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

美育教育论文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1大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是有效地锻炼身体,促进大学生正常发育,完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的美,使他们形成强壮的身体,健美、大方的仪态和风度。

1.2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教授学生如何欣赏、判断运动中的美的动作,纠正学生的错误。例如,艺术体操、舞蹈、武术、健美操均是需要艺术素养才可以练好的运动,能培养学生对运动中美的欣赏能力。

1.3大学体育课的组织

教学过程的安排和组织,要尽量连接严密、紧凑,引人入胜,给学生带来浓厚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和器材,要在安全整洁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努力渲染一种美的环境。

1.4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示范动作要准确到位、舒展大方,讲解要生动、流畅、不晦涩、贴近学生的生活。

1.5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高水平体育竞赛的美和人体动作的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在一些课程上,教师通过音乐做背景,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让整堂课更加富有生趣,让学生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审美能力。

2大学体育教师是美育教育的楷模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兴趣爱好十分多元化,对艺术、体育都十分热衷,同时他们摆脱了对老师单纯的依赖,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对有能力而亲和的老师表露憧憬,对敷衍的老师表示不信服。根据大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1体育教师要仪表整洁、动作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有直接的交流,教师的仪表、语言、举止、教学状态都对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教师教授的动作不规范、态度敷衍,学生上课就大打折扣,不可能欣赏运动中的美;如果教师能保持充沛的教学精力、举止言谈文明礼貌、衣着整齐合体、教态自然、和蔼可亲,那么此时,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为了审美的对象,教师所教授的运动的美则能完全正确地深入学生心中,让体育的美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2.2体育教师要用文化语言去教育学生

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紧扣学生的情感,教学艺术对学生情绪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闻者塞耳,这会降低学生从事体育的情绪,而且会给学生带来粗庸俗的不良影响。语言美是文化教育的结果,若是只顾运动不注意修练语言,这就很难做到语言美。体育教师需要广泛地学习,加强修练自己的语言。因为,体育教师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成为一个会用文化语言讲话的人,然后才能当体育教师。

2.3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以心灵美和行为美的要求去教育学生

体育要追求美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应该讲究体育的美。体育教师只有遵循体育美学的规范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既明了体育中的规范,又能欣赏更高层次的竞技的美。

3大学体育课各教学环节中的美育教育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人的道德行为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美感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愉快的体验,总是伴随着某种快感;二是带有倾向性的体验。但美感不等于快感,美感比快感所具有的内容丰富得多、深刻得多、高超得多。在大学体育课各教学环节中应按美育要求去准备、落实。

3.1课前场地的布置要讲究美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的运动场上进行,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教学必备因素。因此,上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准备教学器材,布局场地,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课上积极练习,减少失误,达到教学效果。

3.2在教学方法上讲究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注意更新,尽量多样化、趣味化。例如,准备活动中自编的徒手操动作可以经常变化,这样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不会生厌,并能够在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独特的美。体育课一方面是练习,另一方面是竞技,在课堂上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遵守规则,这也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一种美育。

3.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美的意识

大学生体育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观赏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现代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运动,日益向高、精、尖发展,处处表现高超的技术、和谐的韵律、巧妙的配合、优美的艺术造型,体现出健与美的高度统一。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犹如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大学体育课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分班教学,每学期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使他们在完成各种练习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方斗智斗勇的对抗中体验到体育的美。

