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a.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方式仍待改进由于是基层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所以必须将国家的相关政策作为主要依据,并且针对已经完成的基层林业技术任务,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尤为重要。但是因为一些林农对此认识欠缺,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作为重点,从而忽视了其他问题。当然这种想法和认识都对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断制约着它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林农对林业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甚至会达到无视抑或对政府的政策有所抵触,使得推广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b.农村劳动力不断欠缺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由于城市建设在不断的加快行进速度,使得农村的剩余人口多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儿童,往往老人们体质虚弱,劳动能力欠缺,有一些老人甚至已经到达行动不便的地步,更别提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了。故而,使得新技术推广工作在实行过程中,虽然会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并且有的也愿意参加,但是却难以真正做到具体的实,继而往往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并且没有什么收效。

c.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由于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都是一些事业性单位,其大部分的费用都是政府财政的专项拨款,一部分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站,它们的经费都和实际开支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因为在基层里开展技术推广和对技术进行指导这些工作,必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来支持,这些经费的缺少使得大多数基层的林业技术推广站,其对工作缺乏动力,十分懈怠。

d.工作的队伍不太稳定、不够完善目前,因为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队伍总是不太稳定,使得技术人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故而有不少的基层技术人员往往都会被调去做其他的非专业性的工作,如此,技术人员就缺乏时间去对技术工作进行调研,而且他们的业务技能又不能得到锻炼,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往往都是在十分被动地进行他们的工作,这更加影响到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战略方法

a.积极地开展宣传组织培训活动最初,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的领导要加强自己对“科技兴林”的认知,并且要积极的召开专门的会议,加强对工作的部署,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十分重要,故而要使用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例如媒体的讲座、培训班、宣传车辆等途径,进入乡里进入村中开展宣传工作。技术人员必须亲自直接地指导农民,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新技术的福利,使得以后参与新项目的意愿更加强大,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可以在贷款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群众提供一些补贴都比较好,其次要吸引群众不断参与,同时如果有更多的青年能够参与其中将会更好。

b.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队伍要不断建设基层的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中,一般人数偏少,其知识的结构也比较老化,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故而要不断进行林业科技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保证工作队伍比较年轻,有知识开始必须改革用人机制,需要取用聘任制,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再则进行公开的招聘或者竞聘上岗的形式,选取卓越的技术人员,一起在基层林业队伍当中不断进取,其次仍旧要对在岗人员不断开展培训,保证他们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所优化,能够掌握到更加多的新技术,使得自身的工作队伍整体的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经常组织一些科技下乡的活动,确保技术人员和林农知识可以有效的对接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在管理的层面上,也要渐渐的培养资格认证、拿证上岗工作的机制,使得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水平,整体都能够不断的提升,必须使用一套十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人员业绩和群众的评价一起放到考核范围之内,并且要将考核的结果同薪资的收入水平、职务的评定以及奖惩等相互挂钩,便于使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有所加强。

C.工作的开展要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之前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一般主要是靠政府的主导再去实施,现在必须将这一局面彻底的改变,要做到充分的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挂钩,把技术的推广加强同企业、高等院校和相关的研究所等不同的单位相联系起来,做到保证林业的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把有偿与无偿服务都结合到一起。因为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都有所提高,林农更加需要得到一些利益回报,不然他们不会再有兴趣去参加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所以,当地的政府必须充分的把公益性和利益性结合起来,把每个推广项目的科学论证实行起来,保证可以深入的了解林农和市场的需求技术,再去推广这种技术,同时,要把市场和林农想不不到的技术和林业技术推广站考虑到里面,以便能够提供更好地技术服务。

d.把实用技术的推广作为重点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关键和主要方式是把开展有关的实用技术培训作为重点对象。同时,要把培养出林业科技示范的带头人当作能够使林业新技术推广更好的切入点,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必须通过农民才能够实现。故而,必须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且要靠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实用技术的培训活动可以使农民得到更为有用的生产技术,同时可以指导他们使用新技术实行科学的生产。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市场的竞争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林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更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实行,同时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具有有针对性。同时,更要依据新形势的进展,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实践,以求能够探索出更为适合林业技术的培训工作的新方法,要不断的利用培训和示范效果,使得林农的科技意识有所提高,为形成科技的重要质量和效益的观念做贡献,继而把科技致富的思路深深的植入到广大林农的心中

