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影响与对策范文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影响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2-05-11 11:32:32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影响与对策

1对中下游干流水文过程影响

据1953~2012年共60a的水文资料统计可知,上游宜昌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365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07亿m3;中游汉口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2327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045亿m3;下游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825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915亿m3。

2对中下游干流和河口地区水资源利用影响

2.1水资源利用及取水现状长江从湖北宜昌以下至河口为中下游,干流河长1893km,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5省1市。其中宜昌以下至徐六泾的中下游干流全长约1711km,从徐六泾至50号灯标区段为长江口,全长182km。长江中下游两岸及河口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长江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及河道治理、水资源开发保护的重点区域。据调查统计,2010年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长江口共取水超过500亿m3,相当于大通站年径流总量的6%。长江中下游各引江工程既有城镇集中供水,一般工业用水自备水源和火电厂的取水口,也有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补水工程,还包括各类用水对象的综合水利工程。供水对象既有本流域内的用水,也有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跨流域调水。随着今后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长江干流取水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20年,仅长江下游大通以下沿江引江工程的取水量就将增加到600亿m3左右。虽然中下游干流来水总量较为丰富,但是存在季节变化大,河道排污量大,河口地区盐水入侵等问题。干流河道需要的合理流量与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存在着一些矛盾,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容易出现缺水。此外,长江流域还承担着向干旱的北方黄淮海流域调水的重任,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更是直接从长江下游干流取水,这将进一步影响长江干流的水量,中下游地区的用水矛盾较为突出。

2.2对中下游干流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近年来,长江流域已建成的控制性水库具有较大的调节库容,可提高对区域和流域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对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总体有利,但对中下游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上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2.3对长江口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来自干流的过境水资源存在很强的季节性,在枯季水量并不多,多年最低月平均流量仅11000m3/s,特枯年2月份平均流量更是低至8130m3/s,1月份的平均流量也仅9240m3/s。长江口是咸淡水交汇的地方,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河口水流的许多重要理化特征和生物特征都具有其特殊性,使河口成为一个结构独特、功能多样的生态系统。由于河口环境因子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有明显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三峡水库调度明显改善了干流枯水年的水情条件,使大通站下泄流量小于10000m3/s的时间明显减少。另外,枯水期长江口入海流量增加1000~1500m3/s,能有效减轻咸水入侵的影响,使上海市水源地陈行水库不能取水的天数减少3~12d,有效缓解河口地区用水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需注意的是,长江中下游引江工程规模庞大,尤其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远期年调水总量148亿m3,调水流量为800m3/s)、引江济淮、引江济太等大型引调水工程实施后,大量取水势必将减少长江口的入海流量,对下游及河口地区水资源利用是不利的。也就是说,即使有上游水库补水,但如果各类工程无序取水,也将会导致河口盐水入侵加剧,因此必须对大通以下引调水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3对策措施建议

(1)继续在上游兴建一批调节能力强的控制性水库,增强水库群的调控能力。尽管长江流域内已建控制性水库规模庞大,但总的调节库容不到年径流总量的10%,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径流调控能力还不足。但如今新建控制性水库工程所遇到的社会阻力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而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床坡度小,不适合建坝建库。因此还是有必要继续按照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在上游干支流合适地点修建一批控制性水库工程,增强调洪补枯能力。但新建水库,一般会占用或者淹没土地资源,需要搬迁移民,可能会影响第三方利益,对于生态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建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协调机制,以处理好开发和保护与移民安稳致富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优化控制性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方案,施行水库群联合多目标综合调度。在上游新建控制性水库工程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挖掘已建工程的调蓄能力,由防洪发电调度,转向多目标的综合调度,包括抗旱、供水和生态调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先蓄水方案,尽量提前蓄水和实施动态蓄水,多拦蓄汛末洪水;另一方面可通过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提高水库整体调节能力。不仅可以发挥更大的调洪补枯作用,还可避免9~11月集中蓄水而出现的河道流量锐减现象。据模拟计算结果,若以供水、防洪、发电和综合利用原则对上游大型水库群进行统一的优化调度,多年平均可将691亿m3的汛期洪水转化为非汛期水资源。

(3)针对局部冲刷河段,做好取水口调整和取水设施改造,以适应变化后的水位和流量条件,对两湖入江口调控工程进行科学论证,以避免湖区出现极端的低估水位而影响湖区周边水资源综合利用。

(4)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中下游沿线引调水工程管理。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形势复杂,干旱缺水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各引江取水工程的管理归属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在枯季缺水时很容易出现用水矛盾,缺水时各工程大量取水,也使河道内生态环境难以保证,公共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当前应加强长江中下游引江工程的统一管理工作,在调查分析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供需形势及三峡等工程影响的基础上,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水库调度方案和中下游引江调度方案,为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理顺管理关系,加强流域层次的管理和统筹协调,科学规范上游水库水量调度并有力约束中下游取水行为。

(5)针对枯水年份和干旱季节,需制定上游水库补水与当地水资源协调配置方案。单靠三峡等上游水库的调度补水,难以完全保证枯水条件下的中下游取用水安全和避免河口咸潮入侵。毕竟上游水库的调控能力和作用范围有限,对下游和河口地区的补水效应也有限。特别是特枯年份和严重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均缺水,如果任由现有的引调水工程争相取水,将会给下游及河口地区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加强中下游引调水工程管理的同时,要制定多水源的配置方案,统筹上游水库补水和当地水之间的配置途径和优先次序。例如对长江口,遇特枯水条件,咸水倒灌无法避免,若要减少其不利影响,单靠三峡水库来压咸还不行,需要采取多水源避咸方案,要做好长江口青草沙、陈行、宝钢等水库与三峡水库的联合调配,同时还需控制中下游干流取用水。

(6)充分利用沿江湖泊湿地和蓄滞洪区的调蓄能力,蓄洪补枯,在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的同时,恢复湖泊和湿地水生态环境,提高中下游及河口生态流量保证率。一方面可以实施蓄滞洪区与上游水库的联合运用。这其中关键是蓄滞洪区建设和管理,若仅仅加强蓄滞洪区的防洪安全工程建设是不够的,需要正确处理好蓄洪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议按照当前生态文明理念,做好蓄滞洪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蓄滞洪区江河湖水系连通体系。另一方面要做好通江湖泊的科学调控,适度恢复部分湖泊的江湖连通关系。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长江中下游沿江湖泊是天然的洪水调蓄空间,如洞庭湖、鄱阳湖、洪湖等。传统的通过建闸和建坝方式来调蓄洪水,不仅容易阻隔江湖水力连通,而且容易将自然湖泊变成人工水库,对水生态环境不利。建议借鉴都江堰模式,建设湖口生态水利工程,顺势而为,适度调控,以避免湖区出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极端水文条件,同时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补给干流枯季径流。

(7)建议尽快按照新的水文情势,结合沿江地区水资源供需变化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加强跨流域调水工程全部实施后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利用叠加累积影响研究,加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加强引调水工程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等研究,为制定全流域一盘棋的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此外,还需研究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新思路。(本文来自于《人民长江》杂志。《人民长江》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许继军陈进常福宣单位:长江科学院水资源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影响与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slgclw/6439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