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鲟鱼特点及驯养前景范文

鲟鱼特点及驯养前景范文

时间:2022-10-05 05:27:44

鲟鱼特点及驯养前景

本文作者:周洲蒋晓红王金乐作者单位: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近年来鲟鱼养殖在我国各地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几种养殖鲟鱼的生物学特性及鲟鱼养殖中的问题及养殖前景,以期为开发和保护鲟鱼种质资源以及实现其养殖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1.生物学特性

1.1外部生物学特性

鲟鱼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体表裸露无鳞,被有5纵行大的骨板状硬鳞或仅在尾鳍上缘有一行棘状鳞,大部分骨骼为软骨。幼鱼骨板带有尖棘,为软骨硬鳞鱼。口小、腹位,唇具有皱褶,形似花瓣,鳃膜不相连结(这是鲟、鳇分类的依据)。由于各种鲟鱼的外部形态特征极为相似,本文对我国几种鲟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将其形态特征的差异进行归纳。史氏鲟,体侧及背部褐色或灰色;须2对,较长,长大于须基部距口前缘的1/2,基部有疣状突起;吻较尖;背部骨板数13块。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中游、松花江、乌苏里河。西伯利亚鲟,体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须4根,距口较吻端为近;外侧须达口角;吻钝圆;体背硬鳞14~16块。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长江鲟,体背部和侧骨板以上为灰黑色或灰褐色,侧骨板至腹骨板之间为乳白色,腹部黄白色或乳白色;具2对长触须,其长约等于须基部距口前缘的1/2;吻端尖细,稍向上翘;背鳍前有9~14块,背鳍后有1~2块。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上溯可达乌江、嘉陵江、渠江、沱江、岷江及金沙江等下游。中华鲟,侧骨板以上为青灰、灰褐或灰黄色,侧骨板以下由灰黄过渡到黄白色;腹部为乳白色;具2对须,呈弓形排列,其长短是须基部到口前缘的1/2,外侧须不达口角;吻尖长;背鳍前有8~14块,背鳍后有1~2块。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裸腹鲟,体背青绿色,腹部银白色;须4对,须长,向后不达口前缘;吻突出,稍平扁;背部骨板数15块。主要分布于仅分布于新疆伊犁河。

1.2生长发育特点

1.2.1史氏鲟

史氏鲟是我国黑龙江特产和重要的经济鱼类。史氏鲟能够生存的水温为1~30℃,最适生长温度为21℃;史氏鲟的年龄不同食性也不同,幼鱼主要以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也食小型鱼类。史氏鲟在野生环境中生长速度较慢,12龄个体才达到8.3~16.4kg,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很快,7龄个体可达13.6~19kg。人工养殖的最小成熟年龄,雌鱼8龄,雄鱼7龄,适宜产卵水温17℃;野生史氏鲟最小成熟年龄,雌性9~13龄,雄性7~9龄。与其它养殖鲟鱼比较,用配合饲料驯养幼鱼的过程中,史氏鲟摄食食物惯性较强,拒食陌生的食物,转食配合饲料需要相当长的驯化时间。

1.2.2西伯利亚鲟

西伯利亚鲟在天然水体中生长较慢,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较快,最大体重可达200kg;最小性成熟年龄,雌鱼17~18龄,雄鱼11~13龄,温水养殖条件下性成熟提早,雄鱼3~4龄,雌鱼6~7龄。产卵间期一般为3~5年,少数个体为1.5~2.0年。成熟系数为8.9%~50.0%,怀卵量为20万~80万粒。卵径2.32~2.92mm。产卵时间为每年的5~6月,水温9~18℃。温水条件下,西伯利亚鲟性成熟提早,雄鱼3~4龄,雌鱼6~7龄。西伯利亚鲟适温范围较广,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冬季冰下也能摄食生长,夏季在30℃的水温中生长;西伯利亚鲟食谱广,对人工饲料的接受能力强,具有易驯养、生长快、体形大、肉质好等优良养殖性状。

1.2.3长江鲟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喜群集于水流缓慢、泥沙底质、富有腐殖及底栖动物的近岸浅水河段活动。雄鱼体长在750~1050mm、体重4.5~12.5kg、4~7龄时性成熟;雌鱼体长930~1080mm、体重9.0~15.1kg、6~8龄时性成熟。长江鲟在6~7龄增重最快,最大平均增长量为3.25kg。绝对怀卵量为6~13万粒。春季3~4月、冬季11~12月产卵,但以春季为主。一般在流速1.2~1.5m/s、透明度33cm、水深5~13m的主河道的石砾滩上产卵。

