做好发展兰花产业的前期准备。经过多次宣传、走访、发动,已发动日富、旺太、前村、卜文4个村农民参与种植兰花,现4个村都签定了产业发展承诺书,共涉及土地720.88亩,目前主要进行分户测量工作和对已经测量的地块进行清表工作。

(十二)抓好扶贫工作,确保联手扶贫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新的扶贫标准,配合市扶贫办做好《“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和制定《老区基本情况调研工作方案》。二是积极开展“十二五”联手扶贫工作,2013年整合市、区政府、联手扶贫企业资金330万元对临高县南宝镇松明村委会进行帮扶,主要用于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促进文明生态村的建设。项目由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经过前期的数次勘测与工程设计,松明村委农业科技综合大楼工程于今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该楼总建筑面积285.33平方米,耗资439402.91元。同时,松明、道谈等五个自然村的道路工程计划投资162.30万元,现该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筹备,亦将近期动工。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成产机构,做好产业规划

年初,乡党委、政府召开班子会讨论研究了“三农”工作,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机构;二是组建农业项目招商小组,明确招商任务;三是制订了《乡农业产业化总体工作方案》,做到一个产业有“一名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工作方案”;四是重点扶持大丰公司、都阳渔业公司两个龙头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

二、扩大总量,推进产业项目

一是我们引进老板在洞陂山从事养鱼、养猪、养鸭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投资500万元。完成了鸭场建设和办公楼的建设,投放鱼种30万尾,养鸭3千羽。建成精养鱼池6个。

二是发展传统产业,我们在牡丹坂、玉介坂建设一个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是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

三、加大投入,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步伐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继续做大做强龙企业。一是融资280万元的都阳渔业有限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护湖及添置捕捞设备,带动20余户水产养殖专业户,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余人。二是江西大丰农业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投资100万元,新建猪舍3000平方米,带动养猪专业户20余户。

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专业合作的主导作用

我乡大埠村生猪合作社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他们为群众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形成

运销网络已经建立,同进培育产品营销、运输组织1个,增育农产品营销大户和农产品运输大户各5户,为的农产品流动反搭建了一个平台,在瓦塘村新建农产品市场一个。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今年时间过半,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农业工作,促进全年农业工作创优争先,为“十一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前面,各县(区)农业局长作了交流发言,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就分管工作讲了意见,我完全赞成。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全市农业工作成效显著

由于各级党政组织领导有力、农业部门精心服务、涉农部门团结协作、广大群众辛勤耕耘,上半年全市农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全省春玉米产业基地建设暨高产创建现场会在我市县召开,赢得了省厅领导、参会市县的高度赞赏;二是党政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春耕生产流动现场会促进了县区之间、乡镇之间你追我赶;三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区)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上半年农业工作主要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小春粮油再超历史。据初步统计,全市小春粮食播面达到172.57万亩,比上年增加3.12万亩。其中,马铃薯增加2.38万亩;油菜播面达到90.49万亩,比上年增加3.69万亩。据192个村的调查测产,小春粮食产量达53万吨,比上年增产1万吨,增产2%;其中,马铃薯增产0.76万吨。油菜籽产量达到10.86万吨,比上年增产0.31万吨,增产2.9%。小春粮油再超历史,实现了连续八年丰产丰收。

(二)大春实现满栽满插。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各县(区)党委、政府坚持抓早争主动,早动员、早准备、早动手,坚持夯实大春生产基础,依靠落实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时节召开现场会促进,把“三抢”工作作为“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重中之重,确保了大春生产的面积、进度、质量。加上今年不缺水、不缺肥、不缺苗,大春实现满栽满插。全市大春播面达338万亩,比上年增加7.8万亩。移栽玉米118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栽插水稻132万亩,已栽红苕62万亩,面积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三)基地建设势头强劲。各地把基地建设作为“对接大交通、服务大交通、培育大产业”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年活动,做到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全市各类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32.7万亩,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5万亩,改造特色产业基地4.61万亩,特别是马铃薯、茶叶、蔬菜、食用菌规模增加较多。马铃薯新增5万亩,茶叶新增1.3万亩,食用菌新增0.35亿袋,新增商品蔬菜1.3万亩。全市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17亿元,用于大力发展茶叶、金银花、蔬菜、食用菌、水果、川明参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各县(区)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效果。区在清江、曾口、恩阳、柳林等乡镇建蔬菜大棚300亩,新植水果5000亩、苗圃80亩;县新建了仙人嵌、谭家河食用菌产业示范区,个菇棚及耳堂,在姚家坝新建蔬菜产业示范区200亩,在苏家坪、伍诗城村建立了250亩茶叶苗圃;县建立了天生、双城、太平、三房、庆丰、光辉、创举等特色产业示范区,总面积达5000多亩,建钢架菌棚156个,蔬菜温控育苗大棚一栋,钢架蔬菜大棚350个;县在元顶子茶场、傲盘窝、黄草坪建集中育苗基地320亩,在兴马、木罗村、铜马村建金银花育苗基地200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3000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个。

