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麻结构与个体发育研讨范文

大麻结构与个体发育研讨范文

时间:2022-08-14 08:30:14

大麻结构与个体发育研讨

《中国麻业科学杂志》2014年第三期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云麻1号、云麻5号、云晚6号三个品种,其中云麻1号和云麻5号由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云晚6号由版纳州农科所提供。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为昆明市五华区沙朗街道办事处桃源村,位于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22'''',平均海拔1891米,年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约1031毫米,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相对湿度58%-83%,全年无霜期近年24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间2400多小时,紫外线强度较高。试验地前作为蚕豆,土壤主要养分状况为:pH值6.17、有机质49.6g/kg、全氮3g/kg、全磷1.06g/kg、全钾19.75g/kg、水解性氮324mg/kg、有效磷22.7mg/kg、速效钾277mg/kg。

1.3试验方案试验采用正交法L9(34)设计方案,设密度、肥料和品种3个因素,1空列,各设3个水平,其中密度和肥料第1、2、3水平分别为实际生产中的低、中(实际)、高水平(表1)。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27个小区,每个小区畦长4m,畦宽2.5m,面积为10m2。播种方式为条播,行距为0.3m,肥料按设计用量于撒种前施于沟中,撒种后盖土。播种密度为原设置密度的2-3倍,出苗后2周按设计密度间定苗。

1.4数据收集与分析工艺成熟期调查株高、茎粗、韧皮厚、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单株干皮重、单位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和单位面积干皮产量。采用Excel2010进行数据整理,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极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麻群体结构对个体性状的影响表2表明,在3个不同因素中,密度因素对调查的所有个体性状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肥料因素对株高、茎粗和单株干皮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品种因素仅对单株干皮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对个体性状株高、茎粗、韧皮厚和单株干皮重的影响均为密度>肥料>品种,唯对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重的影响为密度>品种>肥料(表3)。表3表明,大麻在水平1(低密度)下各指标都高于水平2(中等密度)和水平3(高密度),且随着密度增大,株高、茎粗、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重和单株干皮重逐渐减小,低密度皆显著高于高密度,而肥料恰恰相反。不同密度下各项指标最大值分别为:株高(368.3cm)、茎粗(18.98mm)、韧皮厚(0.59mm)、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重(130.50g)和单株干皮重(16.33g),以上皆为低密度水平下。不同施肥量下,株高(350.2cm)、茎粗(16.07mm)、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重(92.87g)和单株干皮重(11.93g),以上皆为高密度水平下,韧皮厚则为水平2下0.52mm。品种与两者都不一致,不同品种间,唯单株干皮重有显著或较明显的差异,而株高、茎粗、韧皮厚和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2群体结构对大麻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表4表明,9个处理组合平均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在15737~44200kg/hm2之间,其中以处理8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最大,为44200kg/hm2,并显著高于处理1、2、3、4,处理5、处理9次之,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最小,为15737kg/hm2,仅为处理8的35.6%;9个处理组合干皮单位面积产量在2505~6143kg/hm2之间,其中以处理8的单位面积干皮产量最大,为6143kg/hm2,且高于处理1、2、3、4、5,处理7次之,2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的单位面积干皮产量最小,为2505kg/hm2,仅为处理8的40.8%。表5表明,在3个因素中,密度对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干皮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肥料和品种对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干皮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处理因素极差分析结果(表6)表明,各因素对地上部干物质产量的影响为密度>品种>肥料,而对干皮产量的影响是密度>肥料>品种。表6表明,随着密度增大,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干皮产量逐渐增加,且水平3(高密度)皆显著高于水平1(低密度),72株/m2条件下的地上部干物质产量(38860.89kg/hm2)和干皮产量(5859.55kg/hm2)最大。随施肥量增大,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干皮产量均有所增大,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的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干皮产量有所不同,但差异不显著,直观来看,云麻1号的地上部干物质产量(35587.11kg/hm2)最大,云麻5号的干皮产量(4602.47kg/hm2)最大。

3讨论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人们的关注重点逐渐由单株转向群体,重视协调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矛盾,使群体内竞争达到最小,从而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6]。密度、肥料和品种是大麻群体结构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个体发育和单位面积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素间直接相互作用对作物群体结构产生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内个体的营养面积减小、光照条件以及其它环境条件必然恶化,导致个体之间因竞争激烈而生长发育受到削弱,但是增加施肥量,大麻植株习性的适应性变异以及大麻的群体效应如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迅速丧失、提高植株间的空气湿度等,能对个体之间的矛盾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表现为个体数目增加对产量提高的正效应大于个体发育被削弱对产量提高的负效应,从而产量也相应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过程中,不同密度对群体各指标都表现为显著差异,密度为制约群体结构的最重要因素,其对个体发育和单位面积产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肥料对韧皮厚和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影响不显著,但对株高、茎粗和单株干皮重影响显著,其对群体结构的光合性能或者群体光合作用影响不显著,其主要通过影响茎粗而间接影响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而品种因素的变化则较为复杂,规律不明显,这可能与不同的品种其个体习性不同有关,但整体为不同品种主要是单株韧皮重的差异而导致品种间的群体结构差异,其通过个体习性的改变适应群体结构所造成的环境变化协调个体之间的矛盾发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其中密度的决定性作用与房郁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肥料的作用与刘青海等研究结果一致,品种的作用与吕咏梅的研究结果一致。大麻的产量决定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密度、肥料和品种等因素优化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方能实现优质高产。本试验中,每公顷施肥量大于复合肥600kg+尿素90kg,48株/m2和72株/m2两者的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差异不显著,这表明仅靠增加密度、增大施肥量很难实现高产。至于群体结构何为适宜,则要根据生产目的,充分考虑肥力条件、品种习性以及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来确定。在本试验中:处理8在单位面积干皮产量和单位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都最高,且皆同时显著高于处理1、2、3、4,与处理6、7、9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大麻产量指标在高密度下较低密度高,同时密度也是决定大麻产量的最主要的因素,而且如果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肥料较低时(复合肥300kg+尿素45kg)大麻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作者:杨阳周洪友杜光辉李丁未刘光花刘飞虎单位:云南大学农学院云南省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麻结构与个体发育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zgmykxzz/65197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