E.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对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体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大量投入资金,使得林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更为有确定性。在资金的来源上,不仅仅只靠政府财政的补贴划拨,还要想依托对加强技术合作、技术示范以及技术的培训等,将专家请进家中,使得林农可以拥有更为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不断的提高林业的经营水平,使得经济效应能够上升。同时要对其进行补贴,使得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一直在提高的同时,还能更进一步。因为政策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增加,种植的补贴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林农的意识得到了精心照料,这对于实现林业产业发展是一种最基本的动力。

三、结语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课程目标:通过1~2个月的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让学生实际参加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等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从事林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巩固和加深对“必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其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养成“爱林、护林、兴林”的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林区、林业以及林业生产技术的了解。

2.课程设计:中职二年级利用4~5月份,集中派遣学生到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实训1~2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根据企业要求完成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相关工作任务,学生在学校委派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参与林业实际工作,利用山区下雨时间由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林业生产的技术要点和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3.成绩考核:实训结束后,由学生填写《实习指导手册》,独立撰写2000字以内的实训总结。由本人、小组、校内委派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考核评价。以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的原则,注重过程考核,侧重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态度和技能各占55%和45%,其中,每项中考勤占10%,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各占5%,实习报告、教师评分各占10%,企业评分占15%,综合后最终形成学生的生产(综合)实习成绩。

二、调查样本和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2012级现代林业生产专业、实施实训的区内林业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2012级共3个班100人、企业共11个110人,分别回收有效问卷共100份(2012级)、110份(林业企业)。调查分为学生版和企业版,问卷的项目也有所区别。项目包括:“开展生产(综合)实习的季节”、“生产(综合)实习的内容”、“是否有收获、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对学校委派的教师评价”等20个项目。

三、结果分析

1.企业对我专业参加实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能力的满意程度。就企业而言,通过实习,对我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给出的选择分别为:“满意”64%、“基本满意”36%“、满意”73%“、基本满意”27%、“满意”64%、“基本满意”36%(见图1)。企业对我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都表示满意,说明我专业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对职业能力在专业、专业基础课的渗透教学比较成功。

2.企业对我专业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学生是否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的选择。就企业而言“,对我专业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的选项,认为“是”、“还可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0%、10%;“学生是否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的选项,认为“是”、“还可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0%、20%(见图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认为我专业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同时,也认为我专业学生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

3.学生对我专业选择的生产(综合)实习企业、企业对我专业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的满意程度。就学生而言,“对我专业选择的生产(综合)实习企业是否能满足实习需要”的选项,认为“能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1%、24%、5%;就企业而言,对“我专业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是否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选项,认为“能满足”、“基本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3%、27%(见图3)。

4.学生、企业对我专业生产性(综合)实习整体的满意程度。学生对“我专业生产性(综合)实习整体是否满意”的选项,认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为99%、1%,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开展生产性(综合)的认同度较高;企业对该选项认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为82%、18%,说明我专业安排的生产(综合)实习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校内实践操作与现场实训的差距,学校、企业对学生期望值过高与学生本身存在问题的差距等。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学生生产性(综合)实训对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现代林业专业实施的生产性(综合)实训感到满意。但是,对有些选项,如:“学生认为生产(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否合适”的选项,有选择“不合适”的学生;“企业认为生产(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否合适”的选项,有27%的企业选择了“基本合适”,说明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生产性(综合)实训在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林业实训。林业行业属于艰苦行业,掌握林业技术离不开实践经验和时间的累积,这是林业的特性所决定的。现在的中职学生,虽然绝大多数来自林场或林区,他们很少有从事林业劳动的经历,对他们来说,高质量地完成林业实训,积累“实践性知识”就更有必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除了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现代职业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的总体评价较高,但是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企业技术指导缺乏教学经验,其所讲授的实践操作与校内指导教师之间有些差异。使学生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认为是“劳动课”或者不知道是按照技术指导还是按照老师的讲授去操作。由于林业行业标准的不同,必须有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下过企业锻炼的、熟悉企业业务的教师作保障。一是加强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能力;二是提高下派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的数量,以满足校内和企业的对接,满足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怎么样会做的更好”。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鹤城林业系统有机关、事企业单位26个,在职干部职工2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人,占总人数的36%。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从性别状况看,男性48人,占56.5%,女性37人,占43.5%。从学历状况来看,本科以上学历13人,占15%;大专学历50人,占59%;中专及以下学历22人,占26%。从年龄结构状况来看,35岁以下18人,占21%;35~45岁55人,占65%;46岁以上12人,占14%。从专业技术职称状况来看,副高职称以上林业专业人员仅3人,占4%;中级林业专业人员42人,占49%;初级林业专业人员40人,占47%。从行业工作性质状况来看,从事技术工作的63人,占74%,从事执法工作的14人,占17%,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8人,占9%。从人员分布状况来看,在机关工作的59人,占69%,基层工作的26人,占31%。