(四)农产品安全得到保障。各地围绕五个突出(突出重点农时、监管重点、重点环节、重点案件、涉农法制宣传),深入开展农产品执法年活动,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上半年,我局与市委农办、监察、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的农资市场整治,印发《农作物种子工作手册》、《农户购种须知》、《农资真假辨别指南》等宣传资料1.5万份,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73人次,检查农资市场466个次,检查经营门店1653个,检查生产基地68个次,查获违法产品22046公斤,货值8.3万元,立案查处2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9万元。元旦、五一期间开展农产品例行检测2次,在四县(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抽取蔬菜、食用菌样品400多个,将抽检结果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报告,并函告县(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据检测,全市茶叶、水果农残超标合格率达10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1.4%,蔬菜农残、重金属超标合格率达100%,无公害生产基地蔬菜、水果、茶叶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100%;“三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全市无一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五)农业项目有新突破。今年以来,农业系统紧绷项目争取之弦,信息跟踪,领导带头,大小不放,一环一扣,目前共争取中央、省级各类种粮补贴、救灾抗旱资金、粮油高产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增100亿斤粮食 生产能力建设、地膜及抗旱救灾补贴等7个大项资金项目,已到位农业项目资金2.9584亿元,占全年项目目标任务的75%。

(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

1、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县、县继续列入全国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平昌在全省市率先启动乡镇农技站标准化建设项目。二是农业科技“三大行动

”广泛开展。今年上半年,建小春粮油高产示范29条33.5万亩,建大春高产示范线28条43.5万亩;培训新型农民9350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7.8万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4100户,辐射带动8.5万户,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2个63万亩。全市玉米、水稻品种优质率达到95%以上;紫色红薯实现了零的突破,地膜覆盖、脱毒马铃薯、旱育秧、水稻覆膜三围立体强化栽培、蔬菜集约育苗、茶叶无性系繁育、病虫绿色防控等主推技术面积达250万亩。油菜最高单产田块达到242.9公斤,小麦最高单产田块达到410.7公斤。

2、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任务。已改造中低产田土10.42万亩,超计划4.2%。二是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共研制肥料配方70个,印发建议卡180万张,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达到612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24.58万亩,完成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8万亩,完成巩固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点10处。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中,建立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还田、农膜残留回收、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片46.5万亩。

3、农村沼气进一步提升。已建成大中型沼气1处,在建大中型沼气5处;已完成户用沼气池5432口,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42个,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生态种植8.45万亩;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沼气项目通过省上验收。

4、农村经营管理有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到户率达到98%,县还实现了电子信息化管理。农村“一事一议”规范开展,涉农收费公示率达到100%。全市从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承包纠纷仲裁机制、撂荒耕地责任追究制度入手,已建区域土地流转信息平台4个,3个县(区)正在建立土地流转仲裁庭。上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万亩。

二、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的几点深刻体会

近期,省、市相继召开了有关农业的重要会议,贯彻落实好这些会议精神,对做好今年农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精神

6月8-11日,省农业厅召开了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会前,李崇禧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钟勉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用3天时间、分2个片区参观了8个市、18个县(区)的28个基地现场,7个县(市、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任永昌厅长作了会议总结和工作部署。任厅长指出,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注重上(注重科学规划设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项目资源整合、注重传统基地改造提升、注重产业功能拓展、注重建设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有五个: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设计标准不高,建设进度差异较大,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

5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领导干部大会,市委仲彬书记要求:全市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拼抢机遇、用好机遇,从抢抓项目、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改善民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等六个方面促进巴中加快发展。

(三)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精神

6月1日-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市委仲彬书记率队参观、现场点评,并在总结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用重建的理念、重建的规划、重建的思路和重建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努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这次会议的重点看的是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重点看的是产业发展。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他指出:要突出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建好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要着力规模效益、品牌效益;要着力创新机制;要着力引进企业、人才、资本、项目;要着力抓好综合服务。

(四)对上述三个会议的四点体会

这三个会议,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会议对全市农业系统的工作的要求高、压力大,但也增强了我们抓好农业工作的信心和干劲。主要体会是:

1、解放思想决定事业成败。这次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所参观的基地是我继、某、某、西安之后看到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为规范的现场,所到之处一眼望去基地成千上万亩,大棚一建就是连片上千个。而我们呢?只是上百亩、几百个,还自称是大动作,差之千里。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这样大的气魄、气势和作为。

2、抢抓机遇决定发展速度。当前,我市农业发展正值黄金机遇期,中央重视、支持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厅对我市农业发展特别关照;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上,市委仲彬书记要求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出征抓农业、抓产业。抓住了这些机遇就可改变农业弱势地位,就能够事半功倍,就会取得乘法效应。如果不乘势而上大抓产业,创建基地强县就没有希望,到那时争取项目资金就难上加难。

