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蘑菇绿色种植技术探究范文

蘑菇绿色种植技术探究范文

时间:2022-05-04 04:37:32

蘑菇绿色种植技术探究

WTO框架内,国际市场通过实施以标准为壁垒的国际贸易战略,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准入门槛,而双孢蘑菇又是我国食用菌中重要的出口产品,只有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才能突破“绿色壁垒”。只有通过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品质的稳定性、同步性,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总结近年来在福州市的闽侯竹岐、长乐鹤上、连江长龙等地结合省市农业科技标准化项目进行蘑菇绿色食品生产模式的研究结果,提出双孢蘑菇绿色食品标准化栽培技术。

1环境选择

1.1地址选择

建棚地点应坐北朝南,有相应的堆料场和符合标准的水电供应,上风向无工业污染源。厂址应距离居民区、垃圾场60m以外;离畜牧场、医院等污染单位300m以外,最好是530m以外,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1.2用水标准

必须符合GB5794-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若抽取地下水做生产用水的应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3覆土要求

覆土材料应取自具有团粒结构、土质疏松、含有一定腐殖质、具有一定保水能力、透气性好、经过阳光暴晒1~3d、杀灭病菌和害虫的熟透的耕作层土壤。

1.4菇房

挑选或搭建通风良好的菇房,利用其他房屋改造的菇房最好没有种植过其他食用菌,否则须进行彻底消毒后方能作为菇房。床架之间的通道两端上下设30cm×40cm纱窗各1对,上窗低于上屋檐25~30cm,下窗高出地面15~20cm。纱窗外再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以便随时可以密闭菇房。菇房门设在走道位置,每条走道中间房顶上应设拔风筒1只,筒径30cm、高1.0~1.2m,筒顶装防雨帽。

1.5菌床

菌床宽度1.2~1.5m,通道宽度60~80cm。菇床层数以5~6层为宜,底层离地面20cm,层间高60~70cm,顶层距房顶1.2m左右。

2材料准备

2.1原辅料

以干稻草、干牛粪为主要原料,辅料有过磷酸钙、尿素、复合肥、石膏、石灰、菜籽饼等,辅料用量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稻草、干牛粪在处理前必须经3~5d太阳暴晒,播种时培养料的C/N为17∶1。原辅料原始记录须归档管理。

2.2原辅料配方

以种植100m2为例(具体栽培面积按此配方比例计算),需牛粪1300kg、稻草2000kg、尿素20kg、石膏50kg、玉米粉20kg、复合肥20kg、石灰粉50kg、过磷酸钙60kg。

2.3菌种

选用抗逆性强、菌丝旺盛、生命力强、无杂菌的优质菌种,如As2796。

3生产记录

备料、建堆、二次发酵、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及用药情况等生产过程均须建立栽培记录,进行归档管理。

4建堆与发酵

4.1建堆

堆料时间为9月上旬。方法:料堆呈南北向,用石灰粉消毒地面。建堆前用架料架成发酵堆底层。料堆宽1.8m,底部铺30cm厚的稻草,在草料上铺上5cm厚的碎粪肥(粪肥铺盖要求下层少,以上逐层加厚),交替堆积起来,一直堆至1.5m以上。建堆中第1层可以不浇水,以后每层都要浇清水,下层少浇、上层多浇。

4.2翻堆

翻堆时把下层的料翻到上层,四周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轮换位置翻堆,粪草均匀混翻,翻堆中加入各种辅料,做好水分调节。堆期11~13d,一般翻堆2~3次,第3次翻堆后2~3d便可拆堆进房。

4.3发酵

二次发酵:将堆制好的培养料搬上菌床中间3层,料厚40~50cm,菇床门窗关闭,自然升温,5h后可加温,1~2d内尽快使料温上升至60~62℃,维持6~10h。升温阶段之后,菇房要适当进行通风,并减少热源,使料温逐步降至50~52℃,保持4~6d控温发酵,每日须小通风1~2次,每次9min。结束后,停止加温,待料温降至45℃以下可打开门窗,料温降至常温,发酵结束。

发酵质量要求:培养料由浅褐色变成深褐色,产生大量白色的有益真菌和放线菌的菌丝,手握培养料柔软而有弹性,有韧性而不粘手,有香味而无氨味,含水量62%,含氨量0.04%以下,pH值7.8~8.0。

