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草食畜牧业的草场保护问题范文

草食畜牧业的草场保护问题范文

时间:2022-07-15 10:14:06

草食畜牧业的草场保护问题

摘要:

对我国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中草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三个方面的效益问题进行了评级与分析,采用统计数据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奖补政策为切入点,对整个工程进行评级总结,提出目前草原生态工程的问题困境,以此为国家生态工程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

草食畜牧业;草原生态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从21世纪初我国开始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通过对土地和项目实施、管护构成进行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实施生态保护,主要代表性的重点工程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京津风沙治理工程。2003年,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我国开始实施以禁牧、休牧、轮牧、围栏放牧和补播为主要方式的退牧还草工程,该工程目标是历时5年将我国西部11省份的草地资源得到集中治理。2010年年末,二期工程基本结束,累计完成草地围栏建设任务0.40亿hm2,治理、退换草地0.08亿hm2,划区轮牧0.01亿hm2。2011年,我国再次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纳入实施范畴,两项政策工程开始进入合二为一的阶段,以更为完善的补贴机制将草原保护补偿制度建立起来。奖补机制预期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推行。2003年至2014年,国家在退牧还草工程上累计投入资金2808758万元,共退牧还草6779万hm2。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资金136亿元主要用于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至今已实行12年,甘南牧区呈现较大的变化与改观,牲畜超载问题逐步改善,草畜平衡管理进入基本平衡阶段,牧民生计与以往也有不同。通过调研走访发现牧区牧户的生态意识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定居点靠近公路沿线的牧户与居住在偏远山区的牧户环保意识差距较大;牧区的教育水平受限较大;交通不便的牧户拥有较小的生计选择权多数依靠国家补助和救济生活;部分牧户对国家生态工程的持续开展没有乐观态度。本文认为,虽然国家生态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牧户生活有普遍改观,但收益与问题并存,为持久推动生态工程的实施、将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保护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仍需较大努力。文中将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甘南地区畜牧业发展详情,分析概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的效益与问题,以期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更为有效的政策建议。

1甘南州农牧业发展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带,总面积约4.5万hm2,州内海拔1173~4920m,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甘南州是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甘南草原具有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无工农业污染、病原菌极少等独特优点。全州草原总面积为272.3万m2,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灌丛草甸、沼泽草甸等7类17组29个型,其中亚高山草甸是其主体和精华,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3.71%。地方优良畜种主要有甘南牦牛、藏羊(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合作猪(蕨麻猪)、河曲马、河曲藏獒等。2013年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80.69万头/只,全州出栏各类牲畜168.48万头/只,各类牲畜总增率34.02%,出栏率43.89%,商品率37.94%。肉类总产量为6.72万t、奶产量为8.69万t,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2014年,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7.19万hm2,其中粮食作物3.57万hm2、经济作物2.74万hm2、青饲料0.87万hm2,预计粮食总产9.04万t。农业界线温度呈垂直变化,种植主要分布在1200~3200m地带。种植作物主要有藏中药材、青稞、油菜、小麦、豆类、马铃薯、玉米等。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甘南全州的农业产值为67594.22万元,2011年有所下降,为55759.65万元,2012年和2013年又有所回升,农业产值在2013年达到近4年内最高,72915万元。其中,主要有谷物类产值35137万元,其余产值贡献主要来源于中药材种植,2013年约28434万元,约占全州农业产值总值的39%。甘南州整体概况是以畜牧业为主,由于大部分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在全州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后,牧户的种养方式有所改变,种植结构主要凸显高原特色,多数牧户种植青稞、燕麦、玉米主要用于食用与饲料。部分高寒地区只能种植青稞、油菜与燕麦。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5月是甘南州草原的休牧、轮牧时间,由于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过低,饲养牲畜的过冬饲料主要依靠牧户的种植。