3、规模发展决定产业效益。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形不成批量,就不能实现精深加工,就不能提高产业效益和产品附加值。从上报的数字看,我市产业基地在全省是排得上号的,但实地一看,零星分散,使人不信服。这并不是山区不成片看不到,而是实际没有那么多。怎么办呢?只有抓紧成线成片培育,把眼前的规模做大。

4、领导重视决定产业投入。在我国现阶段做成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党政的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只有党政一把手重视了,就能多捆绑资金,多增加财政投入,多吸引企业和民间投入。县今年预算安排600万元,整合农业、水利、农机、畜牧、交通、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涉农项目资金3.5亿元,带动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投入1.6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就太大了,要做的就太多太多了。

三、主要农业工作

年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足半年,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今年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措施,改变工作作风,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力争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主要抓好五项工作:

(一)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议要求,我们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明确重点。一抓核心示范区建设。要明确基地建设要求,科学规划、连片建设,集中精力抓好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二抓良种推广应用。通过引进新品种,确保优质、高产种苗供应,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推广应用适用新型农机具,提高基地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四抓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基地标准化,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抓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作用,积极推行产地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力打造农业知名品牌。

2、进一步强化标准园创建。农业部把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粮高产创建和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创建活动,明确要求标准园创建要“责任落实到园、标准普及到园、统一服务到园、管理制度到园、标牌树立到园、宣传引导到园、资金整合到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都要建好1-2个标准园,促进产业基地单产、质量、效益的大幅提高。

3、进一步整合农业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需要整合中央和省、市有关项目,需要地方财政加大投入。要按照项目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涉农项目打捆使用,坚持基地建到哪里,资金项目就安排到哪里。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

4、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按照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放在重要位置,明确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工作责任,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并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管理,重点做好基地规划编制、组织实施、配套政策落实等工作。县(区)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的牵头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搞好协调服务,确保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5、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我局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督查。将把实施方案制定水平、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实施质量等作为检查督促的重点,定期检查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县(区)要重点抓好项目实施,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实施过程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交流和总结经验,确保基地建设任务保质、保量、高效完成。

6、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要广泛宣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大力营造社会广泛关注、部门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群众真心实干的浓厚氛围。核心示范园区要树立标牌,确定目标任务、技术要点和责任人,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基地内要设置宣传标志和宣传标语。要及时总结基地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典型的宣传。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省农业厅专门召开了会议,从7月1日起施行。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要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一中心任务,抓住农产品生产、准出和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相关体制,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我局向市政府建议从10月1日起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在抓农产品安全上要注重10个环节。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明确,一个到位,即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整治年活动,建立健全农药监管抽查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关。三是推行农业标准化。制定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农产品入市检验、检测结果公示、不合格产品退市销售等配套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生产。四是加强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准入关口。产业基地、园区要建立速测点,县(区)要建立检测中心,市检测中心要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率,及时通报结果,督导整改落实。五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六是切实搞好产地准出。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基础工作。七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八是加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有效开展。九是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等工作机制,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有效衔接。十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管好老百姓的“菜篮子”、“粮袋子”、“果盘子”、“茶杯子”等,努力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蔬菜、放心粮油、放心水果,喝上放心茶。同时强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力求每年、每个县区有一家企业、2-4个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对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加强管理、复查、换证。要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各县(区)农业局要加强宣传、规划、技术指导、申报认证工作,要将我市的优质粮油、优势特色产业申报创建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努力,力争全市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每个县10万亩以上)。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每个县区年内完成1-2个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加大大春生产力度。

1、加强大春田间管理。对大春水稻、玉米、红苕、经作苗圃、杂交水稻制种等要加强以病虫害防控为中心的田间管理。一是要加强病虫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动态,及时病虫预报、警报和电视预报;二是要抓好关键技术落实,突出防治重点,以防治稻瘟病、螟虫打好保穗战役;三是要充分利用植保专合组织,统一组织发动,统一防治技术,统一防治药剂,统一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高产创建示范片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覆盖,防治面积比上年增加10%以上。

2、做好秋收各项准备。今年大春的满栽满插也给秋收增加了工作量,要以扩大机收为重点,及早做好机具、燃油、技术、劳力的组织和调配。力争成熟就收、早收快晒、颗粒归仓,决不能因秋收不及时造成损失。

3、及早谋划晚秋生产。近年来,由于粮食连创新高,对晚秋生产有所忽视,各地必须引起重视。要早做面积、作物、技术准备,重点抓好晚秋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线建设,突出抓好秋马铃薯、秋玉米、秋菜的种植,做到人均增种一分粮一分菜,人均增收10元以上,给农民增粮增收再上一道“保险锁”。

