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研讨范文

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研讨范文

时间:2022-01-16 11:26:39

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研讨

1发展历程

1.1国外

环境监测一词首先是由欧美发达国家于十九世纪末提出的,在美国主要是由卫生部门带领、指导全国范围内的空气、土质、水质、污染物的监测工作。随着国家逐步发展壮大成立了国家环保局并由其统一指挥监测工作,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国家环保局有力落实其环境监测的主导功能。上世纪初马森等人提出的污水生态系统标志着生态监测的发展;克列门茨将研究指标定位于植物个体和群落作用于农、林、牧业中,积极倡导将高效率检测仪器视为植物这一观点。

1.2国内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有所发展并且于省市之间创建了环境监测站点,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应以“五化”为目标、数据以“五性”为标准、质量以“五报”为反应形态的具体要求。直至目前,我国已推出四百多项环境准则,包含了土质、水质、大气、噪声、废物等各个领域。

2生态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2.1检测的基本原理

2.1.1代表性原理即将有限的断面和点位代替无限的整体环境情况,其主要反映空间状况;运用有限的采样频率代替可变动的整体环境情况,主要反映时间状况;运用有限的数据量反映整体环境信息。

2.1.2规范性原理将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与检测的精准性、可溯源性以环境监测的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监测制度化的形式加以体现。

2.1.3完整性原理

检测过程运用要素与相素以及压力三者混合监测程序达到反映环境内涵的复合性和完整性的目的,并将环境监测的系统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2.2检测指标

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化学指标;②生态学指标;③环境质量指标;④生物学指标;⑤环境建设指标等。

3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

缘于本国生态环境监测的起步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容易缺乏统一有序的监测标准且对于技术规范的制定尚未落实,只是在海洋和农业方面推出了较为具体的技术章程制度。制约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监测地位、作用、性质均无规范性法律法规;②运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与各项机制不符合监测需求;③无有力财政措施作为平台;④监测队伍缺乏规范性且资质与机制尚处于青涩阶段;⑤监测体系不完善缺乏连贯性,监测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

4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将地面监测技术与3S技术有机结合,分别从微观、宏观两方面审度生态质量;加强网络设计一体化,将全球生态变化作为质量变化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且将生态风险评价替代生态质量现状评价,为早期防御警戒打好基础。具体而言,笔者认为,生态环境监测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主要监测手段由人工取样以及实验室分析,向网络化和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发证;②重视技术发展方向,将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扩展;③检测领域向全方位检测扩展;④将地面监测与遥感环境监测混合使用;⑤检测硬件设施要求增多,需集多功能、自动化、高质量、智能化为一体。

作者:关健单位:保定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sthjlw/6368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