1鹤城区林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作法与经验

很长一个时期,鹤城区在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自2008年鹤城区林业机构改革以来,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如职称晋升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5人,占技术人员的41%。

1.1加强人才培训工作

(1)抓学历培训,鹤城区林业局制定了参加继续培训的鼓励政策,先后有多人获得大专、本科、硕士生学历,目前仍有10余人在参加学历培训;(2)抓业务培训,结合各类业务工作和林改工作的开展,对林业专业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尤其是在调绘地形图和营林技术上强化业务培训工作。特别是2008年林改以来,每年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达4期以上,受训人员每年达200余人次。同时,选派多名技术骨干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以确保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开展调研和撰写论文活动,自2008年来,每年组织各股室开展调研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撰写各种调研文章和论文20余篇;(4)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3~4次,学习外地最新经验和先进做法,拓宽鹤城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思路。

1.2实行党政干部竞争上岗机制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以公开选拔为突破口,引入公平竞争择优机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从技术人员中公开推荐黄费生、王志爱、唐慧燕等多名副科级干部,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1.3关心技术人才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通过增加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改善办公用房条件、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专业技术人员身体健康。

1.4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奖励机制

(1)严格落实国家现有的职称津贴等激励机制。(2)对在国家、省、市区级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各类涉林文章和论文,按照不同档次进行奖励。(3)对在基层林业站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鹤城区林业局每年按照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有人数拨出人头办公经费,保障基层林业站的正常工作开支,稳定基层专业技术队伍。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2.1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林业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工作,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至少应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鹤城区目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实际上只有85人,仅占林业系统总人数的36%。而且,在这36%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在实践操作中,能真正掌握全程技术操作的人员则更少。(2)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3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18人,仅占21%,而35岁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则有67人,占77%。(3)基层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全区11个基层林业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6人,仅占31%。(4)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匮乏。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3人,仅占15%,而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人,占4%。(5)现有职称与实践操作能力不甚相符。从鹤城区目前拥有的专业技术职称来看,虽然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有85人,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掌握林业专业技术操作的人员仅占70%左右。尤其是调绘地形图和营林技术设计方面的人才更少,估计不到一半。(6)创先争优激励机制不健全。奖惩机制和责任风险制度尚未完善,工资分配形式不够科学合理,严重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原因

(1)过去对林业工作的专业技术性认识不足,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思考不多,营造人才环境氛围不浓。尤其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缺乏实质性措施。对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存在重使用、轻培养、薄待遇的问题,故而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之行业培训落后,造成专业技术知识更新不快,其人才价值体现显得极不充分。(2)受客观条件限制,引进人才困难。受机构编制、人事政策等因素制约,鹤城区难以引进林业专业人才。(3)激励机制不完善。主要是责任风险制度存在漏洞,无法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4)人才自我提高意识不强。技术人才对单位的依赖性较高,主观竞争意识不强,自我学习、自我修养和自我提高的主动性不够,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快,适应不了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5)有部分人才缺少事业心。一些人受“一切向钱看”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私营经济上,对技术任务只是被动地应付,谈不上技术创新。

3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严重制约鹤城区林业项目建设和影响林业工程质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林业技术人才紧缺这一瓶颈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按照现代林业建设要求更新人才观念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鹤城区现代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愈来愈高,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而,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树立“人才就是第一资源、人才就是先进生产力”的理念;在人才工作的地位作用上,要树立“人才队伍建设就是打基础保长远”的理念;在为人才服务上,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2创造较好的人才工作内外部环境

(1)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完善岗位设置,落实好技术人员,严格管理,提高福利待遇,稳定林业基层技术人员队伍。(2)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3)创造行业环境。积极争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增强行业凝聚力,促进林业技术创新,保障鹤城区现代林业建设健康顺利发展。

3.3建立更具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

(1)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责任风险制度。特别要在关键技术岗位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打破常规,革除论资排辈和只认文凭及职称的观念,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价值新观念;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制度,促进关键技术岗位的奖励补助和一般性的岗位奖励补助拉开距离。同时,完善责任风险制度,堵塞漏洞。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责任风险制度,才能有效地调动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2)结合艰苦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充分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林业技术工作,防止和避免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3)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鹤城区林业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克服平均主义,引导收入分配向专业技术岗位、关键岗位和艰苦岗位倾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充分体现知识和人才的价值。