(四)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一是吃透政策抓项目。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加快老区发展等方面,认真研究对路项目,组织专家搞好项目筛选论证,抢先争主动;二是落实责任抓项目。重大项目要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财力去抓。三是实行奖励抓项目。对不是平均分配的项目要按增量以奖代补工作经费和奖励,对争取到独有的项目要实行重奖。四是提升能力抓项目。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农技体系、大搞试验示范,增加项目个数和总量。五是搞好实施抓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加快项目进度、保证项目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创新项目建设经验,以突出的成效让上级满意、群众满意,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项目。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把清洁家园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完善“三有”机制,推广平原行政村“户收、村集、镇中转、县处理”和高山村“门前三包、统一收集、集中分捡、生态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完善了城乡生活垃圾长效保洁机制。

(二)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按照“一村一策”的工作要求,以整治“脏、乱、差、散”为重点,根据各村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整治方案和整治目标、计划,把整治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使村庄整治工作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增强整治工作的实效性。完成了石马村整治任务,并已验收完毕。

(三)合力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十百工程”,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责,精心设计工作载体,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上胡村168间旧村改造建设,全面启动了西陈村和娄坑村旧房拆迁改造工作。

二、开发低山缓坡推进新农村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加大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完成了柿树湾村紫云亭1155亩低山缓坡的规划和政策处理,完成了石马洋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了土地流转资料汇编。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在深入调研,详细了解情况后,根据已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农民的主观意愿,积极结合本地农村劳动力素质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同时,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全年共完成培训人数123人,完成率达到106.9%(任务数115人)。其中,茶叶栽培技术培训46人,均获得绿色证书。

四、林业工作。

(一)、把生态公益林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强化综合管理,落实管护责任,保障了生态公益林的稳定健康发展。全镇共有10920亩符合生态公益林要求,现已全面完成。

(二)、林权体制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效地消除了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增强了林业吸引力;增强了林农的致富信心。提高林业质量和林地的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期数增长,生态功能期数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经林业局检验,全部符合要求。

(三)、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及时完成枯死木清理工作。

(四)、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镇无发生森林火灾事故。

五、水利工作

(一)、“千村(企)和汛”工作。进一步落实深入推进“百乡和讯、千村共建”工程建设,编制切实可行的防汛预案,强化落实防汛责任到岗到人,加强我镇的防汛防台工作的能力,提高防汛体系整体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度汛。完成了文明村、西陈村、石马村、里塘村、娄坑村、柿树湾村、县瑞郎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县收获橡塑有限公司、东南橡塑机带有限公司、县维艾尔工业有限公司的千村(企)建设任务。

(二)、百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高效、统筹规划、分类解决”的原则,进一步拓展城镇供水范围。完成了下胡村、岙兴村、下桃山村、铺里村、大马山村、里桃村、坎头村、里塘村、后辽丁村、韩联村等10个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验收,并启动岙底谢、岗后二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三)、水环境整治工作。把水环境整治工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村庄河塘疏浚工作。共完成村庄河沟、河道疏浚水环境整治1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平方公里。

农业生产工作。

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今年的农业总产值2366.3万,全镇粮食播种面积0.79万亩,总产0.29万吨,水稻播种面积0.39万亩,亩产481公斤,比上年同比增长3.69%,超额完成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

其他工作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今年共参保2户,参保金额达到13680元,完成县里下达的任务数。

(二)、村级财务工作。进一步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形成统一、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完成35个省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村建设任务。全面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了减轻农民负担清理整顿工作。

动植物防控工作。

(一)制订预案,健全网络。成立珠岙镇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珠岙镇动物防疫预案,各村落实专人负责。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

2019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2020年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花官镇实施0.7万亩,在大码头镇实施1.8万亩,目前进展顺利,顺利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积极推广半精量播种、宽幅播种及化学除草、氮肥后移、“一喷三防”技术,及时制定印发管理技术意见,全面提升科学种田水平。202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90万亩、总产达47.15万吨。积极推广新型日光温室建造、蔬菜集约化育苗、胡萝卜种子带和种子丸粒化单粒种植、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了菜农的科学技术水平。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0.25万亩、总产47.16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为3.75万亩。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成效显著

持续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提升行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示范辐射带动能力。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争创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2020年,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7家、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培育11家。

四、农民科技水平明显提升

实施2020年县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程。2020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30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280人、“农业丝路先锋”30人、农业经理人20人。积极开展乡村之星和职业农民职称推荐评审工作,2020年,我县1人入选齐鲁乡村之星,已完成公示和考察;新评选10名县乡村之星,名单已上报县委人才办;新评审农民高级农艺师4人,已公示完成;新评审农民农艺师4人、助理农民农艺师15人,已公示,待研究后公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开展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培训发证工作。扎实开展好农民实训基地创建工作,2020年,新认定7家农民实训基地。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形成全方位的执法体系。建设提升了县智慧农产品监管平台,建立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点。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目前县级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实现检测合格出证,做到了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目标。制定了《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认定标准》,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3家。引导基地地、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223个。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治理,2020年,农资市场打假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036人(次),严厉打击了假劣农资经营行为。

