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技术推广建议3篇范文

农业技术推广建议3篇范文

时间:2022-04-21 10:45:56

农业技术推广建议3篇

第一篇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思想认识

(1)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农业推广人才资源开发对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扩大农业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域、对象和范围。(2)主管部门应实施目标管理,对乡镇政府的年度考评中明确对农业推广队伍发展规划、资金、人员、科研设备等内容进行量化考评,从而有效地确保各级领导对农业推广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与投入。使广大基层农技干部职工看到政策的严肃性,调动工作积极性,让推广人员觉得干推广工作仍然可以出成果,实现自身价值,让他们多下乡为农民服务,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乡镇领导要协调多方工作,根据政事分设的原则,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乡镇政府要尽量减少抽调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从事乡镇的行政工作,尽量排除不利于推广工作开展的干扰因素,让农技人员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推广工作。(4)基层农业推广人员要牢固树立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明确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营造一种热爱农技推广事业、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改善推广环境,创新推广模式

2.1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推广环境政府一方面要保证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按定编定额如数发放和相应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寻求项目资金支持,增大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要抓住机遇,加大项目跑办力度,继续争取国家农业部示范县建设项目,自治区农技推广重点县项目,国家发改委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的支持,同时要和区、州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统筹考虑,扩大项目支持覆盖面;其次要加大项目配套力度,加大投入,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比如:尽量选择下乡方便的办公地点,保证下乡车辆和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

2.2要创新农业推广模式,提高农业服务技术手段一是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二是继续开展“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全面推广间作、套种、立体栽培和多熟制等先进适用的立体种植模式;三是结合优质棉基地建设、甜菜生产基地建设、植保工程项目、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等重大农业项目建设和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68个高产创建片(点)、农产品检测与监管工作开展及与科研院所(校)技术合作、与企业的技术协作。四是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3G技术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的联系,积极建设3G技术农技推广服务平台,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提高为农服务技术手段。

2.3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单一依靠政府投资的局面第一,要推动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部门参与农业推广工作,加大与区州农业科研部门、农业职业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协作力度,充分调动其人力、物力、财力。第二,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自身技术优势,努力从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民间企业及组织等获取技术推广投资资助,签订有偿服务合同,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1)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根据不同农业技术人员技术层次和培训需求,结合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际,分层分类分批组织农技人员进行岗位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一是采取参加异地研修方式,组织思想觉悟高的高级农艺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农业部开展的“万名农技推广骨干班人才培训计划”。二是组织参加自治区、昌吉州农业技术培训。组织3~5名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发挥作用较好、思想觉悟较高的高级农艺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自治区各行业部门举办的15天以上农技人员重点班培训和昌吉州、市农业局举办的为期10天或30天专业急需人才专业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农技推广方面的领军后备人才。三是自行举办培训班。采用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的方式,把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与召开现场会、组织观摩会相结合,举办1~2期为期5天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部接受一次全面培训,掌握主导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方面的知识,不断获得工作的新方法。四是组织参加其他培训。安排10名以上不同岗位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植保技术培训、土肥技术培训等专业性较强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建成一支服务意识强、技术水平高的高素质农技推广人才队伍。(2)应制定在职农业推广人员再教育学习激励政策,争取财政在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经费支出中列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对在编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资格认定;通过资格认定推动农技人员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对于继续学习并取得农业相关资格认定的人员,在事业单位转岗时应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4完善相关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1)用人机制创新。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技人员进、管、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既有动力也有压力的一种良好用人机制。(2)分配机制创新。要赋予农业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实行按岗定酬,按绩取酬,逐步建立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制度,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探索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3)激励机制创新。政府应按一定比例专项安排农业人才开发资金,以鼓励广大农技人员再进修、再深造;鼓励农技人员带技术、资金、项目至公司、科技园等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其经营所得可大部分用于奖励,要设立农技推广基金,以奖励在农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业绩显著的农技推广人员。

