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治理的难点与策略范文

生态治理的难点与策略范文

时间:2022-08-05 03:22:59

生态治理的难点与策略

《林业建设杂志》2014年第三期

1生态治理的现状分析

为了改变东川当前面貌,再造东川的山青水绿,地方政府、社会力量及科研机构已经在选择适生植物、应对恶劣环境方面作出了努力。

1.1选择适生植物

1.1.1地方政府东川区自2008年开始建设苗木基地以来,已经有40多家苗木生产、经营单位。为达到苗木基地建设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东川区政府除了在专业技术层面推广造林试验,还准备建设一个苗圃地的样本。

1.1.2社会力量2000年成立的昆明东川区金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集采矿、选矿、冶炼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2010年,该公司主动承担区政府下达的万亩造林计划近50%的任务,在2010、2011年的两年时间里,公司分多个片区对东川的荒山进行绿化,投入资金1479万元,完成造林27675亩。

1.1.3林科机构东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在苗木选择、整地方式、栽种时间、种植方法、浇水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选择适于干热河谷生长的合欢、藏柏、滇朴、苦楝和核桃5个树种,结合2种整地方式和3种浇水方式,制定出29种实验组合,并在示范林地分片区进行不同树种组合的栽种,最终确定了苗木长势较好的几种方案并进行大范围推广,提高了该区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1.2应对恶劣环境

1.2.1地方政府历届东川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工作,东川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作为东川实现全面振兴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

1.2.2社会力量东川的泥石流是该区生态问题中的顽疾,让荒滩变绿洲,是人们正在为之奋斗的目标。2011年,企业家冯兴能利用荒滩资源,在东川泥石流发生最频繁地区之一的大白泥沟开始建设苗圃基地,经过3年时间,完成了42个树种的育苗和育种试验,截止2013年3月,已完成苗木基地建设1500亩,培育和移栽榕树、滇朴、木棉、凤凰木等16个品种,200余万株,共投资346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各种苗木600多万株,为东川和周边县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优质苗木。

1.2.3科研机构东川气候条件良好,光照、温度很适合植物的生长,最大的难题在于水少且土层贫瘠。据调查资料显示,植树挖塘到60厘米深,却没有潮土。东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根据该区降雨过度集中、难以被土壤吸收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漏斗底鱼鳞坑整地方式来积蓄水分,采用此方法栽种的银合欢,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通过效法陕西神木县利用矿泉水瓶的方法栽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只有在雨季才能种树的限制。

2东川区生态治理的难点与问题分析

2.1自然条件恶劣东川属滇中偏东地区,以溶蚀、侵蚀中低山为主,地形地貌复杂、山体陡峭,岩溶峡谷普遍,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荒山造林的坡度则更大。由于地处岩溶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可采水资源缺乏,该区年均降水量688.9mm,年蒸发量1600~2800mm,降水少蒸发大,严重缺水。东川的山地由于岩石大面积出露,形成石山、半石山或石芽地,以致土层薄而不均匀,且岩溶区的成土物质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淋溶后的残留物质,极不利于成土作用和植物的生长[2],这些因素均增加了植被恢复的难度,加剧了雨季形成洪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由于当地铜矿资源储量巨大,长期以来人们伐薪烧炭炼铜,对森林资源开发过度,加上地处深大断裂、山高谷深、地质疏松,最终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东川生态环境的脆弱进一步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发,东川境内有灾害性泥石流107条,每年雨季几乎所有支沟都有泥石流发生[3],是中国泥石流多发地区[4-5]。

2.2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国林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包括,为林业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资金、信息咨询等提供的“产前服务”,为林业正常生产作业提供的“产中服务”和为产品收购、储藏、加工、销售提供的“产后服务”[6]。通过对东川的调查发现,东川林业服务机构的覆盖面基本达到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相对于其生态恢复的面积来说,则显得不够充足。东川的岩溶地貌对于植被恢复难度、管理水平和资金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东川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凸显资源瓶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于以资源开采为经济支柱的东川,其制约作用更加凸显。东川自古就有“铜都”之称,是重要的铜资源开采地,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发展经济而大面积砍树炼铜,破坏了大量森林资源,正因为曾经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现今东川的恶劣生态环境。只有改变以资源开采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依赖资源深加工的重工业发展模式,才能保证已有的生态治理成果,已有实现东川“十二五”的跨越式发展。

