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农棉1号培育技术研究范文

新农棉1号培育技术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27 08:03:08

新农棉1号培育技术研究

早熟高产棉花新品种新农棉1号系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2年从新陆早13号棉田发现的变异单株,当年在海南种植,并观察选择。2003—2006年连续南繁北育,定向择优选择出编号为779-1株系;2007—2008年参加本所的早熟棉品系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农棉1号。

1特征特性

植株呈塔形、较紧凑,Ⅰ式果枝,果节短,夹角小,茎秆较粗、绒毛较多,抗倒伏。叶色灰绿,叶片稍厚,棉铃长卵圆形,中等偏大。果枝始节位5.0。新疆北疆生育期118~120d,霜前花率98.2%,铃重5.8g,衣分40.5%,衣指7.1g,子指9.85g。甘肃区试生育期平均138d,霜前花率83.8%。铃重5.3g,衣分41.2%,衣指7.4g,子指10.3g。田间表现良好,长势稳健,吐絮畅,含絮力好,结铃性强,脱落少,易于管理。

2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本所在新疆玛纳斯棉花育种基地设置的新品系比较试验,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表现早熟、吐絮集中。两年平均每公顷皮棉产量为2205kg,比对照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12.05%。2009—2010年参加甘肃棉花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两年10点次每公顷平均皮棉、子棉产量分别为2025kg和4878kg,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8.0%和5.5%(2009年对照分别为酒棉1号和酒棉8号,2010年对照为酒棉8号)。2010年参加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系)生产试验,5点次汇总平均,每公顷皮棉产量为1870.5kg,较对照酒棉8号增产5.9%,居参试材料第二位。

3纤维品质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试(HVICC),其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2mm,比强度28.6cN•tex-1,麦克隆值4.2,伸长率6.2%,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45.8。纤维主要品质指标符合纺纱要求。

4抗病性

2007—2008年在本所品系比较试验(发病高峰期):枯萎病病指为7.1,属于高抗枯萎病类型;黄萎病病指21.5,属于耐黄萎病类型。2009—2010年甘肃省棉花品种区试在敦煌棉花枯黄萎病自然病圃抗病鉴定,枯萎病病指平均为4.65,属于高抗枯萎病类型;黄萎病病指平均75.7,属于感黄萎病类型。

5适宜范围与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种植。

6栽培技术要点

6.1适期早播。正常年份播期在4月10—25日为宜。

6.2合理密植。该品种单株结铃性强,脱落少,根据种植区域的热量条件调整密度,一般每公顷收获株数在18万~22.5万株。

6.3水肥管理。钾肥基施,磷肥70%作为基肥,30%作为种肥,氮肥分期追施,根据地力及棉株长势结合化调酌情使用叶面肥。滴灌棉田全生育期一般滴水8~10次,出苗水适量加入氮肥和磷肥(每公顷15~30kg尿素加22.5~30kg磷酸二氢钾),氮肥从苗期开始逐渐加量,停水时间根据气候和棉田状况确定,防止早衰。

6.4全程化调。化调量依据棉株长势灵活掌握,应注重前轻后重,从二叶一心期开始,随滴水全程调控,第一次化控每公顷用量一般为7.5g;若在子叶期始调控,每公顷用量一般控制在1.5g左右。随后根据棉花长势与水情进行调控,少量多次,每公顷用量为15~45g;打顶后重控1次,每公顷75~105g。株高一般控制在65cm左右为宜。

6.5适时打顶。正常年份在7月5日开始打顶,7月15日前结束。

6.6病虫害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该品种高抗枯萎病,但不宜在黄萎病发病重的棉田种植。注意控制棉叶螨和棉铃虫危害,棉蚜根据虫情实施防治。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农棉1号培育技术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6045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