3.4切实提升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1)着眼于锻炼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对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并按照职称档次,将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到具体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中去,在实践中增长技术才干,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2)着眼于锻炼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大胆培养使用较为年轻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提拔为林业中层干部,安排他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建功立业的舞台。(3)着眼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的作风建设。结合上级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要结合目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加强教育,结合自学、党校培训、集中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切实强化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廉政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广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综合素质,确保在鹤城区建立起一支廉洁、高效、精干的林业专业技术队伍,为鹤城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为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扎实推进林业科技扶贫工程建设。首先是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年平均举办县级培训班5期、乡镇级培训班30期,培训6000人次。在木本油料建设中,每年聘请省市林业专家到实地举办技术培训累计5000人次。其次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建设,帮助山区林农脱贫致富。实施了木本油料、茶叶产业等林业科技富民工程,推动了林产业发展。全县核桃达152万亩,澳洲坚果达6.5万亩,改造低效林15万亩,抚育中幼林5.5万亩。涌现出了核桃收入5万元以上大户10户、1万元以上大户50余户、5000元以上大户200多户,林业科技扶贫年产值达17亿元,山区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提升服务质量,把科技兴林作为首要任务。

抓好科技示范建设,是我县林业科技工作的主要措施。在大寨、爱华、幸福等乡镇建立高效经济林、用材林等科技示范基地6个。依托县乡有关部门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林业技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一个单位有一名学术带头人、一个乡镇有一名专业技术员、一个村有一名中心技术员、一个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的服务体系。实施了科技支撑新项目10个,引进核桃新品种4个,新建科技示范林5000亩和良种繁育基地300亩。建立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应用生根粉、容器育苗等多项实用技术,推广新品种30个。

三、提升服务效率,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我县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服务于林改的作用,从山场区划界定、林种、树种确定,到主体改革后的林农生产经营、山场流转、尤其是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四、提升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乡镇林业站为基础,建立了102人的林业科技服务队伍,县林业局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拿出50万元专项用于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工作,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平均每年投入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经费80万元,有效保证了林业科技经费需求。

五、以人才培育引进为龙头,不断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基于对当前林业职称评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提出了林业职称改革法律途径。通过对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法制化管理,特别是对林业专业人员职称评聘实施法制化管理,旨在减少职称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干扰,进一步保障劳动公平。首先,通过立法确定劳动公平基本原则;其次,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法,依法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特别是职称评聘管理,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公平;再次,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学术能力认定规范,科学合理认定专业技术人员学术能力。

关键词:林业;职称;改革;法律途径

1当前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林业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有关法律没有对职称评聘予以规范;二是在职称评定上,过度重视学历;三是学术能力认定方法过于简单,没有确认专业技术能力的持续性,不利于轮岗和人才交流;四是人为设定名额限制,缺少科学依据;五是职称权力下放,进一步增加了职称腐败风险。

2职称改革要创新理念结合

目前职称改革中诸多观点,笔者认为,对于林业职称改革的理念创新,一是要突出劳动公平,破除过分重视学历、专业歧视、履历等问题;二是职称评聘要法制化;三是通过立法和标准化,规范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认定,取消“唯学历”做法;四是将林业职称与林业技术岗位挂钩,以实现职称的真正功能(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3职称改革的法律途径探讨

3.1立法明确劳动公平

3.1.1宪法

对现行宪法第十四条、第十九条、第四十二条进行必要的补充,分别补充“保障劳动公平”“推进教育公平”和“建立劳动公平基本制度”表述。

3.1.2劳动法

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增加“保障劳动公平表述”;第二条修改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机构(包括国家行政事业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以保护所有劳动者;第三条增加“确立平等劳动权”表述;第十二条增加劳动者就业不因“学历、履历、健康状况”而受歧视。和“特殊工作岗位确需特别要求的,由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立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就业和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得附加歧视性条款”的表述。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还要增加建立全国统一的工资管理平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要增加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以防止用人单位利用现行样本劳动合同中补充条款,侵害劳动者利益。

3.1.3公务员法

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修改为’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由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将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合并。将第十三条第三款修改为“平等获得工资报酬和享受福利、保险待遇,享有公平的晋升发展的权利”。

3.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法

参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技术人员法》及其实施细则,依法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权利、责任和义务,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公平。重点内容包括:

3.2.1专业技术职称

规定“遵纪守法、爱国爱岗敬业、5年内个人无不良征信记录”等为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基本条件,取消健康、学历、专业等限制条件,将学历纳入专业技术能力认定范围;规定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开,只要符合基本申报条件,专业技术能力达到相应水平均可申报;规定职称评定采取考评结合的方法,考试由全国统一公开进行,专业技术能力评定按照专业技术能力认定规范进行;规定专业技术能力认定规范制修订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制修订必须公开进行并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定期修订;规定担任领导职务的不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和在专业技术岗位任职,不得申报专业技术类奖项,不得申报具体专业技术业务奖项,不得在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中挂名;规定不同行业不同职称及其任职条件;规定专业技术职称降级、取消条件;规定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退休后仍要对其进行专业技术能力认定和管理,保障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自愿的情况下,能够终生服务社会。

3.2.2工资

在参照公务员“职级平行”方法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资改革之外,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增加职称津贴和岗位工资两部分。凡获得职称资格的,均可获得职称津贴(基础工资50%),用于其能力提高和学术活动。聘用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岗位工资(基本工资30%),用于岗位技术活动。

3.2.3交流

为促进不同专业间学科交流、融合与发展,规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认定、职称评聘不得设置专业、学科限制,只要本专业技术能力计分符合要求均可申报相应职称,申请相应岗位。

3.2.4造假惩戒

在职称评聘、学术成果、奖励、专业学术能力认定等中弄虚作假被核实的,取消其所获得的职称、学术成果、专业学术能力计分,追缴所获得的奖励,5年内不得申报职称、奖励和申请聘用技术岗位。累计达到3次(含3次)造假的,除了予以上述惩戒外,终身不得申报职称、申请岗位聘用、申报奖励,并予以职称降一级惩戒。因造假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说明:本岗位计分。按照一级学科计分,即能力计分所涉及的学科与就职岗位所在学科一致的计分。

3.3制定专业技术能力

认定规范专业技术能力认定包括学术能力认定和业绩认定。专业技术能力认定规范的制修订要公开、公正,方法要科学、全面。对于在非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能力认定按照年度考评优良等次计分,由于其没有参加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研究,适当提高计分标准,以保障非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公平。对于在多岗位的任职的,也即身兼数职的非领导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各岗位分别累计计分,以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

3.3.1认定方法与程序

专业技术能力认定要公开进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由智能化的网络管理系统自动搜集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数据,进行自动认定。对于没有进入网络的个人业绩与能力数据,由个人在网上向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申报,经上一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记入个人专业技术能力数据库。

3.3.2学术能力认定

学术能力认定按年度进行,包括教育、在岗培训学习、学术成果、学术奖励等情况的认定。

3.3.3业绩认定

业绩认定按年度进行,包括完成工程项目情况、工作获奖或处分情况,德能勤绩廉年度考核情况、工程项目质量情况、个人年度征信情况等的认定。

3.3.4专业技术能力认定的应用

凡专业技术能力认定得分达到相应的分数,现职任职年限达到规定年限,均可申请职称资格考试。

3.4统一职称资格考试凡达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申请资格条件(表2),均可申请相应职称资格考试。职称资格考试全国统一闭卷进行,由国家考试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职称等级,建立相应的精细化职称考试体系,考试在指定的设有监考系统、配置有监考人员、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计算机上集中进行。按照职称等级设置考试内容。初级职称资格考试内容为本专业基本理论与实践,中级职称资格考试内容为本专业技术报告或本专业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撰写,高级职称资格考试内容为本专业研究论文撰写和指定材料改错。这样不仅解决了当前计算机、外语与继续再教育的所有弊端,还考核了考试人员的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水平,杜绝了纯理论考试的所有弊端。专业人技术能力认定规范实施时,对于实施前已获得的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突出体现专业技术人员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将个人专业技术能力计分统一划分为“基本计分”和“有记录计分”,个人专业技术能力计分为二者之和,并将“基本计分”计入表3“本岗位计分”。

参考文献

[1]许元科,梅盛金,陈炳高.浙江省景宁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0,(06).

[2]杨素华,王兆君.新时期林业人才就业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林业经济,2007,(02).

