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范文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范文

时间:2022-11-16 09:42:02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摘要:为了明确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本文基于2002年、2007年、2012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研究了我国畜牧业部门的增长特征、关联效应和带动效应。结果发现:畜牧业自身增长特征明显,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却不断下降;畜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较弱,不论是前向关联系数及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位次,还是后向关联系数及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位次,均比较小、比较靠后;三个年份中畜牧业部门的直接带动效应系数均小于间接带动效应系数,间接带动效应系数小于诱导带动效应系数,但是,各种带动效应对GDP、工资与社会福利的带动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畜牧业;关联效应;带动效应;投入产出表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中高速增长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畜牧业发展同时步入新常态:消费主导生产的特征越发明显、畜牧业增产难度空前提升、环境生态压力凸显、结构性区域性矛盾突出、以畜禽疫情及食品安全问题为代表的突发事件频发等,为畜牧业在新常态时期的发展添加了复杂困难的总基调。畜牧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善,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与维系。为此,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畜牧业在2014年实现:全年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比2013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5487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700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441万吨,增长2.9%;禽肉产量1826万吨,增长4.3%。禽蛋产量2999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0.8%。2014年年末生猪存栏45113万头,下降3.2%;生猪出栏70825万头,下降3.7%。如果我们将目光锁定在畜牧业,就畜牧业看畜牧业,畜牧业发展成绩喜人,却又问题忧心;既为民生改善做出重要贡献,又因许多突发事件让公众难以释怀,毁誉参半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特点。

如果我们跳出畜牧业,从国民经济整体看畜牧业,畜牧业是基础产业、民生产业,而非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显然,后者可以让我们以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畜牧业发展,对畜牧业发展有更清晰准确的定位和认识。但此时需要明确的核心话题是,畜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带动效应如何,这些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却鲜有发现。梳理既有文献,我们发现,关于畜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畜牧业本身问题的探讨,就畜牧业来谈畜牧业。张丽娜、王桂霞(2015)研究发现,畜牧业融资困境是由于金融机构服务力量单薄、金融供给能力不足、贷款手续繁杂且融资成本高、畜牧业本身的特殊性制约了畜牧业发展。王明利等(2007)指出,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资源转化率偏低,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低下,粗放的增长模式面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动物疫病、质量安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王晓君等(2014)模拟了不同经济政策优化调控和生态建设的政策选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禁牧政策下,通过农业和畜牧业的耦合优化配置、贷款资金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等政策措施,可实现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目标。夏晓平等(2010)从资源禀赋和粮食安全视角分析了中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发现各地区畜牧业发展很不平衡,生产结构的区域化特征明显。叶云等(2015)研究发现:畜牧业产业链的前向和后向整合程度均在提高,且后向整合程度高于前向。畜牧业产业链上养殖环节、饲料环节、屠宰及肉类加工与乳品加工、资产专用性与交易频率、企业政治关联等对前向和后向整合程度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均存在明显差异。马铃、刘晓昀(2013)研究发现,贫困农户畜牧业收入低是中间投入效率低导致的。王俊能等(2012)认为,面对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刚性大、弹性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约束,如果过快、过急或全面推行规模化养殖,将会面临沉重的环境压力和严重的生产风险,时间上适度演进、空间上协调发展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优选路径。陈瑶、尚杰(2014)在测算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基础上,基于脱钩理论分析了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畜牧业产值的脱钩关系。总的来看,已有文献主要是对畜牧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展开分析。以农牧区畜牧业经营者等微观主体为主,将畜牧业经营活动与金融、贸易、环境与资源结合的多视角探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尚未发现将畜牧业置于国民经济整体,探讨宏观视角下畜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而实际上,此类研究则更有助于清晰判断畜牧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关联效应测度

在投入产出表中,行向或列向关系主要反映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核算关系,无法开展经济分析。为进行经济分析,必须引入有关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某种产品对另外一种产品的消耗量,可以表示为:αij=xijXj,其中,xij表示j部门生产中对i产品所消耗的价值量,Xj表示部门j的总投入。直接消耗系数主要反映技术水平,由直接消耗系数组成的矩阵称之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用A表示,同时将总投入、最终产品使用向量表示,使用矩阵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有:AX+Y=X;进行变形,则有:X=(I-A)-1Y。其中,(I-A)-1被称为里昂惕夫逆矩阵,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完全联系,与完全消耗系数有密切关联。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产品j生产单位最终产品量对另一产品i的完全消耗量,可以记为bij,计算关系式可以表示为: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可以表示为:bij=aij+∑nk=1bik•akj,使用矩阵表示,即:B=A+BA,其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进一步变形,即:B=A(I-A)-1[I-(I-A)](I-A)-1=(I-A)-1-I,但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均是从列向对投入产出表建模。从行向对投入产出表建模有待如何进行呢?分配系数则是构建投入产出行模型的关键基础。分配系数计算公式为:rij=xij/Xi,分配系数表示i行业或部门分配给j行业或部门的中间消耗使用量在总产出量中所占的比例。在分配系数基础上,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即为:XR+V=X,X=V(I-R)-1,其中,(I-R)-1称为完全供给系数,进一步推导,则有:X=VD+V,其中,D=(I-R)-1-I,即为完全分配系数,R为直接分配系数,V表示生产中直接的初始要素投入。利用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可以对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进行测度。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使用完全消耗系数反映后向联系,用完全分配系数反映前向联系。完全消耗系数借助于产品投入,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他部门产品的拉动,而完全分配系数则借助于产品的分配使用,反映了产品分配给其他部门带来的对不同部门的推动。