5结合特岗计划,补充新鲜血液

(1)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和改善年龄机构,在重新科学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对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流,同时对年龄稍大,在3~5年内达到法定退体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离岗休养,提前退休。同时,要对留在农技推广队伍中的人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各农业大学进行在职培训,保证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提高。(2)补充新鲜血液。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打破城乡壁垒,按照农业部、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的意见》:要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为载体,引导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担任特岗农技人员,弥补基层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不足,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同时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开展公益性技术推广与服务、实施农业推广项目、创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专业服务组织、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在涉农企业就业和创业,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增添新的动力。同时,鼓励本土人才开发。应出台相应政策倾斜和优惠力度,大力提倡昌吉州尤其是少数民族农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回家乡工作,为家乡事业出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保证本土人才不外流。

6注重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效能

(1)首先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以效益为目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不仅要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也要为农户经营管理、组织化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等提供帮助。积极树立“以人为本”、“自下而上”、“参与式”的推广新理念。其次,抓好农民培训,减少推广阻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计划。通过讲座、定期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途径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多渠道让农民接触农业科技,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让他们以现代新型农民的视野来经营管理农业,建立专业服务组织,摆脱弱势群体的尴尬境地。(2)提高服务效能。依托重大农业项目实施来实现服务效能的提高。依托昌吉市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优质棉和甜菜生产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水生动物调查与防治等重大项目,结合这些项目实施,加强与发改、畜牧、水利等部门和乡镇政府、培训机构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系,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落实农技推广工作的合力,提高服务效能。

作者:刘长玲李月珍晁正蓉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二篇

1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

1.1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从种苗供应上看,工厂化供苗比重不断扩大,达到40%。全市已有智能育苗温室大棚39栋,形成了年17.3亿株的供苗能力。从栽培技术上看,新技术应用比例明显增大。连作障碍解决技术、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黄化曲叶病毒防治技术、黄板诱蚜技术、膜下暗灌技术等的应用,明显提高的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

1.2产品及产地质量建设成效显著全市累计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0个,总面积33.33万hm2,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80个,其中有100个已成功转换为农业部全国统一认证;累计通过认证并获得绿色食品有效使用标志产品31个,认证有机食品1万多亩,认证有机食品10个。制定并通过有关部门备案批准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及市级地方标准46项。在20多家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建立了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1.3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农业组织化建设上,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等已发展到9900多个,农民参与人数超过40万人;农民经纪人队伍迅速壮大,已超过20万人,每个主导产业都拥有一批营销大户,农民流通组织和经纪人运销的农产品占全市农产品运销总量的80%以上。在市场体系建设上,形成了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以邳州宿羊山大蒜市场、铜山苏北蔬菜市场等专业市场为骨干,以河口的牛蒡、棠张的番茄、草桥的毛豆等季节性田头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体系。在龙头企业建设上,全市已建成部级龙头企业10个,省级12个,市级40个,以国家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龙头企业建设的势头较好。

2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2.1设施水平低部分温室、大棚建设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保温和采光性能下降,冬季出现连续低温和雨雪天气时,农作物易受冻害;中小棚多为简易竹木结构,抗风雪能力差,每年都有因风雪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的情况出现。

2.2科技含量不高在科技投入上,由于投入成本及人员素质的原因,一些先进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没能及时有效地利用到设施生产中,造成生产效率低,产出投入比低。

2.3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市郊及铜山区、沛县等一些常年设施农业生产区设施及生产技术水平比较高,一些新发展设施农业的地区人员素质较低,市场应变能力及生产技术差,对全市整体推进设施农业展产生一定的阻力。

2.4市场机制不健全龙头生产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较低。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户、基地、企业、市场、商贸衔接不紧,对接程度不高,制约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向上发展。

3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科学规划、政策扶持设施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设施本身跨越多学科,发展设施农业更包含基地建设、配套栽培、产品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建设、流通服务等环节。要按照确定优势产业、优势基地、优势专家、优势品牌、优势企业的“五个一”要求,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始终如一地抓好实施,直至抓出成效。设施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的许多方面问题,非农民一家一户所能解决。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方面的引导扶持,主动发挥服务职能,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优化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环境。

3.2高效规模发展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的要求,加快培育特色设施农业,放大设施农业效应,做大设施农业板块。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土地流转机制,引导设施农业规模经营,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

