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林区岩羊种群资源现状与管理范文

林区岩羊种群资源现状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2-08-05 04:45:29

林区岩羊种群资源现状与管理

《林业实用技术杂志》2014年第七期

1种群生态

1.1种群密度与数量该林区岩羊在生物学上属于同一个种群。调查以截线抽样法进行,以90%的可靠性估计种群密度,以扣除海拔4200m以上高山裸岩面积后的各类土地面积作为岩羊的面积,密度与分布面积之积为岩羊的种群数量。其中扁都口资源管护站、玉带资源管护站巡护的大石壁、小北岔、天个狼大阪、二道沟、香楼山、狮洼山、小西沟、冰台沟和大箩圈沟9个林班的面积为16899hm2,岩羊分布面积15501hm2,密度0.0241±0.0061只/hm2,数量374±95只;冰沟资源管护站和大河资源管护站巡护的西岔石房子、豹子崖、马房子沟、石炭窑、王家圈、贫黑涯、刺疙瘩、饿狼沟和丰硕河9个林班的面积为16390hm2,岩羊分布面积15523.29hm2,密度0.0030±0.0006只/hm2,数量47±9只;该林区岩羊种群的平均密度0.01355二○一四年第七期林业实用技术420±104只。本次调查获得的岩羊种群密度是根据分布面积估算的粗密度,不是根据实栖面积估算的生态密度。采用粗密度仅仅是为了方便调查,并不影响对种群数量的估算。

1.2高密度原因分析童子坝河、玉带河、大河三大水系周边区域岩羊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该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山高坡陡,自然地理险峻,有利于岩羊的生境选择;二是该林区设立有四个资源管护站,管护人员月巡山查林22d,加之林区派出所开展的各种执法活动,有效的遏制了盗猎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弱了人为限制因子。三是根据观测记载,岩羊活动地带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大型食肉动物相对较少,无疑给岩羊繁殖和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要的生境条件。

1.3性别比与年出生率依据调查观测记载的岩羊实体数推算,种群性别雄雌比为1(♂):3.88(♀),雌羊所占的比例81%显著高于雄羊所占的比例19%。岩羊的绝对生态出生率为37.15%(幼体/成体),特殊生态出生率为42.57(幼体/成雌)。

1.4数量变化趋势分析岩羊对生境适应强,大型食肉类天敌少,禽类天敌主要为玉带雕,仅对1—3月龄的幼羊造成危害。为此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制于偷猎影响。20世纪60—70年代,无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规模狩猎强度大,致使岩羊种群数量锐减,密度呈现较低趋势,80年代后期狩猎强度减弱,90年代随着禁猎法规的出台,狩猎强度减小,数量加强趋势呈梯度增长,种群得以长足发展,十几年间至少增加了1倍以上。

1.5生境动态与行为生态岩羊喜攀爬,善登岭,逐牧草,营集群,悬崖峭壁行动自如。然而,群体的大小多少依时间、季节、交配期呈规律性变化,年度内的2—11月为非交配期,雌雄分居栖息,这个时期群体数量多者几十只在一起,少者数只在一起,并且雌性的群体中常常有幼体或亚成体出现;12月至翌年的1月为交配盛期,两性混合栖息,群体内有幼体、亚成体、成体表现类型,数量庞大,群居生活;多者达二、三百只。其分布范围也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变化,夏秋两季分布范围最广,除冰川、深度积雪地和海拔4200m以上的石山外,其余各种类型的生境上都有岩羊生活栖息。10月中下旬气候变冷,岩羊从高海拔生境地带逐渐下移到低海拔生境地带的河流周边。翌年4月中下旬气候转暖时再渐向高海拔生境地带转迁。就这样随着季节、气候的轮换,迫使岩羊被动迁移进行牧场的轮换更替。岩羊属于杂食性食草动物,但本区岩羊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和山杨、山柳、金露梅、银露梅枝叶及其它杂草为食。一般每日觅食2次,分别为5∶00—9∶00和17∶00—21∶00,中午和夜间卧息于安全隐蔽处。一般日活动范围距水源4km左右,饱食后于黄昏时间饮水,活动生境地带无固定兽径,群体觅食时常有两三只成体负责警戒,若有险情,警戒成羊发出“嘘嘘”鼻音,同时带领群体成员朝一个方向逃避。