5播种及管理

5.1整床

二次发酵结束后,开窗通风,等料温降至30℃以下,将原辅料平均铺于床面,料厚19cm左右。

5.2播种量与播种方法

每平方米菌床播麦粒种1瓶,净重0.4kg左右。掌握在料温26~27℃时播种,把菌种挑松,将2/3瓶菌种均匀撒于料面,提起原辅料让菌种颗粒渗入原辅料内,把余下菌种撒于原辅料表面,拍平料面,促进菌丝扩散生长。

6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3d内,关闭门窗,保持一定温度,促使菌种萌发定植,若料温超过28℃时应通风降温。3d后菌丝已萌发,开始吃料,此时通风量可逐渐加大。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菌床上保持干燥,无须浇水。

播种后7d内,料温控制在25℃以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

播种后约10d,当菌丝长入料层厚度一半左右时,用直径1cm的竹棍自料面打扦撬至料底,间距11~13cm,根据菌丝生长情况,从料底往上再反打扦戳洞1次。播种后20d左右菌丝可发到料底。

7取土、覆土

从当年未施用过蘑菇菌渣的田地挖取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表层以下的菜地土或稻田土约9000kg(按每230m2菇床用土量10m3计),将土粉碎暴晒,再均匀拌入碎稻草60kg,以增加透气性,然后喷洒石灰10kg,盖上塑料膜处理2d,杀死土壤中病虫。打开通风后,喷水保湿,土壤含水量为58%~60%。

分2次覆土,当菌丝长满料层2/3以上,大部分菌丝的生长部位已接近料层时可进行第1次覆土,土粒直径1.0~1.5cm;菌丝爬满粗土时,再进行第2次覆细土,细土直径0.5~0.6cm。要求厚度均匀、菌床平整。

8出菇期管理

8.1结茹水

待土缝中初见菌丝长到土粒2/3时喷结菇水,喷水量为平时用水量的3~5倍,以土层吸足水不漏料为宜。在喷结菇水的同时,通风量必须比平时大3~4倍。遇气温高于22℃时,应适当减少喷水量、增加通风量,并推迟喷结菇水的时间。

8.2出菇水

当土缝中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及时喷结菇水,促进子实体形成。出菇水打水方法应结合气温变化,灵活掌握。当气温25℃左右时不打水,22℃时早、晚打水,18℃时中午打水。

9采菇期管理

蘑菇从播种到采收,需要35~40d,可收5潮菇,前3潮菇比较集中,两潮之间隔7d左右。

9.1空气湿度调节

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90%~95%。气候干燥时,还可在走道、墙壁和地面喷水。

9.2采菇

当菇盖长到直径2cm时即可采收,每天采2~3次,当菌膜拉大变薄时,必须及时采收。因采后菇朵还在生长,所以可比所需标准小一些采收。采菇前菌床不要喷水,以免造成污泥污染,产生指痕,影响美观。要求采菇切口一致,按等级分装鲜菇,保持卫生清洁。采菇后菌床要及时整理,清理菌床上的菇根。捡除死菇、伤残菇、病虫菇等。采后用湿细土填平。

10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在菇房、原辅料选用和播种、二次发酵时均要做好消毒防范,发生病虫害时尽量不用农药,死菇、伤残菇、病菇、虫菇要随见随摘,污染的土粒要及时铲除。严格按照NY/T939《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操作,常规灭菌材料使用石灰、漂白粉等。

10.1霉菌防治方法

保证菌种质量,严格无菌操作,杜绝污染;菌床发生霉菌时,喷1次波尔多液。1个生产周期符合施用要求的每种农药只能用1次。

10.2菇蝇、菇蚊控制措施

做好环境卫生,防止害虫孳生;菇房门窗、通风筒用防虫网封牢,隔绝害虫进入。

11包装

用于菇品包装的容器如箱、筐等应按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同一规格应大小一致,整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腐烂、霉变等。塑料箱应符合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12贮运

蘑菇采收后,短暂贮存最好采用冷藏方法。鲜品应在4~10℃条件下运输,严禁与非绿色食品或易潮、易腐败、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或混运。运输工具必须易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干燥。

每批蘑菇须进行质量和卫生项目检验,各理化及卫生指标应符合NY/T749—2003《绿色食品食用菌》标准规定,对符合标准的产品出具检验合格证。产品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必须归档管理。

被举报文档标题:蘑菇绿色种植技术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kjlw/59935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