[3]黄旭国.努力开创林业人才工作的新局面[J].湖南林业,2006,(03).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广安市广安区地处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西侧,幅员面积1536km2,林业用地面积4.17万hm2(其中有林地3.9万hm2),森林覆盖率(含四旁树)达36.6%。全区辖4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设1个区林业技术推广站、10个乡镇片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有技术推广人员92人。

2现状及问题

2.1重当前轻长远,林业科技意识不强

一些乡镇领导和农户认为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不高,对林业生产不够重视,加上受传统林业粗放经营思想的影响,缺乏林业科技意识,认为林业就是栽树,栽在不能种庄稼的地方,不用培育,自生自长。重造、轻管、轻投入,林木培育很少使用除草、松土、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低产低效林多,甚至年年造林不见林;中幼龄林抚育间伐以生产木材,获取近期收益为目的,采“优树”、拔“大毛”,不按科学经营森林。

2.2缺技术少投入,林业科技应用率低

桂兴镇桂花村优质核桃林,被天牛、白蚁为害,树干千疮百孔、大量落果。农户和乡镇林技人员没有对策,有人认为核桃虫多不愿发展。

退耕还林成片营造花椒2130hm2,产量低,效益差;新桥、枣山等乡镇栽的500hm2梨、桃、李和近年大力发展的2000hm2龙安柚、白市柚等,多数已到盛果期,有的只开花不结果或果小、口感差。特别是龙安柚,一方面仍在大面积发展栽植,另一方面因现有的品种混杂,培育管理技术措施缺乏等原因,导致质差、果小无人要。因此,形成政府热心发展,农户无心经营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河东华蓥山区桂兴等6个乡镇营造的5200多hm2马尾松速丰林;桂兴镇范围内国有和农户的白夹竹林;分布全区的慈竹以及1989年以来长防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营造的1.7万hm2柏木林等,大部分生长过密急需抚育间伐,有的已形成低产低效林需要改造,因资金和劳力投入大,而农户无力为之。

2.3林业技术力量弱,人员配置不合理

全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实有编制及在岗仅3人,全为林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林业工程师。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岗的89人中,林业及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全日制5人、在职函授18人),占25.8%;林业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8人,占32.6%,助理工程师4人,占4.5%。

乡镇林技人员配置不合理。全区只配备1名林技推广员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占61%。悦来、石笋、观塘3个片区站,辖14个乡镇,林地6600多hm2,林技推广人员22人(林业大专学历1人,林业工程师2人),其中20人是2009年陆续从计生办、国土所、村建所、文化站等部门调入,未经专业技术培训且无林业工作经验;深丘重点林区蒲莲、郑山乡未配置人员;广福办事处,配本科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1名,服务38hm2普通林地;在林地面积2128hm2的丘陵区观塘镇、2508hm2的山区光辉乡,分别配备了3名和2名林技人员,且只在位1名、且缺乏专业知识(表1)。

2.4人员在岗不在位,有的在位非全职

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有2人被长期借调区林业局其它股室从事非林技推广工作,乡镇林技推广人员在岗不在位35人,占总人数的39.3%,他们有的长年专职担任乡镇驻矿、水陆交通安全管理员、协警等工作;有的多年借调到所在乡镇以外,从事其它工作。如:森林覆盖率占37%的前锋镇,7名林业技术推广员,只有2人(表1)从事林业工作,其余分别在镇党政、安全、城管、综治、调解中心办公室等工作。

全区林技推广员中70%的人都兼任了驻村干部,有的同时还兼任了乡上的协警、安全等工作;另外,因工作量少、待遇低、人员管理漏洞等诸因素,使部分在位林技推广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以外,自己的“第二职业”上。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林业及技术推广工作。

2.5硬件不足、手段落后,科技项目无经费支撑

缺乏调查用测高器、生长锥、土壤分析仪等设备。科普宣传仍处在纸质宣传资料阶段,急需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手段和配备相关设备。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大部分工作人员无专门办公室、文柜、桌、椅,甚至笔墨纸张等办公用品都无法保障。推广和开展科技实验工作无经费支撑。为带动农户科学种植,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拟在栽植有1333.3hm2花椒树的观塘镇搞花椒丰产示范基地,因没有可支配的科技项目金费,无法按技术方案开展工作,科技促进林业增产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3对策和建议

3.1落实领导责任,保障推广实施

一是制定和实施《林业科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林业科技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二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召林业科技专题工作会议,加强领导、及时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三是对县、乡林业科技及技术推广机构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切实有效支持。

3.2加强技术培训,合理配备人员

人才培养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外出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方式,让全体从业人员每年都有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科技推广能力的机会。

