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剖析范文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剖析范文

时间:2022-05-04 03:03:13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剖析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加剧了近年的粮食危机,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因此引发了暴力冲突。因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需要从农业生产内部和外部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着手,“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显示,过去50年中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强降水、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预计今后这种极端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近年来,不少国家都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洪水、高温干旱、严寒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

1.1农业生产被迫调整

气候变暖会导致部分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周期、地域、品种等产生相应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甚至被迫调整种植的结构及布局。以中国种植业为例,北方地区传统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因近年的冬小麦最佳播种时机从秋分已经推迟到寒露,已经不能指导当下的农业生产;此外,病虫害发生频率的升高又需要施用更多农药,不仅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环境压力也随之加大;同时,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期缩短,生长过程中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1]。德国农作物专家经过多年的试验也证明,气候变暖及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通常使农作物的质量下降[2]。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速度、繁殖情况以及对于疾病和毒素的抵抗能力。新发疫病不断出现,畜禽疾病的防控难度加大,畜禽养殖风险增加,导致生产的波动。

1.2全球粮食危机爆发

气候变化造成近年全球粮食减产。从2003年开始,全球主要的产粮国,如澳大利亚、乌克兰、加拿大等国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下降。据统计,2004-2006年,由于干旱等气候原因,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下降52%,美国粮食产量下降13%,欧盟粮食产量下降14%,直接影响各国的粮食库存,部分国家甚至由粮食出口国变为粮食进口国。粮食减产又助推了国际粮价飞涨,一些粮食依赖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日益突出,饥民数量不断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农发基金联合公布的一项预测称,世界饥饿人口2009年达到10.2亿人[3]。多种因素导致的高粮价还引发了部分亚非、加勒比地区国家的暴乱。2008年4月,由于连续飙升的食品价格使海地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尽管粮价飞涨的诱因是多重的,但不能否认和忽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1对农业生产环节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近几年中国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甚至影响到农业的全年收益。2008年1月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截止2008年2月14日,农作物受灾1186.7万公顷,因灾死亡畜禽6956万头只,水产养殖受灾面积97万公顷,部分设施损毁严重[4]。2009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上海遭受持续性阴雨、低温天气,地产蔬菜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长势差、各种病害,甚至沤根、坏菜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市场供应,造成菜价波动。同年10月底至11月初,由于大气环流突然调整而袭击中国的寒潮天气使中东部部分地区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在浙江舟山,寒潮侵袭造成露天养殖的对虾大面积死亡,经济损失约600万元[5]。

2.2对农产品运输环节的影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常会给交通带来极大压力,如冬季道路积雪、结冰、大雾等天气影响,造成部分道路封闭管制,影响农产品运输;夏季暴雨、洪水、泥石流等灾害会造成道路阻塞,公路养护和维修难度加大。上述灾害使鲜活农产品的公路运输受阻,甚至出现车辆的长时间滞留,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效率,增加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市场供应的时效性受到影响,农产品销售价格会产生相应的波动。

3多措并举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3.1农业内部的调整

3.1.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田基础设施衰退和环境条件改善缓慢是中国农业环境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6]。因此,在中国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要切实加大力度控制和治理农业点源、面源污染,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以减少其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水、土、气等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另一方面,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处理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居民生活更有序、村容更整洁,也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大环境。如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使农村居民的厨房、厕所、废水、畜禽圈舍等都得到改善,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条件。

3.1.2加强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中国农业造成的影响,也暴露出中国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滞后,需要不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改善农田灌溉,提高水利设施和资源利用率,重视建后管护,并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实现灌排设施的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3.1.3农业科技的研发及推广农业科技的研发。通过生物技术与常规农业技术的融合,积极研发、选育适应气候变化、抗逆性强的作物、家畜新品种,抵御气候变化。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的指导,加强各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进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如节水农业的推广以应对干旱缺水的条件,实现农业生产用水的高效利用,缓解部分地区的资源性和结构性缺水,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稳定。相关科普宣传。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服务和宣传,采用各种灵活、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农民认识到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并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以科学方法和技术处理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灾害问题[7]。

3.2政策及制度的外部协调

3.2.1“绿色通道”政策的完善和实施要按照交通部、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要求,切实宣传、严格执法,保障运输安全、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尤其是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时,各项应急措施、预案的启动,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及时运送、供应。

3.2.2加强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及宣传要加大农业保险开发力度,加强农业保险宣传,使农民了解保险、接受保险、使用保险,增强农民通过参加农业保险来规避风险的意识,实现快速生产自救。如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使安徽省长丰县水湖镇颜湖村482户农民的84.6公顷稻田在2009年11月的寒潮侵袭后挽回了一定经济损失,每667平方米保额为300元[8],使农民能够快速恢复生产,降低了农户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脆弱性。

3.2.3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制度的健全[9]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完善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建立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与防范应对的联动机制,促进农业减灾增收;并准确把握不同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的适应性,为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决策支撑。

4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各国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给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多管齐下,内部做“适应”性调整,积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为农业生产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高标准的农业生产要求;同时相应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外部积极协调,在“绿色通道”、农业保险及农业气象的监测预报制度、政策上予以保障。

被举报文档标题: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剖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5993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