六、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取得成效。大力推广生态循环技术模式,解决了土壤和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开展四减四增工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等工作,2020年可控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量比例达到30%以上,不可降解标准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县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4.3万亩;指导农民蔬菜示范区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示范区面积达到40%以上,有机肥应用面积到90%以上。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培训农业农民技术人员459余人次。

七、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组织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查处整改问题2万余项,清理各类垃圾16万余吨。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全县共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92814户,全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49%,在市率先达到省定全覆盖认定标准。扎实推进农村公厕建设,制定全县农村公厕建设方案,新建农村公厕73家,30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232个村庄已通过县、市级验收。稳步推进燃气村村通工程,全县459个村庄已全部通气。大力开展“绿满乐安·美丽”国土绿化行动,2020年全县完成造林1.1万亩。

八、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

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508个村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登记赋码工作,颁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建立全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了县、镇两级市场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完成交易67笔,流转土地6920余亩,交易资金4221万余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54.31万亩,土地流转率达83.65%。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74万亩,增长0.03万亩,粮食总产为10.94万吨,增长4.2%。经济类作物6.44万亩,产量3.82万吨。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推进。积极打造新载体培育新业态,重点打造了“绿野仙踪”“锦绣”“孤岛槐林”等集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研学研修、创业培训、示范引领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示范片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建设7家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户镇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列入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新增10家新型经营主体被评为市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1家被评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截至目前,省、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分别达到3家、18家。

(三)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不断强化。农业投入品100%的纳入平台监管,3处限用农药定点销售店运行规范,全年巡查生产经营主体257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28人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级监督和风险监测303批次。五个镇街全部获批省级示范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高效运转。将实施品牌创建工程纳入区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若干政策,支持“黄”“黄河故道”“渤海口”“”等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创建,支持开展“三品一标”,全区有115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5家企业被评为省知名企业品牌,新增1家蔬菜生产基地创建成为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省、市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为4家、1家。渤海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渤海口牌海参等四个品牌被评为市中国农民丰收节金奖农产品。

(四)农业基础、人才支撑不断巩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生产保护区建设等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0.4万亩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棉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加快2020年区新户镇2万亩高标准农田设施项目和市区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实用人才培养。强化农民人才培育,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120人,深化优秀青年农场主培训20人。全区已拥有新型职业农民职称49人,齐鲁乡村之星5名,市级乡村之星14名。

(五)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

全区村庄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依托“三变”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达78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07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家庭农场5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88家、329家、112家。

(六)生态绿色农业得到持续发展。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完成土壤样品检测90个1080项次。加大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推广。开展有机肥替代试验示范,实施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有效改善耕地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建立镇、区两级病虫害监测网络。大力推广综合防控技术,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对小麦实施了整建制统防统治,有效抑制小麦条锈病扩散蔓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全面展开,建立完善回收网络。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政策,大力推动秸秆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

(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有序。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力度,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会同各责任部门统筹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善、村庄规划管理等重点工作。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洁村庄顺利通过市级评估验收。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

二、2021年工作打算

(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重点,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严格落实惠农政策补贴,做好惠农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农机转型升级,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开拓农业精简化栽培模式,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提升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

(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特色种植业提质增效,做好甘薯种植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抓好设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特色基地建设以“锦绣”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7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级加工等设施。依托孤岛槐林4A级旅游景区和新户镇“绿野仙踪”3A级旅游景区,积极开发休闲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推动果园居、西韩村精品民宿发展壮大。

(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优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三变”改革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激活农村资源要素。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资产运营,扎实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范土地流转,强化区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各类产权交易主体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依法流转交易。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规范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牧渔业发展良好,特色优势产业效益突出。

1、粮食生产情况稳定。2019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3万亩,同比增长1.42%,保持稳中有增的良好势头。粮食总产量53.8万吨,同比增长2.68%。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9384万元、稻谷补贴3065万元。积极推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建设水稻绿色防控基地2000亩、测土配方施肥130万亩次、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示范片2个。持续开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全区178名农技人员参加包村联户工作,服务科技示范户890人、贫困户356人,建立5个试验示范基地。4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工建设。

2、畜牧渔业健康发展。2019年肉类总产5.3万吨,同比增长1.29%;生猪出栏26.6万头;禽蛋产量7946吨,同比增长8.05%;水产品产量2.7万吨,同比增长4.7%;家禽出栏1077万只,同比增长27.3%。稻虾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布局25个“稻渔主产区”,打造12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全区现有万亩稻虾乡镇3个,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示范点100个,全年稻虾种养产值达6亿元;建成全市首个专业化小龙虾交易市场,推广应用5个品种的优质水稻,“稻虾米”产量提升30%。从事稻虾产业农户达3946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建成市级小龙虾繁育基地5个,全区龙虾良种覆盖率达到70%。

