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实验室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范文

实验室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2-04-21 09:23:50

实验室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摘要:

以农业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为例,阐述一个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效显著的国际联合实验室运转需具备的要素,明确的目标和定位、持续的研究发展方向、良好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运行机制、优秀的科研人才及创新团队、多渠道的全球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共享,寻求国外优势力量,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引进聚集高端人才及组建国际化科研创新团队、谋划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优质资源和关键技术、承担国际会议促进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交流、加强南南合作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国际合作;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

国际合作平台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国际科技人才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窗口。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是国际合作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是长期、有效开展国际合作、提高科研设施条件、实现“人才国际化”和“科研国际化”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1]。国际联合实验室作为一种国际化的合作平台,通过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共享,可以寻求国外优势力量,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端外国专家引进,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升,以及提升本学科领域国际话语权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加强国际合作是提高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已与多个国家以及包括CABI在内的主要国际组织建立了农业交流与合作关系。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enterforAgriculturalBioscienceInternational,简称CABI)是一个商业化运作的非盈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3]。中国与CABI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8年9月,农业部牛盾副部长和CABI首席执行官特雷弗•尼乔斯(TrevorNi-cholls)博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CABI关于建立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实验室挂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简称植保所)。自此,中国与CABI的合作进入了新的战略合作高度。农业部(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自成立后,经过中国和CABI双方专家的共同努力,围绕农业生物安全的三大领域,如传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外来生物入侵、转基因生物安全,与有关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加速了人才培养,提高了我国在农业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

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个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效显著的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运转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明确的目标和定位、持续的研究发展方向、良好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运行机制、优秀的科研人才及创新团队、多渠道的全球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使国际联合实验室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效用。

1.1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中,目标和定位非常重要,在平台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明确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等重大指导性问题。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的主要职能是: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技术研发平台,为双方的合作提供培训基地,成为一个与第三方合作交流的开放平台,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标准提供参考等。

1.2持续的研究发展方向国际联合实验室要结合国际科学前沿、当前国家的重大需求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各自的学科优势,确定相对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明确的前沿性科研方向是促进科研平台持续发展的动力。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作为生物安全领域新技术研发的平台,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控、转基因生物安全、生物农药资源的引进与开发等有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生物安全为主题的研究领域,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合作研究。

1.3完善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国际联合实验室必须探索并实行国际一流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机制,以保障这一国际合作平台有序、高效的发展。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设立联合指导委员会作为联合实验室的管理机构,联合指导委员会由8人组成,其中中方代表4人,包括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科教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其植保所各1人;CABI代表4人。该委员会设立联合主席1人,由中方和CABI方轮流担任。联合实验室每年召开1次指导委员会年会及项目开发会议,从专业技术层面、运转管理及经费使用等方面,审议联合实验室提交的本年度合作进展,项目执行及开发、交流工作总结;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拟开展的活动内容、财务预算等,最后形成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告。指导委员会年会的召开可以保障联合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及国际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机遇,明晰合作重点及资金申请途径。国际合作战略的实施需要一个熟悉国际合作规则、把握国际科学前沿发展方向、洞察国际合作需求与机会的专职国际合作管理机构[4-5]。植保所国际合作与研究生管理处作为专门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与协调,与CABI东亚中心的领导及专家、以及CABI瑞士中心常驻联合实验室的专家及时协调,配合双方骨干专家,对计划中优先合作方向跟踪管理、抓紧落实。支撑条件建设和组织管理措施比较完善,使得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计划周密部署、抓紧落实、如期开展、顺利实施。

1.4优秀的科研人才及创新团队科技需要人才,人才创造科技,科技和人才是推动科研创新平台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基础,努力培养一批能置身于国际科学前沿、具有原创潜力的国际竞争型人才是研究平台在国际合作中充分发挥自主性、赢得更大利益的根本保证[4]。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立足于国内外重大需求,拥有国内植物保护学科的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以及CABI瑞士中心、东亚中心、英国中心农业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组建了国际化的科研创新团队,依托正在开展的国内和国际项目,组建了水稻害虫综合治理、玉米害虫综合治理、外来有害生物治理等创新团队;同时依托该平台,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加强与国际同行顶尖专家的交流及对接,形成农业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专家团队。