(二)带动效应分析

将最终需求矩阵Y改写为消费、资本形成(投资和存货)、出口等组成,则可以得到下面的表达式:AX+CX+TX+FD=X,其中,C是最终消费的系数矩阵;CX表示最终消费;T是净出口矩阵系数矩阵;TX表示净出口;FD表示除去消费和出口的其他最终需求,比如投资、存货等。此处,C和T均为列向量转化而得到的对角阵,进一步改写为:(I-A-C-T)X=FD,求逆矩阵则有:X=(I-A-C-T)-1×VFD。据此,我们发现:当FD发生变化,X会随之发生变化,二者之间存在联动关系,可以表示为:VX=(I-A-C-T)-1×VFD,该式衡量了产业变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动效果,包括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诱导效应。如果C=0,即不考虑消费,则衡量的是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因为诱导效应部分主要是由消费所产生,此时表达式为:VX=(I-A-T)-1×VFD。因此,诱导效应计算公式为:VXinducing=((I-A-C-T)-1-(I-A-T)-1)×VFD,基于此,可以衡量某一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间接带动效应和诱导带动效应。

三、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在国民经济部门中的地位

近年来,畜牧业产品从数量到质量均有大的改善,数量增长尤为明显,质量改善显著的同时却因食品安全问题、畜禽疫病等突发性问题频发而令消费者担忧(王明利等,2007;杨春等,2013;叶云等,2015)。然而,将畜牧业置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我们却发现不同的结果:2002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456.02亿元,占全国所有行业部门总产值的2.70%;2007年,畜牧业总产值增长至16125.00亿元,产值规模接近2002年的2倍,但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出的比重却下降至1.96%;2012年继续延续这一趋势,产值增长显著,但是占比进一步下降为1.70%。因此,从总产值来看,我国畜牧业虽然产值增长明显,但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地位却在不断下降,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贡献不断下滑。从畜牧业创造GDP看,下降明显,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创造GDP数值为3867.13亿元、7801.94亿元、13128.36亿元,占我国GDP的比重分别为3.17%、2.93%、2.45%。从畜牧业上缴税收及盈利情况来看,畜牧业在2002年贡献了112.8亿元税收,创造了545.31亿元利润,但是到了2007年,此两项均为0;2012年,畜牧业非但没有盈利,还获得国家转移支付的606.23亿元。2002年之后,伴随着环境、资源与生态压力增加,草地资源过度使用使其生态承载力快速下降;“禁牧与退牧”政策的实施导致畜牧业发展遭遇空前挑战,自身发展能力严重受损的同时,不得不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从此,畜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畜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已经不再是为国民经济创造利润和税收,而是“保生态”。从畜牧业支出的工资与福利水平来看,数值增长显著,但占比却先增后降,反映了畜牧业就业人员工资与社会福利的变动情况。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创造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工资与福利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是0.3589元、0.4597元、0.4840元,而创造单位GDP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0.7847元、0.9501元、1.0024元,显然,畜牧业经营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

四、畜牧业关联效应比较

畜牧业关联效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完全分配系数反映前向关联,借助产品的分配使用,反映推动力效果;完全消耗系数反映后向关联,借助产品投入,反映对其他部门产品的拉动效果。

(一)前向关联效应分析

前向关联效应反映产业推动力,畜牧业部门纵向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畜牧业的完全分配系数分别为0.7354、1.1550、1.1644,其含义是畜牧业初始投入增加1个单位,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分别增加相应单位。显然,畜牧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力呈现明显增长,尤其是2002年至2007年。2007年至2012年却仅有微幅上升,说明畜牧业推动力增长持续性差。畜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横向比较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畜牧业的完全分配系数在109个行业部门中分别位列第91位、83位、83位。显然,从推动力角度看,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对其他行业部门的推动力比较弱小。

(二)后向关联效应分析

后向关联效应反映拉动力,畜牧业部门纵向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畜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别为1.2096、1.3316、1.3602,其含义是畜牧业部门1单位最终产品带来的各部门总产出增加量。从数值上看,畜牧业对其他各产业部门的拉动力在不断提升,但是10年间提升的幅度很小,反映了畜牧业拉动能力弱且稳定。畜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横向比较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畜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在109个行业部门中分别位列第89位、94位、94位,属于拉动力非常靠后的部门。显然,从拉动效果看,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对其他行业部门的拉动力比较弱小。