2甘南册草原生态工程的效益分析

2.1草原生态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

草原生态工程主要涉及禁牧、休牧、轮牧等项目工程,对草原的载畜量、牧户的放牧时间、放牧区域等会有一定的设定,受此直接影响的必然是当地养殖情况。鉴于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放牧养殖,本文将甘南州牧户牲畜养殖的的基本情况作为衡量草原生态工程直接经济效益的因素。伴随草原生态工程的实施,甘南州草原生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载畜量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相关资料表明,牧业产值自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以来,逐年增加,2013年全州产值为206974万元,凸显了甘南州以牧业为主的特征。2013年年末牛的存栏量为1246805头,比2011年有所降低;羊类(山羊和绵羊)自2011年草原奖补政策实施以来载畜量控制良好,逐年减少。猪的养殖量近3年来有所增加。调研得知,推行退牧还草政策后,全州牧户的养殖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减少,部分牧户为提高养殖数量,自发组织养殖合作社,以便扩大养殖数量,达到规模效益。目前全州整体趋势是牧户个体养殖数量在缩减,牧业合作社、养殖合作社不断扩大,牧民对于定居点的生活较为习惯,部分藏族牧户已经开始接受外出打工等生计方式。以王格尔塘为例,当地因为处在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且是农牧交错带,种植面积较全州其他地区较多,种植业在当地发展较为迅速,尤其以秸秆回收为代表的饲料产业。另一个与地处大山深处的牧户相比,公路沿线的牧户明显具有外出打工的意愿,这也是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伴随饲养牲畜数量的减少,圈养牲畜较花费较大,为避免生活困难,牧民较为倾向的生计方式。

2.1.1甘南州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2013年年末,甘南州全州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到33.7%、42.8%、36.8%,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3.65、5.86、5.16个百分点。奶类产量8.71万t,比2010年增加了0.32万t,增长3.8%。2013年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260元,比2010年增长1571元,增长了58.4%。通过实地调研得知,全州草原奖补政策实施顺利,农牧民通过一折通可以领取全部的生态工程补贴资金,社会补助资金,财政转移支付类资金等全部通过此该种手段进行拨付。根据全州不同地区草原生态工程实施情况的不同,各地区略有区别。全州牧民的生态工程补贴项目主要包括:平衡奖励、困难补助、生产补助、牧草补助、冬春临时生活补助等,存在禁牧工程的地区,增加禁牧补贴。

2.1.2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以牦牛藏羊专业化养殖为重点,加快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大力实施牛羊育肥小区、奶牛养殖小区、暖棚建设、退粮还草、牧草良种补贴和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专项补助等项目。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大力推行退粮还草、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措施,积极发展牦牛藏羊短期育肥和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在牧区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半人工刈割草场和圈滩种草,积极发展牦牛、藏羊和犏牛繁育产业。全州畜牧养殖及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量高达60.12亿元,入社成员29055户,入社户数已达到全州农牧民总户数的26%。

2.2草原生态工程的社会效益分析

畜牧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当地牧民生活水平,乃至生计观念的改变,为了便于分析草原生态工程对甘南州农牧民生活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将农牧民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储蓄状况作为生态工程社会效益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结合调研实情,将农牧民的生计观念的转变、环保意识等同样作为分析的对象。2012年全州城乡居民收入比往年有所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76元,个人存款余额106.96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13.3%、25.0%、16.4%。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推行了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仍在稳步提高(表1)。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牧民对于参与社会保障较为积极。2010年全州城乡居民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人数62.82万人,参保率91.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38万人,参保率95.3%。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7万人,参合率9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7906万元,增长61.3%;受益参合患者58.88万人次。2011年全州城乡居民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58.03万人,参保率85.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53万人,参保率97.3%。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70万人,比2010年度增长1.0%,参合率9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1.44亿元;受益参合患者91.62万人次。2012全州城乡各项社会保险参加人数60.10万人,参保率86.6%;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52.33万人,参合率98.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76亿元,参合农牧民收益85.53万人次,比2011年下降6.6%。鉴于甘南地区数据获得的不易,教育程度本文将依据调研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调研地点选取的是碌曲县的下辖3个乡,随机挑选3个行政村,共抽取牧户92户。通过调研数据得知,当地的受教育问题仍存在较大问题,在走访时,几乎每家牧户都会有1名在寺院学习的喇嘛,僧人的受教育水平要远高于户主,或者受访者。卡拉曼乡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的牧民家庭户主未受过教育。其中,受教育程度比例最高的是双岔乡。文盲率远远低于其他2个乡(表2),可能原因在于选取的受访者较为典型。因为当地藏民居多,语言不通,在进行调研访谈时,多选取会汉语的牧户,而掌握汉语的牧户多是受过教育的。此数据也说明,当地的汉语教育仍需引导加强。掌握汉语,将对牧民的生活观念,生计方式有所改变。

