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途径范文

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途径范文

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途径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的内容分析,学习动力缺乏或弱化的根本原因,找回和强化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内在动力方面,外在动力方面,综合动力方面,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找准综合动力的接合点,实现内外动力的良性互动,完善奖励机制的同时也要注意落实各种惩罚制度,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负强化,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学习行为的发生,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增强大学生学习写作论文的动力,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增强其学习的内部动力;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增强其学习的外在动力;要找准内外部动力的结合点,实现内外动力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途径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多的探索性和更大的自主性,需要他们具有强劲的学习动力。然而,现实情况表明,学习动力缺乏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农业大学工科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采用以问卷为主,辅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华南农业大学工2005级本科生9个专业的1086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86份,回收有效问卷1023份,回收率为94.2%。

二、调查的内容分析

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15个问题中,根据学习动力的来源,划分为内在学习动力、外在学习动力和综合学习动力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以探求和了解当代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何在,以及影响他们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问题涉及学习目的和动力、学习心理和道德、学习环境和方式、课堂学习和课余生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等诸多方面。

1.内在动力方面

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对专业的认可度等主要因素。调查发现:

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性色彩较浓,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观因素是自我控制力差,心态浮躁,客观因素主要是教学形式不合理、教学水平不高。在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上,认为“苦高中耍大学”,“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占17.5%。对“上大学的第一目的”和“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两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在“对所学课程的兴趣”选项中,“很感兴趣”和“有一定兴趣”的占62.07%。在“上大学的第一目的”这项调查中,选择“提高社会地位”、“谋求个人职业发展”和“学习成才报效祖国”的学生占85.7%,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是明确的,有着强烈的成才愿望和进取心,这样的学习动机是积极健康的,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大学的第一目的的调查中,选择“中学后的自然延续”和“不知道或其他”的占9.48%,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努力程度的选项中,选择“非常努力”、“比较努力”的占31.96%,说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不足;有22.91%的学生属于学习“不够努力”和“不努力”;还有13.2%的学生存在学习被动、浪费时间严重的现象。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他们将是很难顺利完成学业的。对这部分同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采取措施对其加强引导和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方面,有72.24%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很有前途”和“比较喜欢,学好就有前途”,表明大部分同学有正确的专业态度,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这是催化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另外同时要注意到,仍有18.18%的同学表现出无奈的态度,专业思想不稳定,甚至老想着换专业。

2、外在动力方面

外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出的一种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受到外界的激励或压力所推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于的激励作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激励)。

在外在动力因素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占61.68%。这表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的竞争压力,有很强的成才需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需求,将这些外部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有66.3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各项奖励和惩罚制度对其学习态度有影响,表明学校可以利用相关制度和措施对大学生学习施加有效影响。另外,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属于自主决断的如“个人前途”、“个人爱好与兴趣”者占66.86%,表明随着心身发展的不断成熟,大学生的自主决断意识越来越强,是他们的学习动力的最大影响因素。但自主决断表面上是为自我,实质要受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左右,是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人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恋爱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为爱而学、因爱厌学、无爱废学的人大有人在。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趋向是理智和成熟的,具体表现为学业重于爱情,爱情为学业服务,爱情左右学业的驱动力在逐渐减弱。

在“你认为最好的教学形式”的选项中,学生选择最多的是“社会实践”(占31.57%)。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学习。

在“毕业时你计划实现什么”的选项中,选择“考研成功”和“考公务员”的占32.74%,说明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是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其学习行为服务于“我为前途而考”的现实目的。

在综合动力方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各种就业观念急剧激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凸显出明显的直接性和现实性。

学生中能“经常”或“有时考虑前途”的高达89.25%。有64.03%的学生把“全面发展”作为学习期间最想实现的目标。可以说,对职业的充分关注,讲究学习的实用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之一。多数学生之所以对教学要求与目标只求达到合格,是因为这些目标和要求属于基本条件,他们明白,不达到这些要求就无法顺利毕业。在此前提下,学生愿意将更多的学习作用于自定目标(占43.99%)。自定目标指向的是“前途”和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它源于自我思考,能产生出许多思路和观点。

三、学习动力缺乏或弱化的根本原因

1.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家庭经济贫困被迫勤工俭学、父母离异使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大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他们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2.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换型时期,特别是在广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高校难免受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如靠关系走后门、重学历轻能力、性别歧视等,也严重挫伤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不懂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缺乏高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互联网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内部主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重显性轻隐性,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其次,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求知欲望不强,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一样、好坏的评价标准一样,都是顶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死学苦学,学习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部分大学生对搞好学习的自信心不强。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众多强者的竞争中成绩落后,无法找回在中学时的出众感觉,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了心理失衡。他们不从主观努力上和学习方法上找原因,片面认定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己感觉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四、找回和强化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

1.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增强其学习的内部动力

首先,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保持稳定的学习动力。一是通过在学生中普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课程和辅导讲座,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学习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学校要根据变化着的社会形势,不断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在施行学分制的框架内,积极引入社会最需求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严格教学管理,改革教学内容使之与大学生的前途发展紧密结合。

其次,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学校有责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者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开阔学生眼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

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运用激励手段来正面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措施主要是多设置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奖项。例如,在原有各类奖学金的基础上增加各单项学习先进分子奖学金;给予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等各类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学生以奖励;增加学习、科研方面的荣誉称号和奖励力度;在学生入党、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各项工作中把学习成绩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等等。

在完善奖励机制的同时也要注意落实各种惩罚制度,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负强化,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学习行为的发生。

3.找准综合动力的接合点,实现内外动力的良性互动

学校要善于把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包括强制目标和激励目标。在设计这类目标时要注意难度控制,难度过大会使学生惧怕和气馁,失去学习信心,过于容易则不能对学生构成压力,发挥不出作用。激励目标是大学生达到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后可以自由选择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如考研、科研能力培养、社会工作锻炼等,一般表现为一种主动进取精神,具有长期性和导向性。这类目标是动态发展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要求对目标体系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

新晨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何刚.新世纪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3]谢开勇.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调查与探析[J].大学生研究,1998(8).

[4]程海丰.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