3、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特色优势产业效益明显提升。江淮果岭改造低产果园1万亩,成功举办脆桃产销对接会暨第五届脆桃展评大赛,筹建脆桃大数据平台,目前全区水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20万吨、年产值12亿元,其中脆桃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值10亿元,已被打造成为我区农业发展的一道靓丽的名片;大力实施茶园“双替代”示范,推进标准茶园建设,改造低产茶园800亩,开展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年产茶叶600吨。

4、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27亩,总产量55万吨,商品蔬菜产值达12亿元。蔬菜商品化率达65%以上;创建市级标准园5个。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2000亩。新建育苗中心一个,年育苗200万株。商品菜质量安全例行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二)农村各项改革快速推进,农业农村活力稳步推进。

1、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推进农业新型经营的培育工作。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合作社1295家,家庭农场932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2019年申报省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申报市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通过培育和扶持,我区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2、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核定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94369.28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48355.51万元,非经营性资产总额146013.77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81.83万亩,其中:农用地168.01万亩,建设用地13.07万亩。目前已相继完成县级自查、市级核查、省级验收。利用列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契机,整区推进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区已完成成员认定村数303个,认定成员数67.8万人,完成折股量化村数270个,量化资产数额4.1亿元,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14个,发放股权证书12.3万本。我区农村“三变”改革开展村数225个,集体资产入股数额6200万元,农户资产入股数额1600万元,土地、水面、林地入股面积1.41万亩。

(三)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涉农领域民生不断改善。

1、继续推进产业扶贫。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变“奖补规模”为“奖补收入”,依据其产业收入给予奖补,鼓励贫困户发挥产业效益,将“收成”变成“收益”,提升其产业效益。全区共扶持16052户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打卡发放奖补资金2917.7万元,其中奖补达标户5741户286.95万元;扶持544户边缘户发展产业,发放奖补资金91万元。出台《2019年区到村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投入1790万元扶持83个村的83个农业项目,以扶持主体的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强化贫困户与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主体参与带动,贫困户在去年继续带动的基础上,今年,通过主体带动,务工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有826户、入股分红400元以上的有2775户、订单带动2276户。

2、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制定《区2019年秸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投入综合利用和禁烧奖补资金总量为1772万元,完成81万亩水稻、17万亩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完成2019年10处秸秆收储中心(民生工程)建设工作,组织召开2次秸秆收储中心现场观摩会;完成1处秸秆商品化饲料点建设工作,完成1处秸秆能源化建设点工作。

3、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结合我区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外出学习”的方式,认真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2019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705人。积极培育扶持产业发展带头人,区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此项工作,截止目前,共培育乡镇级产业发展带头人36人,村级产业发展带头人134人。

4、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19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05.32万千瓦,较去年增长2%。农机装备结构逐步合理,农机具配置进一步优化,通行和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69%,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发放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23万元,累计补贴各类机械达760台,受益户达570户。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2017年以来享受补贴的1654台机具进行全面核查,针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八个重点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排查,进一步提升了我区购机补贴工作的风险防控能力。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1、稳步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2019年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实施,一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续展和培育29.6万亩全国绿色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4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站,投入20万元建设10个农产品质量追溯示范点。二是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强产地环境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等规定,着力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指导和督促生产经营者规范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台账。三是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019年全区共认证“三品一标”经营主体35家,完成率106%,并将有关产品信息和生产经营主体信息上传至国家或省级追溯平台,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追溯。

2、统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监管体系队伍逐步完善。全区19个乡镇街已全部建立乡镇检测站,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同时形成了以区级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补充、乡镇农产品快检站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二是农产品安全快检目标全部完成。全区全年共完成农产品快检11665组,完成率130%,农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实现了乡镇农产品快检系统日常数据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三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围绕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检查生产经营企业838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353人次,媒体宣传10次,发放宣传材料5100份,开展指导培训19次,指导培训300人次。

(五)完善产加销一体化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落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奖补政策,对龙头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人才培训、品牌宣传、发展绩效、出口创汇等方面实施奖补,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做好省、市级龙头企业监测和申报工作。全区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2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12家,市级68家)。引导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组织优势,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形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全区现有市级以上示范联合体5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3家)。

2、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种养企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引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改升级,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全区粮油、饲料、畜禽、羽绒、蚕桑、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利用北部粮食产业发展优势,积极规划打造粮食加工产业园,促进粮食就地转化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6家(其中亿元以上17家,5亿元以上1家),积极发展农产品外贸出口,明牛羽绒、珂欣茧业、沃源食品等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日、韩,年出口创汇约2000万美元。今年我区被列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20强县,预计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达12%。

(六)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

1、“三大革命”工作有序推进。农村改厕任务已完成12500户,竣工比率达104.17%。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更新四座垃圾中转站,增购立即收集设施。各乡镇建立了农村垃圾治理组织机构,共配备1286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工作。各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已经形成“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市处理”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目前垃圾收集量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分批建设16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