1.5多渠道的全球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在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吸收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支持国际联合实验室的持续发展。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自2008年建立以来,积极争取各种渠道的国际合作项目计划,申请各部委的国际合作项目及重大项目、国际基金组织和政府间的国际合作项目;以该平台为桥梁,植保所与国际相关领域的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外知名专家来华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引进先进技术,引进优良的抗病虫资源,引进其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促进我国的农业科技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农业生物安全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国际联合实验室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共享,可以有效对接国际相关领域的创新资源,在科技创新中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依托该平台,可以集中国内外优势力量,吸收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端外国专家引进、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工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升,以及提升本学科领域国际话语权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成为中国与CABI及其成员国开展农业生物安全重要的合作平台,在国内外科技合作中的作用不断彰显。在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引进外国专家具体开展工作,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在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外来生物入侵、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启动国际科技合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取得明显成效。

2.1依托平台,引进和聚集高端人才,组建国际化的科研创新团队高素质人才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国际联合实验室要充分吸收利用国内外智力资源,汇聚国际一流顶尖人才,加强与国际同行顶尖专家的交流及对接。通过跟踪国际前沿,与国际一流的研究单位对接,加速人才引进、培养与团队建设,参与国际间重大科技计划。依托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CABI瑞士中心、英国中心及非洲中心的专家多次来华执行项目和学术交流。2013年CABI瑞士中心主任、联合实验室外方主任UlrichKuhl-mann博士和CABI东亚中心主任张峰博士受聘植保所客座教授,在深入推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国际合作与交流、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促进联合实验室的快速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加快联合实验室平台人才队伍建设,CABI瑞士中心高级昆虫学家StefanToepfer博士先后多次来华开展长期和短期合作研究;2014年8月,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来实验室开展为期3年的农业重大害虫种群发生的大尺度生态学机制研究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天敌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和防效评估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的长期合作研究。同时依托该平台,派多名中方青年专家赴瑞士或英国等国家合作研究和学习,掌握国际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了农业生物安全领域年轻科学家的培养。联合实验室通过专题科学家峰会和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强了与国际同行顶尖专家的交流及对接,形成本专业方向的国际专家团队;依托正在开展的国内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组建了水稻害虫综合治理、玉米害虫综合治理、外来有害生物治理等国际化的科研创新团队,针对农业生物安全和生物防治的热点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并寻求解决途径,促进了我国农业生物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自2008年建立后运转良好、成效显著,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吴孔明研究员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荣升为中国农科院副院长;联合实验室外方主任UlrichKu-hlmann博士获得201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2.2依托平台,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趋势,多方打通合作渠道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国际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需要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积极谋划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6]。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通过每年一届的联合实验室指导委员会年会及项目开发会议,通过与国际同行顶尖专家的交流及对接,准确把握国际农业生物安全研究和发展趋势,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计划。以联合实验室为项目支持平台,先后成功获得欧盟援助项目(EuropeAid)“湄公河次区域水稻害虫综合治理技术和应用”和“通过基于生物防治的植保技术转移提高湄公河次区域玉米种植小农户的收入”、欧盟第7框架项目“昆虫蛋白饲料的研究和推广”和“欧洲果树主要病虫害的高效实用创新型综合治理技术和策略”;“卢旺达蔬菜地下害虫综合治理技术转移项目”获得中英非农业技术转移(Ag-riTT)研究挑战基金的资助;以农业国际合作专项和农业部向CABI定向捐助的部分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分别获得生物防治研究项目(绿盲蝽、黄杨绢野螟、加拿大蓟和茶翅蝽等)和植物智慧(Plant-wise)项目;联合实验室自建立以来,获得农业部国际合作专项的持续支持。在这些国内外项目的支持和牵引下,联合实验室汇聚我国、CABI及其成员国在植保领域的智力资源和先进技术,增强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2.3依托平台,引进优质资源和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国际农业科技平台、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的引进力度,引进优良的农业资源,完善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体系,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7-8]。借助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植保所从国外引进了多项作物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引进了优良的天敌昆虫资源。例如从欧洲引进寄生蜂双代盲蝽茧蜂,及其饲养技术,开发适应我国农业重大害虫盲蝽蟓的生物防治技术。该项技术引进对控制盲蝽蟓危害、确保Bt棉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局部入侵物种的适生性风险评估与控制标准、重要入侵物种的适生性风险评估技术不健全的现状,引进外来入侵物种适生性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指标体系,对推动我国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技术标准化,提高我国防范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优质资源和关键技术的引进,提高了我国植物保护科技创新能力,丰富了我国的植物保护资源,增加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为我国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提供了关键技术和基础材料。