4结语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中学教学有很多课程需要学习,这些课程我们可以联系起来,比如,英语课上,学到贝多芬这节课时,英语老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放一段贝多芬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音乐的魅力,再从音乐中的贝多芬回归到英语课文上,这样通过学生对音乐美的幻想,可以加强对英语课文学习的积极性。有时间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贝多芬的英文纪录片和艺术片。在历史或语文这样有研究价值的课上,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文化家、艺术家,来为学生上欣赏课,进行美育教学的培养。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去发现意境中的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仿佛使学生看到了大自然雄伟壮观的景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让学生感受到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又如,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音乐、美术、书法等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内在素养。刘天华的《二泉映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王羲之的书法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丽,这些艺术名作都是陶冶人们情操的绝佳素材。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能够使学生发现美和注意美,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织一个有关找寻生活中美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互相分享,让小组的学生之间进行美的探讨和讲述,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美的交流,让懂得绘画的学生来讲述山水画的美,让擅长书法的学生来分享书法的特点和书法的美之所在。通过学生亲自寻找美的过程,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感受美和发现美,这样才是我们的美育教育重点。密切学科配合,注意相互渗透若想要有效地在各个学科中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就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紧密配合,相互请教,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对美的了解更加全面通透。同时将各个学科互相配合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全面赏析,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欣赏。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一些艺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于艺术家和在艺术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想象力和直觉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对割裂脑的研究发现,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想象、空间关系、欣赏、情绪(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等形象思维、情感活动和想象;而属于左脑管辖的是书写、阅读、数学运算、言语、逻辑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左脑是智力的中枢,右脑是创造力的核心。与此同时,右脑也是艺术的中枢,因此进行艺术创作和开展艺术教育都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我国的应试教育过度地开发左脑,而忽略右脑的培育,其结果就是人们过度地偏执与个人的成败得失,缺少创新,缺乏整体意识。美育的培养,能够使人获得平和、宽阔的胸襟和广阔的眼界。爱因斯坦就是先用右脑,后用左脑。我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同时开发人的左右脑,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应该只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该接触艺术、舞蹈等活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开展舞蹈美育,就能够激发右脑的潜能,活跃大脑的智力基因。

2.舞蹈美育的智育功能。

开发了右脑功能就能够大大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右脑功能的开发少不了艺术教育或美育,这些是张秀华的《开发右脑,智力倍增》一书中提到的。智力的基础是活动和动作,而开发智力和创造力是智育的内容和目的,因此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可以从舞蹈方面入手。我们可以认为,舞蹈动作和活动来是可以提高智力和创造力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欲望,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创新和创造,然而创新包括知识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我们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达到不可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是强调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要把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融合起来,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人,认真开发右脑提高创新能力。

3.舞蹈美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尔曼的一次智力测验方法是非智力因素来源。1528名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被托尔曼选拔,且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追踪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在这些儿童都进入老年后,托尔曼发现: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到中年或是老年以后,大多数人是有所成就的,其中有成就的人数比社会上人选的同龄人占的比例要多得多。这足以说明,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缺少不了智力的。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也有20%的人的成就没有超过一般人,同时说明,智力又不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和充分条件。同样拥有高智商,但也有没有成就的,他们之间的差别就是在于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同。成功的一组人普遍拥有谨慎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而这些就构成了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戴维斯指出:具有创造力的人,自信心强,独立性强,具有好奇心,敢于冒风险,有理想抱负,不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会感受到一种魅力,而且,富有创造性的人一般都具有艺术上审美观和幽默感……。所有这些与智力无关的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非智力因素。

4.舞蹈美育与身心健康。

从人类文明发端的远古时代,舞蹈就一直在人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原始文化生活中,身、心、神是合一的;工作、娱乐和艺术是同道的,舞蹈在当时可以说就是生命。舞蹈被用于庆典、恋爱、教育、人际沟通、医疗实践、精神与宗教仪式,以及人生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舞蹈从古代起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如李璞珉在《心理学与艺术》一书中说道,舞蹈能够唤起人心中的美感,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对于舞蹈者来说,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身体出现的非平衡现象,在舞蹈过程中的动作会与自然的地心吸引力之间产生一定的波动,从而刺激着舞者的感官,并有大脑反映出各种符号,落实在舞者身上就是优美而又神奇的舞姿,让这些动作给人以美的意识。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农村中学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时,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中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逆反心理很强,没有家长的看管督促,老师的美育教育工作收到的成效不高。在农村,由于美育教育开展的比较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能有效地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尤其在农村,学校领导与教师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农村的学生走出去不容易,所以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知识教学方面,甚至一些体育课程的时间也安排成了文化课程。这种老旧的教学思想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落伍,跟不上社会培养新时期人才发展的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对美育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时不是很到位,不能做到创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科学,导致学生进入学习的误区,影响美育教学的理念。

中学生对美有着很深的渴求。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与审美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又深刻的涵义。因此,许多中学生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工夫,以致于校园中出现了“港台发型”“时装模特”现象。这些学生几乎认识不到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较之于外在美更深沉、更具有财力,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

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中学生对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乃至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中学生美育教育现状,采取了以下提升农村中学生美育教育的途径:

1.中学生家庭需要做的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大环境中,农村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农村中学生成长的因素,这对农村中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的不利,所以农村的中学生家长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坚强对孩子的监管。同时,引导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形成中学生美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家庭是中学生美育的直接课堂。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做好中学生的品行教育工作。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向中学生灌输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多与孩子交流,使中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奋发向上、遵纪守法,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要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中,引导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内在美与外美的统一。

2.农村教师需要做的工作道德为师是教师这个行业坚持的准则,农村中学生教师不仅担当者教授知识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村中学生做人。农村中学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不断磨练中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奋发图强,要先成人后在成才。成人成才是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谨慎面对的问题,中学教师要对一些丑的现象进行批评、纠正,宣传美的意识与思想,让中学生去掉那些不好的习惯。作为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做好思想政治的知识教育,进而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多沟通,去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把美育教育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完美。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阶段,“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明确提出“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四项”,也就是说要从德、智、体、美四育并行,才能构成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的教育体系。尤其是美育,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强调美育是对学生的一种世界观教育。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美育,崇尚“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艺术之气氛、真善美之人格,组成之和谐的教育”,努力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真、善、美也是人类最崇高品德的展现。

美育当在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缺失现状

(一)高职大学生对美育认识的缺失

我们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平时阅读以时尚杂志为主;上网以玩游戏为目的;对于音乐只限于当下流行音乐;美术基本不懂欣赏;没有自己爱好并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如果不是学校要求,也不太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校学习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对于人生的目的、自己的未来和抱负茫然不知。这些结果让我们感到当代高职院校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没有艺术需求,觉得艺术是一件和他们毫无关系,遥不可及的事情;更谈不上去理解人生的崇高境界就是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发现美的事物,让世界是一切美的事物来取悦自我。他们现在在学校里学习无非就是为了掌握某些技能,将来就能够立足社会,无视校园、寝室环境、忽略了与同学的和谐关系,甚至不乐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任何活动。

(二)高职院校对美育意识的缺失

我国高职自开办以来,一直倡导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办学方针,无论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从课程设置中无处不体现出“够用、实用”的指导思想,从而弱化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美育的培养。突出表现在:

第一,高职院校对美育投入不够。高职院校为提高办学能力,可以动辄几万甚至上百万建设实习实训室,却往往因为资金短缺无法建立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课内外的活动场所,认为学校里面有个操场,有些篮球、足球和乒乓球台就足够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了;更不会为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去花费“多余”的办学经费;所以也谈不上为提高学院素质教育水平,而为学生提供舞蹈房、琴房、画室等。

第二,对美育作用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认为美育和高职教育没有多大关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养成才是首要的,学校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围绕着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展。殊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完全”的,走向社会后将会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对美育形式存在误区。很多高职院校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教学生唱歌、跳舞或者画画就是美育,其实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途径,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式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完人”的教育目的。

美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美育有利于高职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培养中,健全人格的养成尤为重要。美育是一种全面培育,它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入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首先,美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美育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高职教育以传授专业技能为主,忽视美育,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强、思维狭窄、想象力不丰富等。而美育能够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平衡,极大程度激发学生智力潜力,就像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他的这段话揭示了智育与美育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美育不但能够使人具备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同时促进了人的逻辑思维力和创造力。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普朗克都有非常高的音乐造诣,他们除了在一起讨论让物理理论之外,还经常在一起演奏。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画面,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弹着钢琴,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拉着小提琴的,他们不但在科学上面为物理学描绘了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爱因斯坦在他发表相对论后曾说“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美育正是能够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其次,美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美育使人能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理解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蔡元培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有三种:一是知识,二是意志,三是情感。知识属于科学,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情感属于美育。美育对于疏导人们情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能够产生明显的作用。情感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而美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当人们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时,美的内蕴如甘甜的雨露滋润着人的心田,使人的精神得到愉悦,情感得到净化,心理紧张得到放松,心理负担得到转移,从而促进情绪调节和稳定,保持或恢复心理平衡。

第三,美育对于学生品德养成的作用。美育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和激发积极、健康的情感,抑制和摒弃消极、庸俗的情感,使人的品格情操纯洁化、高尚化、得到净化和升华,进而使人的心灵得到美化,人格得到完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主张通过艺和乐的感染和熏陶作用来求得人格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美育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自觉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将人塑造成为外秀内强真正的“完人”。