五、畜牧业带动效应比较

畜牧业带动效应包括三个方面:直接带动、间接带动和诱导带动,三者之和又称总带动,反映了畜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带动效果。

(一)直接带动效应分析

直接带动效应反映与畜牧业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受其影响程度。从系数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是1.1054、1.0943、1.0942,数值持续降低,反映畜牧业直接带动效应的下降,但是降幅微小,说明畜牧业直接带动效应相对稳定。具体来看,对GDP的直接带动效应非常明显,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直接带动GDP增长4274.73亿元、8537.66亿元、14365.05亿元;对工资和社会福利的直接带动效应也比较显著,分别达到3354.33亿元、8111.53亿元、14399.89亿元。但是,畜牧业对税收和利润的带动主要是在2002年,2007年以后几乎没有正向带动,反映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转变,“保增长”已经让位于“保生态”,国家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补助补偿畜牧业,2012年达到663.33亿元。

(二)间接带动效应分析

间接带动效应反映与畜牧业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受其影响程度。从数值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为1.1248、1.2422、1.2240,均大于直接带动效应系数,且表现出微小的增长趋势。但是,畜牧业间接带动GDP、工资与社会福利均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前者从4349.75亿元增至16069.11亿元,增长了近3倍;后者从3413.19亿元增至16108.08亿元,增长了近4倍。

(三)诱导带动效应分析

畜牧业诱导带动效应系数远大于直接和间接带动效应系数,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达到14.1787、4.1402、3.2053,反映了畜牧业具有较强的诱导带动能力。特别是2002年,竟高达14.1787,反映了当时畜牧业部门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通过消费活动对其他产业施加了非常明显的带动影响。但是,诱导带动系数在2007年、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反映了畜牧业消费活动和消费能力的大幅减少与下降。

(四)总带动效应分析

总带动效应是畜牧业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导带动效应的总和。从带动效果看,不论是对GDP的带动,还是对工资和社会福利的带动,2007年最低,2002年居中,2012年最大;对税收和利润的带动仅在2002年出现正值,表现为积极带动。2002年畜牧业总带动效果特别突出的原因是当年诱导带动效应特别明显,贡献了当年总带动效应的大部分。由此,畜牧业总带动效应与产业规模、带动系数正相关,给我们提升畜牧业总带动效果至少提供了两条并行不悖的选择。六、结论与启示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畜牧业部门的增长特征、关联效应和带动效应。结果发现:(1)我国畜牧业增长特征明显,2002年至2012年,畜牧业总产值从8456.02亿元增至16125.00亿元,GDP从3867.13亿元增至13128.36亿元,工资与社会福利从3034.49亿元增至13160.20亿元;(2)我国畜牧业总产值、GDP、税收、利润及工资与社会福利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出现持续下降;(3)我国畜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较弱,不论是前向关联系数及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位次,还是后向关联系数及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位次,均比较小、比较靠后;(4)不论是2002年,还是2007年或者2012年,我国畜牧业部门的直接带动效应小于间接带动效应,间接带动效应小于诱导带动效应,但是,各种带动效应对GDP、工资与社会福利的带动效果非常明显。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以下两点启示:第一,定位我国畜牧业发展要将畜牧业放置于国民经济总体之中,不能单纯就畜牧业来看畜牧业,应该通过纵向的自我比较和横向的行业部门比较,才能更清楚准确地认识和定位畜牧业过去和未来;第二,我国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力和推动力均比较弱,反映了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相对较少,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畜牧业带动效应的发挥。因此,发展壮大我国畜牧业应该将重点落实在增强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前后向联系、提升畜牧业带动效应上来。

参考文献:

[1]张丽娜,王桂霞.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困境及成因———以吉林省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5(6):255~258.

[2]王明利,王济民,申秋红.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现状评价与实现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8):49~54+111.

[3]王晓君,周立华,石敏俊.农牧交错带沙漠化逆转区禁牧政策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4(10):2166~2173.

[4]夏晓平,李秉龙,隋艳颖.中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资源禀赋与粮食安全视角[J].资源科学,2010(8):1592~1600.

[5]叶云,李秉龙,耿宁.交易成本、制度环境与畜牧业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来自畜牧业不同环节上市企业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5(1):120~128.

[6]马铃,刘晓昀.投入低还是效率低———贫困农户畜牧业收入低的原因剖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12):102~106+112.

[7]王俊能,许振成,杨剑.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发展模式研究———从环保的角度[J].农业经济问题,2012(8):13~18.

[8]陈瑶,尚杰.中国畜牧业脱钩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3):101~107.

作者:田园;程宝栋;秦光远

被举报文档标题: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xmylw/70915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