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渔业科技平台建设分析与发展范文

渔业科技平台建设分析与发展范文

时间:2022-09-11 11:34:35

渔业科技平台建设分析与发展

《江西水产科技》2017年第2期

摘要: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总结了其渔业科技平台的建设现状以及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成果产出、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效。面对渔业发展新形势,分析表明其存在着布局系统性不足、顶级平台不多、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系统布局、打造精品平台、开发平台网络管理系统等发展建议,旨在为渔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渔业科技平台;现状分析;发展思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渔业科技平台是指支撑渔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机构或组织,是开展渔业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1-2]。渔业科技平台按照功能定位分为科技创新、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三类,按照设立单位分为部级、省部级、地方等层级[3-4]。其中,科技创新平台是组织渔业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和共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肩负着源头创新、开展前瞻性研究、组织开拓性工作的重要使命;科技支撑平台是组织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和技术集成与示范的主要基地;科技服务平台是服务社会渔业生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公益体系[5-6]。截至2015年底,我国省部级以上的渔业科技平台已建154个,包括部级平台19个、部级平台54个和省级平台81个,涉及资源环境、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病害防控、水产加工、质量安全、装备工程、信息技术等八个渔业研究领域(以下统称为“学科”),为提升我国渔业科技核心竞争力、引领渔业经济发展和培养渔业科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简称“水科院”)作为部级水产科研机构,是我国渔业科技平台的主要依托单位之一。本文以水科院为例,概述其渔业科技平台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渔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1科技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1.1平台体系现状

水科院建院以来,按照行业科技发展需求,结合单位优势与特色,不断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工作,现有渔业科技平台132个,包括部级平台4个、省部级平台87个、院级平台41个;科技创新平台96个、科技支撑平台19个、科技服务平台17个(见表1)。全院搭建起以“国家—省部—院”三个层级、“创新—支撑—服务”三种功能定位为基本框架的渔业科技平台体系。各级各类渔业科技平台为促进水科院乃至全国渔业学科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1.2平台布局分析

从平台层级来看,省部级平台最多(占66%),主要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野外台站等;其次是院级平台,主要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际合作平台;部级平台最少(3%),包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共建)、淡水鱼类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渔业机械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4个。从功能定位来看,科技创新平台最多(占67%),主要为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次是科技支撑平台(20%),主要为野外台站、水产加工技术中心及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科技服务平台站最少(13%),主要为质检中心及试验中心。从学科分布来看,资源环境学科最多(占24%),饲料营养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最少(各2%);从单位分布来看,黄海水产研究所平台最多(占21%),渔业工程研究所最少(无)(见图1)。

2科技平台的主要功能与建设成效

2.1优化院所战略定位,引领全国渔业科技创新

对于多位一体化的科研机构,如何布局院属单位在全院中的定位是一个难题。作为学科建设的宏观标志,高水平科技平台代表单位的发展定位。因此,布局高水平科技平台是调整多位一体化的院所战略定位的有效措施。对比水科院院属各单位的优势平台与院规划对其的战略布局,不难发现,水科院通过高水平的建设逐步实现了各单位的中长期发展定位。如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之于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国家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中心,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综合重点实验室之于东海水产研究所的大洋渔业科学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综合重点实验室之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国家湖泊生态渔业科学中心等。同时通过建设国家实验室和牵头三个农业部渔业重点实验室学科群等高水平科技平台,引领渔业科技创新,促进全国协同创新,发挥了渔业科研“国家队”作用。

2.2聚集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产出

对比科技平台与科技经费的数量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虽然科技经费的变化存在相对滞后性,但两者成正相关(图2),表明科技平台的发展有利于科技资源的争取。随着科技平台的发展,科技平台已经逐步成为水科院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十二五”期间,在各类平台的支撑下,水科院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课题)4727项,合同经费25.2亿;省部级以上奖励131项,其中部级奖励2项;获得水产新品种14个;获得专利授权2095项,其中发明专利1048项;发表学术论文6773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814篇;出版专著123部。

2.3凝聚和培养大量优秀人才,科研团队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水科院各级科技平台现有工作人员283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部级、部级突出贡献专家30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8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2名,水科院首席科学家28人,研究生导师395人,已基本形成了由院士、部级专家、部级专家、水科院首席科学家以及中青年优秀人才组成的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2.4大力开展基础条件建设,硬件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十二五”以来,在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农业部修缮购置等项目的支持下,各平台实验装备、基础设施总投资达5.08亿元,实验基础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全院拥有2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025台套,其中单价5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30台套,单价20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台套,为支撑科技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3科技平台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明确将“基地和人才专项”作为五大类科技计划之一,要求新建一批高水平科技平台,将科技平台建设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科技平台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8]。然而,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水产品结构性过剩,信息装备水平落后的问题,渔业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9]。同时,更需要围绕渔业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渔业科技平台的整体布局,使科技创新更加主动地服务于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面对现代渔业建设新要求,水科院科技平台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3.1布局系统性不足

