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效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研究范文

高效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21 09:13:55

高效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研究

1政策法制体系建设

1.1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健全完善财政支农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制度健全、措施完善、运行高效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机制,确保各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地方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形成市、县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稳定增长机制。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实行多元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建立农业投入激励机制,通过补助、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开发领域,逐步建立以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外资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农业投资格局。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提高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健全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农业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主导机制。改进财政支农方式,积极探索对农民直接补贴和直接支持的有效办法,形成保障性强的财政支农投入主导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生产环节投入力度,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推广、动物防疫体系、生态林管护体系、农业综合开发、农民培训、小流域治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制定关系高效生态农业长远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保险、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保护制度。以财政投入为主导,吸引企业、社会、农民、外资广泛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财政支农运行机制。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政策的事权范围和责任,加快推进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支农运行机制。中央政府依法投入全国性的公共品,进行基础性农业科技推广、新技术开发,促进先导性农业的发展;地方政府财政要建立农业投入资金的有效增长机制,负责农业应用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传授,提供区域性农村基础设施等地方准公共品;基层政府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的工作。通过明确各自职责,协调配合,发挥财政支农的最大效能。加大财政支农运行机制改革和创新力度,建立规范的市、县(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合理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促进支农资金运行全过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2农业行政执法服务体系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以县为重点的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重点在种子管理、农药监定、肥料登记、兽药饲料监察、农机监理、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律进农村”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深入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管理手段,全面推进农业各项事业依法治理,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2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2.1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在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坚持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与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衔接原则,制定和实施地方优势和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与技术规范实施细则;种植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用量,畜禽、水产养殖业需强化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依托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大力培育各类专业村、专业乡镇、养殖规模场(户)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六大主导产业标准化、基地化建设,培育发展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带或产业基地,带动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黄河三角洲的优势农产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升黄河三角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经过3~5年农业标准化建设,基本构建起与国家标准相统一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各类农业精品园区实现标准化生产,特色和优势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的全过程基本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

2.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准入体系强化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省级计量认证工作,配齐乡镇(含产业基地、批发市场、龙头企业)质量检测机构,为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奠定良好基础。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完善体系、提高水平上下功夫。(1)进一步提高市、县、乡3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水平,整合各级检验检测机构及相关资源,建立综合性市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增加仪器设备和人员配置,搞好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扩大检验检测范围,规划建设高标准综合性的黄河三角洲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综合服务中心,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和预警评价。同时,加强乡镇(产业含基地、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有效开展工作。(2)健全完善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动态监测和预警评价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环节中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污染指标,逐步实行制度化、常态化、密集型检验检测和动态评价,实现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评价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3)建立农业投入与产出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监管制度。推行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搞好市场监管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各类品牌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率先实现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标识、批批有检测,实现农产品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档案、标识和质量自控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建立大型农产品流通市场经营者档案、进货台账、验货和索证等制度。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可追溯追查。

2.3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整合区域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资源,特别是乡镇一级资源,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市、县(区)、乡镇配合联动,物理防治法、生物防治法、高温闷棚法、利用害虫趋向性方法、土壤灭菌法、农艺法等多措并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广泛参与,建立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着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4畜禽渔业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动物防疫监督,配套相关防控设备,完善免疫监测、检疫监督措施,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有效监控。健全完善县乡村3级防控网络,县(区)成立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乡镇(街道)成立动物疫病防治监控所,村级设立村级防疫员。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通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市动物防疫装备、防疫技术和防疫队伍达到省内乃至国内领先水平,免疫标识佩戴率、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均达到100%;重点防治的22种动物疫病达到控制或消灭标准,猪、羊、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3%、8%、0.5%以下。渔业病害防治方面,着力发展网箱养殖和生态养殖,在确保水质生态优化的前提下,开展名优品种网箱养殖、网外增养殖,培植渔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3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

3.1着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立足优势产业,以扩大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长加工链条为重点,吸引更多工商企业投资兴建农产品加工项目,多方融资,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建成在全省具有较强影响的水产加工、畜禽加工、食用菌加工、粮棉油加工产业链条,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按照质量优异、特色突出、绿色生态的原则,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为主导,培育一批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以品牌农产品为载体,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

3.2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积极培育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户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通过专业合作和联合,实现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资金信贷和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

3.3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集散地批发市场,推进既有市场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供销、邮政、大型商贸、骨干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物流中心5个流通载体,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强化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与骨干龙头企业、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信息搜集、、预测、预警等方面的水平。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1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为总体思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和产品创新4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创建以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和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为主体的开放式体系。引进和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农业大院大所等机构的科技合作。支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进一步理顺农业科技推广管理体制,切实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构建职责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有效机制,提高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覆盖能力。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装备建设,实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保障基层农技人员高效率工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农村文化大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网点等服务设施,以村级农技员、植保员、科技示范户为依托,采用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探索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点建设模式。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广泛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建立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政府扶持、市场拉动、项目带动的原则,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为重点,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企业等服务主体多元化和农业科技转化、推广、评估、咨询、交易、培训等服务内容多元化。加大沃土工程、种子工程、农机农艺融合等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的新路子。在强化政府扶持和强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面向市场放开经营性科技服务,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4.2新型农民培育与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水平。大力组织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和谐推进”的培训模式,建立市、县、乡、村4级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分层次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村劳动力知识结构更新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其次,完善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平台。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和就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大规模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千人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建立健市、县(区)创业指导中心,搞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培训,力争3年内村村有创业带头人。健全完善市、县、乡3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创建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服务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外派劳务工作,加强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配套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4.3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紧紧抓住山东省实施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机遇,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宽带,无线全覆盖”,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整合农业服务资源,构建以乡、镇、街道为龙头,区域信息服务站点为基础的镇、村(大户、专业合作组织)2级信息服务网络;在搞好镇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同时,网络信息服务逐步向乡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延伸。

4.4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以提高现代农业机械装备、设施装备、自动化装备水平为重点,加快由传统农业装备向现代农业装备的转变。围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搞好作业机具的选型配套,全面推广各种配套农机具;围绕园区建设,发展节水灌溉设备和自动化、智能化设施、病虫害防治先进机械棉蔬机械采摘、喷药、施肥等自动机械和设备。积极推广配套保护性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等,引进、推广适宜的复式作业机械、节本增效机械、智能机械、精准农业机械,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积极推广实施小麦免耕播种、玉米保护性耕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等新型农机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5结语

黄河三角洲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关键阶段,绿色种植业、现代林业、生态畜牧业、现代渔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流通业和休闲观光农业6个主导产业已见雏形。为持续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制度健全、措施完善、运行高效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机制,确保各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改进财政支农方式,形成保障性强的财政支农投入主导机制。进一步推进以县为重点的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县、乡3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完善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动态监测和预警评价体系,建立农业投入与产出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监管制度。整合区域动植物病虫害防控资源,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渔业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立足优势产业,以扩大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长加工链条为重点,吸引更多工商企业投资兴建农产品加工项目,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完善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作者:郭奇郭洪海单位:山东创新源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效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hbnydxxb/6409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