1.6生殖行为岩羊一龄达到性成熟,雌性始孕期1.5龄以上,雄性初配期2龄以上。每年11月中旬发情并交配。但是,由于群体发情初始期的不一致性,致使交配期持续时间约50d左右;配偶状况为“一夫多妻”制(一雄多雌),处于发情期的雄性岩羊生性活跃,为了获得较多的雌性,拥有更多的交配机遇,它们常常不惜生命发生格斗,身体强壮的胜者,优先获得交配权;这是生物界选优淘劣,物种延续的自然法则。通常一只雄羊占有雌羊数达8~16只。雌羊回孕期约170d左右,6月中旬产仔,每只1仔,哺乳期约3~4个月。哺乳期间,雌性成、幼个体常常群集在离水源较近的灌木林、针叶林缘周边觅食。

2野生岩羊资源管理

岩羊生物种群在祁连山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使这一野生动物与人类和平共处,双方达到资源共享;保障资源永续利用,这就需要我们对该物种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不但要加大对岩羊种群的直接监控力度,而且要对其栖息地进行更高水平的制约管理。

2.1种群管理一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野生动物群落深层次研究。二是对野生岩羊资源实施动态监测监护,适时掌握其种群组成成分、数量、结构、性比、龄期和种群出生死亡率数据及行为学、形态学上的资料,把管理工作由粗放性向集约性转变。三是合理利用林下植被,改变单纯保护方式,有效利用岩羊资源。岩羊是祁连山林区大中型野生经济食草类动物中的优势种,对其开发利用不仅减轻了食草动物过度啃食践踏对栖息地的有害影响,而且能使管理机构从中获益,有效解决资源管理资金匮乏的问题。为此,建议在童子坝河、大河周边岩羊密度较高区域设立狩猎场,有计划地开展猎捕。

2.2猎捕限额据观测统计资料分析,可在岩羊种群不致于绝灭的条件下,将种群保持在最小危害密度水平,把对植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目前,为了维持种群有较高的生产力,目标密度仍以高于最小危害密度为宜,猎捕只限于在童子坝河周边高密度区域进行。估算公式:年均增殖率G%=1/A×100%,年均增殖量G=S×G%,年最大猎捕率C%=G%×80%,年最大猎捕量C=S×C%(上式中:A为岩羊最大自然寿命、S为岩羊数量、80%为安全系数)。根据监测记载,岩羊种群个体存活期的自然寿命为12a以上,按最大自然寿命15a求得年平均增殖率6.66%是个偏低的数字,依此估算的年最大猎捕率5.33%是安全的;以较高密度区域现有岩羊374只为基数求得年平均增殖量为25只,年最大猎捕量为20只。

2.3生息地管理野生动物是栖息地上的产物,栖息地是生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共存,维护着生态系统周而复始的循环。在大河口林区内,牧民的草原是野生岩羊的主要载体。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岩羊与牧民放饲的家畜对有限食物空间—草原的竞争加剧;特别是在干旱年份或植物休眠期的冬春两季,高密度区域内的岩羊与家畜争食的局面显得尤为剧烈。这些食草动物对生境地的过度啃食和践踏,造成地表蓄水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成为除气候因子外导致草原、栖息地持续退化或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严重的影响了童子坝河上游祁连山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如今,部门之间管理职能的不一致性,造成管理效率得不到提高。主要体现为林业部门是野生动物种群管理者,畜牧部门和农牧民是草原管理经营者,他们在不同利益的驱使下,存在管理经营上的分歧,没有达到相互统一有机结合。所以,解决这一矛盾仍需政府出面,按照一统的原则,加强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沟通协调,以严格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为主线;根据草原承载力核定家畜饲放量;限制高密度区域野生岩羊的种群数量。从源头上为生境减负减压,以此提高植被恢复几率;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作者:朵天庆史国民单位:甘肃祁连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河口保护站

被举报文档标题:林区岩羊种群资源现状与管理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lysyjszz/65109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