(二)美育有利于高职学院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首先,美育不仅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坚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文娱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让高雅文化进课堂,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将美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让美育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各育之中,使人从心灵到外表充满着美感、智慧、创造和活力,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美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立和提升。针对高职学生对学习兴趣低、不愿意参加各类活动、习惯上网玩游戏等特点,精心策划和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生吸引过来,“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美的观点,从而能够欣赏美、享受美,让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最后,美育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校风、学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全体师生言行举止准绳和精神文明风貌的体现,抓好校风、学风教育和建设,既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有利于学院自身的发展与提高;既有利于全体师生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又有利于爱国、爱校、爱文化、爱科学的教育;既有利于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尚;既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又能影响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美育的形式和途径

(一)开设选修课程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能够直接有效的达到教育目标。因此为高职大学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开设美育理论、艺术鉴赏、美育实践等课程,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以达到塑造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表现、促进审美创造的教育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必修和任选的方式选择课程。

(二)寓美育于专业学习中

发挥专业课的学习驱动作用,将美育融于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科学领域中的美学问题,比如引入著名的黄金分割原则,简洁美、对称美、模糊美、组合美、精确美等生动而实际的例子。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课程的安排与教学中渗透语言的艺术与技巧、仪表的修饰与美感、良好的行为举止、个人形象与修养的塑造、文学修养等内容,可以自内而外地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的气质、修为,并从本质上改变以往文秘的“打字员”或“接待员”的形象。广告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视觉艺术、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加强,并开设学生创作、设计作品展,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技能,也可以汲取更多的灵感,提高艺术造诣。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专业人员,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作者:童家琼、赵兴刚单位: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

首先,我们把美育寓于德育之中。在德育中应用美育,可以使理性的灌输变成生动的说教,使道德说教转化为道德情感。一个人只了解了某种道德规范,并不一定能做到身体力行,只有当这种道德规范转换成道德情感时,行为才有内在的动力。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或熏陶,是单一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说教无法取代的,由于美育能激发对于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深层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激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时,思想情操也得到升化。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在美育过程中通过情感的陶冶,使思想、道德得到潜移默化的纯净,从而成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美育对于道德的作用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到诗歌时认为:“诗人引导人们追求对生活的崇高理想和崇高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是我们变得更好、更善良、更崇高。”在中职学校,我们应创设积极的教育情境,提供情理交融、情境交融的教育教育空间,充分利用情感的激活功能、驱动功能、陶冶功能、弥散功能和调节功能,“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耳濡目染、潜滋暗长中实现道德和审美的交互影响和升华。首先可通过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对中职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使其心灵受到感化。其次,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通过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会按照美的规律改造我们的生活。从而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改变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如对老师、同学无礼貌,心中无组织、无纪律,自以为是,对未来一片茫然等陋习。

其次,我们可以把美育寓于智育中,以美引真,激发智力潜能。教育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智力开发的基础。然而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科学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世界著名科学家,相对论的发现者——爱因斯坦,他的研究方法称为在本质上是“美善的,直觉的”,深信大自然定是合乎规律的,而事物的美和大自然的和谐是相一致的;因而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真。以美导真,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奥秘,能够大大开拓人们的视野,充分调动人们学习,钻研的积极性。中职教育的特点是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结合,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置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学科美感,让学生沉浸在学科美的享受之中,自由的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能够轻松,愉快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以此来调动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再有,我们还可把美育寓于体育中。通过体育训练,可能使人身体健康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美育活动,提高人的鉴赏美的能力,会促进人们对于健美的自觉认识,不断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体育教学中贯穿美育思想,运用美学原理,不仅会使人在身体上得到锻炼,强化了学生身体形态、动作姿态,使身体达到匀称、和谐,而且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观察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具有团结有爱、协调一致,拼搏进取的精神,达到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的统一,更好地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健全的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健康的体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能塑造其形体美和坚韧意志的性格美,可培养中职生坚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只有心理、生理全健康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最后,我们还可以把美育寓于劳动技术教育中。劳动技术教育,是培育学生具有现代工农业生产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根源,首先在于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美”这一科学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美是由劳动创造的。人类的劳动,既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活动,同时又是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创造性的自由的活动。因此,人类通过劳动,一方面获得某种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又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即一种由于见到人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克服了重重困难,从自然取得了自由而产生出来的快感。中职学校的教育除学校学习外,还包括校外实习。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美育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看到,语文教育中的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作品本身,同样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审美教育的成效。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审美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只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过去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用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进行灌输。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减少了许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条件。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认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比如,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文学欣赏中审视美,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中学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课堂。组织学生观看著名作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或指导阅读原著。通过对课内学习的《边城》《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作品章节的延伸阅读,领会作品的意蕴,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沟通,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感受,进行一番再创作,真正做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能够抓住文学作品美的内涵。