2.4依托平台,承担国际会议,促进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对接通过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和研讨会,能够搭建展示全球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平台,可促进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先后参与组织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包括第一届、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雷达昆虫学国际研讨会,东南亚外来入侵物种预防和控制技术转移研讨会等,参与会议的国家达50个,与会总人数超过1000人。国际会议的举办,促进国内专家与CABI及其成员国专家的深度合作,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加速了入侵生物学、农业害虫与害虫防治等学科建设,促进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发及实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提升了植保所及联合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

2.5依托平台,加强南南合作,促进技术培训和技术转移,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的《农业国际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7]中指出,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加快“走出去”步伐,是我国“十二五”农业国际合作的发展目标。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转移是进行南南合作的一种主要合作方式[9]。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利用CABI非盈利国际组织的特点及其全球化的布局,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转移的渠道,加强南南合作,成功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技术输出和技术培训,提升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和联合实验室的国内外影响力。利用植保所和CABI的优势,为朝鲜、缅甸、老挝、蒙古和阿富汗等发展中国家举办作物(草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农药合理使用技术等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我国农业科技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在这些地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两个欧盟援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将我国赤眼蜂大规模饲养、释放等生物防治为基础的玉米害虫、水稻害虫等综合治理技术向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推广应用,密切了植保所与CABI、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关系,使我国在东南亚植保技术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促进我国植保科技“走出去”。联合实验室开发的“技术转移援助卢旺达开展地下害虫综合治理”项目将我国地下害虫综合治理技术向非洲国家转移,帮助建立昆虫病原线虫研究和生产设施,对卢旺达的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推进我国植保科技走进非洲。

2.6依托平台,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在此突出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能力以满足当前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走好“最后一公里”,也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视,凸显了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0]。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借助两个欧盟援助项目的实施,在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广西,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推广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治作物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实现农作物害虫在中国、老挝和缅甸的可持续控制。植物智慧项目在北京、四川、广西和河南建立和运行了35个植物诊所,培训植物医生70余人,加快了植保科技的推广及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服务人员的培育,逐步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植物智慧项目的实施,避免了农民盲目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改变农民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意识和习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

3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发展展望

推进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重大平台建设,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是我国实现“十二五”农业国际合作发展目标需重点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7]。在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各大部委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在人才引进及创新团队建设、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谋划及实施、优质资源和关键技术引进、重要国际会议的组织举办、农业科技“走出去”、农业科技培训及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联合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已成为实施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研究所的引擎。依托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在推进农业国际合作过程中,要进一步打破区域和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国内外、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联合实验室要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和“学科群”内的公共平台;巩固与CABI及其成员国的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深化领域空间;挖掘优势潜力,持续拓展新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推动植保科技走出去。联合实验室要持续凝聚海内外的优秀科研群体和优势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在农业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影响及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陆彪.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50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9

[2]王立霞,陈巨莲,宁云,等.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提升农业生物安全科技创新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27-30

[3]张莉.中国与CABI农业信息服务合作展望[J].世界农业,2007(10):12-15

[4]饶子和.积极打造国际合作大平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82-384

[5]孙玲,邱俊荣,马静,等.浅谈农业科研机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83-186

[6]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理论与实践———2014[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7-122

[7]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国际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摘要)[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3(4):15-21

[8]杨易,于敏,姜明伦.从农业国际合作视角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9):75-79

[9]黄梅波,唐露萍.南南合作与中国对外援助[J].国际经济合作,2013(5):66-71

[10]孙美美,陈永富.农业科技推广相关研究综述[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1):43-47

作者:王立霞 陈巨莲 张峰 邱德文 宁云 罗淑萍 李红梅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际合作与研究生管理处 农业部 - CABI 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实验室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kjlw/69212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