3.3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明确调整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抓住中央和省增加现代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引导农民选准产业上设施,招商引资上设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4科技支撑全面依靠科技进步,以转化应用新成果、新技术为依托,以发展节约型设施、优质种子种苗生产推广,优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栽培和生产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行高效栽培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5产业推进引导、扶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能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追求产业化发展方向,拉长产前、产中、产后各链条,拉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强化种苗、生产、加工和经营等重点内容,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全面对接,提升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6环境友好发展设施农业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步推进,一方面以生态农业为抓手,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减少无机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实施清洁田园工程,减少塑膜等设施废弃物的污染,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农业资源,防止地下水等资源的过度开采,实现设施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洪永赵龙华单位:徐州市蔬菜研究所徐州市农业委员会

第三篇

1提升农技人员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技人员地位相对低下,一般得不到乡村领导干部的重视,工资待遇也很低,除去日常生活、工作交通、人情往来等,所剩无几,几乎处于“财政赤字”状态。同时,他们不仅从事农业工作,还要完成乡镇分配的各项工作,很难集中精力指导农技推广。因此,需要提升农技人员地位,另外对于职称高的同志要严格要求,对于职称低的同志要放宽准入条件;职称聘用时不能仅看工龄长短和职称高低,而应看工作实绩,更不能优亲厚友,形成“职称高的看,职称低的无望也不干”的极端。这样才能增强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在乡、村两级干部面前说话有份量,才能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2成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村级示范区

乡镇应成立专门农技推广机构,村级须初步建立6.67hm2以上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国家加大对示范区的资金、技术、物化投入,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真正使广大群众看到农技推广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信心和决心。基层领导干部应当依靠特色农业,引领群众走致富路。如颍上县王焦村在黄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全村干群共同努力下,全村80%以上的土地种植西瓜,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几年来,两委干部一直把学习应用科技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初步采取“猪—沼—瓜”、“鸡—沼—瓜”等立体循环种养生态模式发展农业,先后多次组织科技能手到外地和周边地区参观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种源农业、生态农业,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二是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7年王焦村成立了西瓜协会,村党总支部及协会主要领导干部分别多次带领西瓜种植能手到宿州市学习无籽西瓜、葫芦和南瓜嫁接技术。目前,该村已形成“西瓜协会+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西瓜协会+合作社”的多种组织模式,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达到了高效率快速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的目的。三是组织科技示范户、西瓜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成员计30人成立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四是严把质量、注重品牌。王焦村西瓜协会多次请县、镇农技人员对科技示范户加强技术培训,成立了西瓜种植质量监督评审组,对西瓜品种选用、育苗、移栽施肥、防病治虫、定时采收等全程跟踪,实施无公害生产。五是综合种养、一体经营。王焦村一直注重种养结合,立体种养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走高效、节能、经济、环保的路子。王焦村现成立200hm2无公害西瓜示范园区,注册了部级商标,有“天上仙果,王焦西瓜”之美称。阜阳市农委曾授予王焦村一村一品、特色专业示范村荣誉,成为“颍上西瓜第一村”。王焦村依托科技引领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受到了上级的关注,省市县有关新闻媒体多次给予报道,2012年8月,王焦村西瓜种植能手15人应邀省电视台座谈,讲授老母猪洼无籽西瓜种植技术。目前,一个房屋整齐、道路宽阔、路灯明亮、绿树成荫、村风文明的王焦村正展现在颍淮大地上。

3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基层农技人员、村级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只有加强检查监督,才能有效促进真抓实干,村级农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才不会流于形式,使上级的资金投入真正运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去,才能充分发挥示范区、合作社在农业推广中的积极模范作用,最终形成高效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4真抓实干,实施科技大比武

农技推广成效如何,关键在于真抓实干。为了使农技推广持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示范区有效运转,实现预期目标,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每年应实施全县农技推广成效“大比武”,对取得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采取目标激励、制度激励、理想激励、物质激励。对比武成绩突出的单位,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物化、机械奖励,这样才能使他们有奔头,才能产生动力,才能使农技推广快速发展。

作者:李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黄桥农业综合服务站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技术推广建议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jslw/64256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