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玉米高产制约因素剖析范文

玉米高产制约因素剖析范文

时间:2022-05-04 10:39:14

玉米高产制约因素剖析

黄淮夏玉米种植区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特别适应麦秋两季种植,是黄淮地区夏播的主要粮食种植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在育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化控与农民种植技术等多方面的不断进步,玉米单产和总产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

根据目前夏玉米生长发育阶段本区的光热资源、推广种植品种的增产潜力、土壤肥力基础、病虫害及化控技术等综合因素分析,黄淮夏玉米种植区在667m2最高产量已达1000kg以上时,大田生产应该达到750kg左右,才能使各种资源得到较为充分合理的利用。生产调查表明,目前黄淮夏玉米种植区的大田生产一般每667m2产量为500~600kg。推广品种过于繁多、部分高产品种抗性与适应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农民种植方式不尽合理、管理粗放、施肥不科学及收获偏早等诸多因素累加,使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在不同生育阶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1品种繁多,农民选用时无所适从

玉米品种较强的综合抗性与适应性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性因素,而不同品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差异较大。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过多,而半数以上品种为基因型、表现型、产量等性状差异很小的仿制类型。这些仿制类型品种与原品种没有明显的差异,少数品种在综合性状、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还不如原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一旦遇到不利的环境条件就可能给生产上造成较大的损失。而郑单958等原始优良品种则在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因此,品种审定机构应严把审定关,重点审定那些比现有品种增产幅度在统计学上达显著以上、综合性状优良或具有某种特异性的品种。

2种植方式落后,品种与自然资源浪费

2.1麦套玉米种植时间过早,品种选用不当许多农民麦垅套种玉米不是根据品种与小麦收割时间确定,而是凭所谓经验和印象播种。播种时间大多在麦收前15~25d,使玉米-小麦的共生期过长,幼苗生长不良,缺苗断垅严重,幼苗细高瘦弱,抗性极差,影响产量。麦套玉米应选用中秆或中高秆大穗型品种,种植时间要在小麦收获前7~10d,使小麦、玉米都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同时能保证玉米苗全苗壮。玉米播种后要立即浇水,麦收后要立即查苗补栽,防治病虫。

2.2种植密度过大目前大多数农民在用机械播种后即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较缺。播种时不分品种、地力、管理水平和能力,为防缺苗而加大播量,播后即撒手不管;缺少了应有的间定苗工序,使种植密度过大。目前80%左右的地块种植密度均在6.7万株/hm2以上,少数地块可达到9.0万株/hm2以上。田间植株细高,果穗细小,抗倒、抗病虫、抗逆性极差,产量也不高。

国内许多研究表明,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取得玉米高产。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所有玉米品种的包装上均有品种说明及简要的栽培技术要点,种植过稀或过密都难以达到理想的产量目标。一般来讲,高秆大穗型品种每hm2应种植4.5万~5.2万株;中秆中穗型品种应为5.5万~6.0万株;中低秆中小穗类型品种应为6.0万~6.7万株。高产攻关田可适当增加1万株左右。精量播种机播种一般均能达到种植要求的合理密度。

2.3行株距配置不合理调查表明,目前河南在生产上有半数以上的玉米田采用小等行种植方式,株行距配置极不合理。整个玉米群体外观长势旺盛,但群体与个体均发育不良;植株瘦弱,病虫害严重,抗逆抗倒能力极差。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地力、管理水平安排合理的种植方式,一般可使玉米增产10%~20%。实践证明,各类型品种合理的行距是:高秆大穗型为66~76cm,中秆中大穗型品种为67cm,中低秆中穗型品种为60cm。为合理利用光能和地力,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品种与土地的增产潜力。宽行与窄行可在合理等行距宽度基础上,将宽行与窄行调整为5∶3的比例为宜。同时适当缩小株距,增强边行优势,提高玉米产量。

2.4单粒播种方式应渐入式推广应用单粒播种方式有利于形成壮苗,对玉米的单株生长发育有利,壮苗是高产的基础。采用单粒播种方式对种子的质量要求很高,纯度要在98%以上、发芽率最好为100%;而我国规定的二级玉米单交种纯度为96%、发芽率85%即为合格种子。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并不知道这一标准,购种时大多选价格偏低的种子,播种时又跟风选用单粒播种,造成大田生产缺苗断垅严重,对产量影响极大。据观察,单粒播种方式非精品种子田间健苗率大多为90%左右,而精品种子田间健苗率则多为95%以上。分析表明,精品种子单粒播种后田间齐苗率95%以上,自交苗2%以下,田间减产率应为5%左右;而非精品种子按85%以上发芽率计算,双粒播种后田间缺苗率仅为2.3%,3粒播种后田间缺苗率仅为3.3‰,人工剔除病、虫、小、劣苗后,田间健苗率可达98%左右。因此,如选用非精品种子时一定要采用双粒或3粒播种方式,才能保证玉米的全苗高产。

3施肥不当,制约高产的瓶颈合理施肥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品种与土地的增产潜力。当前在玉米生产上存在两种施肥不合理现象:一是品种单一,只注重氮肥,忽视磷钾肥,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生长过盛,抵抗不良环境侵袭能力减弱;二是盲目偏信复合肥,而不注意复合肥的养分含量和比例,导致新的养分配比不合理,或养分含量低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施肥时期仍沿用过去中低产水平的“一炮轰”传统施肥法,而不是按土质、品种、地力、产量与管理水平科学施肥,易引起玉米生育后期脱肥早衰。研究证明,生产100kg玉米子粒需要N2.5~2.8kg、P2O51.0kg、K2O2.6~3.0kg。由于黄淮地区土壤成土母质中有效钾含量较高与近年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本区的施肥原则应该是按需施N,酌施P、K。即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管理水平及预计产量施入足量的N肥,同时放入一定量的P、K肥。就一般情况来讲,6000kg/hm2以下产量水平不施P、K肥亦可,但6000kg以上产量水平就要施入P、K肥,其比例按N∶P∶K=3∶1∶1即可。施肥方式应该根据土质、产量水平不同而异。6000kg/hm2以下产量水平仍可采用大喇叭口期的“一炮轰”传统施肥法;7500kg及以上产量水平则宜采用分期施肥法:在玉米拔节初期将应施N肥的40%和全部P、K肥一次施入,大喇叭口期再将其余的50%~60%N肥施入。沙壤土地还应在授粉结束后补施10%的N肥。

4病虫害时有发生,防不胜防经广大植保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工作,生产上的许多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病虫害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会有其他一些新的病虫害危害生产,某些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病虫害个别年份也会突然发生,让人们防不胜防。近几年出现的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新的主要病虫害有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褐斑病、疯顶病、锈病、顶腐病、穗腐病、粒腐病以及黑粉病、粗缩病、蚜虫、红蜘蛛等,为玉米育种和大田防治增加了新的课题和难度。

5收获偏早,丰产未必丰收以前普遍认为玉米苞叶发黄、叶片青绿为玉米的成熟标志,并由此进入收获期,开始大面积进行收获。近年研究表明,玉米正常成熟的理想长相为苞叶干枯松散,子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子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是玉米的生理成熟期;此期收获,能使产量在原来收获产量基础上提高8%~10%。因此,在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尽量让玉米在田间多长几天,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基础上玉米产量可增加8%以上。

被举报文档标题:玉米高产制约因素剖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kjlw/5993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