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分析范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分析范文

时间:2022-08-24 04:42:46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探讨解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有效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传播。“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主要实验材料是病原微生物,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本课程区别于其它实验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条件限制,我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大部分安排在不具备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普通实验室中进行,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矛盾,本研究通过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实验室硬件条件升级改造以及对课程内容涉及的菌种及其配套软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保证了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条例的落实及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验管理;生物安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近年来随着全球传染病疾病疫情变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出现,且基于当前生物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以此指导和规范生物医学及相关领域的行业行为。作为高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同样面临着生物安全带来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医学微生物学”本科阶段实验教学直接承担着培养学生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及技能的任务,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具体总结如下。

1确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及规范管理

1.1在教师队伍中确立生物安全的概念。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工作人员培训上做了大量工作。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教育,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措施。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教师是教学中的施教者,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系统,强化教师的生物安全理念,是我们开展实验教学的关键。需要特别重视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牢固树立生物安全责任感和警觉性,强化实验人员的实践技能,严格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减少个人大意或危险行为,从而有效避免失误性和疏忽性安全事件的发生。例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对于BSL-2的基本要求为: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置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应该严格强化对BSL-2实验室人员个人可靠性的审查与评价,实施从业人员的准入制管理,确保接触高危烈性病原体的实验人员具有专门机构授权的从业资格认证,实行BSL-2实验活动的持证上岗以及实验室严格的出入进管理制度;更为关键的是,要制定BSL-2实验室人员行为准则,完善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进而加强从业人员的问责制管理。

1.2在学生中确立生物安全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课教学,学生首先必须了解《生物医学安全及法规》,上述学习让在培养学生方面,我们将生物安全概念作为第一堂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将“微生物实验室规则”、“生物安全”、“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等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之融会贯通,并着重实际操作的培训。此外,我们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等相关政策及法规条例进行介绍,对实验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理论及实践并重的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真实体验,同时也较好地树立了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为更好地开展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

2.1完善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由于软硬件条件都有不同程度地提升,因此我们对原有制度进行了改进并加以完善。我们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条例为依据,制定了《微生物学教学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人员准入、各种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内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生物安全自查、资料管理、意外事件处理等均做了详细的规范[2]。此外我们还对普通级实验室中涉及的相关操作规程、实验室药品化学制品的使用管理细则、实验室废物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课上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更新[3]。由此我们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力争使教学及管理的整个过程标准化、规范化,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新的实验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展上述工作,我们将生物安全的理念渗透到教师及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让生物安全理念从教学伊始就深植于教师学生的头脑中,并不断强化,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以实验室管理制度为抓手不断推进实验室生物安全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以适应新形势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和抽查活动是有效地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建立监督检查和自查机制,通过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实验室亦应建立自查和日常巡查制度。通过监督检查和自查的形式,查找管理漏洞,发现安全隐患。检查工作应避免流于形式,应注重实效,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行为,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2.2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升级改造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微生物学实验课大多在普通实验室开展,这和国家相关法规条例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与之伴随的生物安全隐患凸显出来,导致部分实验内容不能正常开展,实验教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这种情况在国内大多数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入手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对相关法规条例的学习和调研,我们把提高实验室等级作为切入点,结合现有条件,将普通级教学准备实验室升级到生物安全水平二级(BSL-2)实验室[4]。这样使得需要在BSL-2实验室进行的细菌扩增培养等工作在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得以开展。依托学校对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我们的教学质量在硬件的改造升级中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安全的教学环境。

2.3实验内容的梳理及配套软件的建设除了实验室硬件方面的提升。我们还在实验内容和相应软件方面进行改进并充分挖掘其潜力。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涉及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内容是菌种,因此我们在菌种的选择使用等方面下功夫,使其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验课教学用菌种的甄别、梳理和选择目前本实验室涉及的菌种有十余种。得益于教改的不断深入及BSL-2实验室的建立,整个实验准备工作可以严格按生物安全等级的要求进行操作[5]。我们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工作,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学习交流,在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及技能的全面培养;升级实验室安全等级,使实验课中涉及生物安全的部分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利用此平台开展新的实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首先规范菌种的使用,再对教学内容中的实验项目一一进行取舍并改进,配合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实验课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医学微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得到具体落实,“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及实验课取得了长足进步,医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更上了一层楼,适应了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秦锋,黄强,袁久哄.浅析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原因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8):302-306

[2]马雪娇,卢耀勤,孙梦颖,等.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网络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144-147

[3]王先亮,严慧聪,汪美贞.高校环境类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6):303-306

[4]弢沈,彭宜红,曹杰,等.面对特殊挑战,建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12):801-803

[5]彭宜红.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J].微生物与感染,2014,9(1):28-30

作者:何义1;吴丹1;蒋莲秀1;黄光玲1 单位:1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swzyzz/71884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