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早籼品种产量与经济性状探究范文

早籼品种产量与经济性状探究范文

时间:2022-11-07 09:02:18

早籼品种产量与经济性状探究

《浙江农业科学杂志》2014年第十期

1结果与分析

1.1相关分析

计算8个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产量与每穗总粒数(0.392),产量与每穗实粒数(0.351),产量与千粒重(0.264),株高与每穗总粒数(0.404),株高与每穗实粒数(0.429),株高与生育期(0.424),株高与穗长(0.529),穗长与生育期(0.440),穗长与每穗总粒数(0.207),每穗总粒数与实粒数(0.854);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产量与株高(0.165),生育期与每穗总粒数(0.148);呈极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有效穗与株高(-0.384),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0.557),有效穗与每穗实粒数(-0.649),有效穗与千粒重(-0.343),生育期与结实率(-0.196),穗长与结实率(-0.236),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0.467),每穗实粒数与千粒重(-0.209);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产量与结实率(-0.157),每穗总粒数与千粒重(-0.142),有效穗与穗长(-0.156)。从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看出,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此,产量与有效穗表现出负相关。株高与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正相关,可见大穗型、高千粒重需要一定的株高支撑。但是株高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植株的变高生育期会推迟、分蘖力会减弱。

1.2线性回归分析

为消除各经济性状之间由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而造成的混淆,明确各经济性状对产量线性效应的显著性,准确地描述产量对于不同经济性状的依赖关系,利用逐步回归法经过4次剔除,每次淘汰1个偏回归平方和最小且未达显著水平的自变量,建立了产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Y=-479.4+0.5X5+13.5X8+13.9X2+2.6X6,多元决定系数R2=0.614,F=75.066**。说明常规早籼材料每穗总粒数(X5)、千粒重(X8)、有效穗(X2)、每穗实粒数(X6)与产量(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61.4%的产量是由上述4个经济性状决定。用该回归方程来进行产量预报,按比对照品种中早39增产3%计算,产量水平达7425kg•hm-2,4个性状95%的置信区间,每穗总粒数为130.6~142.9粒,千粒重为26.2~27.8g,有效穗为276.0万~298.5万•hm-2,每穗实粒数为105.7~115.0粒。

1.3通径分析

基于上述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将X5,X8,X2,X6,X3这5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之间开展通径分析。表3所示,5个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按大小依次为有效穗(1.013)、每穗实粒数(0.984)、千粒重(0.851)、每穗总粒数(0.237)、株高(0.002);间接作用合计依次为株高(0.163)、每穗总粒数(0.155)、千粒重(-0.587)、每穗实粒数(-0.633)、有效穗(-1.063)。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虽然最大,但是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合计表现为负的最大,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和为-0.050,有效穗通过每穗实粒数(-0.639)、千粒重(-0.292)、每穗总粒数(-0.132)的间接作用,总体表现为负相关,也就是说增加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不足以弥补其影响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降低对产量所带来的间接负作用。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虽然很小,但是间接作用合计最大,表现为通过每穗实粒数(0.422)、每穗总粒数(0.096)、千粒重(0.034)对产量的间接贡献,最终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所以在线性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将株高因子进入,建立产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y=-479.4+0.5X5+13.5X8+13.9X2+2.6X6+0.009X3,多元决定系数R2=0.614,F=59.976**,当产量水平达7425kg•hm-2,株高95%时的置信区间为85.9~91.2cm。

2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2005-2013年浙江省早稻联合品种试验高产组194个参试材料数据的相关分析,得出产量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产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479.4+0.5X5+13.5X8+13.9X2+2.6X6,产量水平达7425kg•hm-2,4个性状95%的置信区间,每穗总粒数(X5)为130.6~142.9粒,千粒重(X8)为26.2~27.8g,有效穗(X2)为276.0万~298.5万•hm-2,每穗实粒数(X6)为105.7~115.0粒。通径分析发现增加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不足以弥补其影响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降低对产量所带来的间接负作用;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虽然很小,但是间接作用合计最大,主要是通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带来的间接贡献,这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综合上述3种分析可以得出浙江省早籼品种产量的提升可通过在保持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选育大穗型、高千粒重的品系,同时适当地增加株高,产量水平达7425kg•hm-2,株高95%的置信区间为85.9~91.2cm。

作者:王孔俭邓飞朱浩单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早籼品种产量与经济性状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zjnykxzz/6576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