4.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能力。同时,将课堂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在提高教师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断挖掘,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宋福晶单位:大连市108中学

第二篇

一、社会美的教育

社会美即是社会现象的美,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即人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美。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美的内容比比皆是。学习《挥手之间》、《一次难忘的航行》、《清贫》、《梅岭三章》等,我们可以认识、、、这些美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胆识、气概和大无畏的壮美情怀。学习《梁生宝买稻种》、《百合花》、《茶花赋》等课文,我们可以从梁生宝、小媳妇等普普通通的人身上,看到其心灵美、行为美。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中的美育,就是要为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服务,所以教师应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革命的、进步的、真正美的东西来熏陶学生的灵魂,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社会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切不可把社会美的教育弄成说教式灌输。

二、艺术美的教育

如果说,在语文课进行自然美、社会美的教育侧重于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的话,那么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则侧重于美的创造力的培养了,这主要是通过作文教学的手段来完成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后,他们就开始试着写作了,通过观察、思考,对大自然中的景物、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描绘。

比如,针对学生作文时易出现的“直、露、快”的毛病,进行意境美的教育。告诉学生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切不可为写景而写景,同时还要注意含蓄,因为含蓄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美。此外,针对学生作文结构不当的情况,还应进行比例美、和谐美、形式美教育。形式美虽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但形式美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因而形式美反又作用于内容。所以作文时,切不可只重内容,而轻形式,一篇好的作文,也要求比例合度、匀称、和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语文课中的美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情感性原则美育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审美教育,教师只有先受到了美的感染,发了真情,才能引导学生去审美,这是由美育的情感教育性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有慷慨陈词、娓娓动听的言教当然好,但教师是否真地受到了内容的感染,是否进入了美的意境,学生是能看得出来的。学生若看到教师吐了真情,露了真心,那他们也会随你进入美的境界,从而受到陶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反之,学生看到教师是在做戏,虚情假意,那审美教育就失败了,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这就要求教师深人扎实地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抒真情、露真意。

2.适时性原则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审美教育的契机,掌握好分寸,尽量让学生发挥审美主体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能明察学生审美思维的火候,及时点拨,加一把火,学生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语文学习中自发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那美育的效果远比教师的说教高得多。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首先,反复朗诵课文,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意识。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多次的课文朗读中,学生可以锻炼声情并茂的朗读艺术,同时积累审美观念,陶冶情操,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启蒙审美意识。如《长城》《瀑布》《颐和园》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类文章,就可以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韵律美、辞藻美,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一些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排比句式读起来更是要字正腔圆、朗朗上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其次,深入解读课文,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和把握美学因素。教师要抓准文章的着眼点,如文章的词语点缀、段落安排、意境营造、人物塑造等,进行恰当、充分的美育教育,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心绪起伏,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和文章内涵,在优美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对文章的深入解读,可以让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得以陶冶情操,提高感知美、欣赏美的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主学习意识差,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紧跟教师思路和课堂进度。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图片、视频、歌曲、演讲、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导入文章内容,使学生充满兴趣和好奇心,不断发现和探索文章中蕴含的美。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学语文课堂也逐渐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趣味盎然、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文章的辞藻美、意境美、形式美。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规律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课堂导入形式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

三、拓展课外阅读,写作读书笔记,培育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首先,开展课外阅读,在优秀书籍的熏陶中,陶冶情操,认识美、感受美。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讲到“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就是一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读书,读好书,健康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涤荡人类的灵魂。书中唯美的描绘可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培养他们的悲悯意识和人文情怀。在真、善、美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拓展阅读中,我们可以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健康的思想净化灵魂,高尚的品德陶冶情操,从而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仿写、续写等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锻炼文笔,挖掘美、创造美。课外阅读后,要培养学生进行及时记录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和思考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仿写、续写等,能够让学生细致入微地感受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在词语运用、段落安排、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巧夺天工。在模仿文章手法的写作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秀丽壮美的山川河流和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