2、“三大行动”工作稳步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已如火如荼开展,据乡镇上报统计,全区所有行政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207家,其中122家猪场废弃物处理利用配套率93.44%,其他类养殖场配套率100%,全区设施装备配套率96.14%。全区各类粪污总量54.48万吨,实现年资源化利用45.33万吨,利用率达83.2%。2019年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已完工里程514公里已全面完工。森林村庄建设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进行8个森林村庄、1个森林城镇创建规划和苗木移栽,“四旁绿化”工程已完成造林2900亩、路旁水旁绿化500公里。

(七)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机关作风持续好转。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推进“三个以案示警”工作,坚持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干部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会议、资料或公开栏的形式进行公开,接受干群监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利用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领导干部在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满意度。

2、加大效能建设工作力度。健全了效能建设制度,完善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提高了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习,进一步树牢宗旨意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使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政风行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存在问题

我区农业产业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规模产量、产值都有明显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品牌不响,除了脆桃稍有点名气外,其他农产品基本上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二是融合不深。与二产融合不够,农产品深加工还是我们的短板,与三产融合不够,农旅融合不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规划。结合我区“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规划,进一步谋划我区产业发展布局,南部以发展旅游产品为主;中部岭区以发展水果为主,北部湾区以发展蔬菜为主;沿河畈区以发展稻虾共养及水产业为主。积极鼓励各地自己的区域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二要优化提升乡村产业结构。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绿色导向,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度,特别是农旅融合力度,充分利用我区合肥后花园主城区的地理优势,依托江淮果岭“四桃两莓一桑葚”打造大型田园综合体,完善基础设施。

三要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加强公共品牌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设立龙头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村级农业合作社等的合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联系制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使得更多的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四是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20年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最后一年,做好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至关重要。继续推进厕所、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三大革命,计划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12800户;继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提升行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乡村旅游、民宿旅游加快发展。

五是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抓好龙头企业发展和联合体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2020年计划新增省级示范联合体2家以上。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支持马头镇粮食产业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打造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加工业水平。

六是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我区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江淮果岭重点大力开展低产桃园改造上下功夫,加强分类指导;稻虾种养重点在标准化生产、优质品种选择、小龙虾交易市场、餐饮企业引进,特别是稻虾米市场开发上下功夫,2020年计划实现订单生产3-5万亩,建设稻虾米生产线;蔬菜产业要扩大单一品种规模生产;茶叶产业要加大新茶园建设、老茶园改造力度,加大黄泥咀茶厂、华山有机茶等骨干企业培育力度;皖西白鹅产业要加大原种保护与扩繁,白鹅餐饮业、鹅产品深加工等二三产业发展。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区农林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林业和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四宜三养”的新城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坚持强化措施,科学管理,创先争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绩。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27.4亿无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9098元增长12%。

(一)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1、蔬菜产业园项目完成。我局积极协同东山镇全力做好项目的分地、备耕和蔬菜种植。为推动项目进展,专门研究制定了《蔬菜产业园土地调整分配方案》、《土地整治后期管理办法》、《蔬菜产业园恢复生产实施方案》,定期不定期编发《工作动态》、《项目联席会议纪要》和《专题会议纪要》,确保东山镇带动区生产用地5220.39亩分地到6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2527户农户,并积极组织备耕、种植蔬菜。

2、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蔬菜产业园项目于今年11月份建成,标志着我区现代化规模化菜篮子基地上了一个新台阶。土地整治子项目(五)(六)4万多亩稻菜基地将于11月规划设计通过,年底前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打造我区高效特色菜篮子基地和反季节瓜菜基地。此外,今年改造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5000亩的东红片洋和1200亩的龙头田洋也即将建设完工,使我区的常年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5695亩。在继续稳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整合提升和作用发挥上,巩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运销大户+农户”等新型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服务协调等多种功能。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使我区累计达到468家;继续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创建奖励、规模化补助政策。

3、特色精品休闲农业亮点纷呈。以世界地质公园石山火山口为中心,沿周边特色村庄打造的火山休闲旅游观光带和魁星农业观光园两个项目通过区主要领导多次修改,正通过专家评审,明年开工建成,使我区农业休闲旅游得到加快提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开心农场、观海台一号、梅园、海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火山泉休闲农庄等一批深得口碑的休闲农业项目蓬勃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博大兰花产业园、万亩蔬菜产业园广地核心带动区、那甲山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全面竣工。