在人员配备上,一是增加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专业技术力量,努力建成一个集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引进推广、科技实验、技术服务于一体,功能完奋的县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二是根据幅员大小、林地面积、资源状况及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调配乡镇林技推广人员;三是优化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按照“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逐步将非林业专业或不愿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调离林技推广岗位;四是整合乡镇技术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片区站驻地所在乡镇,实行“人员片站统一使用,乡镇承担的部分补贴,由各乡镇按林地面积分摊”,解决目前乡镇之间力量不均、片区站“名存实亡”的问题;五是解决在编人员不从事本职工作、兼职工作与林技推广无关等问题;六是面向社会考试招聘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和培养林业新生技术力量。

3.3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科技推广设备

一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技术人员待遇,解决办公经费,稳定和吸纳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推广工作;二是给区及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配备必备的宣传、实验、检测、调查及交通、通讯设备;三是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保障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林业科技工作;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对林业科技的投入。

3.4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探索、创新林业科普宣传模式。一是宣传对象要“有名有姓”。对本乡、本地熟知的人或单位,利用林业科技及实用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予以宣传;二是宣传要做到“有声有色”,通过录制VCD等音像节目进行播发;三是建好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用事实向社会展示科技的魅力。

将科技试范区建设作为新建林业工程项目的试验地和样板,提前1年以上先行实施,以总结经验和起到示范及带动作用,避免工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视工程规模,示范总面积不小于该项目工程量的1%-5%;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将“良种”、“良法”、“良效”作为工程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因子。

由林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相关林业科技人员,开展全区林业科技调研、技术咨询及指导工作。做好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与推广工作。结合各种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引进适生、高效、安全、多益的林木新品种和栽培技术,通过区域试验、技术吸收和创新后大力推广应用。

对林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见效快、效益高的林业产业项目,如巨桉工业原料林,花椒、龙安柚、核桃等经果林。香椿、香樟等珍贵用材林的培育,林下种植中药材、培殖食用菌等。

3.5鼓励科技下乡,促进科技应用

从政策上完善和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参与科技示范、重大工程、产业开发基地建设、从事科技服务工作,鼓励和允许科技人员领办或兼职林业企业的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报酬,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建立以乡镇林技人员为核心,农村林业专业户、业主为骨干的林业技术协会,采取与职称挂钩、与利益捆绑,包技术、包产量、包赔偿的新型“挂包帮”合作形式,将“挂包帮”作为林技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让林农与林技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科技与应用、科技人员与林农的有机结合,提高科技的应用率。

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大力引进业主、扶持林业专业户,鼓励和引导应用林业实用技术,用林业产业带动林业科技发展,用林业科技进步促进全区林业产业提档升级。

现阶段,提高科技应用率要重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抓“短平快”项目,以速生丰产、生产木质原料为目的的巨桉组培、营养袋苗培育及巨桉、香椿丰产培育技术推广;二是做“价值高”文章,以质优价高、生产食用原料为目的的龙安柚、梨子、桃子、核桃、花椒的低改嫁接、疏花疏果、无公害培育技术应用;三是保“效益长”产业,以生产食用和材用原料并永续利用的慈竹、麻竹、白夹竹的施肥、提纯扶壮等技术措施的应用。

3.6加强履职管理,确保职称技术含量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高等林业院校应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以教育生态化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未来林业将逐步成为科技密集性的高技术产业,实现从传统林业向现代化转变。浙江林学院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林业院校,几十年来坚持依靠自身优势和特色,为浙江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服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教育生态化的基本要求

美国博伊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1998)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中提出了“大学生态系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所谓大学教育的生态化,是指大学教育将按生态学见识,致力于解决大学教育过程中“本体自然”的对抗性矛盾,以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的大学理念。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教育是以人类的本体自然为对象,改造体外自然的实践活动,大学教育的生态化,其目标是要形成一个均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人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参与探索和创造,因此,大学教育的生态化,可以说是现代大学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主线的教育;以创造个性、多样性和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探索性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以重视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为纽带,通过活动和交往,让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它更加重视和突出整体的功能和人,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师、生、课堂、内容、方法,也包括整个育人的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是把亲和、融合的精神贯注在每一个有机的因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生态区和生态整体。

二、新农村建设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和林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紧迫性对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出了要求。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超过9.35亿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73%。全国城镇化的比重只有37%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1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40个百分点。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农民收人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的呼声日渐高涨,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使命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林业也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化林业转变的过程中。现代林业把生态和环境的效益放在首位,逐渐由原来注重第一产业的林业原材料产品产出向第二产业的加工和第三产业的旅游与服务方向发展。