2.3草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分析

目前,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紧抓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并且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实施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建设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退牧还草、草原防火站建设等重大政策和项目的有利机遇。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努力恢复天然草原植被。草原奖补工程实施以来,甘南州共完成规范化承包草原255.91万hm2,依法划定基本草原254.43万hm2,划定禁牧草原59万hm2,划定草畜平衡区草原190.36万hm2,通过加大出栏和转为舍饲暖棚养殖等方式核减天然草原超载牲畜9.09万个羊单位,草畜平衡区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完成退牧还草禁牧休牧围栏建设9万hm2,累计完成治虫灭鼠90万hm2,补播改良天然草原21.72万hm2,人工种草2.7万hm2,开展沙化草原治理试点562.25hm2,建成县市级草原防火站5个,草原资源固定监测站7处,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7家。2011—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已兑付到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8.5亿元,2014年度补奖资金正在准备兑付;继续落实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共落实畜牧良种补贴1578.7万元,其中,牦牛种公牛良种补贴资金600万元;藏羊种公羊良种补贴资金332.8万元;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620.4万元;奶牛良种补贴资金25.5万元。认真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及时开展牦牛藏羊青稞的理赔工作,共计赔付1.86亿元。仅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1项,可使全州农牧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加500元以上。省、州、县草原工作站样方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全州草原植被的平均高度为14.7cm,比2012年下降了1.3%,较2011年增长了17.6%;2013年全州草原盖度为96.3%,比2012年平均增长了0.8%,较2011年增长了4.3%;2013年全州草原鲜草产量5566.5kg/hm2,比2012年减少了4.13%,较2011年增长了16.6%。2014年全州天然草原平均产草量为5598kg/km2,几乎与2013年持平。据2014年年底调查统计,全州草原中度以上退化面积由217.33万hm2下降为162.47万hm2,下降了25.2%,其中中毒退化面积由81.33万hm2下降到52.67万hm2,下降了35.2%,中度退化面积由136万hm2下降到109.8万hm2,下降了19.2%。2014年,整个甘南州天然草原产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全州累计核减牲畜136万个羊单位,占核减总量的100%。根据监测数据,2014年甘南州全州的草畜平衡状况具体如表3。据统计,2014年甘南州全州禁牧59.13万hm2,草畜平衡面积190.33万hm2。

3影响草原生态工程的困境

3.1草原畜牧业内部发展问题

甘南州虽然通过退牧还草政策和草原奖补政策工程取得一定的综合效益,包括对居住分散的牧户进行游牧民定居工程;对当地的牲畜品种进行了改良,如犏雌牛品种改良,藏羊品种改良(由于藏羊对当地草场破坏程度较大,当地与2000年统一更换品种为欧拉羊);对当地牧户提供生活、生产补贴,提供圈养,暖棚补贴,安装太阳能板等项目。但当地牧户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并没有改变,很多地区的牧户不愿接受外出务工,或者放牧之外的生计方式。且甘南地处高寒边缘地区,弄目录居住分散,草山面积广阔,自然灾害频发,很多地区的生态工程建设并不如意。

3.2草原生态工程的限制性因素

全区草原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重,草原退化面积216.67万hm2,其中重度54.67万hm2、中度122万hm2、轻度40万hm2;草原鼠害和沙化草原缺乏持续连片治理。草产业发展非常落后。全州没有一处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基地。优质草场种植分散,面积小,不能满足草原畜牧业产业发发展需求。

4草原生态工程发展对策

壮大提升草原特色产业,尤其是提升牦牛、犏雌牛、藏羊的繁育产业。通过大力调整、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着力提高牦牛、犏牛、藏羊三类繁育产业带的能繁母畜比例,努力降低全州非生产畜比例。加快草业饲料基地建设,加强天然草原生态环保建设,提升天然草原生产能力,治理毒害草原。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甘南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调整种养结构,改变当地牧民的传统意识,切实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优质草场基地。因此,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需长期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锦林.林业生态工程师石漠化治理的根本措施[J].中国林业,2003,6:9-10.

[2]张自和.西部大开发与草业发展[J].草业科学,2010,27(8):1-4.

[3]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内部资料.

[4]汪群均.财政部、农业部将联合推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J].村委主任,2011,11:17.

[5]王国成.基于DPSIR模型的草原生态补偿综合评价———以甘肃省碌曲县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论文.

[6]甘肃省甘南州统计年鉴2011—2013.

作者:韩枫 朱立志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草食畜牧业的草场保护问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xmylw/6962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