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范文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范文

时间:2022-07-20 03:55:20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杂志》2015年第一期

1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成因分析

1.1变形破坏特征进场道路于2014年5月建成。据施工单位反映,在修建过程,路基开挖形成的路堑边坡及坡体上堆渣后并未见裂缝产生。至7、8月间,阆中地区普降连阴雨,该道路路堑内侧边坡开始蠕滑变形,形成滑坡。现场调查表明,滑坡宏观变形主要表现为:滑坡前缘局部滑塌,滑塌体高约1~1.5m(图4),沿基覆界面出现渗水现象;滑坡后缘出现明显的拉陷槽和拉张裂缝(图5),坡面出现多级错台和拉裂,侧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剪切裂缝,剪切错动裂缝在滑坡体周边地表贯通,形成近似扁扇形滑坡形态。实测数据显示,坡面弧形裂缝总体走向N32°W,宽10~20cm,延伸最长约40m,错落高度为0.2~1.3m(图6)。

1.2控制因素分析[6]~[10]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认为滑坡的产生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1)地形地貌条件滑坡为缓倾外坡,整体坡度较缓,坡体前缘为道路开挖形成的陡立临空面,为斜坡失稳提供了良好的临空条件。(2)地层岩性及岩土体性质滑体上部为人工杂填土,土体结构松散,利于地表水入渗,且具有密实度低、分布不均匀和遇水软化强烈等特点;下部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粘性差,透水性好,在长期雨水浸润作用下,具有高含水率、物理力学性质和抗剪能力差等特征。下伏基岩为弱风化砂岩,地下水在基覆界面富集,使基岩顶部土体进一步泥化、软化,从而在基覆界面形成软弱滑动面。(3)降雨作用降雨特别是连绵雨,对该边坡的恶化作用主要体现为:增加土体自重;充分饱水,软化泥化作用强烈,强度降幅大;粘性土体中的水分排出困难,孔隙水压力增高。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些作用和影响。(4)人类活动影响由于调查区原始地形为平缓多级平台,坡体整体坡度较小,处于稳定状态。进场道路修建产生的临空面,加之弃土弃渣堆放坡体之上,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坡体下滑荷载,改变了原有坡体的地质环境;同时,弃渣的随意堆放导致下部坡体原有排水通道破坏,排水能力降低,增大了孔隙水压力,降低了滑坡的稳定性。因此,施工开挖和弃填土加载是导致该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

1.3成因机制分析该边坡前缘临空条件良好,基覆界面缓倾坡外,基覆界面上覆可塑状粉质粘土,为坡体失稳提供了基本条件。施工中在原坡体后缘不合理的堆弃填土,增加了坡体下滑力,并使得坡体的排水不畅,导致岩土体进一步饱和,强度迅速降低。降雨是诱发该滑坡产生的主要动力因素[10]。滑坡体结构自下而上由含碎石粉质粘土和人工杂填土组成,具有透水性好、密实度低、遇水易软化等特点,使得滑坡在降雨条件下,自重应力和渗流作用力增加,促使滑移面抗剪强度进一步降低,剪应力增大,使得整个坡体稳定性不断降低。结合滑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及特征,可确定该滑坡演化过程为:道路开挖,前缘形成临空面;后期乱堆填弃渣,在降雨或外在动力条件下,前部滑体沿基覆界面向临空面滑动,后部土体失去支撑后随之向前产生多级滑移,导致后缘产生拉裂缝。因此,该滑坡可视为土质顺基覆界面滑动的牵引式滑坡。

2稳定性分析

2.1定性分析据野外现场调查,坡体中后部均见明显拉裂缝和下错变形,前缘岩土体局部滑塌,坡面呈现台阶状裂缝,表明目前滑坡处于蠕滑变形阶段。考虑到该区降雨充沛,雨季坡体的蠕滑变形加速度,坡体局部甚至整体会失稳破坏,威胁到进场道路车辆行车和行人安全。