知识和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长于把知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将科学原理转化为设计方案、图纸,并付诸实施,转变为社会需要的产品。创造型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长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突破性工作。所以,培养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创造型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因此,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高等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其表现在意识方面,热爱祖国,热心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外在表现为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冲动,内在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思维方面,有敏锐的直觉、巧妙的想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在知识方面,系统掌握林业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最新知识。在能力方面,表现为较强的专业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专业技能。在人格方面,表现为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求实的态度、无畏的胆识、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

(二)应用型林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具有自己的特色。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现在我国林业院校应用型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各院校的办学历史、背景条件差异较大,并各有自身特点。其人才培养应根据本院的资源和客观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鲜明的富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一方面要求学生要全面充分发展,按林业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具备现代林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要不断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具体条件,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有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行动设计,在某一方面形成自身突显的优势和专长。此外,林业院校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特色,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创新,力求达到“专业方向明确、林业实践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的人才培养效果。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三、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优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一)教育生态理念认为,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生态化理念要求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从科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出发,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促进人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人格品质的塑造、实践能力的增强以及良好个性的发展等五方面得到切实提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上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五个方面要求进行全面系统运筹,协调配置;具体是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调研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协调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教育生态化理念研究传统教学过程,会发现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束缚了学生的智力与人才的成长。主要表现为:一是现行林业院校课堂体系中,指令性课程、统考类课程挤占了大量的时间、空间,专业板块课程的时间、空间变得非常狭窄,使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没有余地,这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背道而驰。二是课程设置的学科本位型,即高校课程设置以学科本位不变为主线。与新兴学科、新兴行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并且还存在有些课程教学内容老化,使学生局限于书本、课堂和本专业的课程,难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被动地接受教育,成为学校工厂的物化产品。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注人式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在这些问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应予以纠正、更新。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各种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优化。根据教育生态化理念的要求应注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协调培养。课程设置应符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来优化课程设置结构。现有林业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有: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及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相关专业知识选修课。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应适应时代特征,体现教育生态化理念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组合,并强调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

(三)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能力训练。教学计划是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教学方案就是把教学计划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科学安排、合理配比。理论教学是教学计划中的主要核心部分,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课时安排。理论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授予学生该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培养学生获得厚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还应安排专题讲座和学生自学及利用网上课件进行学习等内容。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1、申请者须符合《*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七条前三项基本条件:(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事业心强,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2)多年从事科研工作,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并受聘担任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自然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年1月1日以后出生,特别优秀的可放宽到*年1月1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不超过45岁(*年1月1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3)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对本学科某些领域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学科发展有较强的预见性,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

根据我省高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将第四项修改为:4、近5年取得较好的科研业绩,同时具备以下条款中的两个条款:(1)主持部级项目1项或主持省级项目2项。(2)在本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第一作者),其中自然科学论文被SCI、EI收录3篇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在本学科领域的权威性期刊发表3篇以上。(3)出版一部学术著作(第一作者)(4)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其中部级奖(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前5名;省级一等奖的前3名、二等奖的前2名。(5)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或审定品种的第一主持人。

2、申请者所在学校必须承诺匹配所要求的资助经费(不低于1:0.5)。

3、各单位要坚持公开遴选、择优推荐的原则,坚持人才、平台(基地)和项目的有机衔接,适当向重点建设的创新平台(基地)倾斜。

4、申请者限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已获得“燕赵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首批“*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不得再申请本计划。

二、申报领域

自然科学按照如下19个领域归口申报:

1.数学;2.物理;3.化学;4.化工;5.农业;6.林业;7.电子科学技术;8.计算机与通讯;9.生物与基础医学;10.医疗卫生与临床;11.药学;12.中医药;13.能源;14.资源;15.环境;16.传统材料;17.新材料;18.先进制造。

哲学社会科学类按以下8个领域归口申报:

1.哲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2.经济学;3.法学;4.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5.教育学、心理学;6.语言学、文学、新闻传播;7.历史学;8.艺术学、体育学;9.管理科学与工程。

三、评审名额及方式

第二批“*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拟资助50人,其中自然科学35名、人文社会科学15名。省教育厅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遴选评审工作,设评审办公室挂在省教育厅科技处。评审工作按照学校推荐申报、评审办公室形式审查、学科组初评推荐、评委会评议投票、省教育厅审定等程序进行。

四、申报方式及要求

1、以学校公函的形式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的申报。

2、申请人在认真阅读《*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如实填写《“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一式6份(A4纸型),申请书和附件均加盖所在学校公章。申请材料必须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双面打印,不得超过40个页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