2.4水利设施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7]。东川旱涝灾害固然始于天气,但其岩溶地质和不完善的水利设施加剧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当降雨强度较大时,产生的地表径流迅速汇聚到洼地,造成暂时性、局部性的涝灾;到了旱季,由于土层薄,贮水量差,地下水位非常低,使得旱灾频繁发生。

2.5人口增长快且人为干扰严重人口增长是一个复杂且有规律的过程,未来的半个世纪,云南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规模,从人口峰值达到的时间看,发生在21世纪30年代末与40年代初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云南仍将面临持续30~40年的人口增长压力[8]。对于地处岩溶地区的东川,由于当前的生态环境恶劣、未来生态恢复难度巨大,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紧张关系将会更加突出。森林是东川最重要也是最缺少的生态资源,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如果东川未来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森林资源承载力,将严重阻碍生态恢复成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6林业发展仍处困境东川的林业发展有其特殊性,由于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林业发展速度缓慢。“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主要以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由于造林树种单一,大力发展人工纯林,忽视对灌草植被的培育,不能有效控制其水土流失。林业产业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发展结构单一,难形成规模;经济林为小规模种植,经营管理程度低,抚育管理资金缺乏,没有形成林业经济产业链。

2.7资金缺乏资金是东川生态修复中的难题,特殊地质条件难造林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但需要资金支持。由于东川生态破坏的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的面积过低、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等,现有资金难以满足更大面积的造林、现有林地管理以及营造科学合理森林群落的要求。生态恢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如何获得持续资金的支持是成为东川生态修复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3生态治理的对策建议

3.1改善恶劣的自然条件要改善东川泥石流频发,生态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须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泥石流多发流域进行全面整治,包括山坡整治、沟谷整治和堆积区整治;对于重要的工矿企业、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进行重点防护;建立泥石流的预防、预警、预报体系。

3.2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须在“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框架下,健全以林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根本上保护林农的权益,维护林农的利益,减轻林农的负担;强化基层林业站服务职责,提高基层林业服务人员的素质,拓宽融资渠道,并且在资金、技张良,昆明市东川区生态治理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术、信息、法律、生产资料、林权流转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建立各种类型的新型林业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林农自愿”等原则,促进政府与林农的有效沟通。

3.3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矿产资源的是东川重要的经济支柱,随着开采的进行,资源逐渐枯竭,势必影响东川的经济发展,生态治理的进度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对于东川经济的发展,应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依托东川原有的国有企业进行合理改制和组建新的优质民营企业,积极探索企业运行新模式;借助“东川再就业特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企业落户东川,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东川;加大环境友好型企业政策扶持,促进多元产业共同发展;对于还在运营的资源开采企业,要改善开采技术,限制开采量,增加开采税赋,强制进行采后矿山的植被修复。

3.4促进水利设施建设为促进东川落后的农林水利设施建设,使其在雨季存水并控制涝灾,在旱季利用存水进行浇灌,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在坚持农民和政府共同出资修建水利设施的基础上,加大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出资力度;将重要的农林水利设施的修建,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按照共同修建,同受益的原则,将涉及多个县乡村的水利设施的修建责任落实到相应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于修建水利设施出工的农民实行有偿劳动原则,对其实行适当补偿和政策优惠。

3.5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应坚持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根本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强化云南“少生奖励”政策,体现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对农村放弃二孩指标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实行多方位的奖励措施。

3.6创新林业发展模式林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将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东川须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寻求经济效益,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创新林业发展模式。须从以下方面着手,按照生态恢复的基本顺序,即草本、灌木、乔木和森林,来合理规划林业的发展模式;创新林业融资的模式,如银行的无息贷款、减免林农经营模式的税费等;将草地和灌木的种植价值,按某种计算方法和乔木的种植价值相换算,使种植此类植物的人可以享受到政府的生态治理补贴;加大林木种植和林下经济的共同发展,挑选合理的林下经济作物作为东川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3.7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东川的生态治理仅仅靠政府和个别企业、个人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植被大范围被破坏,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为了集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东川的生态治理中,应从以下方面寻找突破,对工矿企业和污染较大的企业实行额外税费政策,将这部分资金用作东川生态治理;强制工矿企业进行符合要求的植被生态修复,让污染较大的企业每年进行规定规模的义务植树;对于参与东川生态修复的企业减免一定税费,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施行政策倾斜和物质奖励,对于生态治理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施行政府拨款和额外奖励;对于帮助东川进行生态治理的外来企业、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全省宣传,放大这种跨地域的生态治理模式。

作者:张良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态治理的难点与策略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