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现代农业与城镇产业发展的研讨范文

现代农业与城镇产业发展的研讨范文

时间:2022-01-14 10:35:10

现代农业与城镇产业发展的研讨

一、现代农业为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探索出了一些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一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典型。分析这些模式,可以总结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农业一体化模式农业一体化模式,是把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收购、运输、储藏、加工、包装以至最终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或农工商综合体。在我国,农业一体化也常被称作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都是通过合同或者契约把农业生产和农业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载体是和农业生产有关的组织或实体,如公司、企业、农场、协会、基地、批发市场、农村能人、科研机构、基层党组织等,其中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合作组织为主。在实际操作中,目前我国各地的“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一体化模式得到了长足的推广和发展,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模式。这些模式的共同点都是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与其相关的第二、三产业联合起来。它涵盖了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由载体(组织或实体)提供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二是现代工商业以不同形式进入农业,形成农工商综合体一体化经营。因此,农户或基地村只是按照农工商综合体的一体化决策进行操作,实质上成为了一体化模式下的农业生产车间而已。

2.“农超对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是由超市确定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农民按要求生产,合格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的冷链和物流系统,再配送至各门店进行销售。“农超对接”意味着超市与农户、农企或者农业合作社对接,完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的全过程,实现一、二、三次产业“纵向一体化”(verticalintegration)。“农超对接”类似于供产销纵向联合,实际是农业的产后部门,特别是市场部门,通过供销合同关系来指导农业生产,把农户纳入纵向联合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农超对接”的供销合同相当于期货交易,签订合同与交货不同时发生。“农超对接”模式一头连着乡村,另一头连着城市,是城乡产品双向互动的重要形式。依托超市,城乡产品互通主要由两个流向组成:一个从乡村向城市流动,以生鲜果蔬为主的农副产品在村镇生产,经过集货后运到各级城市消费;另一个从城市向乡村流动,以农资用品、日用品及家电等工业产品由城市销往乡村。简言之,就是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但一直以来,受传统的流通模式影响,超市往往仅注重城市的布点,没有将乡村纳入选址布点的规划。通过“农超对接”,各大商超纷纷在乡村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把城市和乡村都作为货物集中地和消费地。

3.都市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在发展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合城郊的新型农业形态。都市农业是依托都市,服务都市,融城市和乡村共生,集农产品供应、生态服务、休闲观光、旅游科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一方面,都市农业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市场需求而发展形成的,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乡村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又充当着城市周边的“绿化隔离带”。另一方面,都市农业通常布局在城市周围和城镇密集地区,但其性质仍是农业。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高集约化经营形式成为主要内容,低单位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往往被排挤出都市农业,所以都市农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城市产业的提升与改造。在现阶段,都市农业在我国更多地表现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其中,“农家乐”是这种模式最基本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农家乐”以农业资源为载体,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各地的经验主要有四种运作形式:一是农户餐饮型。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和可口的农家饭菜吸引顾客。二是风景依托型。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业生产、领略乡村自然生态。三是城郊休闲型。以健身、娱乐、住宿及会议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四是科技园区型。以农业园区为载体,集农科示范推广、科普知识教育及会议培训为一体。“农家乐”不仅拓展了产业空间,加快了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而且促进了城乡居民的互通与交流。

4.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高级形态,特别是在生态文明、“两型社会”建设的今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生态农业最基本的要求是改变传统的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满足农产品的供应。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业部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全国2000多个县、乡镇先后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示范。进入90年代后,生态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1993年,51个县首批为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试点项目。1998年,三峡库区启动了“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进入21世纪,生态农业建设范围日益扩大。2000年,组织实施了第二批和第三批100个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2002年至今,各试点县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向全国推广普及,如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这些模式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又解决了传统农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城乡环境同治。可以说,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实践,现代农业的多种经营形式成为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动力,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赢得了先机,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总结各地特色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再全面推广普及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在全社会配置资源,同时,现代农业是商品农业,即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已经全方位实现了市场化和社会化。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资本、劳动、土地、科技是农业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1.引导资本流动,探索多形式农村金融国际经验表明:第二、三产业融入农业,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动力。在众多生产要素中,资本流动性最高,逐利性最强。针对农业资产存量大、流动性差、投资收益低等诸多问题,要努力探索农业资本运营的实现途径,有效动员、筹集、利用农业发展资本。为此,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应着力于建立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城市第二、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延伸到乡村,提高城市商业服务产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快商业以及包括现货和期货市场在内的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机制与交易方式。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金融投入方式与机制,提高农业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水平。三是,引导善于资本运作的中介组织进入农业,形成以金融中介组织为主的一体化运营机制,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只有利用全社会的资本来筹措农业发展资金,才能实现尽可能大范围内资源的有效配置。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现代农业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都离不开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农超对接”模式中,农民如何种植出达到标准、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产品,需要学习培训;在“农家乐”经营中,劳动者素质的影响就更加明显。因此,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提升农民素质,是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甚至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一是,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乡村成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把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入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二是,积极引导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三是,把农民培训所需的资金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给予重点扶持,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只有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其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才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的保证。

3.加快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是最不容易流动的生产要素,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土地、科技等都应该是商品。土地由小变大、由分散走向集中,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只有加快土地的依法流转,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引进农业经营大户,实现连片化、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才能把农村土地由死资产变成活资本,才能使农业劳动力彻底转移,最终实现土地的增值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乡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地的实践说明,“公司+农户”、“农超对接”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化组织模式带动狭小的承包户土地集中起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依靠土地的合法流转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改变农民单一的种植农作物收入为现在的多渠道增收,即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租金、经营农家乐的收入、农业企业打工的薪金以及村集体经济的分红。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业”,也能为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持续动力。

4.发挥科技优势,深化“以工促农”进程乡村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经验证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为推进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针对我国人均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的国情,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只能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高产高效低耗的路子。因此,要运用先进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的创新方式,为加快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良好的技术基础。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科技的研究和应用。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信息服务形式。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都离不开信息支持,它能大大有利于解决家庭经营与大市场对接问题。二是,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三结合,有所侧重地把农科人员派到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形成“公司+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模式,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其带动功能的强化。

作者:刘晓玲单位:中共湘潭市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现代农业与城镇产业发展的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63658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