2.2定量评价如前所述,该滑坡除考虑整体稳定性外,还需考虑局部稳定性。根据滑坡实际情况,除主滑面外,滑坡前部有贯通性比较好的次级滑面1,滑坡后缘影响区存在基本贯通的次级滑面2,因而计算模型中有三条滑面(图3)。结合刚体极限平衡法的传递系数法,采用GeoSlope软件中的SLOPE/W模块计算其稳定性与剩余下滑推力。(1)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坡体典型的纵剖面作为滑坡计算剖面,考虑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分别对滑坡整体或局部稳定性进行验算。计算参数依据滑体土室内试验、工程类比以及参数反演法综合确定。由于填土长期处于饱水状态,则天然、暴雨状态采用值相同。(2)稳定性计算及评价按上述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及计算工况,对进场道路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和滑体结构及机制分析,对次级滑面1和2,只作最危险的暴雨工况下验算;计算主滑面各剖面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2。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主滑面坡体在天然和暴雨状态下属于欠稳定-不稳定,由于该滑坡后缘发育有弧形拉裂隙,坡面径流容易入渗导致下部岩土体饱水、泥化和软化,极端不利组合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沿主滑面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大。次级滑面1在暴雨状态下稳定性系数介于0.93~1.00之间,属不稳定范围。由于该滑坡体厚度小、坡面径流排水不畅和土体长期处于饱水状态,且滑面1位于滑坡前部,因此,坡体前缘发生局部滑移或滑塌的可能性较大,这与野外调查一致。次级滑面3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1.10~1.27之间,属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发生整体性滑移的可能性较小,且剩余下滑力较低。

3防治对策

该滑坡为浅层土质顺基覆界面产生的牵引式滑坡,根据计算分析,滑坡天然或暴雨状态下整体稳定性基本满足边坡稳定性的最低要求,局部变形区稳定性较差。由于坡体变形,滑坡体结构已经变松散、且前缘临空坡度陡(>60°),坡体沿滑面1及主滑面继续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极大,将直接威胁道路、危及行车和行人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以防灾害性滑坡破坏发生。由于滑坡具有规模小,坡体厚度较小(平均厚度4m),前缘高陡(最大高度约12m),基岩强度高等特点,结合稳定性与推力计算分析,充分考虑场地特征和施工条件要求,建议在滑坡体前缘基覆界面之上设置抗滑挡土墙,做好排水孔,作为滑坡应急治理的主要措施。考虑到滑坡中上部由于胡乱堆载弃渣,改变了原始地形和下覆土体结构,导致坡面及坡体排水不畅,应对墙背滑体高于挡土墙墙顶部分按1/8~1/2的坡率清坡,确保清理到拉陷槽后缘,坡面平整,坡面汇水能顺利排走。除此之外,应对地表裂缝进行封填,减少雨水下渗。此外,考虑到该滑坡体整体稳定性不高,且水对滑坡的影响突出,因此,设置必要的排水工程辅助设施很有必要。可考虑在滑坡影响区设置截水沟,并在抗滑挡土墙前设置排水沟,形成连通的排水系统。

4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可获得如下认识:(1)进场道路2号滑坡是由于工程开挖加载及降雨作用诱发的浅层土质牵引式滑坡,沿基覆界面产生滑动。(2)目前坡体前后缘变形强烈,局部出现滑塌;坡体中部及后缘拉裂下错明显。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差。而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在降雨作用下,发生整体滑移失稳的可能性大。评价结果与定性分析一致。(3)滑坡规模小,岩土体结构简单,物理力学性质差,降雨对滑坡稳定性控制作用明显。综合考虑,可采取抗滑挡土墙、截排水和削坡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4)考虑到滑体的变形破坏特点及降雨主控因素,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建议在治理施工过程中严控施工方法,注意临时护坡及排水,尽可能避免雨季施工,同时加强跟踪监测。

作者:顾战宇 辉单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