一是学科布局不均衡。如水产饲料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50%~80%,是渔业科学的重要学科,而水科院水产饲料营养学科力量薄弱,相应平台数量仅占2%(见图1),成为水科院发展的短板[10];又如渔业的供给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重点向集约化、生态化陆基养殖和深远海渔业进军,亟需先进的装备工程和信息技术支撑,而渔业信息技术和装备工程学科平台数仅占2%和5%(见图1),不利于渔业机械化和信息化。二是区域科技平台“占位”不够。全院9个研究所主要按海区和流域布局,分布在7省市,其中所处的上海、湖北、江苏等省市级科技平台仍为空白,在促进区域渔业发展、引领区域渔业科技创新的科技平台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基础性工作平台布局不够全面。渔业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原始科学数据是渔业科学事业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目前水科院野外台站总体数量偏少(占13%)并过于离散,而且监测指标不够全面,仅包括部分天然渔业水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数据,缺乏对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品种、病害爆发、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渔业生产相关数据的监测。

3.2顶级平台不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水科院全院132个平台中,部级平台仅占3%(见图1),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仅有1个共建的国家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方面均为空白,多个优势和特色学科未能占领高水平平台,如海洋工厂化养殖、淡水渔业养殖、远洋渔业,与“国家队”和“一流科研院所”的定位不匹配;二是现有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平台相互交叉重复。如农业部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与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与农业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几乎均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3.3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运行活力不足

在科技平台管理方面,管理体系不够成熟,如院所上下两层的管理队伍主体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缺乏一套关于“建什么、如何建、如何管”的有效建设方法等;在科技平台运行方面,机制较为保守,缺乏全院统筹管理和共享平台,科技资源的共享与挖掘利用机制有待创新,没有稳定运行经费保障平台的运行,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机制。

4水科院渔业科技平台发展建议

面对新形势,针对存在问题,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科学谋划、加快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平台体系,努力提高渔业科技平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水科院科技核心竞争力。

4.1系统设计,优化布局

针对平台布局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建议围绕国家战略、现代渔业和院中长期发展目标等需求,制订渔业科技平台发展规划,指导全院平台建设。以“三级三类”为基本框架,构建资源环境、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病害防控、质量安全、水产加工、装备工程、信息技术等八大渔业科技平台体系,系统布局,促进协同创新,打造渔业科技平台“全院一盘棋”。重点加强饲料营养、信息装备学科平台的建设,培育薄弱学科;设立建设配套资金,鼓励省级平台的申建;整合优化现有野外台站,建设全国渔业科学观测网络体系,建立渔业大数据中心,提升渔业科技原始创新水平等。

4.2打造精品平台,提升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整体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建议围绕海洋强国、绿色生态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凝炼重大渔业科学问题,争取建设一批部级渔业科技平台,如“深蓝渔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淡水生态渔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牧场国家工程中心”、“工业化水产养殖国家工程中心”以及“渔用疫苗国家工程中心”等。

4.3开发水科院科技平台网络管理系统,提升管理运行水平

针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运行活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开发水科院科技平台网络管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展示水科院平台建设现状、发展规划及近期重点任务;二是展示各个平台档案、发展目标及动态信息;三是实现所内、院内、本区域及本领域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推进院所两级公共实验室的建设;四是明确平台管理团队、平台技术支撑团队;五是建立平台年度上报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管理与高效运行,使科技平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林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规划[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2):2-6.

[2]信乃诠.关于当前农业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5):3-5.

[3]刘彦,程广宇,段小华.我国创新基地的发展与需求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4):5-10.

[4]熊明民,刘建安.加强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3):17-21.

[5]蔡彦虹,刘平,李仕宝.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作用与效果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4):18-21.

[6]刘爽,熊明民,刘建安,等.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分析与发展思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1):49-51.

[7]钟汝杰,王玉梅,孙昭宁.中国渔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1):23-26.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5-09-25)[2016-08-20].

[9]农业部.《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12-31)[2017-02-20].

[10]庄保陆,郭根喜.水产养殖自动投饵装备研究进展与应用[J].南方水产,2008,4(4):67-72.

作者:钟汝杰;王玉梅;孙昭宁;潘洋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渔业科技平台建设分析与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jxsckjzz/70686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