1.2.4中华鲟

中华鲟是生活在大江和近海中,为底层性、洄游或半洄游性鱼类。5~6月群集于河口,秋季上溯至江的上游。以摇蚊和水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小鱼等为主要食物。常见个体为50~300kg,最大个体可达600kg。生长较快,但性成熟较晚。生命周期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通常产卵群体中雄鱼年龄组为9~22龄、体长为1700~2400mm、体重为40~125kg;雄鱼年龄组为16~20龄、体长为2400~3100mm、体重为172~300kg。怀卵量大,个体绝对怀卵量大30.6万~130.5万粒,平均64.5万粒。9~11月份至长江上游产卵。

1.2.5裸腹鲟

裸腹鲟在咸海是鲟属唯一代表种,其体长有达1600mm、体重45kg。裸腹鲟为溯河性鱼类,在河道中产卵后,降河至咸海育肥生长。裸腹鲟以底栖生物种类为食,在胃含物中偶有鱼苗出现。其性成熟较晚,雄鱼较雌鱼成熟早。雄鱼6~9龄性成熟,而雌鱼则12~14龄性成熟。产卵群体年龄7~30龄,主要为20~21龄。3~5月在石砾底质上产卵,产卵水温10~15℃,有时产卵温度也随地区而有所不同,产卵量在20万~129万之间。卵径1.5~3.0mm。

2.鲟鱼养殖中的问题及养殖前景

2.1疾病防治

目前在鲟鱼人工养殖中出现的病害主要是细菌性败血症、水霉病和气泡病。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以及生物敌害,其中以寄生虫病居多。疾病大多由环境因子、病原菌和鲟鱼体质综合作用引起。鲟鱼苗种发病高峰集中在仔鱼进入稚鱼的敏感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敏感期用药物预防,开口饵料严格消毒,加大换水量,经常吸污,定期清洗培育池等。在鲟鱼养殖中,要选择水质好的水源地修建流水池,网箱选择水质好的库区安置,是鲟鱼养殖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要选择鲟鱼专用饲料,保证营养丰富、适口,粒径合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尽量操作细致,减少鲟鱼的应激反应。

2.2亲本种质纯度需确定

因为在我国现有人工养殖的后备鲟鱼亲鱼中除史氏鲟、达氏鳇、黑龙江鲟鳇杂交鲟等几个我国自有品种外,几乎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受精卵孵化、养殖的成鱼选育而来,这些鲟鱼的种质基因在进口的过程中并未得到严格检验检疫。所以我国现在储备的鲟鱼亲本群体种质的纯度(即性状遗传稳定性)与品种可育性都不能得到准确确认,这对鲟鱼遗传育种研究生产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同时也产生了一定量的选育后备亲鱼为杂交不可育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浪费。所以应大力开展鲟鱼遗传育种学研究,建立我国自有的鲟鱼种质资源库,培育全雌和种间杂交等优质品系,这对拓展我国鲟鱼产业的深度具有深远意义。

2.3鲟鱼营养与饵料

用配合饵料饲养是规模化生产的前提。而配合饵料中各营养物质的最适配比又是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饵料浪费的重要前提。因鲟鱼的营养研究缺乏对单一种类深入、系统的研究。鲟鱼不同生长阶段多数的营养需要参数还没有测定,没有建立主要鲟鱼养殖品种的营养参数公共平台,关于鲟鱼对饲料原料利用率也未进行测定,不能为鲟鱼饲料企业的配方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至于目前鲟鱼的人工配合饲料很难满足鲟鱼的营养需要,尤其是鲟亲鱼,导致鲟亲鱼产卵量、卵子质量、孵化率等繁殖性能下降。而鲟亲鱼性成熟晚、体型大,初次性成熟雌性都在10龄以上,雄鱼多在8龄以上,且多数产卵后隔年或隔两年以上才能再次产卵。因此,系统研究鲟鱼的营养需要参数,测定鲟鱼对不同饲料的利用率,建立鲟鱼的投饲策略,实现精准养殖技术研究在鲟鱼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被举报文档标题:鲟鱼特点及驯养前景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scyzlw/6111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