4、继续调整传统农林牧渔产业。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4469亩,较去年的107538亩减少2.8%,总产量258066吨,较去年的265647吨减少2.8%。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万亩,较去年的10.5万亩减少0.95%,产量2.82万吨,较去年的2.92万吨减少3.4%。水稻面积8.15亩,较去年的8.255万亩减少1.3%,总产22783.7吨,较去年的23077.4吨减少1.3%。全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447.4亩,较去年的34516.8亩减少8.9%,总产49113.5吨,较去年的53907吨减少8.9%。蔬菜播种面积为13.05万亩,较去年的13.0万亩增加0.4%,产量18.10吨,较去年18.0增加0.6%;全年水果面积90534.5亩,全年水果收获面积38360亩(其中荔枝收获面积12730亩,黄皮收获面积9850亩),较去年的37700.5亩增加1.8%,水果总产量43350吨(其中荔枝5600吨,黄皮1478吨),较去年33909.3吨增长27.8%,水果总产值2.1亿元(其中荔枝0.45亿元,黄皮0.13亿元)。全年肉类总产量35283吨,较去年33477增长5.4%。全年牲畜饲养量58.548万头(只),出栏预计34.17万头(只),存栏24.378万头(只),同比增长2%。全年生猪饲养量54万头,较去年49.9万头增长8.2%,年末存栏量21.01万头,较去年19.17万头增长9.6%。牛存栏量25800头,较去年23800头增长8.4%。羊存栏量28050只,较去年27000只增长3.9%。家禽饲养量504.495万羽,其中存栏388.345万羽,出栏116.15万羽,同比增长1%。渔业总产量为15700吨(其中海水捕捞3552吨、海淡水养殖12148吨),较去年的13331吨(其中海水捕捞3233吨、海淡水养殖10098吨)增加17.8%。

(二)农业生态环境全面优化

1、艰难完成“绿化宝岛”工程。为完成市里下达的5500亩的造林任,我局紧紧围绕“绿化宝岛”工程建设这个中心,克服宜林地少、群众不愿意植树等各种困难,通过镇、村、农户落实地块,发动公司、造林专业户和农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区完成造林面积5691.4亩,完成比例102.5%。其中河流水库绿化566.5亩;生态经济林1715.7亩;通道绿化455.3亩;村庄绿化2953.9亩。

2、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我局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定了《护林员工作管理制度》,下拨生态公益林劳务费及社保费115.15万元。今年我区省市重点项目多,开发力度大,一些公司和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占用林地和毁林案件不断增加。为此10月份区检察院反渎职局和我局联合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等各种毁林行为,共立案查处行政案件20宗,抓捕带头毁林的村长1名。

3、积极推进“美丽乡村、洁净家园”。按照我局职责,加大宣传,在畜禽养殖场和蔬菜基地悬挂横幅、树立宣传牌,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共实施养殖场畜禽排泄物干清粪和雨污分流的改造治理13家,建成养殖小区8个,养殖小区沼气池5个,户用型沼气池130个。

4、不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对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防控意识。健全每个村委会有一名防疫员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强化“三率”(挂标率、发证率、入户率)工作,使“三率”达100℅。全区动物免疫实行常年免疫与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相结合,全年共免疫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142.35万羽次;免疫生猪口蹄疫35.71万头次,免疫牛口蹄疫2.42万头次,羊2.47万头次;免疫猪瘟35.71万头次、猪高致病性蓝耳病35.71万头次,鸡新城疫74.32万羽次。

(三)科技兴农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我局今年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抓好农技咨询服务,结合送法下乡、放心农资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并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受到广大农户的热烈欢迎。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平台,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培训,举办农技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共600人次,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2000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8000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对万亩蔬菜产业园项目、海南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项目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和提升,全年新增农业蔬菜大棚面积达470亩,喷、滴灌设施7000多亩。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42台(套),已经收到或即将发挥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

1、加大标准化体系建设。我局启动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其中镇级检测站3个,村级检测站25个,年底前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培育和申报“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新申报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农产品1个,新增东山马坡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农业产品品牌得到提升。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我局组织开展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和隐患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好转。加强对瓜菜生产基地和产地收购站点的瓜菜检测,建立并落实检测日报制度,对上市蔬菜抽样样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对全区存栏的生猪进行尿样“瘦肉精”抽检,共检测尿样1558份,未检测出“瘦肉精”。所有抽检样品至今没有出现过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可疑超标情况,确保了全区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促进了我区畜禽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五)涉农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向好

1、全力构筑森林“防火墙”。通过挂横幅、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签订了区、镇、村三级森林防火责任书,发放63000份宣传单,制定戒严期间值班巡查制度,开展了6次防火大检查。截止目前,全区共发生森林火灾2宗,过火面积5.4亩,受害面积1.05亩,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04%,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2、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和伏季休渔工作。我局大力抓好渔业安全生产、伏季休渔的宣传工作,组织各镇做好休渔船只(含编外渔船)调查摸底,落实渔船的数量、分布等情况,并逐艘渔船造册登记上报。目前,渔业生产无事故发生,伏季休渔已圆满完成。琼州海峡航道的清航工作补偿款已落到涉及渔民账户,牵头组织了碍航渔网清理行动四次,共清理渔网90张,清理碍航渔网工作圆满完成。

(六)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

密切配合做好我区2013年度894人计划减贫人口的脱贫抽检验收工作。跟踪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水稻)36502户584238.3元,农机补贴242户513.57万元等扶持政策,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社会和谐。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完成,共17个项目(主要是文化室、文化广场、村道、菜市场改造、路灯、排水沟等),总计划投资额4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